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26129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每年的6月26日被联合国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 虎门销烟B . 鸦片走私C . 鸦片战争D . 火烧圆明园2. (2分)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正义之举B . 英国开拓海外殖民地C . 清政府对鸦片贸易的过激政策D . 帝国主义国家的怂恿3. (2分)1840和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B . 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C . 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 . 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4. (2分)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A .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B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 .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 .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5. (2分)下图是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著名浮雕,指出它表现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A . 1839年虎门销烟B . 1911年武昌起义C . 1919年五四运动D . 1949年渡江战役6. (2分)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 . 马神甫事件B . 亚罗号事件C .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 . 换约受阻7. (2分)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割香港岛给英国 美俄两国为帮凶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A . B . C . D . 8. (2分)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 . 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B . 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C . 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D . 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9. (2分)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 A . 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活动进行报复B .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 .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 . 镇压义和团运动10. (2分)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处废墟(如图)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 .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D . 洋务运动破产11. (2分)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 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决定的B . 当时紧张的革命斗争形势决定的C . 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D . 太平天国内部尖锐斗争决定的12. (2分)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A . 武汉B . 上海C . 沈阳D . 南京13. (2分)反殖反帝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斗争的共同目标,就在印度发生18571859年民族大起义的同时,中国境内也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运动,它是( ) A .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 . 太平天国运动C . 维新变法D . 义和团运动14. (2分)抗击外来侵略、保家卫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林则徐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 义和团“扶清灭洋” 岳飞抗金A . B . C . D . 15. (2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A . 洋务派B . 顽固派C . 维新派D . 革命派16. (2分)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大规模实践开始于( )A . 洋务运动B . 戊戌变法C . 辛亥革命D . 新文化运动17. (2分)历史课上,当老师介绍到詹天佑“少年时代就赴美留学,学习铁路专业”时,李刚立刻联想到詹天佑能受到这种教育应得益于( )A . 洋务运动B . 戊戌变法C . 辛亥革命D . 五四运动18. (2分)康有为在评价近代中国一个政治派别时说“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你认为他评论的派别是( )A . 地主阶级洋务派B . 资产阶级维新派C . 资产阶级革命派D . 地主阶级顽固派19. (2分)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里的“长技”指的是( )A . 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B . 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C . 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D . 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20. (2分)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 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福泽谕吉认为汲取欧洲文明最容易的是“达到有形的物质”,应该放在最后阶段完成,如此推理,“达到有形的物质”对应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事件是( ) A . 戊戌变法B . 辛亥革命C . 洋务运动D . 新文化运动21. (2分)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可以看到下面哪位历史人物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 )A . 戚继光B . 林则徐C . 关天培D . 邓世昌22. (2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舰队是( ) A . 福建水师B . 北洋水师C . 南洋水师D . 东洋水师23. (2分)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A . 林则徐B . 左宗棠C . 邓世昌D . 李鸿章24. (2分)某中学八(1)班的小敏学习完了历史第一单元,却不知道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事件是( )A . 鸦片战争B . 甲午战争C . 八国侵华战争D . 抗日战争25. (2分)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近代重庆”一词,显示的信息可能有( ) 马关条约增开重庆为通商口岸日军占锁上海后,国民政府由南京迁至重庆日本在重庆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A . B . C . D . 二、 综合题 (共3题;共100分)26. (50分)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是关于工业革命的三幅图片材料二 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沃尔特拉斐尔美国世纪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材料四材料五 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1)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机器的发明是从哪个行业开始的?为解决图三的问题,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2)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机器的发明是从哪个行业开始的?为解决图三的问题,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3)写出材料二中美国在电的应用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的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进行这次科技革命的政治条件(4)写出材料二中美国在电的应用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的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进行这次科技革命的政治条件(5)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一项成就(6)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一项成就(7)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8)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9)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10)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27.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2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2009年10月,圆明园管理处组成专家组,分别走访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追寻圆明园流失文物线索。在文物回归过程中,大体有4种途径,分别是政府行为、捐赠(持有者捐赠、买主捐赠)、回购和法律手段。(1)你认为材料一中所说的“19世纪中期近代第一次灾难性战争”、“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分别指的是哪些战争?(2)材料二中提及的与“圆明园文物流失”关系最密切的战争是哪一次?导致文物流失的罪犯是谁?(3)自古以来,人们用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趁火打劫”的侵略者是谁?它犯了什么罪行?(4)近代中国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的根源是什么?(5)对文中所说的“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的斗争。其中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反侵略”斗争有哪些?。(6)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什么问题?28.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材料一:雨果愤怒地谴责英、法侵略者:“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材料二:“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英国泰晤士报(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2)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3)面对列强的侵略,人民做出了什么反应?其斗争的目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4)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他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100分)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6-10、27-1、27-2、27-3、27-4、27-5、27-6、28-1、28-2、28-3、2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