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819533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至16自然段。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3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2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1、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象征。2、今天,我们来学习安塞腰鼓,从文字中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简介作者及安塞腰鼓)二、整体感知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和气势。2、谈谈你对安塞腰鼓的感受。(可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三、理清脉络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2、按上面的顺序将课文分三段第一段(1-4) 第二段(5-17) 第三段(18-20)四、学习第一段 鼓响之前1、自由读2、讨论:腰鼓表演开始前,你看到了什么背景 一片高粱地后生 茂腾腾 朴实 沉稳而安静腰鼓 呆呆地 这时给你的感觉怎样?(静)3、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为后面的文章蓄势,高粱地是边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声势,那“沉稳而安静”的表情显示着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些都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4、齐读第一段五、初学第二段1、浏览第二段(5-17),有一句话在其中出现了多次,在文中找出来。(“好一个安塞腰鼓!”)2、四句“好一个安塞腰鼓!”分别是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讨论后板书:场面、声响、后生、舞姿)布置作业:1、预习课文剩余部分 2、了解更多的中国民间艺术板书设计: 14. 安塞腰鼓 场面 好! 声响 后生 舞姿安塞腰鼓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是篇具有诗意美的散文,连串的短语使文章的节奏相当紧凑,像波涛一样,一浪接一浪,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由此特征,倾泻而出欲止不能。基于这个特点本次课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语句,传达的勃发的生命激情,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还有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两篇课文,纵观这一单元的体系编排,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精心旨在通过体味作者对民间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本课同时通过体会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的精妙,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排比、叠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3)、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体会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4、教学重点、难点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二、教学思想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按照新课标的解说,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凸现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对真善美永恒的 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与价值取向。实践性是实现课程理念转变的突出特点,实践的内容和对象,不只限于教材,还应包含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在内的自主亲历探索与创新,注重听说读写思能力的综合训练等。民族性则包含了汉字书写、语法结构、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点。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因此,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作为本课的基本任务,发挥语文课堂具有的形象性、情意性、动态性等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流动的过程,有机渗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学生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展示。在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主动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协作性原则、体验性原则,而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中从多维度、多层次为学生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从文字中体会美好的的意境,培养欣赏能力,并且从美好的意境中感悟人生。三、教学方法基于本课的特点,以声感人是主线。教学设计思路为:先从声像体验安塞腰鼓的魅力,再朗读进一步从文字上品味作者创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讨论从中领悟的对生命力和人生的认识并拓展训练。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创设情境、诵读指导、品味语句、讨论合作等,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其中于以诵读、赏析、讨论为重。课型为赏析合作式。真正的诗歌是需要反复咏唱的,这是诗经以来的传统。反复和排比是制造节律、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必要手段在里,每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出现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内涵、新的情景。对学习安塞腰鼓而言,不断地诵读必定能带来精神的愉悦。“安塞腰鼓”所表达的内涵是无比丰富的,但“诗无尽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而要指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其中所渲泄的激情和生命力,每个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认识。通过讨论合作,表述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五、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1、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象征。2、今天,我们来学习安塞腰鼓,从文字中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简介作者及安塞腰鼓)(二)、整体感知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和气势。2、谈谈你对安塞腰鼓的感受。(可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三)、理清脉络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2、按上面的顺序将课文分三段第一段(1-4) 第二段(5-17) 第三段(18-20)(四)、学习第一段 鼓响之前1、自由读2、讨论:腰鼓表演开始前,你看到了什么背景 一片高粱地后生 茂腾腾 朴实 沉稳而安静腰鼓 呆呆地 这时给你的感觉怎样?(静)3、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为后面的文章蓄势,高粱地是边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声势,那“沉稳而安静”的表情显示着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些都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4、齐读第一段(五)、初学第二段1、浏览第二段(5-17),有一句话在其中出现了多次,在文中找出来。(“好一个安塞腰鼓!”)2、四句“好一个安塞腰鼓!”分别是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讨论后板书:场面、声响、后生、舞姿)(六)、布置作业:1、预习课文剩余部分 2、了解更多的中国民间艺术(七)、板书设计: 14. 安塞腰鼓 场面 好! 声响 后生 舞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