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练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10164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苍穹(qing)古刹(sh)惬意(qi)草长莺飞(yng)B簌簌(sh)地壳(qio)污垢(gu)销声匿迹(n)C陶冶(y)拮据(ji)屏气(bng)分道扬镳(bio)D开辟(p)崛起(ju)迤逦 (y)瘦骨嶙峋(ln)2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如法炮制到行逆施计穷智竭欺世盗名B漫无目的从容不迫座无虚席历历可数C刻骨铭心了悟痕迹难以置信精疲力禁D大失所望汗流夹背分道扬镳酣畅淋漓3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不要因为别人说你的工作伟大,就自我膨胀;不要因为别人说你的工作渺小,就妄自菲薄。B冰心先生写信的时候,喜欢在一张白纸上,不受拘束、心无旁骛地写下去。C对于媒体断章取义“儿童智能手表辐射大”的报道,公众应理性看待。D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大景区人满为患。拥堵的车流、攒动的人头令许许多多的芸芸众生纷纷慨叹出行的困难。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鱼鹰胡 炎(1)儿子打电话来,说他今天要到清水河里放鱼鹰。(2)我很高兴,有阵子没看见儿子了,不过我又有点不解:“水生,你那么忙,今天怎么有空闲了?”(3)儿子说今天是周日,他抽出了半天空,一来看我,二来看鱼鹰。这小子,让鱼鹰和我平起平坐了。(4)我早早地带着鱼鹰来到清水河,河面不宽也不窄,淙淙的流水声像是千百年的絮语,反反复复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竹篙一点,小船像一尾小白链,犁开水面向前划去。鱼鹰站在船舷,扇动着黑色的翅膀,为下河捕鱼做起了热身。这家伙可真是个机灵鬼,难怪儿子那么喜欢它呢。(5)看到鱼鹰,我就不能不想到老黑。三十年前,老黑常和我一起捕鱼,那时,我们的小船上除了鱼鹰,还有两个调皮的孩子,一个是水生,一个是老黑的儿子家贵。两个孩子水里生,水里长,我和老黑都觉得,我们这渔猎为生的衣钵有人继承了。可想不到,多年以后,两个孩子竟都离开了水,还都做起了官。老黑死得早,没看到这一天,可我看到了,欣慰是不必说的,心中也不免感叹:人这辈子,是贵是贱,是成是败,可真说不准呢。(6)有一次,我和老黑在岸上抽烟,两个孩子下河放鱼鹰。鱼鹰潜入水,停了阵钻出来,嘴里叼着条大鱼,可脖子一仰把鱼吃了。孩子们就呆了,水生转过头来叫:“爹,鱼鹰不吐鱼,它自己给吃了!”(7)我笑了,问:“生娃子,你们把鱼鹰的脖子扎起来了吗?”(8)孩子们摇摇头,一脸不解的样子。我让他们把船摇过来,然后抱过鱼鹰,用绳子扎起了它的脖子。(9)“这是为啥呀?”水生问,“不会把它勒死吗?”(10)我抚摩着鱼鹰的翅羽,说:“不会。给它扎起脖子,它就只能吃小鱼,捉到的大鱼咽不下去了,所以才会吐出来,要不然,这家伙可贪着呢,那我们吃什么呢?”(11)两个孩子点点头,似乎明白了这个在渔人眼里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12)日头升起了一竿子高了, 江面上跳跃着无数条小银鱼,闪闪烁烁的,像一个美丽的梦。我立在船头,向岸上张望,一个瘦削挺拔的身影闯进了我的眼帘,那不是水生吗?自从这些年孩子在城里当了领导之后,就很少有时间到乡下来玩了。偶尔来,也是和家贵约好一起来。家贵当上了区长,和水生一个级别,不过,两个孩子还像小时候一样好。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13)我把小船靠了岸,迎上了水生。水生看上去有些憔悴,眼神好像有点忧郁。我问:“生娃,家贵怎么没和你一起来?”(14)水生的脸色更凝重了,眼神里也多了层伤感。许久,水生叹了口气,说:“家贵进去了。”(15) “为啥?”我的心一沉,这件事来得太突然了。(16)水生沉默了,眼望着天际,半晌说:“他忘了扎上自己的脖子。”(17)我愣了,心底漫过一丝凄怆,为老黑,也为清水河。我突然明白水生今天来放鱼鹰的心思了,这孩子,是想再温习一下那个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啊!我的喉咙一热,定定地看着他。在清清亮亮的河面上,水生蹲下身,认真地为鱼鹰扎上脖子,而后轻轻地拍拍它的头,于是,鱼鹰欢快地下水了4 . 文章以“鱼鹰”做标题。阅读全文,请说说这一题目的作用。5 . 文章三处描写了清水河的景物,你觉得作者写景的用意是什么?6 . 结合文章,从描写的角度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的作用(1)我愣了,心底漫过一丝凄怆,为老黑,也为清水河。(2)水生沉默了,眼望着天际,半晌说:“他忘了扎上自己的脖子。”7 . 文章第(11)段和第(11)段画线句都写到了“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请简要说说这两句中的“道理”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最简单最朴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孟庙的树孙继权远远地,一片浓重的黛色镶在楼群中,像汪在大地上的苔壁深潭,那就是孟庙了。未见飞檐画栋的建筑群,你先看到的是孟庙里的树。得了一圈红墙的荫护,孟庙的树生长得恣意盎然,而且,出现了许多罕见的生物奇观。“藤系银杏”是孟庙中的一景。一棵高大粗硕身披鳞甲像披挂着铠甲的壮士的银杏,周身攀满了柔韧绵长的紫藤,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不相上下。四五月间,紫藤结出一串串花穗,使银杏像个“菊花插得满头归”的佳人,而秋冬季节,繁叶落尽,银杏看去又像一个带着枷锁的无奈的囚徒。焚帛池内,一株老槐枯朽得只剩下一绺带状的树皮,缓慢地向枝头输送着养分,高处裂透出一个锅盖大小的树洞。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个孟子后裔在祭祀完先祖后,昂头望天,惊喜地从这个树洞中望见了西沉的橘红色的月亮。从此,孟庙中又添一景“洞槐望月”。殿前长有两棵古老的桧树,其中一棵的树洞里垂挂出两丛旺盛的枸杞,这便是孟庙中著名的“桧寓枸杞”了。每年秋末,枸杞结出红彤彤的果实,摘几粒放入杯中,可品咂出枸杞的甘美和桧树的陈香。另一处奇景在孟庙东墙外,叫“古柏抱槐”。一株经年古柏苍老得树身只剩下一个外圈儿,恰巧在这个“圈”内茁壮地生长着一棵槐树,柏和槐紧密得没有一丝缝隙,像一对紧紧拥抱长久不分的恋人。柏和槐共生共荣,又各自葳蕤(wi ru,形容枝叶繁盛。),谁知道这柏中可有槐,槐中可有柏?孟庙里最多的就是松桧和侧柏。这些柏和桧遍植孟庙的各个角落,给孟庙带来一派森然气象。这些老树有的枝柯干朽,只有顶梢一片苍绿,像擎着一面旗。有的枝叶繁茂,而树顶却枯干了,像舞着一杆戈。再看树身,周身的裂纹呈螺旋状盘绕而上,可是它猛然用力留下的创伤?我去孟庙是一场大雪后的上午,庙墙的黑瓦上,还残留着没有化掉的雪。众多花喜鹊、灰喜鹊在树上盘旋、鸣叫。地上落满柏子。潮湿的草皮上钻出几朵黑褐色的野蘑菇。阳光透过树隙照射过来,给弥漫寒气的孟庙注入几分温暖。游人很少。在庙中做了多年导游的张慧女士告诉我:孟庙中各种树木共四百三十余株。这些树的树龄大都在八九百年以上,年岁远远大于孟庙内的所有建筑物。她还告诉我,孟庙中的另一大景观就是这些树上居住着三四千只灰鹭。这些鹭在这儿不知生活多少年了。它专吃活物,以微山湖中的鱼虾为食。成鹭每日往返庙与湖之间,衔鱼叼虾,哺育幼雏,繁衍生息。夏日,游客会不时在柏树下发现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鱼虾,那是灰鹭在饲喂幼鹭时不慎落下的。在这片树林的中央,端坐着孟子。孟子彩塑安放在亚圣殿内,气宇轩昂,双目如炬。平缓有力的话语仿佛从飘动的髭须间吐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时,我觉得这片古树是专为穿过时空隧道走来的孟子准备的。最好让孟子在一片绿荫下讲出他的话语。最好在湿润的土地上播下优良的种子。两千年前的齐国、宋国、滕国、魏国都是一片干旱贫瘠的土壤。孟子在他年富力强之时,率弟子在上述国家之间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游说活动,力图实现“仁政”治国的政治抱负。然而,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六十五岁时,孟子退居邹国,教学、著述,终其一生。包裹着坚硬外壳的种子还是等来了细雨和风,它最终找到了人心这片温厚的佳壤,汩汩血脉滋润着它,使它慢慢破壳,慢慢生长。其实孟子就是一棵不老的树,这棵树历经两千三百年风雨,枝叶繁茂,蓊蓊郁郁,独木成林,荫庇天下。(选自人民日报,2005年1月22日)8 . 第段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的“你”和“我”代指什么?9 . 文章标题“孟庙的树”有哪两层含义?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10 . 第段引用了孟子的许多名句,请问引用这些名句有什么作用?11 . 尽管后来孟子思想成为儒家经典,但当初他的政治抱负也是如“饱满的种子在皴裂的土地上滚动,始终没有扎根萌芽。”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人经历了类似的磨难。请另举一例。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夏日:“博学而 d 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2 . 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人不知而不愠_吾日三省_吾身博学而d_志13 . 解释加点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_)(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3)思而不学则殆(_)14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5 . 进入中学,语文老师要求参考论语十二章,从求知、修身、交友等方面,自拟一则座右铭,并作简要解说。(注)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文字,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土几乎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例如:马克思的座右铭一思考一切。课内文言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6 . 本文选自,作者,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17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求石兽于水中(4)棹数小舟 (5)湮于沙上(6)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7)转转不已(8)但知其一18 . 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19 . 翻译下列句子。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0 .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道理:启示:四、句子默写21 . 用课文原句填空(1)_,君子好逑。(诗经)(2)俱怀逸兴壮思飞,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5)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五、综合性学习22 . 实践运用作家赵丽宏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为此七(2)班挙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宣传读书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_。(2)(探讨读书方法)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我们不知从何下手。乙同学:进入初中,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内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向校长提建议:_向同学提建议:_(3)(检查读书成果)阅读下面连环画节选,填空。上面连环画的内容取材于_(朝代)小说家_(人名)写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上面连环画讲述的情节是西游记中_的故事。在这个情节中,妖精巧妙利用了唐僧的_性格,使师徒间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想达到吃唐僧肉的目的;孙悟空即使师傅一再地误解他,依然坚决地“打倒妖魔”,彰显了他_的光辉形象。六、作文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成长的途上,我们留下了一个个走过的足迹。我们走过童年,走过游戏;走过苦读,走过奋斗;走过成功,走过失败;走过温暖,走过冷漠;走过沙漠,走过草原;走过春走过秋,走过风走过雨走过这些旅程,我们体验过快乐、悲伤,品尝过酸甜苦辣,有过彷徨、迷惘,也有过深深的思索。这些经历和思考,促使我们更好地成长,在你走过的成长旅程中,有什么经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那时,你遇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如何“走”?怎样“过”?走过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或思考?要求:以“走过”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现代文阅读1、2、三、文言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综合性学习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