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44618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7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 题1、读碑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生字,理解词语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认识、理解词语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同学们,你们到过北京吗?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吗?(如有,就请同学简要说说;如果没有,老师就直入话题)今天,我们在作家刘成章的引导下一起来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用心听,并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陌生的词语。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1)认读生字:绎 沁 翩 蚀 耕 储 铭 缔(2)认读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络绎不绝 沁入 浮想联翩 剥蚀 耕作 储满 铭刻 缔造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由于本文用了很多的篇幅,写作者在南泥湾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可能有同学以为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而课文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在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启示下,我“终于”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南泥湾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为主要内容服务的。教学时作以下处理:(1)让不同意见的双方在争论中明辨主题:(2)如果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老师就从记叙方式上明确,到南泥湾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内容是记叙中的插叙,插叙是为主要内容服务的;(3)引导学生看课文的首尾段,特别是首段中这句话:“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三、再读课文,明确文章结构,理清作者心路历程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讲“我”没有读懂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二部分(第613自然段):“我”震撼、感悟于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第三部分(第1416自然段):“我”终于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个人随笔板书设计1、读碑络绎不绝 沁入浮想联翩 剥蚀耕 作 储满铭 刻 缔造教学反思课 题1、读碑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一、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学第15自然段(感悟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看的次数数不清,碑文都牢记在心,可为什么还说自己没有读懂呢?)(1)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课文第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表明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非常仔细、认真?(3)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用小手抚摸石栏杆上的圆柱,为何让“我”怦然心动?2、学习第613自然段作者对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牢记在心,看纪念碑的次数多得数不清,可去了一趟南泥湾,见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后,为什么说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又读不懂了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课文812自然段反复朗读,然后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到文中寻找答案,老师相机指导。3、学习第1416自然段,如何理解“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体会。二、学生自读课文,探究质疑1、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语言的情味和作者的情感,同时要读出悲壮、激昂、深沉、肃穆的感情来。2、在学生质疑时凡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都予以肯定。三、拓展与延伸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观看电影大决战、长征、甲午风云、血战台儿庄、虎门销烟等。四、归纳总结“丰碑”决不仅仅是一个高大的建筑,它是一种意志和精神的象征,是一段历史的凝固,是一种英雄的崇拜。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是“丰碑”,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是“丰碑”,一个崇高的精神品质也可以是“丰碑”。个人随笔板书设计1、读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悲壮、雄伟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震撼、感悟教学反思课 题2、刘邓大军渡黄河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认识生字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3、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4、 1、课件播放刘伯承、邓小平图片资料,提问:谁认识这两个人?能讲一讲你对他们的了解吗?5、 2、简介刘伯承、邓小平。6、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记生字新词。2、认读生字、词语。(1)指名读。演示课件出示:敏捷、离弦之箭、精心部署、筹划、伪装(2)小老师教授5个生字的音形义。(3)查字典,交流词语的意思。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精心部署:特别用心安排或布置。筹划:想办法,定计划。(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按课文记叙的顺序分段,集体订正。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刘邓率军准备渡河。第二部分:(第6-10自然段)插叙刘邓部署的作战计划。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刘邓大军渡黄河的经过及影响。2、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小组交流讨论,班内汇报。个人随笔板书设计2、刘邓大军渡黄河离弦之箭、精心部署敏捷、筹划、伪装教学反思课 题2、刘邓大军渡黄河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7、 一、精读课文,理解感悟8、 1、说说课文在记叙的顺序上有什么特点。9、 文中插叙了刘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略部署。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解了插叙的记叙方法。本学期第一课也运用了这种记叙方法。回忆插叙在两篇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10、 2、为什么要在刘邓大军渡黄河这件事中插叙一段呢?11、 刘邓大军能取得渡黄河的胜利关键是刘邓两位首长精心部署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战术的奏效。插叙这段就是具体向我们讲述刘邓是怎么精心部署这个作战计划的,更能突出刘邓的决策英明。二、品读课文,揣摩人物品格学习第一部分:1、有感情地朗读,读好人物的语言。2、品读句子,感受人物形象的高大。(1)(邓小平)谈笑风生地对刘伯承说:“敌人怕我们渡黄河寂寞,特地给点亮了天灯。等他们叫来轰炸机群,我们全军已渡河完毕了!”“天灯”是指敌人投下的照明弹。“谈笑风生”是形容谈得高兴而有风趣。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革命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表达了革命者对敌人的蔑视及对战争必胜的信念。(2)“是啊!”刘伯承司令员用手推推眼镜,赞同地说,“不明修栈道,怎么能暗度陈仓!”说完,他俩相视而笑。这句话说明刘伯承、邓小平对自己精心问罪的计划胸有成竹,胜券在握。学习第三部分:1、该用什么样的语速读?为什么?2、毛遂自荐朗读,读后评议。3、随录音磁带练读。4、你学懂了什么?集体交流。5、把第一段和第三段连起来读。了解这两段的关系。学习第二部分:1、刘邓大军渡黄河为什么会取得胜利?2、课文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指什么?3、自由读,找出最能突出刘邓决策英明的地方,小组交流。三、回味全文,总结章法。个人随笔板书设计2、刘邓大军渡黄河 明修栈道精心部署 暗度陈仓教学反思课 题3、风雪重围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东北抗联艰苦抗战的事迹,学习杨靖宇将军崇高的革命意志和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12、 一、导入新课13、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东北抗联的故事吗?知道融国魂、党魂、军魂、民族魂为一体的“钢铁将军”是谁吗?14、 2、请同学们交流汇报课前收集的杨靖宇将军的资料。15、 杨靖宇(1905-194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在日本侵略者铁蹄蹂躏下的东北大地,杨靖宇将军率领部队,纵横驰骋,勇猛战斗于白山黑水之间,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创造也许多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东北抗日联军先后歼敌18万余人,牵制日本60万关东军不能入关,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杨靖宇”的名字,在当时成了抗日的一面旗帜,东北人民的希望,令敌人闻风丧胆,被日伪当局视为伪“满洲国”的心腹大患。1939年冬,日寇对抗日联军进行大规模的疯狂围攻。次年春天,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和叛徒出卖,杨靖宇将军不幸被敌人重重包围,在6天末进一粒米的情况下,只身一人与近300名日伪军血战一个多小时,壮烈牺牲。16、 3、今天,我们就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杨靖宇将军。了解1940年2月杨靖宇率领小分队在风雪重围中下敌人周旋,最后壮烈殉国的英雄故事。17、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8、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句。(出示“围剿、拉网战术、突围、周旋、寡不敌众、壮烈殉国”等词语,相机理解)19、 2、快速浏览,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0、 3、分段。21、 第一段(第1自然段):简介1939年冬抗联的战斗形势。22、 第二段(第2-13自然段):具体写了杨靖宇带领小分队怎样跟敌人周旋,直至壮烈牺牲。23、 第三段(第14-15自然段):写杨靖宇牺牲后,日本指挥官都佩服他是条好汉,人们永远怀念他。个人随笔板书设计3、风雪重围围剿 拉网战术 突围 周旋 寡不敌众 壮烈殉国教学反思课 题3、风雪重围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东北抗联艰苦抗战的事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的词句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教 学 程 序 设 计一、复习导入二、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1、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用“”画出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2、交流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相机理解重点句子。学生汇报,老师适时点拨指导。(1)杨靖宇见传令兵手里拿着一件旧皮袄,马上严肃地问:“哪里来的?是不是违犯了纪律?”杨靖宇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气候恶劣:1940年的冬季,在东北一望无际的大森林,头顶风雪,脚踩三尺深的积雪。条件艰苦:好几天没吃一点食物,司令员衣服单薄。形势危急:日本兵像一群饿狼,在林子里紧紧追赶,杨靖宇身边只有几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杨靖宇还严肃地批评传令兵,说明他治军严明;当他了解情况后,便将旧皮袄给了一个伤病员,体现了他爱兵如子。(2)“同志们,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革命力量!”杨靖宇坚定地说。杨靖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你又在什么感受?情况十分危急,敌人采取“拉网”战术,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同志们不愿分散突围。杨靖宇“坚定”地说这句话表现他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尽一切努力为革命保存力量。(3)杨靖宇和战士们分手前,又严肃地叮嘱:“大家要记住,宁死不投降敌人,不泄露党的秘密!”杨靖宇为什么要叮嘱大家?说明杨靖宇忠于革命,为了革命,宁死不屈。(4)后来,日寇把杨靖宇的腹部剖开,他的肠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花,没有一粒粮食。日军指挥官咬牙切齿地说:“算他是中国的一条好汉!”你觉得该怎样来朗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想?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个人随笔板书设计3、风雪重围多活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关 坚定宁死不不 叮嘱只有没有(顽强不屈 壮烈殉国)教学反思课 题4、礁盘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生字,并能理解运用2、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认识、理解生字、词语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24、 一、借题导入25、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26、 引疑助读找出介绍礁盘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其恶劣的环境。27、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8、 1、自读课文,完成思考题。29、 (1)将课文读流利、读准确,读准生字,并画出较难的生字、词。30、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和同桌尝试理解。31、 (3)思考,读完本文之后你了解到什么。32、 2、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朗读后自由交流、讨论。(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读准字音:驮 蔬 熬 缺 罐 身 秧 筷 构字形多胞胎:驮-狱-伏 蔬-疏 秧-殃-怏出示生词,开火车认读:赤道 一愣 纳闷 凝视 珊瑚礁(2)师生交流,理解词语意思。(3)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事情。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课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礁岛艰苦的环境。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将军来到礁岛,惊奇地发现战士们蔬 种了许多小白菜。第三部分(第11-25自然段):将军把战士们特意烹的小白菜倒通 进汤里,和战士们一起享用。第四部分(第26自然段):将军离开礁岛。四、学习第一段,理解感悟1 、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2、第一部分的两个句子分别说什么?“小岛其实是个礁盘”可以换成“礁盘其实是个小岛”吗?为什么?“就驮着”的“就”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3、再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课文写出了小岛的什么特点?个人随笔板书设计4、礁盘赤道 一愣 纳闷 凝视 珊瑚礁教学反思课 题4、礁盘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驻守边关,保卫边疆的爱国情怀重点难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 学 程 序 设 计一、激趣导入二、品读课文,探究感悟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二部分,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以下几个问题:(1)礁岛的气温高,用“”画出相关语句。“也就是”说明什么?(2)礁盘相当窄,用“”画出相关语句。(3)探究将军“一愣”的原因。“竟”是什么意思?课文哪一部分对“竟”做了说明?(4)探究将军纳闷的原因。在植物无法生长的礁岛上,竟有好几种北方菜在这里成活了。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2、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现出将军神情变化的词句。(2)当将军看到炊事员端来一盘小白菜时,为什么脸色马上变了?(3)将军为什么重重地放下筷子?当时他是怎么说的?“大家的?哼!”“走,去看看大家吃什么!”(4)从将军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5)带着对战士们关心的感情朗读将军所说的这句话。(6)“凝视”是什么意思?将军凝视着那片绿色,为什么说它是一幅中国地图?(7)引导学生感受鼻子一酸的感觉。(8)师生评议,体会将军的心情。(9)当将军把蔬菜倒进汤里,准备和战士们一起享用时,战士们怎么做?用“”画出描写战士们的句子。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指导朗读。3、学习第四部分那绿色的“地图”指的是什么?三、总结全文,体会升华个人随笔板书设计4、礁盘没水没树没草(绿色菜地)将军凝视军礼教学反思课 题平凡的小事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清楚明白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努力用事实说话2、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对不理解和有疑惑的地方提问交流3、懂得“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重点难点怎样用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33、 一、运用故事,引入话题34、 1、同学们收集了许多中外名人遵守制度的故事,谁来讲讲?35、 2、指名上台讲故事。36、 例如:37、 (1)列宁主动向卫兵出示证件参加会议的故事。(2)曹操挥剑断发的故事。3、这些名人都是遵守制度的模范。那么,你们知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是怎样遵守制度的吗?4、板书课题二、认真阅读,表明观点1、大家认真默读书的短文。2、思考回答:(1)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你觉得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3、同学们说得很好,可是读了这个故事后,(出示课件)有人说,总理日理万机,完全可以破例借书,没有必要这么严格地遵守制度,也有人说,制度是大家定的,任何人都得照章办事,谁也不能破例。你们看哪种说法有道理?三、提出要求,组织辩论1、分组:把看法相同的分为一组。2、出示要求:(1)正确陈述相组的看法,做到观点明确,表达流畅。(2)组织有说服力的材料,表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3、组织辩论。辩论要求:观点鲜明,善于提问,善于反驳。四、联系实际,畅所欲言1、小组讨论:联系生活中、社会上的相关事例,谈谈对遵纪守法的认识。2、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发言。3、教师随机点拨。五、总结拓展六、出示遵纪守法的名人名言个人随笔板书设计平凡的小事辩论要求:观点鲜明善于提问善于反驳教学反思课 题习作1:写一份调查报告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以真实生活为背景,向生活取材,培养学生实践调查能力2、学写调查报告,鼓励学生积极畅谈,把自己的观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重点难点以某个专题为调查内容,设计问卷教学准备教 学 程 序 设 计38、 一、图片引入,揭示主题39、 1、课件演示:40、 电视节目:动画片、科学探索片、少儿节目、新闻节目、电影电视剧41、 上网:查学习资料、写博客、玩游戏、聊天、发电子邮件42、 课外读物:儿童文学、漫画、科普类读物43、 2、你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喜欢玩什么游戏?喜欢看什么书?44、 3、人们因为爱好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看待事物的观点也会不同,会产生一定的差异。45、 二、放飞思维,引导回忆46、 1、引导学生回忆,填写表格。课前,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在请你们分组讨论,把调查结果出 填入下表。最喜欢的名称理由人数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最不喜欢的名称理由人数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2、交流互动。教师巡视,指导。3、各小组把调查过程中的发现、感受,进行整理,提升为自己的观点。三、明确写作目的请围绕“小学生最喜欢的”或“小学生最不喜欢的”作一次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调查前确定一个专题,然后以本校同学为调查对象,设计问卷。问卷回收后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得出结论。最后,结合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发现、感受,写出调查报告。调查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调查报告完成后,与同学交流。个人随笔板书设计习作1:写一份调查报告围绕“小学生最喜欢的”或“小学生最不喜欢的”作一次调查报告教学反思课 题习作1:写一份调查报告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以真实生活为背景,向生活取材,培养学生实践调查能力2、学写调查报告,鼓励学生积极畅谈,把自己的观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3、收集优秀习作,装订成习作集重点难点把在调查过程中的发现、感受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教学准备教 学 程 序 设 计一、写作点拨,拓展思维1、指导审题指名读习作要求,思考:这次习作要求写什么?2、指导选材(1)课件展示每组填写的表格。(2)学生自主选材,老师举例点拨。3、习作指导(1)明确要求(2)学生讨论,交流。(3)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写一份调查报告。开头,点明观点。(要立场正确,观点鲜明)主体,具体叙述调查内容,列举事例和数据,并作出恰当的议论和分析。结尾,归纳观点,指出问题,提出建议。4、指导习作格式:调查报告的格式要求。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1)标题。基本格式为“_关于_的调查报告”、“关于_的调查报告”等。(2)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前言: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炼概括,直切主题。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3)自由练说,按照习作要求,相互交流。二、构思起草,自主习作三、互动评议,完善习作四、专栏展示个人随笔板书设计习作1:写一份调查报告开头 观点明确主体 事实有叙在议结尾 建议(希望)可行教学反思课 题语文活动1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英雄人物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情操2、学写读书笔记重点难点学写读书笔记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英烈的故事、诗歌、歌曲教 学 程 序 设 计47、 一、我会填48、 1、找一找:我们在课文中接触过不少英雄人物,同学们,你们记忆深刻的有谁?49、 2、说一说:自由发言,回顾课文中接触过的英雄人物。50、 3、议一议:这些英雄人物都有些什么个性特征或者英雄壮举呢?51、 4、填一填:出示填空题目,学生自由完成练习。52、 5、评一评:指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评议。53、 二、我会学54、 1、读一读:默读书上的那段话,理解什么叫做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55、 2、议一议:小组讨论。除了书上的方法之外,你还能想到如何写读书笔记。3、总结归纳。(1)批注笔记。即边读边把自己的看法、疑问等在书上画出,或作些评语和注释。(2)仿写笔记。即模仿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学以致用。(3)提纲笔记。就是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4)评论笔记。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5)简缩笔记。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4、完成填空题。我可以模仿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我也可以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5、小结: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希望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写好读书笔记,帮助自己的学习。个人随笔板书设计语文活动1批注笔记 仿写笔记提纲笔记 评论笔记简缩笔记教学反思课 题语文活动1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读、背诵就义诗和英雄两首革命诗歌,感悟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2、诵英雄故事,传扬英烈的精神重点难点学习诗歌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英烈的故事、诗歌、歌曲教 学 程 序 设 计一、百宝箱1、引入:简介诗歌的作者和创作的时代背景,感染情绪。2、教师激情带读。就 义 诗 英 雄吉鸿昌 陈 辉恨不抗日死, 英雄非无泪,留作今日羞。 不洒敌人前。国破尚如此, 男儿七尺躯,我何惜此头。 愿为祖国捐。3、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其他人评论补充。(从诗歌的内容以及情感、自己的认识上谈)4、小组学习,熟读成诵。5、开展多种形式的背诵比赛,汇报学习成果。6、小结:革命烈士参加了火热的革命斗争,他们的诗歌写出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热烈情感,显示了他们豪迈磅礴的气魄,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心。直至今日,我们读来,仍然心潮澎湃。7、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革命爱国诗歌,开展朗诵比赛。二、大舞台1、直接引入:为了今天的幸福,多少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血洒疆场;为了今天的幸福,多少仁人志士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让英雄的故事在我们口中传诵吧!2、评选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当中,我们认识了不少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豪情壮举,他们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那么谁才是你最敬佩的英雄人物呢?你能说说看吗?并说说你敬佩他的理由,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他。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畅所欲言。3、分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一边展示一边介绍,评选优秀的解说员。4、举办“英烈故事会”,选取一个感人的故事场面来讲。5、小结:让英雄的故事在我们的口中传诵,让他们的精神有我们心中永存。个人随笔板书设计语文活动1一、百宝箱二、大舞台教学反思课 题5、那桥、那河、那船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理解词语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56、 一、导入新课57、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九百岁的周庄”这句话吗?苏州和杭州的景色非常美丽,可以和人们心目中的天堂相比。那么,有谁知道周庄吗?58、 2、学生简单交流。59、 3、周庄镇位于江苏省昆山境内,是个具有九百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有人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川之美。”因此,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它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建筑古朴,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水乡风情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周庄那如诗如画、幽谧迷人的水乡风光。60、 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题。61、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62、 从课题看,课文主要从哪些地方来描写周庄美丽的风光呢?63、 1、自读课文64、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认识的字并对照拼音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理解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随机纠正读音,再齐读。认读新词,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重点融解以下词语:日暮时分: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坚韧:坚固而有韧性。雕琢:雕刻、打磨或过分地修饰。缝隙:本课指桥上裂开的或露出的窄长的口子、空处。踱着:慢慢地走着。剜出:用刀挖出。打烊: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3)指导学生记住字形。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记忆字形,汇报、交流。(4)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漂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写好以下生字。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周庄的哪些美景?你最喜欢哪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物再读一读。3、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组内交流,班内汇报。三、教师总结个人随笔板书设计5、那桥,那河,那船坚韧 雕琢 踱着剜出 打烊 缝隙教学反思课 题5、那桥,那河,那船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赏析周庄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一、精读课文,深入感悟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会解 了周庄的美景。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2、学生质疑。3、根据学生提问整理出问题,引导学生精读、感悟。(1)读第1自然段,思考并体会:作者来到周庄,看到夜色中的子 周庄怎样?谁能美美地读出来。(2)读第2自然段,思考:周庄的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桥否 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边读边勾画出描绘贴切给人以美确 感的比喻句、拟人句。让学生反复诵读,抓住“静静地、无言地经受着小雨的润刷”、“使它像一个黑黝黝的兽脊”、“桥,弯着它的脊背,跨过小河”等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桥的古朴、沉稳和坚韧。(3)周庄的桥与日月相伴,与流水媲美,与人家相亲,与小街相连,它成就了周庄的美,让我们摇阗小船接着到河上去游览吧!4、精读第3、4自然段。(1)作者在写周庄的河时,描绘了哪些相关的景物?为什么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条河,才养育了这个古镇”?(2)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感受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等画画。(3)引导朗读: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5、精读第5-8自然段。(1)欣赏了周庄白天的美景,那么夜晚的周庄又是怎样的景象呢?(2)学生听课文录音,美美地想象周庄夜晚的景色。(3)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周庄夜晚很美的句子。(4)交流、汇报:为什么说“周庄的白天是属于游人的,那么夜呢,便属于这桥,这水,这屋子”?二、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三、总结全课1、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2、拓展延伸个人随笔板书设计5、那桥,那河,那船桥 古老 坚韧河 亲近 甜美 ( 古朴美 自然美 和谐美)船 悠闲 灵动夜色 安谧 静美教学反思课 题6、搭石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生字,理解词语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认识、理解生字、词语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65、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66、 1、课件出示情境图67、 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68、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69、 二、提出自学要求70、 1、提出自学要求。71、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72、 (2)记住生字的音、形、义。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句。73、 2、检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1)读一读。指读生字词,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然后开火车,取 齐读。(2)找一找。给生字找形近字,帮助记忆。如:汛-迅 魄-魂 挽-晚 讥-机 惰-隋 锤-捶 碍-得 协-胁(3)写一写。先出示“魄、挽、锤、协、德”等字,引导学生观员 察,提醒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练写,同桌交换检查、 评议。(4)默读课文,交流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汛期、惊心动魄、回 挽裤、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美德、理所当然”等。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个人随笔板书设计6、搭石汛-迅 魄-魂 讥-机 惰-隋锤-捶 碍-得 协-胁 挽-晚教学反思课 题6、搭石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文中受到感染、熏陶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感染、熏陶教学准备教 学 程 序 设 计一、复习导入二、深入体会,口味搭石1、课件出示搭石图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点拨、引导。(1)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象征、勤劳A、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搭石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B、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你读后有什么感受?C、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D、出示句子:“搭石,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引导学生理解这句恶 话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指导学生在其他的段落中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2)自由读课文第4至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哪些语句描写搭石展现了家乡人步伐的协调?(3)轻声读课文第6、7自然段,想想从哪些句子看出搭石闪耀着家乡人美德的光泽?三、总结回归,升华情感(课件出示一行人走搭石)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不正是这群可爱的乡亲们的写照吗?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深的情来颂扬乡亲们这种伟大的人性美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教师相机板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四、拓展延伸1、家乡的搭石为什么给作者留下这么深的印象?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搭石?(画出中心句,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2、作者因为平时善于观察、用心感受,所以从搭石这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那么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怎样的美?学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教师视学情指导、点拨。个人随笔板书设计6、搭石象征 勤劳 展现 协调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闪耀 美德教学反思课 题7、豆腐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词语2、理解课文,了解作者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体会作者在对豆腐的描述中流露出的浓厚的乡土之情3、了解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了解内容及表达方式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74、 一、导入新课,了解豆腐75、 1、板书课题,交流对豆腐的了解。76、 2、在同学们的描述中,我们面前仿佛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豆腐。这平平常常的食物,让离开祖国、离开家乡的华人谈论起来,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啊!今天让我们走近这平凡的食物,体会异国华人的情怀。77、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8、 1、出示学习要求。79、 (1)轻声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80、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在不理解的词语和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师生相互质疑解难。81、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82、 3、检查自学情况。(1)理解词语。 物美价廉:东西质量好,价格便宜。 盐卤:制盐时剩下的液体,味苦有毒,可使豆浆凝结成豆腐。 补益:产生益处。 眉飞色舞:双眉挑动,神色飞扬。形容非常高兴得意的样子。(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认识豆腐 1、默读课文第3-11自然段,想想作者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如果课文就写这些,两头的内容都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3、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出了人们对豆腐的喜爱,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 (1)画出有关语句。 (2)指导朗读,读出亲切、深情的语气。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比赛读。 四、拓展思维,课外练笔 1、你们的家乡有什么样的特产?先进行调查了解。 2、平常的事物往往寄托了人们的一片深情,请仿照豆腐的写法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物产。个人随笔板书设计7、豆腐与生活相关制作过程形成的支派营养价值教学反思课 题8、回味山梨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理解课文,品味行文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理解在作者简朴的用语下故乡山梨的特点,进一步延伸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83、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景84、 1、谁没有故乡呢?对于远离故乡的游子,最留恋、最魂牵梦萦的往往是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和故乡的人,而故乡的特产,无论是在儿时还是远在他乡的岁月里,都是漂泊游子的最爱。今天让我们随作家李辉英一起去品味他故乡的山梨。85、 2、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家李辉英的情况,指名回答。86、 二、自读欣赏,整体感知87、 1、配乐自由读全文,你感受到什么?88、 2、理解词语:留恋、家喻户晓、皮嫩如膏、吃净吮干、得意、辛酸、境遇,指名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词语的意思。你能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个句子吗?89、 三、个性解读,探究体验90、 1、现在我们再打开书默读课文,画出文章里面的精彩语句,细读慢品,体会作者写下这些句子时候的心情。91、 2、全班交流,感受山梨的特色。(1)作者是东北人,为什么不给家乡这种家喻户晓的梨起个响亮的名字?课文的第3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2)文章第3自然段介绍了南京鸭肾、福建肉松、莱阳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故乡的山梨有什么特点?(4)山梨最让人难忘的特点是它的酸,一说到酸同学们立刻就表情奇特了,可是,作者却最爱山梨的这种滋味,你知道为什么吗?从哪儿感受到的?(5)自由读第7、8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6)现在,你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对故乡的山梨总是深深地留恋,总是难以忘怀的原因了吧,因为它不仅有浓浓的特色,还能给我人生的启迪,而且勾起我对故乡的无比思念之情。四、拓展延伸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浓浓的感情。你能运用这种方法介绍一种家乡的小吃吗?个人随笔板书设计8、山梨留念家乡难忘山梨更爱家乡(山梨的特点 难忘的原因)教学反思课 题习作2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一张照片的回忆写事情2、学习用倒叙的方法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重点难点学习用倒叙的方法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教学准备教 学 程 序 设 计92、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93、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照片中记录了生活中的许多动人故事。今天,我们把自己照片里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94、 二、展示照片,构思表达95、 1、请大家把自己精心挑选的照片展示出来。96、 2、选择伙伴合作交流。出示要求:97、 (1)介绍照片上有些什么人?98、 (2)在什么情况下,大家在做什么?99、 (3)人物的神情、动作怎样?100、 (4)拍照时发生了什么事?(5)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结果怎么样?三、交流互动,指导写作1、以情引说,确定写作内容。学生介绍照片时,教师随机点拨,归纳写作内容。(1)回忆照相当时的情况。(2)回忆照相当天的活动。(3)回忆与照片人物的交往。2、交流评价,领悟写作要领。请两三位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台讲述。通过补充、提示、建议、互动交流、比较、评价,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形象生动地介绍。(1)当学生叙述不够具体时,引导台下学生提问,进行交际对话,引导学生抓重点,讲清楚,讲具体。(2)当学生讲述具体生动时,指导其他同学评价好在哪里,引导学生明白写作要领。(抓重点,讲具体)3、拟出提纲,自主习作。(1)指导学生自订习作提纲。(2)展示部分学生的习作提纲,集体评议和指正。(3)课件出示习作要求:用倒叙的方法把内容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个人随笔板书设计习作21、回忆照相当时的情况2、回忆照相当天的活动 3、回忆与照片人物的交往教学反思课 题习作2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一张照片的回忆写事情2、学习用倒叙的方法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重点难点学习用倒叙的方法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教学准备教 学 程 序 设 计一、片段引路 瞧,照片上的小姑娘,扎着羊角辫,白里透红的脸上,露出狡黠的表情。手里还抱着一束娇艳的玫瑰花。 在我的相册里有许多照片,其中有百天的我和爸爸、妈妈在一块的亲密合影,有一岁半的我,趴在床上做体操的“倩影”,有三岁的我和几个小朋友办家家的幼稚可爱,有跳舞时神气自信的我,还有现在每欣赏一次这些照片,我心里就充满了欢乐。 每当我翻开相册,就会看到我那张号啕大哭的脸,就会想起我最“倒霉”的那一天二、品读习作,体验成功 1、品读习作,自我评价 阅读自己的作品,找出文章当中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如好词佳句,并标上记号。 2、同桌交流,互帮互学。 (1)同桌相互交换自己的习作,相互欣赏评价。 (2)把同桌写得好的地方画记下来,相互交流。 三、根据提示,指导评议 1、出示习作提示,回忆写作要求。 2、学生自由读习作,检查自己是否把事情写清楚了,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找出不满意的地方,用修改符号修改。 3、同桌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4、同桌修改完后,自己再读习作,找找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再次进行修改。 四、全班交流,评选佳作 1、在自己修改、同学修改的基础上,采用自荐、同学推荐、老师推荐的方式,展示习作中的优秀片段。 2、全班同学交流评选出最佳作品。 五、总结激励 1、把优秀作品读给同学听。 2、誊写作文。 个人随笔板书设计习作2要求:用倒叙的方法把内容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教学反思课 题语文活动2执行时间月 日分课时总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补充词语,理解并积累,反复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2、阅读短文,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3、积累少数民族的俗语,感悟其中的道理,并以此自勉重点难点阅读短文,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 学 程 序 设 计101、 一、激情导入102、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语文活动2,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吧!103、 二、万花筒104、 1、我会填105、 (蒙蒙)的光晕 (朦胧)的夜色 (青灰)的天空106、 ( )的搭石 ( )的豆腐 ( )的山梨107、 ( )的桥 ( )的河 ( )的船108、 (1)自由朗读,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109、 (2)你能照样子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