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四单元第十五课三国鼎立 同步训练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30093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四单元第十五课三国鼎立 同步训练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四单元第十五课三国鼎立 同步训练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四单元第十五课三国鼎立 同步训练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历史七上第四单元第十五课三国鼎立 同步训练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图示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形式的是( ) A . B . C . D . 2. (2分)图1中,序号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图1A . 魏、吴、蜀B . 魏、蜀、吴C . 吴、蜀、魏D . 蜀、吴、魏3. (2分)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反映的是( )A . 巨鹿之战B . 官渡之战C . 赤壁之战D . 淝水之战4. (2分)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于公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其中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 A . 魏B . 蜀汉C . 吴D . 东晋5. (2分)“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发生在襄阳的隆中,下列与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 . 袁绍B . 诸葛亮C . 孙权D . 曹操6. (2分)曹操曾作诗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组诗歌反映的时代是( ) A . 战国时期B . 东汉末年C . 三国鼎立时期D . 南北朝时期7. (2分)南京是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下列曾以此为都城的是( )A . 吴国B . 辽代C . 北宋D . 元朝8. (2分)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 A . 官渡之战B . 赤壁之战C . 三顾茅庐D . 七擒孟获9. (2分)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发掘一座东汉大幕,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引起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 )招贤纳士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建立魏国A . B . C . D . 10. (2分)历史课上,小敏和肖钢对于官渡之战的性质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们从下面结论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 . 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 . 农民起义军反对封建王朝的战争C . 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 . 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11. (2分)右边的示意图是( )A . 春秋争霸图B . 赤壁之战图C . 人口南迁图D . 三国鼎立图12. (2分)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战役。它发生在( )A . 三国时期B . 春秋时期C . 东汉末年D . 隋朝末年13. (2分)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国家产生 民族融合 国家统一 政权分立A . B . C . D . 14. (2分)“曹丞非野党!孙主义真长!刘侯若好汉!卧龙智无双!周郞心不穿!英雄惜英雄,恨上苍!”诗中人物皆属于( )A . 战国时期B . 东汉至三国时期C . 两晋时期D . 隋唐时期15. (2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作者曹操,他生活的历史时期是( )A . 东汉末年B . 三国时期C . 西汉时期D . 南北朝时期16. (2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A . B . C . D . 17. (2分)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A . 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 . 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 . 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 . 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18. (2分)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是东汉末年历史的倒退B . 民族融合得到加强C . 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D .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19. (2分)东汉末年,定都建业(今南京),据有今江苏、安徽、魏、蜀、吴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南的广大地区的政权是( ) A . 魏B . 吴C . 蜀D . 东晋20. (2分)下列历史事件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是( )A . 分封制商鞅变法B .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C . 玄奘西行佛教传人中国D . 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5分)21. (3分)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都城。西晋_;东晋_;蜀国_。22. (6分)背景:_末期,_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招揽人才。在农业生产上,曹操采用_的措施,组织农业生产。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占据黄河以北的_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概况:200年,双方在_进行决战,曹操偷袭袁军的屯粮,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_打下基础。23. (6分)读如图所示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出国名:A_;B_;C_;填出都城名;D_;E_;F_。三、 材料解析题 (共2题;共28分)24. (20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大分裂时期,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段非凡的历史吧。材料一:“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1)材料一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25. (8分)请完成下列问题:(1)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出国名。A._;B._;C._(2)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5分)21-1、22-1、23-1、三、 材料解析题 (共2题;共28分)24-1、24-2、24-3、24-4、25-1、2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