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7588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ABCD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于是,我唱了五年的l g( ),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2)yn mi( )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3)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dng zhw ku( )。(4)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xing d y zhng(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洪振秋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19年05月18日,有删减)3 . 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4 . 品味第段中的画线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在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5 . 阅读全文,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文中“回”字用双引号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拾漏”用双引号是特定称谓。B文章双线交织,虚实结合,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C第段插叙,再现父亲清除青苔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请言含蓄隽水,富有表现力。6 .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 读美文,抒情怀,结合文意,请写出你人生经历中,遭遇挫折时,伴你成长,给你力量的三句名言或诗句。阅读总有一条路可以抵达心灵总有一条路可以抵达心灵记得我去桃园游览,不禁沉浸于那悠然见南山的静谧里,那是一处绿水畅流、碧桃青翠的休闲妙地,那里清静、幽雅、安恬。乘船漫移在水面,微风徐徐,拂去心中烦累,全身顿感轻松,难怪陶渊明会迷恋于这诗意的栖居而且乐此不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中愤世嫉俗的陶渊明远离政治,在南山下悠然自得,他不羡权贵、不畏权势,远离俗世,只求心灵的安顿、精神的愉悦,沉醉于一处处美丽的山水佳地,超脱而清雅,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世人羡慕陶渊明,因为他的才学,因为他的魅力,更是因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民众的关怀。而如今,在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在精神萎靡、信仰坍塌的危机下,营建精神的花园显得尤为重要。提高精神追求的方式有很多:多读几本好书,多听几首名曲,多游历几处风光旖旎的山川,或静修琴、棋、书、画,或投身各项体育运动;无论你怎么做,总有一条路可以抵达心灵。如若你细心一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会发现总有一种人碌碌无为、无所追求;也总有一种人,他们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却踏踏实实,默默地在做着属于自己的事。平常的日子日复一日,有人会觉得“没劲”“无聊”“闷得慌”,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易察觉的精神空虚。在这样的情形下,那些试图在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之外找寻乐趣的人更为勇敢,他们懂得寻找一些精神追求,使自己生活得更为幸福和快乐。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是向不尽如人意的现状缴械投降,还是振作起来,为自己寻找一条通往心灵的道路,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海伦凯勒就是这样一位勇于寻找直抵自己心灵道路的人。她幼时因疾病被夺去视力和听力,成为一个又盲又聋的人。但是面对充满了恐惧、痛苦的黑暗无声的世界,她在周围人的帮助下,寻找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写作。正是因为这样一条适合她自己的精神之路,她写出了14本著作,并用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为残疾人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真正造福于和她有着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也被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如果没有内心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她恐怕不会做到这些,甚至连自身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我们要对这个世界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只要你仔细体会,总会看到生活的绚丽多彩。不妨给自己开辟出更大的精神空间,使自己多一点爱好,寻一条可以抵达心灵的道路,以积极的心态享受生活,你会充实而快乐起来。8 . 上述的文字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_9 .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文章第段写桃园胜境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情景,是为了引出陶渊明理想境界的话题,以表明人要有精神追求。(乙)文章第段论述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以及提高精神追求的方式。(丙)文章第段首先举身边常见的两种人的事例,接着指出不同的精神追求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然后举海伦凯勒的事例,证明她精神不空虚。10 . 下面是论语中关于精神追求的两则语录,哪一则有助于你理解上面的文字?请简要说明理由。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寔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寔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选自后汉书)(注释)馁:闹饥荒。归:承认。徐:慢慢地。谕:告诫。11 .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其人舍然大喜B相委而去一狼径去C尊君在不不似恶人D去后乃至乃起整衣12 . 参照示例,谈谈“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示例: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便”是“就”的意思,用“便”写出了友人听到陈太丘“已去”后发怒之快,体现了友人的暴躁、缺乏修养。寔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13 .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14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定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15 . 读完两则短文,小金同学不禁感叹:陈元方长大以后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才有德的人,是多方面原因造就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五、情景默写16 . 古诗文名句默写。意象是鉴赏诗文最基本、最重要的审美元素。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1)松柏高洁、坚贞的象征。如刘桢赠从弟中“_?_”,在一问一答间表明坚贞志向。(2)蓬草暗示远行,流露孤独之情。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3)桃花出自陶渊明“桃源”的意象,象征理想、美好生活。如张旭桃花溪中“_、_”(4)夕阳苍凉沉郁,寄托郁愤之情。如朱敦儒相见欢中“_”。(5)山水自然生活,净化心灵,寄寓情怀。如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描绘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山水,表达“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之心。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释)会昌二年(842),杜牧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这首诗可能写于睦州。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敢言,遭受排挤,数被外放,最终病死淮阳。与:对,向。砌:台阶。谁此:谁人在此。17 . 诗中紧扣题目中“夜”的一个字是_,暗扣“饮”的一个字是_。18 . 请分别概述两个不同场景下的诗人行为。19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七、名著阅读20 . 格列佛游记中飞岛国镇压叛乱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我必须承认G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选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G突然向他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象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乙)松蛾的卵在九月里孵化。在那时侯,如果你把那小筒的鳞片稍稍掀起一些,就可以看到里面有许多黑色的小头。它们在咬着,推着它们的盖子,慢慢地爬到小筒上面,它们的身体是淡黄色的,黑色的脑袋有身体的两倍那么大。它们爬出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吃支持着自己的巢的那些针叶,把针叶啃完后,它们就落到附近的针叶上。常常可能会有三四个小虫恰巧落在一起,那么,它们会自然地排成一个小队。这便是未来大军的松毛虫雏形。如果你去逗它们玩,它们会摇摆起头部和前半身,高兴地和你打招呼。21 . 下列(甲)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埃德加斯诺,文中的G指的是朱德。B选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埃德加斯诺,文中的G指的是彭德怀。C选文选自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作者是王树增,文中的G指的是彭德怀。D选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埃德加斯诺,文中的G指的是周恩来。22 . 下列与(乙)文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部书是作者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作者根据自己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为我们揭开了昆虫世界的一个又一个奥秘。B作者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他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等情形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C这部著作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的手法来表现昆虫世界,作者被罗曼罗兰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D这部著作之所以引人入性,与作者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作者总是把这些昆虫放在木盒里,认真观察这些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和足等。八、综合性学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为引导同学们多阅读经典名著,学校正在开展主题为“亲近名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23 . 班级准备开展“名著推荐会”活动,请你为小组的推介活动设计一个环节,并写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24 . 下面是对某年级同学“名著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的数据,请你仔细分析表格,总结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过原著的24人29人18人48人看过影视的98人83人42人16人问题: 建议:25 . 在活动结束后,九年级(1)班宋梓萌的钱包不慎丢失了,钱包为蓝色,里面有钥匙、学生证和零钱若干。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帮他写一则寻物启事,请拾到者交到九年级(1)班班主任黄老师处。26 . 某学校七年级二班要开展一次“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请你围绕活动的主题,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的名称。示例:爱国人物故事会 _。 _。九、作文27 . 作文有一个人最可爱,那就是老师;有一种人最无私,那就是老师;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情感最动人,那就是师生情。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遇到过很多位老师,他们有的温柔,说话和声细语;有的睿智,教会你人生的真谛;有的外表严厉却内心细腻;有的风趣幽默总能带来欢乐,你的身边一定也有给你留深刻印象的老师吧,请以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为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完整,选材要“以小见大”从细微处表现真挚的感情,结构合理,首尾呼应,要有恰当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不少于600字。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四、对比阅读1、五、情景默写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2、八、综合性学习1、2、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