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测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4654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上派这个“宜居小镇”里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株,那就是丽景湖。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桃柳掩映,酝ning 生机;夏时荷花映日,荷叶接天,绿色荡漾;秋天树木参差,层林尽染,金桂飘香,月满湖面;冬日则余晖静m,暗香浮动,湖水澄清,疏影横斜,小桥残雪。丽景湖之美,真可谓美不胜收啊!(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镶嵌(_)酝ning(_)澄清(_)静m(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3)“树木参差”中“参”的意思是(_)A加入B长短、高低不齐,不一致C大约D错过(4)文段主要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二、现代文阅读(二)少些模仿,多些创新刘根生如今,我们好像进入了文化“模仿秀”时代。一台旅游演出作品印象刘三姐火了,印象某某便在各地四处开花。一部谍战剧潜伏走红,各种谍战题材电视剧便热映各大荧屏。一个电视娱乐节目打响,各大电视台便都开始闹腾。一部经典作品翻拍成功,经典翻拍便开始泛滥。从天安门到世博中国馆到鸟巢,这些建筑在不少地方都有“山寨版”。就连城市也变得“惊人相似”,以致我们行走在各个城市之间,越来越没有陌生感。若说先行者抛出的是一块“玉”,盲目跟风之作便是一块块“砖”。对模仿,我们当然不能一概否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固然可赞,如果后来者能“吃”出新方法,吃出新意境,照样可嘉。创新往往也需要模仿,在和别人差距比较大的时候,模仿常常是创新的第一步。但创新绝不止于模仿,而是在消化吸收之后推陈出新,以求后来居上。如果总是亦步亦趋,照葫芦画瓢,就不仅显得僵化呆板,也必致新意全无。如此“模仿秀”当然就让人乏味了。古人写文章,推崇“三番来者”论。“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作文如此,文化创作亦是如此。看到成功先例仅是有了“第一番来者”境界。穷其奥秘,了解成功的内在规律则可谓有了“第二番来者”。把成功的内在规律与斯时斯地斯情斯境相结合、相吻合,才算“第三番来者”。在此基础上精打细磨、精雕细琢,才可能造出更优更美之“玉”来。如果有了“第一番来者”,就迫不及待地照搬,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拿着别人底片再冲洗一张照片。止步于模仿,诚然是创新能力不足的缘故,也与一种“寄生心理”有关。当一种新的文化创意被市场接纳,并产生巨大效益之后,还同时会形成一种“市场效应”,市场会对这类文化创意充满期待和需求。文化寄生者们瞄准的就是这个新的市场需求空间,通过快速生产出模仿作品,满足市场需求而图利。受众消费这些模仿作品,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时,模仿作品往往也在图得小利或血本无归之后淡出市场。当年,鲁迅先生有感于中国人求同心理太重而呼吁:“向庸众宣战!”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模仿秀”的存在,还基于这样一种“庸众心理”。也就是你会的,我也要会;你能做,我也能做。当一些电视台苦于无好节目吸引人之际,突见一节目火爆,觉得不过尔尔我也能行,于是立马跟进。这种“庸众心理”的本质,只在于“找齐”而非超越。文化创造“向庸众宣战”,即是要改造这种“庸众心理”,建树一种“你强,我比你更强”的竞争意识,培养一种“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选自人民日报 2010年12月8日)2 . 文章第段列举了多个文化“模仿秀”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3 . “若说先行者抛出的是一块玉,盲目跟风之作便是一块块砖。”句中加点的“玉”“砖”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4 . 结合文意,说说能否将本文题目“少些模仿,多些创新”改为“不要模仿,只要创新”。为什么?5 . 选文最后说“建树一种你强,我比你更强的竞争意识,培养一种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说说我们该怎样培养“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阅读张西武的开在心灵的荞麦花,完成小题。开在心灵的荞麦花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铪铬面吃哈。”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氩。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铪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中学生阅读有改动)6 . 请结合全文内容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全“我”的情感变化过程。烦乱A_ 微醉 _B C _D_7 . 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8 . 文章以“开在心灵的荞麦花”为题,有何作用?9 .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评析。10 .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链接材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莫怀戚散步)请说说本文第段画线句子和链接材料在描写手法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描写手法上的相同点: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三、句子默写11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诗经关雎)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李白诗经子衿)默写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和颈联。_,_。_,_。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吕氏春秋(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战国策魏策(注)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质:做人质。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12 . 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家无井而出溉汲(2)寡人自为知13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及其家穿井(_)(2)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_)14 . 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15 . 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五、诗歌鉴赏阅读登飞来峰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6 . 此诗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当时王安石三十岁。联系说说你对诗中画线诗句的理解。17 . “诗,志也。”“诗”的本义有“言志”的意思。你积累的其他古代诗词中“以诗言志”的诗句有:“_,_”六、综合性学习18 . 爱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情怀。生活的每一时刻、每一空间都有爱的存在。为疲惫的父亲捧上一杯热茶,为风雨中的清洁工送上一把雨伞,为偏远山区的儿童献上一份爱心,而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某班将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示例:“孝亲敬老”慰问演出_(2)李奶奶是孤寡老人,同学们经常去帮助她,最近李奶奶生病了,同学们自愿捐款,买了营养品前去探望。如果你是班长,见到李奶奶你会怎么说?_七、作文19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过往让人难以忘怀,或是一种亲情,或是一种友谊,或是曾经逝去的蓝天,或是童年流过村前的潺潺小溪。这些美好的记忆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因为它们的曾经陪伴,我们才会感觉到成长的路上阳光多于阴雨,温暖多于寒冷。这些曾经的美好,我们怎能忘记?请以“怎能忘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请认真审题,力求写出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请工整规范地书写。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综合1、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