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8021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慢慢地停了下来。 B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学习交通法规。 C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2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观点,在议论文中就是“论点”,即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总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所以,在议论文中论述观点的文字必须简明、确切,不能含混、啰唆。要做到这一点,作者的观点首先要正确、鲜明。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ABCD二、字词书写3 .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夜雨敲打窗lng( ),点点滴滴,一片温馨怡人。轻闭门窗,将料峭春寒拒之门外。灯下,沏一壶香mng( ),静观经营的水汽袅袅上升。于众音沉默中细细品味那份yu( )香与淡然。此时,可捧一卷诗书,聆听先贤圣哲的教hu( );亦可握笔抒怀,快意人生。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直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举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来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许、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都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四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灸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板,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 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逆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选自2017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4 . 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5 . 第(2)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6 . 结合语境欣赏下面语句。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7 . 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8 . 第(9)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泉贾平凹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传来消息说:“它死得很惨,被拦腰折断,又裂为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了。”我听了,很是伤感。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树就在门前站着,是那么粗,那么高。我们这些孩子,日日夜夜恋着它。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树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吐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一首歌。我们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我不能不去看它了,一回到村口,就急切切地找那老槐,果然,没看到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被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墙角,白花花的刺眼。我心里不禁抽搐起来: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我痛心不已。夜里,我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要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突然,我看见在树桩四周的皮层里,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小儿从屋里走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要时就消失了。小儿突然说,“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水一样的声音?这是我曾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泉!生命的泉!”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紧紧搂住了我的小儿。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涌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条根,该是那一道道的水源了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嫩嫩的枝条上,绿绿的小叶一片片绽了开来。“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静地坐在“泉”边,谛听这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9 . 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内容。听到老槐树惨死的消息BA痛心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激动(喜悦)10 . 请结合语境,从内容和表达角度对选文第段画线句进行赏析。11 . 请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原句: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改句:一片片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小叶占了开来。12 . 文章在构思方面很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发现。四、句子默写13 . 请在下面橫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1)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2)烽火连三月,_。(杜甫春望)(3)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4)终古高云簇此城,_。(谭嗣同潼关)(5)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6)水击三千里,_。(庄子北冥有鱼)(7)_?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京口登北固亭有怀)(8)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贺雁门太守行)(9)诗人与酒总是结下了不解之缘:“_”,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借酒思乡;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岑参巧用典故,感叹战乱中“_”的凄清状况。五、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4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B蒙辞以/军中多务C及鲁肃/过寻阳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5 .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但当涉猎(_)(2)孰若孤(_)(3)即更刮目相待(_)16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7 .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六、课外阅读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琢之,富而后使复其所。(节选自左传襄公十五年)(注释)诸(zh):相当于“之于”。子罕:人名。请死:请求免于死。里:乡里。18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宋人或得玉/悠然自得B故敢献之/温故知新C不若人有其宝/未若柳絮因风起D富而后使复其所/将复何及19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我 以 不 贪 为 宝 尔 以 玉 为 宝 若 以 与 我 皆 丧 宝 也20 . 结合文段,说说子罕为什么不接受宋人献玉。七、语言表达21 .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4月12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发展委等部门共同主办的河池市2018年“壮族三月三,河池嘉年华”综合性民族文化展演活动在市体育广场举行。其中,铜鼓舞瑶家有女初长成、彩调彩调欢歌、原生态山歌野欢等节目,展示了河池浓郁古朴的民风民俗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八、名著阅读22 . 名著阅读:“他的执着战胜了父亲的顽固。十三岁就进了当时佛罗伦萨最大也最正规的多梅尼克吉兰达约画室学艺。他最早的习作便获得了极大成功。据说连他的师傅也忌妒他,一年以后,两人便分道扬镳了。”这段文字选自名著,文中的“他”是(人名)。他是一位家。九、作文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这里,跃动着鲜活的生命;这里,演绎着动人的故事;这里,展示着多彩的生活请以“在这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课外阅读1、七、语言表达1、八、名著阅读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