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8011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加横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家膝下无子,生活孤寂。B甲:“请问尊姓大名?”乙:“本人尊姓胡,大名是贺成。”C师恩难忘,学生惠赠给老师一枚贺卡。D你借去的小说,请尽快奉还。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中“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至结尾部分,完成下面的题目。2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了很大很大的雷,十分害怕起来。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D我似乎遇到霹雳,但我其实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3 .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她的无知,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厌恶之情。B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新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C在作者眼中,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D“这四本书,乃是我最”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4 .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祖籍遏制正襟危坐坦荡如砥B遗嘱踌躇摧枯拉朽屏息敛声C愚钝燥热自出新裁长途跋涉D窒息仲裁白手起家连绵不断二、字词书写5 .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诡谲(_)瘦削(_)非难(_)伫立(_)睥睨(_)咆哮(_)污秽(_)犀利(_)稽首(_)虐待(_)迸射(_)鞭挞(_)忏悔(_)波ln(_)雷tng(_)驰chng(_)罪ni(_)哗众取chng(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地毯航鹰迟教授的专著终于出版了。他得了一笔数目不少的稿酬。迟教授是一个潜心学术研究,缺乏生活能力的瘦老头子,自从老伴辞世以后,全靠我们几个研究生照顾了!为了给这笔难得的收入选择最佳消费方式,我们召开了好几次“学术讨论会”。迟先生家里该置的东西太多了,遭到“文革”洗劫后,家具财产几乎散尽。迟先生本人也表示:“只能买最急需的物件,这东西一定要对写下一部书有好处。”为此,我们提了一个又一个方案。但,我们所提方案均遭迟先生本人否决。我们催急了,他却一边拍着藤椅的扶手,一边望着天花板,长叹一声:“我的时间不多了”“那么,您到底想买什么呢?”“我想了好久,好久了先不告诉你们,跟我买去就是了。去,找行政科叫一辆日本工具车,费用在我的工资里扣除。”我们好生纳闷,但知道问也没有用,只好叫来了汽车,陪他上街了。遵他吩咐,车到百货大楼前停下。他目不旁视,径直走到电梯门口:“上到最顶层。”顶层出售皮货,珠宝玉器,工艺品和地毯。他走到地毯旁边俯下身来,仔细打量标签上的尺码。然后,指着一块地毯说:“就买这个!”我们几乎同声惊呼,又同时劝阻了:“您家里什么新式家具也没有,买这么贵重的地毯干什么呢?”“自有大用。这是钱,去交款吧!”我接了钱,仍然不甘心地劝道:“就是买,也不用花这么多钱买这种厚地毯”“不不,就买厚的,薄了不管用。”我们不好违背他的意愿,只好交了款,把地毯卷起来,抬上汽车回学校了。到了他的宿舍楼前,我们把地毯抬到他住的二楼,等着他来开门。没想到,他谢别了司机,一边上楼梯一边挥手喊:“上楼,扛到三楼上去!”“上三楼干什么?”“听我的,上去就知道了。”我们只好把地毯扛到三楼。他来到自己家楼上的邻居家门外,轻轻地叩门,里面响声很大,看来没有听见。他又使劲敲了几下,门才咿呀地打开了,露出青年男人的笑脸,原来是学校食堂的炊事员大戴。门虽只开了一条缝,屋里传来的高声喧笑已是震耳欲聋了。“哟,是迟先生呀,别看咱们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您可是稀客呀!快请进”。迟先生欠欠身子说:“嗯是这么回事,我早就想送你一件礼物,不成敬意。”大戴脚底下打了一个踢踏舞的节拍,拍手笑道:“啊哈,听说您得了一大笔外快,邻居也跟着沾光啦!丽珠看看谁来啦!还不快谢谢”忽然,他张大嘴巴说不下去了我们把地毯扛进了屋里。屋里有六七个男女青年,个个神采飞扬,满面红光,脑门儿冒着汗。被唤作丽珠的女主人娇喘吁吁迎出来刚要道谢,一下子也愣住了。满屋子的人都像是被孙悟空的定身法定住了似的,顿时鸦雀无声,瞠目结舌地瞪着地毯。女主人不好意思地说:“您的心意我们领了,我们以后一定”迟先生拦住她的话头:“请赏脸,一定笑纳!快铺上,铺上!”我们遵命打开地毯,主人夫妇欲来阻拦,迟先生正色说道:“这有什么呢?铺在你们家,和铺在我家一样的嘛!”回到二楼迟先生的房间,我们异口同声地怨他不该买地毯,更不该买了送人。(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6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中加点字“最急需的物件”为下文迟教授买地毯做了铺垫。B小说以“地毯”为标题是因为它是贯穿全文的叙述线索。C第段中“我们以后一定”省略号表现了邻居收到地毯的感激之情。D小说写我们的不理解,其实是侧面衬托了迟教授的形象。7 . 梳理小说情节,并概括主要内容(每空4字)。得到稿酬_购买地毯_8 . 迟教授为什么要送地毯给大戴一家?9 . 结合语境,揣摩加点字词赏析句子。(1)请赏脸,一定笑纳!快铺上,铺上!(2)满屋子的人都像是被孙悟空的定身法定住了似的,顿时鸦雀无声,瞠目结舌地瞪着地毯。10 . 小说是用谁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读书要懂得“取”和“舍”易中天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读书也一样。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依我看,也无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如果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分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相反,如果架上都是没分量的书,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这就要有所选择。那么,自己又如何来选?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刘勰说:“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其实岂止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好歹和通常所谓的雅俗不是一回事。是雅是俗,全看你有没有品位。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是不妥的。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褊狭。倘若无此可能恐怕也只好挑那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儿会读成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也是办法之一。青年人思想活跃,读点古书,并无碍其创新,反倒能增其厚重。老年人最忌僵化,多读些新书,就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又将如何呢?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择。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有爱情,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有改动)11 . 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BCD12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3 . 文章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4 . 文中第段加点词“此可能”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15 . 结合全文说说应该如何读书和选书。四、句子默写16 . 古诗文默写能力考查。(1)_,左臂悬敝筐。(白居易观刈麦)(2)因思杜陵梦,_。(温庭筠商山早行)(3)疑怪昨宵春梦好,_,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4)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只见草萧疏,_。(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6)_,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7)皎洁的月亮引入遐想,令人动情。豁达的苏轼望月感怀,思索人生,悟出“_,_”的哲理;洒脱的李白邀月共饮排遣寂寞,咏出“_,_”的浪漫。五、课内阅读古文阅读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7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野芳发而幽香(_)(2)杂然而前陈者(_)(3)觥筹交错(_)18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19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并交代亭名的由来。B第二段描写了琅琊山朝暮、四时之景的变幻无穷,写出了太守的欣赏山水之乐。C太守日暮醉归的情景,表现出太守因仕途不得意沉醉于山水,避世退隐的思想。D“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场面,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六、课外阅读陶渊明传节选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20 . 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2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日造渊明饮焉(_)(2)忽值弘送酒至(_)(3)有酒辄设(_)22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抚弄以寄其意。23 . 陶渊明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十余年,最后选择了归隐田园。思考,他最终为何做出这样的抉择?七、名著阅读24 . (题文)根据西游记中的相关内容填空。 在“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中,孙悟空第一次去借扇,罗刹女因_一事而记恨孙悟空不借扇;第二次孙悟空受骗借到一把假扇;第三次孙悟空采取_的方式骗得宝扇,却又失手。孙悟空大怒,与牛魔王大战。最后借助_的力量,把牛魔王打回原形,罗刹女被迫交出宝扇。八、综合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小题(A)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节目将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出现很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新歌曲,其中也不乏经典的面孔和声音,比如陈力在87版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和杨洪基老师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B)因为都是老歌曲,但是他们一张口就仿佛能把观众带回那个桃花地下读西厢的红楼梦中,又或者是群雄并起吞吐天下的三国纷争。25 . 有人认为,经典名著往往艰深难懂,离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少读为妙。而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应该多读流行作品。请你利用以上材料作为论据,反驳有人的观点。26 . 仿照下列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_,_。_,_。27 . 材料中A、B两句都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九、作文28 . 请以“我改变了_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困难”“挫折”“性格”“友情”),再按要求作文。以上两题任选一题作文,要求:中心明确,情感真实。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课外阅读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