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练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0796077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心无旁骛:心思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不集中,不专心。旁骛,指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B旁征博引:(写文章、说话)为了证明论点正确可靠而大量地引用材料。征,是征伐的意思;引是引用的意思。C敬业乐群:语出礼记学记。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D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勉强的意思;不舍,不放弃的意思。2 . 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凳子凌驾在桌子上,被褥堆在床上,碗也没洗,苍蝇乱飞,屋内一片狼藉。B少一点置之度外,多一点温暖关怀,体现文明进步,善待我们身边的流浪动物。C站在李老师左边的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D各国争端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争端,一味示强施压不行,武力干预更要不得。3 .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了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 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ABCD二、字词书写4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一多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瑕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闻先生让人仰之弥( )高,他对于文学工作的投入更是兀兀( )穷年,对中国革命事业的qi( )而不舍,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jing( )乎不同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人。(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弥(_)高兀兀(_)qi(_)而不舍jing(_)乎不同(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_改成_改成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芦花荡选段。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5 .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一句中“找”字用得妙,为什么?6 . “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7 . 根据选段内容,再结合全篇文章,说说老头子为什么要痛打鬼子?8 . 作者为什么把男主人公唤做老头子?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9 . 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10 . 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1 .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壶口瀑布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12 . 13 . 请根据提示,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1)文章第二段:_(2)文章第三至五段:_14 . 15 . 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两种感官描写壶口瀑布?16 . 17 . 赏析下列句子。(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2)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18 . 19 . 作者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有什么作用?20 . 21 . 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四、句子默写22 . 古诗文默写(1)_,散入春风满洛城。(2)_,何人不起故园情。(3)独坐幽篁里,_。(4)_,双袖龙钟泪不干。(5)马上相逢无纸笔,_。(6)草树知春不久归,_。(7)杨花榆荚无才思,_。(8)晴空一鹤排云上,_。(9)_,尚思为国戍轮台。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西湖七月半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四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 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1,酒醉饭饱,跻2入人丛,噭3呼嘈杂,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注释:1 帻(z),戴头巾。2跻(j):通挤。 3噭(jio):呼叫。23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上下一白(2)人鸟声俱绝(3)峨冠盛筵(4)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24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亦船亦楼|名娃闺秀|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B亦船|亦楼名娃|闺秀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C亦船亦楼|名娃闺秀|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D亦船亦楼|名娃闺秀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25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2)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6 . 对比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偶遇湖中同是赏雪人时,从_的心情转变为_的心情。 乙文:作者把七月半游西湖的人分为四类,作者对前三类游西湖的人的态度是:_。请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分析他对第四类人的态度。_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燕山春暮明张羽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27 . 诗歌一、二句从哪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暮春之景,有何作用?28 . 近体诗最忌讳词语的重复使用,但本诗三、四句的两个“江”字和两个“归”字却用的恰到好处,为什么?七、名著阅读29 . 从下列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说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名称,并结合情节对该人物作出简要评价。孙悟空杨志保尔柯察金人物及故事名称:评价:八、综合性学习3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外交是没有xio烟的战场。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之下出使秦国,不畏强暴、据理力争,这种勇气和胆识令人折服,而盛气凌人、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正是在这份胆识的威摄下败下阵来。许多外交英雄如夜空中闪烁的群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_;_;_。(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xio(_)烟寻衅(_)折服(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正确写法是“_”。(3)“色厉内荏”中,“色”的意思是_;“荏”的意思是_。(4)请仿照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九、命题作文31 . 作文。真情,总是潜藏在无数琐碎的小事中。病中的老王送来的香油和鸡蛋,那种真情温暖了杨绛苦难的岁月;父亲爬站台买橘子时蹒跚的背影,那种真情模糊了朱自清的双眸成长路上,细心品味,总有一种真情在生活中流淌,散发缕缕沁人的芳香。请以“真情在生活中流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联系生活实际;(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二、字词书写1、三、现代文阅读1、2、3、四、句子默写1、五、对比阅读1、六、诗歌鉴赏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命题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