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39297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区角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区角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区角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区角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主题:: 灯 幼儿姓名 顾哲淳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2003、3探究活动开始日期 2008、2 结束日期 2008、4 科学探究技能幼儿的发展例证参与、注意、好奇、提问偶尔有时一贯()如:在开展“庆元宵”这一主题活动时,孩子们对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幼儿参观了元宵的灯会。元宵节过后的一天早上王双宇小朋友兴奋的跑来告诉我,老师你知道吗?我昨天去看元宵灯会了,那里的灯实在太漂亮了,没等他说完其他小朋友也过来说:“老师我也去了、我也去了这是顾哲淳也轻声的说:“老师,连小树丛里也有灯,象星星一样多,一闪一闪,太漂亮了”!“我还看见一种灯,可不知道那又是什么灯?它的光怎么可以照得那么远,而且颜色象彩虹一样,真奇怪!”还有一种能转动的灯,我不知道为什么能转动?老师你知道吗?用语言交流感受偶尔有时()一贯 在“灯”的主题活动中。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引导幼儿作一次详细的有关“灯”的调查,并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进行记录,然后在集体中交流。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幼儿的交流热情很高,气氛十分活跃 。有的幼儿一口气介绍了五、六种,很过瘾。有的幼儿边说边比划,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但是,在这热烈的气氛中,稍稍留意,你会发现,仍有个别幼儿揣着调查表,一面兴奋地看着别人交流,一面则是欲言又止,坐立不安。顾哲淳小朋友就是其中的一个。我悄悄一看,他的记录表上很形象地记录着宝莲灯和兔子灯,这真是两种很特别的灯。于是,我用神秘的口气说:“有一位小朋友,找到了一盏非常特别的灯,这盏灯有着神奇的力量,你们想知道这是一盏什么样的灯吗?”大家抓耳挠腮。我用鼓励的目光示意顾哲淳上台介绍,他迟迟疑疑走了上来。当他把调查表投影在大屏幕上时,小朋友都夸张地叫起来:“哇!是宝莲灯。” 顾哲淳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并鼓起勇气向大家介绍了这两种灯,小朋友报以热烈的掌声。开始探究、调查偶尔有时一贯() 灯的主题开展了,孩子们以各自的方法进行着调查活动,其中顾哲淳小朋友最为活跃,他不仅和爸爸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等的图片和资料介绍,还特地和爸爸妈妈逛了南汇各家灯的商店,记录了多种不同用途的灯。又如:幼儿在探索“灯”的活动中,“灯亮”的过程有快有慢,我就和已经停止探索的幼儿先交流、讨论,同时也时时留意其他的孩子。我看见顾哲淳小朋友一直在摆弄一个造型特殊的节能灯管,眼睛也使劲眯成一条缝,凑在灯管上试图看个究竟。看着他专注的神情,我特意延长时间,直到他“玩”够了,走向我问到:“老师节能灯和普通灯的灯,到底有什么区别?”我反问到“你刚才那么长时间,就是在研究这个秘密?”“对呀,他说”。我说:那你先可以去调查一下再来试试,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和小组分享、讨论以及反思偶尔有时一贯()在“灯”的主题活动后,孩子们又对电发生了兴趣,于是我就在活动室里布置了多个有关“电”的活动区域,投放了不同的操作材料,有电动玩具区、家用电器区,等等。乔桢、顾哲淳、马刘等男孩子就对遥控玩具非常着迷,一有机会就凑在一起边摆弄边讨论。玩具不听使唤了他们就在一起商量,“是电池装反了吗?”“不!可能是电池没电了!”“要不,是遥控器摔坏了吧!”而当玩得兴起时,又听到他们夸夸其谈的声音,“我将来设计一辆遥控车,会走楼梯!”“这有什么稀奇,我还要造一辆会飞的电车呢!顾哲淳说。“这是一旁的马刘说:我们还是先研究这样让玩具车动起来吧。于是顾哲淳又开始研究起来,不一会儿玩具车动起来了,他兴奋的大叫:我成功了,刚才我们把电池装反了。收集数据偶尔有时()一贯在电珠通电的第二次探索活动后,有一天顾哲淳早上带来了一张有物体和数字的表格,当时我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我,老师这是我和爸爸一起在家做的实验,爸爸和我一起找了二十种材料,让我试试那些是导电的,那些是不导电的。我玩好后就记录下来,红色表示导电有6种;绿色表示不导电有12种。记录和创作偶尔有时一贯() 过了三天,我投放了制作手电筒的材料。顾哲淳第一个来到了制作手电筒的区角,只见他先看着老师的图纸,用纸进行制作手电筒的灯壳,然后,就无意识的将电珠放在电池的正极上,又将电线的一头搭在电池的负极,电珠亮了,他很高兴:手电筒亮了。于是我又拿了一个电珠,对他说,这个电珠亮不亮,你可以试试,这一次他是很认真的进行探索,他将电珠放在电池的负极上,又将电线放在电池的正极上,电珠不亮,再试一次还是不亮,连了两三次,接着他抓抓耳朵,静了一会儿,然后发现他换了连接方法,又亮了。他自言自语的说:“原来了让电珠亮起来的方法。是要把电珠放在电池的+号上,把电线放在电池的-号上,这样电珠就会亮了。接着我发现他拿了纸和笔在画着什么?我一看画了两幅:一幅是电珠接在+号上的,并用红笔打了();另一幅画是把电珠接在-号上用红笔打了一个()于是我问他你画的是什么?他告诉我是图纸让小朋友看,小朋友一定不会像我一样接错了。反思经验偶尔有时()一贯第二天,顾哲淳又来到了这个制作手电筒的区角,我问他:“你上一次已经成功了,今天又来玩什么,我想试一试这里的电珠是否多能亮起来。“你的想法很好,就试试吧。”只见他拿了一根里面的铜丝没有露出来的电线连接后电珠不亮,再次连接还是不亮,他又看了一下正极与负极,自言自语的说:“对的,没错呀,怎么不亮呢?于是他又拿了昨天的电线一接亮了。他招招头百思不得其解。我问他看看电线里面有什么?他马上用剪刀剪下把电线剪断,朝电线里看了看,自言自语的说:“噢,原来电线里面有芯子,是芯子在帮忙导电。”于是他又一次拿起剪刀将电线外的塑料剪掉,并进行了验证,果然电珠亮了。他高兴的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了外面的电线不能通电,只有里面的芯子才会通电,对吗?我鼓励的点点头。区角观察分析: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表现特别积极,平时有什么新鲜事儿都想动一动、试一试,并还会提出疑问,是个非常好奇好问又善于思考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集体面前说话的胆子较小,小组之间小朋友之间的交流还是很活跃的。本次的区角活动记录表,主要记录了这一孩子在有关灯的探索性主题活动及延伸的相关活动中的一些表现,下面我对这一孩子的探究行为作如下的分析与思考:第一、在实录中我们不难看出淳淳是个天生好奇、喜欢触摸、把弄、操作与提问题的孩子,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感兴趣而且观察的细致性也较强。如在孩子们自发的与老师交流中,他也积极参与,补充别的小朋友没有发现和提到的事,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第二、淳淳也是一个喜欢探究,善于思考喜爱动手动脑的孩子,发现问题后乐于积极解决,什么事儿都能引起他的探究,而且对于问题能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验证,同时还能积极参与调查,在我们的每次的主题开展中,他调查总是最积极的,灯的主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三、淳淳还是会用记录来表达自己探究发现的孩子。意大利教育家“以其幼儿的100中语言震撼了全世界幼教工作者的心。确实,记录也是幼儿表达表现的一种方式。实录中淳淳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电珠通电连接的方法,作为教师应善于观察聆听幼儿这种表达方式,关注解读幼儿的探索行为。第四、淳淳这孩子其他各方面都很好,就是集体面前缺乏大胆表达的胆子。其实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他不是不会表述自己的想法与思考,在小组中交流孩子很积极的但在大集体中就胆怯。所以作为老师要善于观察,创设机会让其在集体面前进行表达。实录中的调查交流活动老师就是创设了很好的机会,让淳淳介绍,从而提高了淳淳在集体面前交流的信心。还有淳淳还是一个善于反思、思考、注意持久性较强,并能改进自己探索行为的孩子。在实录中电珠通电的活动虽然刚开始时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决定,他们探索的初级阶段都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就如实录中的描述一样,刚开始淳淳是无目的的探索活动,而恰恰成功了,可其实还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又进行了第二次的有目的的探索活动,虽然失败了,但是还是不放弃,在思考与反思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对本次区角观察的思考:第一、观察能帮助教师思考适合孩子教育策略。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是教师获得个体和群体信息的主要途径。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在不断思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寻求一种最合适的结果。在这过程中,教师看到了幼儿思维的过程,看到了幼儿在过程中的发展,并更清楚地了解、掌握幼儿的发展水平。本次的观察记录中教师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来实施相应的指导策略。如在电珠通电的活动中,当教师看到淳淳实在无意的情况下使电珠亮了,教师边调整了其策略,让他通过再次的尝试,从而了解电珠通电的正确连接方法,而后的第二次观察,老师发现淳淳在探索后仍未找到答案,这时老师便给了适宜的指导,指导的方法以启发为主,而不是直接指导。当时老师就问了看看电线里有什么?老师这样问的目的主要让淳淳找出探索中的障碍,淳淳只有解决了主要困难,才会有以后的发现和成功,这也说明观察能帮助教师思考适合孩子教育策略,推动孩子的探索,增强自信。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从而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第二、观察使教师学会了“等待”,明白了等待的价值。适时适宜的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出现一些疑惑,有时可能因为正在思考问题,使探索行为暂时表现得不那么明显;有时可能因为遇到了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的难题或者因为技能上达不到而使探索行为遭遇失败。作为老师不要急于去采取指导,有时候采取适度的“等待”,教师要学会留出时间,留出空间,等待幼儿的自然成熟;或者说是在积极地寻找一个成熟的时间,一个更好的教育点。教师应相信幼儿有能力发现问题的奥秘,并应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如在实录中,老师发现刚开始时是无意的成功,于是引导他再试一次,可连续几次还是失败,这时老师已观察到淳淳是被表面的成功所蒙蔽时,我没有对他们的行为做出所谓权威的否定,而是在第一次探索中,提醒他再试一试;第二次探索中提醒他看看里面的东西,然后继续耐心的等待。我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我们很清楚孩子的好胜心理往往让他们不能虚心的接受教师的好言相劝,倒不如让他们“头撞南墙自然回头”;其次,让孩子亲身体验失败的过程也是一种有价值的经验,而且这种经验反面更为记忆深刻!选择等待我正是要留给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等待孩子自然的成熟,同时,我也在积极的寻找一个更恰当、更有意义的教育契机。当然等待并不是无限量的,在孩子们无法用现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时,我们再一味的等待很可能挫伤他们的探索兴趣。就在孩子趋于放弃时,我及时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这种肯定给了孩子很有力的鼓励,让他们的探索欲望从低谷中爬上来,接下来我给了他们一点提示,给他们在前一个活动过程中刚刚获得的还未曾稳固的新经验和实际遇到的问题之间架了一座桥,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透,马上就把新经验迁移到所遇到的问题中来。第三、聆听幼儿的心声和观察幼儿的行为是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因为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都隐含于其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内在的思维往往在一言一行上表现出来,而且在行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还往往有新的发展。所以作为老师应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为幼儿科学探究提供物质上的保证,同时还应创设一个宽松、有秩序的、生气勃勃的、愉快的环境,是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的,让幼儿喜欢的环境,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才会使幼儿产生感的兴趣。“兴趣是个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并指引注意留下来”。在实录中教师为幼儿的调查安排了一次集体交流的活动,孩子们因为有了调查活动作铺垫,孩子便讲的滔滔不绝,但是在这热闹的背后,老师还是能关注到全面的孩子,当老师看到淳淳的表情和行为时,教师就利用鼓励的语言给淳淳提供了这样一次在集体面前大胆交流的机会,使淳淳增强了在集体面前表达的自信心。总之,在区角探索活动中,幼儿是主人,是幼儿在活动,而不是教师在主导幼儿。教师的指导应侧重于观察和指导,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行,推测幼儿的思维方式或过程,分析幼儿的所思所想,预测幼儿正在进行的探索活动可能发展的方向,从而迎合幼儿的需要;基本原则是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这样有助于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幼儿自主性学习;更有助于幼儿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