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803263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知入”与“知出”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阅读后要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B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C本文主要论述了阅读时“入”与“出”的方法。D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2 . 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3 . 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 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精思”就是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B读书就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C阅读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方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D“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阅读勃发在我生命中的泽兰一文,完成小题。几场春雨过后,院墙角落里的那些泽兰便越发地绿了。母亲每每望着那些葱绿的泽兰,就会喃喃地说:“那时我好糊涂,好糊涂!”泪水就爬满她沧桑的脸,声音也会抖个不停。这些泽兰其实不是我家种的。我家从德宏迁来昆明入住这所旧宅时,这些泽兰已经长满了院墙的角落。父母不懂花,也没有心思莳花育草,更不知道眼前这些绿草的名字叫泽兰。收拾旧宅时,母亲要把这些泽兰当作杂草铲除,但父亲说院子里有点绿色的植物,视觉上不会显得太单调,这些植物才被保留下来。我10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没有工作,那时候也没有“低保”,母亲只得去捡废纸、粘火柴盒,每月挣一二十块钱,艰难地维持生活。后来又送我上学,家庭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房漏偏逢连夜雨。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年春天,我腿上长了个酒杯大的疔疮。母亲将何首乌叶捣烂为我敷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好,只好背着我去医院。外科的袁医生与她丈夫都是南下老干部,和我母亲认识。袁医生待人很热情,细心地为我切开引流后,开了一些药,费用一共是6.5元。我清楚地记得,母亲从身上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地打开,把那些零零碎碎的钞票数了一遍又一遍,一共只有4.2元,她的手微微颤动着,脸涨得绯红:“差的钱,我明天”袁医生宽厚地对母亲笑了笑说:“不要紧,药费我先垫着,但孩子不抓紧治疗可能会落下残疾。”袁医生拿出钱和母亲一起去收费处交了药费后,再一次叮嘱母亲:“最多两天就带孩子来换一次药。”第二天,母亲去火柴厂结算出粘火柴盒的钱,到医院还清所欠药费,又给我开了一些消炎药,就再也没去医院。母亲知道袁医生家日子也不宽裕,她不愿意老欠人家的钱。也许是袁医生好久没看到母亲带我去换药的缘故,那个星期天的早晨,她主动找我们来了。她手里提着个药包,一进院子就见到我家院墙角那些绿油油的泽兰。她蹲下身来用手抚摩着那绿得发亮的叶子说:“哟,想不到你家有这么珍贵的兰花啊!这可不是一般的兰花,这是越王勾践当年在绍兴诸山种过的蕙兰呀!”眼神里满是羡慕。听人说,袁医生祖上曾写过兰言述略,那是一本关于兰花品种分类及栽培管理的专著,她丈夫也曾经营过兰花,她的话当然权威。袁医生给我换过药后和母亲达成协议:母亲按时带我去打针、换药,把院子里的兰花送她几株,她替母亲拿去花鸟市场卖了折抵药费。她略显郑重地说:“兰花从挖掘到种植都有独特的要求,你不必送过去,合适的时候,我自己来挖就行。”经袁医生这么一说,墙角那些其貌不扬的植物,顿时身价百倍,母亲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于是,母亲心安理得地背我去就诊,袁医生每周也会过来小心地挖走三五株兰花。有时,袁医生还会提来一只鸡或几个鸡蛋,甚至给母亲块儿八毛的钱买油盐,说这是买药后剩下的。母亲靠着那些原本不值钱的植物折抵药费,治好了我的疔疮,我的腿因此没有留下任何残疾。第二年,袁医生去世了。母亲带着我去祭奠,却发现袁医生家墙角废纸箱里堆放着许多已经干枯的兰花。母亲熟悉这些兰花,因为每一株都寄托过她莫大的希望。这些珍贵的兰花怎么会放在这里?经过再三询问,母亲才从袁医生女儿嘴里得知一个天大的秘密:这植物其实就叫泽兰,叶子虽与观赏兰相像,但根本就不属于兰科,而属于菊科,昆明野外遍地都是,市场上根本没有人买那一刻,一向坚强的母亲哭得昏天黑地,拉着我的手,久久地跪在袁医生的灵前。从那时起,袁医生的身影就温暖地留在我的记忆里,而那些泽兰时时勃发在我的生命中。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我记忆里模糊了故乡弯弯的山路,唇齿间也丢失了童年入耳的乡音,但这段往事一直在我心中清晰如昨。(摘自博爱)5 . 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时间事件母亲反应迁来昆明入住旧宅时母亲看见墙角落长满了泽兰。母亲无心莳花育草。父亲去世后第二年春天袁医生主动上门为“我”换药,母亲听到她谈论泽兰的珍贵价值。A:袁医生去世B:母亲感动痛哭。6 . 按要求品析语言。有时,袁医生还会提来一只鸡或几个鸡蛋,甚至给母亲块儿八毛的钱买油盐,说这是买药后剩下的。(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一向坚强的母亲哭得昏天黑地,拉着我的手,久久地跪在袁医生的灵前。(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7 . 联系上下文,试分析第段的作用。8 . 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勃发在我生命中的泽兰”的理解。9 .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文章是叙事性作品,主人公是作者身边的一位普通的医生。通过写袁医生为作者看病,表现了“爱”的主题,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和关爱。B第段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在得知真相后内心的复杂情感:对袁医生离世的悲伤和对袁医生无私帮助自己感到惊讶、感动。C第段母亲去医院还清所欠药费,又给“我”开了一些消炎药,就“再也没有去医院”,仅仅是因为母亲收入微薄,生活艰难,无力偿还医药费而已。D语言平时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全文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温暖感动之情。二、句子默写10 . 名句积累(1)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2)风声一何盛,_!(刘桢赠从弟(其二)(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_,_。(4)牧人驱犊返,_。(王绩野望)(5)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_,_。(7)柴门何萧条,_。(曹植梁甫行)三、课内阅读阅读孙权劝学,完成下面小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1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但当涉猎涉猎:_(2)见往事耳见:_12 . 翻译句子。(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13 . 全文写了哪两件事?14 .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四、课外阅读书杭检讨遗事清洪亮吉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少举于乡。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先生性伉爽,能面责贵人过,同官皆严惮之。乾隆中叶,上思得直言及通达治体者,特设阳城马周科试翰林等官,先生预焉。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过戆直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忽内传片纸出,言罪且不测。同官恐,促先生急归。先生笑曰:“即罪当伏法,有都市在,必不污君一片地也,何恐?”寻得旨放归。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时钱文敏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头踏过桥下,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曰:“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掩,即回面语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曰:“汝何人?学使见敬若此。”曰:“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选自虞初续新志有删改)注伉爽:刚直豪爽。阳城马周科:选取直言御史的考试(马周,唐代监察御史,以直言名)。都市:都市中斩首执法的地方。头:临近。15 .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能面责贵人过(当面)B正诣宅谒前辈耳(到)C或携钱数百(有人)D始寻道反(通“返”,返回)16 . 请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3处)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语过戆直末又言17 .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固”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古代汉语词典“固”的义项:形容词,固执。副词,原来,本来。副词,执意,坚决地。18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19 . 老师要求各小组合作讨论文中杭检讨的人物形象,丁丁和小茗讨论激烈,请你也参与其中,帮助解答。丁丁:我关注到的是他“能当面指责贵人的过错,一起为官的同僚都害怕他”这一描述,你觉得这能体现他怎样的人物形象?你:我觉得从这里看出他是一个 _的人。这一特点在他 _这两件事中也可以看出。小茗:我关注到句子和你们不一样,我觉得“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掩,即回面语曰:汝已见我耶?”这一人物的言行很特别,人物形象好像也与前文的有所不同。你:是啊,_五、诗歌鉴赏20 . 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题目。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第三、四两句诗人借月抒怀,这一片“愁心”中包含着诗人的哪些情感?六、综合性学习21 .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旧手机回收率不足2%,很多人家里都有一堆废旧手机。电子产品如果散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手机被闲置也是对其经济价值的浪费。(材料二)一部智能手机制作过程中加入的挥发性溶剂含有铅、铬、水银等金属,如果随意抛弃,重金属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而手机的锂电池都有寿命,放置太久就有发生火灾的危险。(材料三)“我的手机上有银行账户、密码等个人信息,就算都删了,估计黑客还是能通过技术恢复。”居民王先生感慨,“我可不想为了几块或十几块钱把手机卖给街边收手机的,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泄露信息?太冒险了,还是放在家里吧!,再说,也不知道哪有专门回收旧手机的地方。”(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闲置的旧手机有哪些害处。(2)根据材料三,说说手机难以回收的原因有哪些。(3)根据材料,请你为废旧手机的回收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七、作文22 . 根据要求作文。古今中外,好书都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苏轼说过“好书不厌读百回。”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歌德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人生因读好书而绚丽多彩,本学期你读过了哪些好书?其中哪一本好书让你印象深刻、回味无穷?请以读一本好书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二、句子默写1、三、课内阅读1、四、课外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