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人口与城市》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0769987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人口与城市》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人口与城市》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2课件:《人口与城市》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地理课堂 明确考纲要求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课前自成体系 例1 下图为 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读图 完成 1 3 题 1 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 1 B 1 5 C 4 D 3 2 国目前的人口增长属于下列哪一模式 A 高高低 模式B 过渡模式C 三低 模式D 高高高 模式 3 缓解 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 开发劳务市场B 实行计划生育C 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D 加大教育投入 解析 第 1 题 通过计算即可作答 第 2 题 国目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故人口增长属于 高高低 模式 第 3 题 国人口再生产处于 三低 阶段 并且为负增长 劳动力短缺 所以应采取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政策 解决目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 1 B 2 A 3 C 本题主要会因为四个国家而受到干扰 习惯与教材的人口增长模式四个阶段逐一对应 从而把 国判断为 高高高 模式而导致错误 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 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这种影响有利有弊 如下表所示 区别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1 从特征上区分 现代型是三低 传统型是高低高 原始型是高高低 2 从数值上区分 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 0 以上 但传统型的死亡率低 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 5 以下 而自然增长率在1 以下 与原始型有本质不同 3 我国的人口增长具有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出生率急剧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目前 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 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 人口增长很快 2 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 年龄金字塔图 其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 进而可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判读时 可关注以下几点 1 读构成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 以及男女比例差异 2 定类型人口金字塔图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即 1 年轻型 增长型 年轻人比重大 塔形下宽上尖 甲图 2 成年型 静止型 除极老的年龄组外 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 塔形较直 只在高龄部分 即塔尖 较尖 乙图 3 年老型 缩减型 年轻人比重小 中年以上比重较大 塔形上下窄中宽 丙图 3 析变化 1 从年轻型到年老型的正常转变 如上图 其变化主要是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不断转变而转变 2 异常变化 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 如丁图 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 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 b 由于重大灾害等原因导致死亡率上升 c 人口的大量外迁 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 如丁图 处 其变化可能是由于就业 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 如丁图 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 也可能是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导致 例2 2011 苏北四市调研 读下图 回答 1 2 题 1 图中所示2000年中国人口流动特征是 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之和与四川迁出人口大致相当 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比重约为22 图中人口迁出的6个省市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图中人口迁入的6个省市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A B C D 2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迁入区的影响是 提高城市化水平 改善环境质量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增加交通压力A B C D 解析 第 1 题 根据左图可知 上海和江苏迁入人口约占总流入人口的16 根据右图可知 四川迁出人口约占总流出人口的16 即上海和江苏迁入人数之和与四川迁出人数大致相当 左图中人口迁入的6省市都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第 2 题 农村劳动力的迁入 会提高当地城市化水平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但可能会增加当地交通压力 带来环境问题 答案 1 C 2 D 本题主要会因为读图不准确而出现错误 尤其是下边的 玫瑰图 要读准坐标和数值 第 2 题 也有些同学易忽略 对迁入区 的影响而出现错误 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中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 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 人口迁移的影响 例3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 读图 完成 1 2 题 1 该城市主要功能用地 分别是 A 商业及公共服务 住宅 工业B 住宅 商业及公共服务 工业C 商业及公共服务 工业 住宅D 住宅 工业 商业及公共服务 2 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政策 劳动力B 市场 劳动力C 地价 市场D 交通 地价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把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点并与图中信息建立有效联系 第 1 题 首先从总体上看 曲线占地面积最大 应为住宅用地 再观察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 可以发现 曲线在市中心处占地面积最大 应为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 曲线在城市郊区占地面积最大 应为工业用地 第 2 题 观察工业用地变化曲线 在距市中心4千米地方离市中心较近 有市场优势 距离住宅用地较近 有劳动力优势 答案 1 C 2 B 本题中第 2 题易误选C或D 主要是因为忽视图中住宅区曲线这一因素 而对于工业区位因素中的交通 市场等因素过分关注形成定式思维 1 城市区位因素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时 首先应考虑这个城市刚形成时 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 其次 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 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3 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对比 在进行城市功能区规划和评价时 要抓住各功能区的特别要求 1 商业区 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群体 交通便利 2 住宅区 生活需求便于满足 环境较好 3 工业区 空闲用地面积大 兼顾环境要求 常见地租曲线图及判读方法 判读这类图时 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是影响地租的两个重要因素 1 如果只考虑与市中心的距离 地价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 地价等值线数值依次递减 2 若地租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或内凹 则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通达度 3 局部地区地租等值线闭合 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 影响因素有交通 知名度 环境等 例4 读下表 回答 1 2 题 1 上表说明 A 1950 1980年 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减缓B 1980 2000年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减缓C 1950 2000年 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D 1980 2000年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2 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B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 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现象更明显D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解析 第 1 题 读表可知 1980 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 城市人口总数与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但此阶段世界城市总人口并未超过农村人口 第 2 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出现过剩 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答案 1 D 2 C 该组题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对图表中数据信息的提取不足 不能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是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其特点掌握不准 1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差异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 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的衰败 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 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 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 产业构成的转变 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 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 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1 景观变化的影响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 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 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 以及文化和观念 3 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1 问题及表现形式 2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设卫星城 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 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 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 适当分散污染源 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 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 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 考情分析 本专题涉及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城市区位因素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五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在历年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选择题 综合题都有体现 2012年备考中 要注意结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分析我国人口结构及其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影响 重点掌握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影响因素 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分析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2011 江苏高考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 甲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 1 2 题 1 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 叙述正确的是 A 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 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 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 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 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 叙述正确的是 0 14岁人口比例上升 人口增长加快 15 64岁人口比例上升 就业压力增大 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 老龄化进程加速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 劳动力充足A B C D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及分析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名师精析 第 1 题 根据表中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变化 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因为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是江苏省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造成的 第 2 题 从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可知 0 14岁人口比例下降 人口增长减慢 15 64岁人口比例上升 就业压力增大 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 老龄化进程加速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老 劳动力充足 易错分析 本题主要会因为对图表资料分析失误而出现错误 第 1 题 主要会因为对于 比例 变化与 人口数量 变化分析不当而误选C 用2010年的比例与2000年的比例进行加减 容易得出苏南人口增加的百分点为7 67 等于苏中和苏北人口比例减少的百分点 但因两次比例的分母是不同的 故计算方法不当 人口数量的变化是不相等的 第 2 题 会因三角形坐标图的读图方法不熟练而导致错误 还会因对于 就业压力增大 与 老龄化进程 分析不当而失误 就业压力增大是现实状况 老龄化进程是发展趋势 答案 1 B 2 B 2 2011 山东高考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 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 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982 2000年 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 1982 2000年 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 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2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 最有可能的是 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 B C D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坐标图的判读分析以及城市体系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 名师精析 第 1 题 由图可知 甲城市纵 横坐标的数值都大于乙城市 1982 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 规模 服务范围都大于乙城市 从甲 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变化可以看出 甲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在变小 人口向郊外迁移 而乙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在变大 城市化进程加快 第 2 题 中心商务区的地价高 建筑物应该高大密集 M处楼高较低 不可能为中心商务区 甲城市在N处常住人口较大 可能形成一个卫星城 乙城市常住人口向外围逐渐递减 Q处常住人口不比周围多 不可能为卫星城 P处位于市中心而且楼层最高 可能为中心商务区 易错分析 本题主要会因为图中信息获取不完整而导致分析失误 第 1 题 忽视两图横 纵坐标的不同易误选C 忽视A B选项中心词 市中心 和 边缘区 而误选 第 2 题 忽视图中楼高信息 只注意距市中心距离的问题 误认为 正确 而错选A 答案 1 D 2 B 3 2011 浙江高考 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 沙特阿拉伯 泰国 英国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完成 1 2 题 1 甲 乙 丙 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 日本 英国 泰国 沙特阿拉伯B 日本 英国 沙特阿拉伯 泰国C 英国 沙特阿拉伯 日本 泰国D 英国 日本 沙特阿拉伯 泰国 2 关于乙国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人口出生率低B 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C 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 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以及人口分布等相关知识 名师精析 第 1 题 英国是城市化起步最早 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 城市化水平很高 沙特阿拉伯本身地广人稀 属于石油输出国 石油产业的发展吸引人口向城镇集聚 导致其城市化水平较高 泰国城市化起步晚 城市化水平低 第 2 题 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 主要是阿拉伯人 人口出生率高 以沙漠气候为主 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沙漠中水源较丰富的绿洲处 易错分析 本题主要会因为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欠缺而出现错误 往往因对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分析不够 而误认为乙为日本 答案 1 C 2 D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