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23993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B .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C . 大一统时代的到来D . 国家的分裂2. (2分)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河姆渡居民D . 半坡居民3. (2分)“周围一带系沼泽地,建造住宅时,先打下1米长木桩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从材料可以推断出所反映的原始居民应该生活在( ) A . 辽河流域B . 海河流域C . 长江流域D . 珠江流域4. (2分)中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有( ) A . 水稻和粟B . 水稻和高粱C . 水稻和玉米D . 小麦和高粱5. (2分)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 天然火的运用B . 打制石器的使用C . 群居生活出现D . 原始农业的兴起6. (2分)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形成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南稻北粟”生产格局。这种格局最早形成于( ) A . 原始农耕时代B . 夏朝C . 商朝D . 西周7. (2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发明弓箭和指南针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A . B . C . D . 8. (2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历经数百年,但最终都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 . 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C . 后期统治者昏庸暴虐D . 内部发生严重叛乱9. (2分)七年级(一)班的班主任让小红做班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小明做班长,同学们感叹:这是_的再现啊!( ) A . 王位世袭B . 禅让制C . 推恩令D . 大一统10. (2分)我国古代的一个时期,诸侯争霸,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这一时期是( ) A . 西周B . 春秋C . 战国D . 秦朝11. (2分)春秋时期最显著地政治特点是( ) A . 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B .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 . 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12. (2分)我们可以从战国这部电影中看到下列哪些战役( ) 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长平之战牧野之战A . B . C . D . 13. (2分)毛泽东曾写道:“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奸宄,指犯法作乱的人)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这段话中体现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包括( ) A . 鼓励耕织B . 建立县制C . 奖励军功D . 严明法度14. (2分)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 A . 李冰B . 黄帝C . 管仲D . 禹15. (2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战国时期,最早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A . 孙子B . 墨子C . 庄子D . 孟子16. (2分)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以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秦始皇此举旨在( ) A . 维护国家统一B . 实行暴政统治C . 保障社会稳定D . 实现君主专制17. (2分)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 ) A . 加强专制统治B . 结束百家争鸣C . 消灭读书人D . 弘扬儒家文化18. (2分)如图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 A . 如图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B . 如图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C . 如图是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统治D . 如图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19. (2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在设计徽标时,都参考了内方外圆的造型。该造型与如图哪种古币外形相似( ) A . 刀形币B . 蚁鼻钱C . 铲形币D . 圆形方孔半两钱20. (2分)秦末由陈胜和吴广所领导的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在( ) A . 巨鹿B . 大泽乡C . 咸阳D . 陈21. (2分)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 起义爆发的地点是大泽乡B . 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C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D . 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22. (2分)下列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A . B . C . D . 23. (2分)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的重要性。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 ) A . 汉高祖B . 秦始皇C . 汉文帝D . 汉武帝24. (2分)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朝皇帝下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项措施( ) A . 颁布“推恩令”B . 实行分封制C . 派张骞出使西域D . “实行盐铁专卖”25. (2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中提到了汉武帝,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 .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 . 巩固大一统局面D .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二、 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l6分、第28题l6分,共 (共3题;共50分)26. (18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这一远古居民生活在哪一流域? (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河南安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7. (16.0分)材料: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土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 (1)图一人物是谁?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2)小明同学考试考砸了,爸爸说要家法伺候。爷爷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爷爷的言论与哪幅图中人物的主张最为接近?说明理由 (3)材料中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 (4)以上四位人物,你最欣赏哪位?请说明理由 28. (16.0分)人是文明的创造者,也是文明的接力者和传播者。通过历史名人,了解文明历程,可以深刻感悟到文明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中学“历史名人”阅读提纲节选: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请完成: (1)完善的政治制度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唐太宗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特点? (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在。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主要包含哪两部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对中华文明产生了什么深刻影响? (3)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会使文明成果实现共享、共赢。张骞开辟的通往西域的道路,逐渐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被后世称作什么?文成公主人藏和亲,传下千古佳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4)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名人的意义。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l6分、第28题l6分,共 (共3题;共50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7-4、28-1、28-2、28-3、2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