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物理化学大题答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31337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1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仲恺物理化学大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仲恺物理化学大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仲恺物理化学大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三. 指出下列公式的适用条件(1)dU = Q PsudV (2)H = QP; U = QV (3)(4) (5)W = PsuV (6)PV 常数 (7)(8) (9)答案: 1.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2. H=QP,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等压过程。 U=QV,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等容过程。3.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单纯p、V、T变化。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单纯p、V、T变化。4.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 5.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对抗恒外压过程。6.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7.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理想气体等温过程。8. 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等温过程。 9封闭体系,非体积功为0,理想气体单纯p、V、T变化。四. 计算题 1、在298K和100kPa时,将1mol的氧气经下列三个不同的过程,压缩到终态压力为600kPa。(1)等温可逆压缩(2)等外压为600kPa的压缩,保持温度不变(3)绝热可逆压缩请分别计算各个过程的Q、W、U、 H、S和 G。已知解:(1) (2) 终态和(1)相同,因此 (3) 2、2mol的氮气,在25下使用的外压,经定温过程从压缩到500kPa,试计算,并判断过程能否自发进行? 解: 该过程可以自发进行3、1mol的在25及其饱和蒸汽压3.167kPa下,定温定压蒸发为水蒸气,计算该过程的Q、W、U、 H、S和 G,已知水在100,101.325kPa下的,水和水蒸气的摩尔定压热容分别为。解: 可逆相变化 忽略液体的影响 或者 4、298.15K、101.325kPa下1mol过冷水蒸气变为同温同压下的液态水,求此过程的DS及DG。已知298.15K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74kPa , 气化热为2217Jg-1。此过程能否自发进行?解:忽略液体的影响 能自发5、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始态为273K和100kPa,计算下列变化的DG。该条件下气体的摩尔熵100 (1)定压下体积加倍 (2)定容下压力加倍 (3)定温下压力加倍解:(1) (2) (3)6、将298K、下的1的绝热不可逆压缩到,消耗功502J,求终态的以及过程的。已知。解: 绝热Q=0 U=W=502J 所以T2=901.8K7、苯在标准沸点353K下的气化焓是30.77,将353K及下的1mol苯(l)向真空等温蒸发为同温同压的苯蒸汽(设其为理想气体),求(1) 在此过程中苯吸收的热量Q与做的功W, (2) 用熵判据判断此过程是否自发? 解:(1) W=0 (2)S总=S体+S环=87.17-78.87=8.3 此过程不可逆 8、在-59时,过冷液态二氧化碳的饱和蒸气压为0.460 MPa,同温度时固态CO2的饱和蒸气压为0.434 MPa,问在上述温度时,将1 mol过冷液态CO2转化为固态CO2时,DG为多少?设气体服从理想气体行为。解:此过程为不可逆相变,故设计过程:59 CO2( s )0.434 MPa59 CO2( l )0.460 MPa 不可逆相变 1 359 CO2( g )0.434 MPa59 CO2( g )0.460 MPa 2 DG = DG1 + DG2 + DG3过程1,3为可逆相变,即 DG1 = DG3 = 0过程2为等温可逆膨胀 = -104 J DG = DG2 =104 J(4)9、将装有0.1mol乙醚(C2H5)2O(l)的微小玻璃放入的小玻璃瓶放入容积为10dm3的恒容密闭的真空容器中,并在35.51的恒温槽中恒温。35.51为在101.325kPa下乙醚的沸点。已知在此条件下乙醚的摩尔蒸发焓vapHm= 25.104kJmol-1。今将小瓶打破,乙醚蒸发至平衡态。求:(1)乙醚蒸气的压力;(2)过程的Q,U,H及S 。解:(1)画出如下框图:S= S1+ S2=9.275JK-110、已知在 -5,水和冰的密度分别为和 。在 -5,水和冰的相平衡压力为59.8 Mpa。今有-5的 1kg水在 100kPa 下凝固成同温度、压力下的冰,求此过程的G。(假设水和冰的密度不随压力改变)解:途径设计如下 因相平衡,G2 = 0(二)三. 计算题 1、已知固体苯的蒸汽压在273.15K时为3.27kPa,293.15K时为12.303kPa,液体的蒸汽压在293.15K时为10.021kPa,液体苯的摩尔蒸汽热为34.17kJmol-1。求(1)303.15K时,液体苯的蒸汽压;(2)苯的摩尔升华热。解 (1) (2)2、固态氨的饱和蒸气压为 , 液态氨的饱和蒸气压为 试求(1)三相点的温度、压力;(2)三相点的蒸发焓、升华焓和熔化焓。解:(1)三相点的T,p:, T = 195.2 K, p = 5.92 kPa (2) 把,与蒸气压式比较得 = 3754 8.314 Jmol-1 = 31.21 kJmol-1 = 3063 8.314 Jmol-1 = 25.47 kJmol-1 = = 5.74 kJmol-1 3、已知甲苯和苯在90下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54.22 kPa和136.12kPa,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取200.0g甲苯和200.0g苯于带活塞的导热容器中,始态为一定压力下90的液态混合物。在恒温90下逐渐降低压力, 问:(1)压力降到多少时,开始产生气相,此气相的组成如何?(2)压力降到多少时,液相开始消失,最后一滴液相的组成如何?解:以A代表甲苯,B代表苯,系统总组成为: (1) 刚开始产生气相时, 可认为平衡液相的组成与系统总组成相等 (2) 只剩最后一滴液相时, 可认为平衡气相组成与系统总组成相等4、已知100kPa下,纯苯(A)的标准沸点和蒸发焓分别为353.3K和30762Jmol-1,纯甲苯(B)的标准沸点和蒸发焓分别为383.7K和31999Jmol-1。苯和甲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有该种液态混合物在100kPa,373.1K沸腾,计算混合物的液相组成。解:在373.1K苯的饱和蒸气压为 ,则 在373.1K甲苯的饱和蒸气压为,则 在液态混合物沸腾时(100kPa下): 5、已知甲苯的正常沸点是383.15,平均摩尔气化焓为,苯的正常沸点是353.15,平均摩尔气化焓为。有一含有苯100g和甲苯200g的理想液态混合物,在373.15K,101.325kPa下达到气液平衡,求(1)在373.15K时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气压(2)平衡时液相和气相的组成解:(1) (2) #根据图(a),图(b)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a)中,K点所代表的系统的总组成,平衡相数及平衡相的组成;(2)将组成x(甲醇)=0.33的甲醇水溶液进行一次简单蒸馏加热到85 C停止蒸馏,问馏出液的组成及残液的组成,馏出液的组成与液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这样一次简单蒸馏是否能将甲醇与水分开?(3)将(2)所得的馏出液再重新加热到78 C,问所得的馏出液的组成如何?与(2)中所得的馏出液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4)将(2)所得的残液再次加热 到91 C,问所得的残液的组成又如何?与(2)中所得的残液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欲将甲醇水溶液完全分离,要采取什么步骤?解:(1)如图(a)所示,K点代表的总组成x(CH3OH)=0.33时,系统为气、液两相平衡, L点为平衡液相, x(CH3OH)=0.15,G点为平衡气相,y(CH3OH)=0.52; (2)由图(b)可知,馏出液组成yB,1=0.52,残液组成xB,1=0.15。经过简单蒸馏,馏出液中甲醇含量比原液高,而残液比原液低,通过一次简单蒸馏,不能使甲醇与水完全分开; (3)若将(2)所得的馏出液再重新加热到78,则所得馏出液组成yB,2=0.67,与(2)所得馏出液相比,甲醇含量又高了; (4)若将(2)中所得残液再加热到91,则所得的残液组成xB,2=0.07,与(2)中所得的残相比,甲醇含量又减少了; (5)欲将甲醇水溶液完全分离,可将原液进行多次反复蒸馏或精馏。6、固体CO2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为:已知其熔化焓,三相点温度为 -56.6。 (1) 求三相点的压力; (2) 在100kPa下CO2能否以液态存在? (3) 找出液体CO2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解:(1) lg ( p* / Pa) = -1353 /( 273.15-56.6)+11.957=5.709,三相点的压力为5.1310Pa(3) =2.30313538.314 J mol-1;=-=17.58 kJ mol-1,再利用三相点温度、压力便可求出液体CO2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lg ( p* / Pa)= -918.2 /( T / K)+9.952。7、在40时,将和的混合物(均为液体)放在真空容器中,假设其为理想混合物,且,试求: (1)起始气相的压力和组成(气相体积不大,可忽略由蒸发所引起的溶液组成的变化); (2)若此容器有一可移动的活塞,可让液相在此温度下尽量蒸发。当只剩下最后一滴液体时,此液体混合物的组成和蒸气压为若干? 解:(1)起始气相的压力p = xBr p* (C2H5Br)(1-xBr )p*(C2H5I)58.07kPa。 起始气相的组成yBr= p/xBr p* (C2H5Br)0.614(2) 蒸气组成 yBr1/3 ;yBrxBr p* (C2H5Br)/xBr p* (C2H5Br)(1-xBr )p*(C2H5I)解出 xBr=0.136 ,p =43.58kPa(三)三. 计算题 1、固体化合物A(s) 放入抽空的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A(s) = Y(g) + Z(g) 25 时测得平衡压力为 66.7 kPa,假设Y、Z为理想气体,求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如果在该温度下容器中只有Y和Z,Y的压力为13.3 kPa,为保证不生成固体,问Z的压力应如何控制?解: pZ83.6kPa,即Z的压力应控制在83.6kPa以下。2、已知在1000 K的,若参与石墨反应的气体由 y (CH4) = 0.10、 y(H2) = 0.80、y (N2) = 0.10组成的,计算说明在1000 K及100kPa压力下甲烷能否生成?解:DrGmy = DrHmy T DrSmy = 19000 Jmol-1 DrGmy = RT lnKy Ky = 0.1017 DrGm = DrGmy + RT lnJp Jp = p(CH4)/ py / p(H2)/ py 2 = 0.156 DrGm = 3 900 Jmol-1 反应不能向右进行。 3、已知反应H2(g)+0.5O2(g)=H2O(g)的,又知,求水在298K时的饱和蒸气压(可将水蒸气视为理想气体)。解:298K下 H2O(l)= H2O(g) 又 解得4、理想气体反应 已知各物质在298.15K时的热力学函数数据如下: 物质A(g)35250Y(g)10300设A,Y的与温度无关,求: (1)在310K,100kPa下,A、Y各为y0.5的气体混合物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 (2)欲使反应方向与(1)相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a、改变温度,T控制在什么范围? B、改变组成,yA应控制在什么范围?解:(1) 或 反应向左进行(2) 5、反应若在1000K及1200K时分别为2.472和37.58,试计算在此温度内的平均反应热及在1100K时的标准平衡常数。解: 6、在454475K温度范围内,反应2C2H5OH(g)=CH3COOC2H5(g)+2H2(g)的标准平衡常数K与T的关系式如下: 已知473K时乙醇的。求乙酸乙酯的。解:题目给反应的在454475K温度范围内与T无关; (四)二. 填空题1. 如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初始浓度无关,则是 一 级反应。 2. 如以反应物浓度对时间作图是一条直线,则是 二 级反应。 3. 某反应在初始物浓度下降一半时,其半衰期也缩短一半,则是 零 级反应。4. 有一平行反应,已知反应1的活化能大于反应2的活化能,想得到产物B可采取 升高温度 、加入催化剂。5. 某基元反应A(g)+2B(g)C (g),则 6. 某反应,其速率常数k(在313K473K范围内)与温度T关系如下:则该反应的级数为一级,343K时半衰期为7连串反应AYZ,它的两个反应均为一级的,t时刻A,Y,Z三种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A , cY , cZ , 则= k1cAk2cY 。8对反应AP,实验测得反应物的半衰期与与初始浓度cA,0成反比,则该反应为_二_级反应。9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元 反应。10气相体反应 2H22NON22H2不可能是元反应,因为四分子反应的概率几乎为零 。11反应A + 3B2Y各组分的反应速率系(常)数关系为kA=_1/3_kB_1/2_kY。12反应A + BY的速率方程为:dcA/dt =kAcAcB/cY,则该反应的总级数是_一_级。若浓度以moldm-3时间以s为单位,则反应速率系(常)数kA 的单位是_s-1_。13对元反应 A2Y, 则dcY/ d t = 2kcA ,dcA/ d t = kcA 。14某反应速率系(常)数为0.107 min-1,则反应物浓度从1.0 moldm-3变到0.7 moldm-3与浓度从0.01 moldm-3变到0.007 moldm-3所需时间之比为_1_。15反应AP是二级反应。当A的初始浓度为0.200 moldm-3时,半衰期为40 s,则该反应的速率系(常)数=_0.125 dm3mol-1s-1_。16对反应AP,反应物浓度的倒数1/cA与时间t成线性关系,则该反应为_二_级反应。三. 计算题 1、等容气相反应AY的速率常数k与温度T具有如下关系式: (1)计算此反应的活化能;(2)欲使A在10min内转化率达到90%,则温度应控制在多少?解:一级反应 (1)Ea=9622R=80.0kJ/mol (2) 2、某溶液中反应 A + B C 开始时A与B的物质的量相等,没有C。1h后A的转化率为75%,问2h后A尚有若干未反应? 假设(1)对A为1级,对B为0级; (2)对A和B皆为0级。解:(1)一级反应 则(2)零级反应 当x2=1时,此时反应物就已消耗完3、某些农药的水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已知在293 K时,敌敌畏在酸性介质中的水解反应也是一级反应,测得它的半衰期为61.5 d,若在343 K时的速率系数为0.173 h-1,求在343 K时的半衰期及该反应的活化能Ea 。 解: 解得 4、某液相反应在温度T时为一级反应,已知初始速率,1h后的速率为,请计算 (1) 速率系数 (2) 反应的半衰期 (3) 初始浓度解:(1) (2) (3)5、298 K时,乙酸乙酯与 NaOH 的皂化作用,反应的速率常数为6.36 dm3mol-1min-1,若起始时酯和碱的浓度均为 0.02 moldm-3,试求 10 min后酯的水解分数。 解:是一个反应物起始浓度相等的二级反应,它的速率方程和速率系数的表示式分别为: 把 t = 10 min , a = 0.02 moldm-3 ,k2= 6.36 dm3mol-1min-1代入上式,得: x = 0.0112 moldm-310 min 后酯的水解分数为 6、 某一级反应,40 时完成 20% 需 15min ,已知其活化能为 100 kJmol-1 ,若要使反应在15 min 内能完成 50%,问反应温度控制在多少?解:对于一级反应,已知反应完成 20% 所需的时间,就可以从它的积分式求出速率系数 对于一级反应,已知半衰期(完成 50%所需的时间),就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速率系数 (五)二. 填空题1. 当乙醇溶于水后,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为 小于 零。 2. 当NaCl溶于水后,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为 大于 零。 3. 由于新相的生成的困难而可能存在的亚稳状态有 过冷液体、过热液体、过饱和蒸汽、过饱和溶液4.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特别适用于 单分子层吸附 。5. 按照吸附本性的不同,通常可将吸附分成两大类,是 物理吸附 和 化学吸附 。6玻璃毛细管水面上的饱和蒸气压_ , = , 0,则表明该电池反应向 正向 进行。10、超电势是指实际的电极电势与 平衡 电极电势之差。11、在电池Pt|H2(p)|HCl(a1)|NaOH(a2)|H2(p)|Pt中阳极反应是0.5H2(p)-H+(a1)+e 阴极反应是H2O(l)+e-0.5H2(p)+OH-(a2)电池反应是H2O(l)H+(a1)+OH-(a2)12、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L-1(L m,1)和0.10molL-1(L m,2)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W和500W,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 L m,1/L m,25。13、CaCl2的摩尔电导率 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 的关系是14、298K时反应Zn+Fe2+=Zn2+Fe的=0.323V,则其平衡常数为 8.431010 15、今有一溶液,含0.002 molkg-1的NaCl和0.001 molkg-1的La(NO3)3,该溶液的离子强度I=_0.008 molkg-1_。16、离子氛的电性与中心离子的电性_相反_,电量与中心离子的电量_相等_。17、用导线把原电池的两极连接上,立刻产生电流,电子的流动是从_负_极(即_阳_极)经由导线而进入_正_极(即_阴_极)。18、电池Pt | H2(p(H2) | NaOH | O2(p(O2) | Pt负极反应是_2 H2(p(H2)+4OH- 4H2O+4e-_,正极反应是_ O2(p(O2)+2 H2O+4e-4OH- _,电池反应是_2 H2(p(H2)+ O2(p(O2)=2 H2O _。19、原电池 Hg | Hg2Cl2(s) | HCl | Cl2(p) | Pt,其负极的反应方程式为_ Hg+Cl-Hg2Cl2+e-_,称_氧化_反应;正极的反应式为_ Cl2+e-Cl- _,称_还原_反应。20、由于极化,原电池的正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_低_,负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_高_;而电解池的阳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_高_,阴极电势将比平衡电势_低_。(选填高或低)三. 计算题 1、25时,在某电导池中充以 0.01 moldm-3的KCl水溶液,测得其电阻为112.3, 若改充以同样浓度的溶液x,测得其电阻为2184。已知25时0.01 mol dm-3,KCl水溶液的电导率为 0.14114 S m-1。计算: (1)电导池常数Kcel ; (2)溶液x的电导率; (3)溶液x的摩尔电导率(水的电导率可以忽略不计)。解:(1) (2)(3)2、电池Pt|H2(101.325kPa)|HCl(0.10 molkg-1)|Hg2Cl2(s)|Hg电动势E与温度T的关系为:(1)写出电池反应;(2)计算25时该反应的rGm、rSm、rHm以及电池恒温可逆放电时该反应过程的Qr,m。(3)若反应在电池外在同样条件恒压进行,计算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解:(1)电池反应为:(2)25时:因此,rGm= -zEF = -1965000.3724 = -35.94 kJmol-1rHm =rGm +TrSm = -35.94 + 14.64298.1510-3 = -31.58 kJmol-1 Qr,m = TrSm = 4.36 kJmol-1(3)Qp,m =rHm = -31.57 kJmol-13、25时,电极,请写出由以上两个电极组成的电池反应,并计算电池的、。解: 4、写出以下电池的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式,并计算298K时电动势 E及DrGm, K;并判断电池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Pb(s) | Pb(NO3)2(a(Pb2+) = 1) | AgNO3(a(Ag+) = 1) | Ag(s)(已知: E(Pb2+/Pb) = - 0.1265 V, E(Ag+|Ag) = 0.7994V. )解: 阳极反应: Pb(s) Pb2+ + 2e- 阴极反应: 2Ag+ +2e- 2Ag(s)(1分)电池反应: 2Ag+ + Pb(s) 2Ag(s) + Pb2+ (0.7994 + 0.1265)V = 0.9259 V 因 E 0, 所以电池反应能自发进行。 5、有一原电池Ag | AgCl(s) | Cl-(a=1)|Cu2+(a=0.01)| Cu。 (1)写出上述原电池的反应式; (2)计算该原电池在25时的电动势E; (3)25时,原电池反应的 吉布斯函数变(DrG m)和平衡常数K各为多少? 已知:E(Cu2+|Cu) = 0.3402V,E(Cl-|AgCl|Ag) =0.2223 V。解: (1)2Ag+2Cl-(a=1) + Cu2+(a=0.01) = 2AgCl(s) + Cu (2)E=0.34020.2223 V = 0.05875 V (3)DrG m=zFE=2964850.05875 Jmol-1=11.337 kJmol-1 DrG=zFE=RTlnK lnK=zFE/RT=9.1782 K=9.681036、对于反应:H2(g,p)+ I2(s)2HI (aq,=1) (1)写出电池表达式 (2)计算上述反应在 298 K 时的 (3)若反应写成0.5H2(g,p)+ 0.5I2(s)HI (aq,=1), 则为多少? 已知 298 K 时,的 解:(1)反应式中,H2氧化为H+,所以把氢电极作为负极放在电池左边,I2(s)还原为I-,所以把碘电极作为正极放在电池右边,并各放上导电用的金属Pt,则电池表达式为: (2) = (3)电动势值不变,因为电动势是电池的性质,与电池反应的写法无关,E = E= 0.5354 V ,Gibbs 自由能的变化值降低一半,因为反应进度都是1 mol ,但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少了一半,即 根据平衡常数与Gibbs 自由能变化值的关系,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