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5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28296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5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5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5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5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 . 革故鼎新B . 一言九鼎C . 三足鼎立D . 问鼎中原2. (2分)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 . 夏朝时期B . 商周时期C . 春秋时期D . 秦朝时期3. (2分)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A . 四羊方尊B . 青铜立人C . 青铜树D . 司母戊鼎4. (2分)商代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灿烂时期。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 四羊方尊B . 司母戊鼎C . 商朝虎耳铜鼎D . 青铜酒樽5. (2分)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下图所示文物反映了商朝青铜冶炼水平的是( )A . B . C . D . 6. (2分)青铜工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周朝是我国青铜器鼎盛灿烂时期B . 司母戊鼎是我国青铜文明的代表C . 四羊方尊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青铜器D . 在殷墟发现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举世闻名7. (2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工艺精美,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A . B . C . D . 8. (2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商代的青铜器是 ( )A . 司母戊鼎B . 青铜神树C . 编钟D . 四羊方尊9. (2分)以下有关西周历史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B . 奴隶使用铁质农具劳动C .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军工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封到各地D . 都城镐京非常繁荣10. (2分)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重的国之重器,顶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虽然已经过去3000多年,依然彰显着王家之气,他反映了哪一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 ) A . 夏朝时期B . 商代初期C . 商代后期D . 春秋时期11. (2分)公元前1600年左右,青铜器时代的开端与得到考古证明的第一个王朝商朝的出现是相一致的。为了寻觅铜矿,商王朝至少六次迁都,其中的三个郑州、二里头和安阳已经被发现。商朝青铜器的制作工匠的作坊设在宫廷里,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祭祀用具。上述材料说明的是( ) A . 商朝因水灾多次迁都B . 商朝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C . 商朝能制作青铜器D . 商朝将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12. (2分)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 . 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 .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C . 丝织业的发展状况D . 铁农具的制造技术13. (2分)古代人们常用“钟鸣鼎食”来形容富贵之家的奢侈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A . 装饰品B . 食器C . 乐器D . 盛水器14. (2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A . B . C . D . 15. (2分)下列器具中,不属于夏、商、周的人们使用过的是( ) A . 青铜器B . 玉器C . 铁器D . 陶瓷器16. (2分)中国青铜器辞典全面展现了中国青铜器的现存状况和研究成果,是目前收录最为完备的一部大型青铜器的工具书,填补了中国青铜器辞典领域的空白。下列文物最有可能入选该书的是( ) A . 甲骨文B . 司母戊鼎C . 商朝的玉虎和玉象D . 人面鱼纹彩陶盆17. (2分)商周时期的手工业部门中,最突出的是( ) A . 青铜制造业B . 陶瓷业C . 玉器制造业D . 纺织业18. (2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面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 A . 司母戊鼎B . 甲骨文C . 彩陶首壶D . 人面鱼纹盆19. (2分)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A . A B . B C . C D . D20. (2分)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 . B . C . D . 21. (2分)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原因是甲骨文是( ) A . 商朝的文字B .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 .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D . 字母文字的起源22. (2分)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大代表性的是 ( )A . 纺织业B . 制瓷业C . 青铜制造业D . 造纸业23. (2分)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以外,还用做( ) A . 装饰品B . 乐器C . 盛水器具D . 食器24. (2分)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 . 半坡彩陶B . 大汶口黑陶C . 司母戊鼎D . 毛公鼎25. (2分)201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及其内部文字应该是( ) A . 商朝;金文B . 商朝;甲骨文C . 西周;金文D . 西周;甲骨文26. (2分)下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是( )A . 四羊方尊B . 司母戊鼎C . 青铜立人像D . 青铜神树27. (2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郭沫若诗句。下面这些文物中,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A . 汉、胡服佣B . 人面鱼纹彩陶C . 秦兵马俑D . 后母戊大方鼎28. (2分)下列有关青铜文明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青铜文明是指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制造业B . 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取得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命运的基础之上的C . 青铜文明的优秀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D . 青铜文明是指夏、商、周时期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29. (2分)古代的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A . 食器B . 礼器C . 乐器D . 兵器30. (2分)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A . 四羊方尊B . 司母戊鼎C . 青铜立人像D . 牛尊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77分)3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出土的这些石农具表明当时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 (2)世界上已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制造于什么朝代? (3)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在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铁器的使用为当时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创造了条件? (4)通过对以上几个划时代历史时期的问题探究,你有什么认识? 32. (7分)读下图然后回答问题(反映的是西周时的情形)请回答:(1)根据图下的文字描述,填出图中A、B两处的算术运算符号。(2)图中反映的是西周时的什么情况?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33.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材料二:司母戊鼎(1)据材料一,指出4例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2)你认为材料二可以印证哪些历史现象?(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传说、文物。指出其中哪一种提供的历史信息最为可靠?(2分)请举出能反映夏朝建立之前中国历史的传说(材料一所涉及的传说除外)和文物各一例。34. (15分)材料和人类文明密切相关,历史学家常以材料的名称来划分人类文明的阶段,于是就有了这些我们熟悉的词汇: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1)列举两件我国青铜时代的青铜器代表作。 (2)我国何时出现铁器?伴随铁器出现而产生的农业耕作技术是什么? (3)铁器的出现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还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改革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35.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至辽宁,南至湖南都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繁复变为简易。材料二(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1)据材料一,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特点。 (2)据材料二,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新特点。 (3)西周青铜器制造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5题;共77分)31-1、31-2、31-3、31-4、32-1、32-2、33-1、33-2、33-3、34-1、34-2、34-3、35-1、35-2、3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