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17991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山顶洞人D . 半坡人2. (2分)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山顶洞人”应在什么位置( ) A . AB . BC . CD . D3. (2分)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 A . 化石B . 史学论著C . 考古报告D . 口述史料4. (2分)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 A . 北京人遗址B . 山顶洞人遗址C . 半坡人遗址D . 河姆渡人遗址5. (2分)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半坡人D . 河姆渡人6. (2分)“我中华民族,天宝物华,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天水一方,其源盖皆出于始祖轩辕也。”这篇祭文是在赞颂中国古代的( ) A . 黄帝B . 炎帝C . 大禹D . 商汤7. (2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 )A . 夏B . 商C . 西周D . 东周8. (2分)学习中国古代史,首先要对各个朝代的更替有大致了解。下列王朝依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秦朝 西周 唐 元 宋A . B . C . D . 9. (2分)博物馆中的讲解员说:“这是世界上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它应是( ) A . 四羊方尊B . 司母戊鼎C . 青铜立人像D . 编钟10. (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时期开始的(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东周11. (2分)今天的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就是这里的一个诸侯君主。他是( ) A . 齐桓公B . 晋文公C . 楚庄王D . 秦穆公12. (2分)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 . 战争频繁B . 诸侯争霸C . 百家争鸣D .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3. (2分)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哪一项水利工程( )A . 灵渠B . 郑国渠C . 都江堰D . 大运河14. (2分)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学说被秦始皇吸收并加以实践( )A . 孔子B . 董仲舒C . 老子D . 韩非子15. (2分)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A . 庄子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B . 墨子儒家“兼爱”、“非攻”C . 孟子儒家“仁政”治国D . 孙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 综合题 (共2题;共40分)16. (20分)材料分析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请回答:(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2)他破坏了原有制度后,采取了什么制度?(3)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什么社会的发展阶段?这种社会制度包括了哪些朝代?(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内容?如何看待它?17. (20分)在历史长河中,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论语为政苛政猛于虎(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礼记檀弓下材料二: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材料三: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360百科材料四: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习近平纵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中两段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是什么时期的人?他认为统治者实行怎样的政策,人民才会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谁?他属于哪一学派? (4)根据材料四,请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综合题 (共2题;共40分)16-1、16-2、16-3、16-4、17-1、17-2、17-3、1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