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江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心得体会感悟

上传人:El****in 文档编号:10808592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浙江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心得体会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赴浙江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心得体会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赴浙江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心得体会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赴浙江参加乡村振兴培训班心得体会感悟人生虚度近X载,由组织集中安排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多,频繁培训学习的日子大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无意识退出了记忆的门。而今年X月在浙江大学为期一周的乡村振兴培训学习,让我重拾一个久违的词乡愁。何为乡愁?第一次阅读余光中那首写于上个世纪X年代初的浓情短诗乡愁时,我正上初一,稚嫩的心仍是一片空白,认为年老的余老先生那是想家、想妈妈了。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在家乡的村办小学和附属初中度过的。长居高山深壑,家乡的满山翠绿和羊肠小道总是让我感觉无比乏味,内心最大的期盼就是有一天沿着羊肠小道,如姑妈家表姐一样考上巴马师范,穿上“巴师”校服,讲话带点“街上音”,放假回来时,左邻右舍争先恐后烧一块五花腊肉、磨一厢土豆腐,像迎接干部一样请表姐过去吃饭,我们这群穿着补疤裤的小屁孩三五成群趴在漏风的篱笆墙上,留着口水看着主人热情地为表姐夹肉、夹豆腐,心里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表姐吃得少点,碗里留下几块五花腊肉,待表姐走后,我们能抢先下手打打牙祭,一解馋虫。那时候,乡愁,对我来说,就是对跳出“农门”的无限渴望,毫无眷恋。这些年,奔波在所谓的前程路上,为生计忙活,看惯了都市霓虹;追逐着所谓的梦想,行走在追梦路上,厌倦了泛白的马路。心里满是浮躁和焦虑,多少年来,我一直在苦苦寻求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冥思而不得其道。在浙江大学学习期间,五位知名教授在讲授乡村振兴时,均提到一个关键词“乡愁”。我认真翻查资料,终于找到了余光中老先生以外的更能触动我灵魂深处的“乡愁”描述: X年X月,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作为一项战略目标第一次被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提起。X年X月X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一个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记得住乡愁,比如:小时候爱吃的东西。比如:贵阳的牛肉粉。”总书记提到的贵阳牛肉粉,就是老贵阳的一个特殊小吃。他说,每个地方都有让大家留念的东西,不要小看这种幸福感,因为这种幸福感能留得住人。浙江,这个美丽的江南水乡,曾经不是因为山清水秀而闻名,而是因为强大的浙商实力而被世人知晓。总书记主政浙江后,首次提出“两山理念”,把绿水青山做成了金山银山。在X县横溪坞村的垃圾墙上,我看到了童年时候心里最渴盼拥有的录音机,在X县X村,我看见久违的织布机,在X古村,我体验了牛栏改造的咖啡馆,在X区X村,我感受了农家悠远的庭院深深整个学习活动,实际上成为了我追忆童年,重拾童趣的过程。残存记忆中爷爷的茅草屋、奶奶的针线笸箩、妈妈赶鸡用的“响篙”、上坡看牛使用的通花杆鸟叉、红米粑小米粥一幕幕如放电影般浮现脑海,第一次感受到童年实际上是那么的幸福和亲切。学习期间,乡愁,对我来说,就是在异乡来一场儿时追忆,味道很甜。时光如流,岁月不居,转眼从家乡的山弄中出来拼搏已经二十余年。在这些日子里,家乡不断向我传来“捷报”:“你家附近的百年小水池已经填平了,现在的路比以前宽了很多哩!”“爷爷原来的硬三柱房子已经拆了,你小叔现在原址建起了漂亮的水泥房。”“村口的千年土地庙因为扩建入户道路拆了。”“你家房屋旁边的古松树和兰竹,因为二叔要修入户水泥路砍了。”“现在全村就你和你大伯家还是老房子了,大家都建起来钢筋混泥土洋房咯。”“水井坳口的天然青石因为新建联通水泥路被炸掉当石材了。” 向我传递“捷报”大多是我至亲至爱的亲人,从他们传报的喜悦中我不禁内心恐慌。由于年迈的爷爷奶奶故土难离、长居山里,我每年都回去探望老人几次。走进已经没人居住的“家”也许说房子更为贴切,火炕上只有那个漆黑的三脚孤零零立着,自制的椿木碗架已经散架,小时候磨豆腐的石磨被遗忘在小屋一角,我曾经引以为豪的木床早被大家拆散付之一炬打开大门,放眼环视,村口的老墙早已不见踪影,终身吃斋太姑婆的雕花房已被洋房取代,儿时全村孩子最爱登顶戏耍的螺丝山堡已被削掉一半,爷爷逢年过节都要带着我们烧香参拜的土地庙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杂乱无序、没有特点的钢筋混泥土住房。即是大白天,各家各户也大门紧闭,各自在家看电视、玩电脑,互不来往,连邻居见面都显得生涩客套。此情此景,乡愁,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无奈的担忧和恐惧,心受煎熬。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的计划,为广袤农村和广大农民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X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正在按照党中央规划的蓝图,为乡村振兴泼墨添彩。但是惯性的思维仍在作祟,把乡愁弄丢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村规划千篇一律、项目资金“撒胡椒面”、乡愁文化挖掘不到位、村屯建设片面追求“高大上”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乡村振兴充其量也就是新生的一堆生硬的钢筋水泥,没有灵魂。高晓松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所谓的“诗和远方”,就是竹海叠嶂,茶园稻陌,清溪绿水,新荷池沼,绿槐庭院,檐外雨声,鸟叫虫鸣,就是让我们把丢掉的乡愁找回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乡村建设的总基调,期盼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能遵循农村特点,挖掘乡愁文化,将设施现代化与农耕文化、乡愁文化有机融合,让乡村成为让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梦里家乡。那个时候,乡愁,对我来说,也就真正变成“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