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54831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题文)下列选项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寒噤陨石帷幕前呼后拥B褶皱思幕鲦鱼挑拔离间C扶植缭原演绎纷至踏来D濠梁狩猎缄默振耳欲聋2 . 下面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地质灾害是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影响下构成的灾害。旱情告急!灾情告急!炽热的骄阳舔舐着美丽红河的每一寸土地。全国人民用爱心凝聚了一份救助的力量,红河儿女用坚强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危难彰显人格,患难最见真情。抗旱救灾,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动、思考和希望A“美丽”“坚固”都是形容词,“炽热的骄阳”“彰显人格”都是偏正短语。B“炽热的骄阳舔舐着美丽红河的每一寸土地”这个句中,“红河”作主语。C“全国人民用爱心凝聚了一份救助的力量,红河儿女用坚强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长城。”句是递进复句D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构成”改为“形成”。3 . 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C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4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突然”“忽然”意义相近,都有表时间短促,出乎意料的意思;词性相同,都是副词。B“啊,黄河!”一句中的“啊”与“春天的景色多美啊!”一句中的“啊”词性相同,都是叹词。C诗句“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比喻和夸张。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和互文。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永恒之莲 长生草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它曾是被忽略的草根阶层,给人摆不上台面的印象。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军。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那里到处都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叶片轮生,每株8到18枚,排列紧密。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它的花是是粉色系、呈星形。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殖。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生。于是取名长生草。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园,用它来美化环境。他们将长生草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就把根扎在在瓦片间,长出一座空中花园。后来园艺家们也关注到这种神奇植物,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有400多个园艺品种。除蓝色之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中国早就引进了长生草,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品种。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于是长生草圈粉无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喜欢透气。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珍珠岩、剩的蜂窝煤烧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南方潮湿,所以大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北方干燥,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长生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寒风阵阵。家庭栽培时,春季秋冬这三个季节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在这样的环境中,长生草会呈现出最美的颜色。夏季高温高湿,对长生草是个考验。这个季节要避免它晒到直射阳光,但又不能太暗,需要明亮的散射光。还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植物闷死。可在凉爽的夜间稍微浇点水。如果长生草是超级大群生长的,就很难在特别潮湿的环境里生长,那么最好忍痛分株,否则容易腐烂。长生草容易染上“根粉蚧”(一种吸食根部汁液的白色小虫),可以用蚧必治、速扑杀或呋喃丹等药物灌根,但这几种药都属于高毒性农药,最好不要轻易使用。最安全的是整盆土倒掉,清洗根部后,将它植入新土中。造景时可以将长生草群植在一起,形成“百花齐放”的壮观美景;也可以利用长生草侧芽繁殖的特点,打造长生草“瀑布”;还可以把它种在墙缝里、砖块间,欣赏它原生的味道。长生草,是欧洲的老明星,中国的小新贵。永恒之莲,魅力无限。(选自博物,有删改)5 . 下列做法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现在,长生草在欧洲有许多品种,但在中国只有极少的几个品种。B春天,我们可把长生放放在窗台上,让它享受充足阳光。C发现长生草生出白色小虫,可以给它清洗根部,更换土壤。D为提升长生草的观赏性可以买来大花盆,进行群植。6 . 选文-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长生草?7 . 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8 . 文中三个段落位置不能调换,为什么?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题。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 ? 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己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9 . 根据句子意思,在文章找出正确的词语。: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10 . 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11 . 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12 . 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13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B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C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14 .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三、句子默写15 . 默写(1)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2)山河破碎风飘絮,_。文天祥过零丁洋)(3)子曰:“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4)_,故克之。(曹刿论战)(5)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7)杨大伟带领全厂职工进行技术改革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他在鼓励职工们坚定信心坚持改革时引用了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这两句诗是:_, _。(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_,_。”四、对比阅读(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注释)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n):汴水。 余浸:支流。 岩阜:假山。 芡(qin):水生植物。 富:丰饶的物产。16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2)佳木秀而繁阴(3)修竹森然以高(4)以为陂池17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18 . 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19 . 概括说明(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五、名著阅读20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1)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_;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一事。(2)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_;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六、综合性学习21 . 阅读下面两段话,按要求作答。“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A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hu咙,B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o亮的响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酝酿(_)应和(_) lio(_)亮 hu(_)咙文中画水波线的A、B两句,你认为每句话的哪个词应该读重音,填在括号里。A.(_) B.(_)下列加点词语属于名词的一项是(_)A.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 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A跟清风流水应和着B吹面不寒杨柳风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根据下述材料,完成后面小题。材料一:目前,中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心理冷漠化的现象。不少中学生感叹“情感失落”“在学校,课间十分钟最短暂;回到家,手机最亲切。”“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低头玩手机。”“网上聊天好惬意,身旁难得一知己”诸如此类的校园民谣,如今正在学生中间流行着。材料二:首都师大心理咨询中心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 33%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其中,学生族和上班族是对手机最依赖的人群。22 . 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3 . 观察下面图片,再结合你的生活,请说说做“低头族”的不良后果。24 . 王刚同学在办“不做低头族”的主题黑板报,他想写一段话与全班同学共勉,请你仿照示例,帮他将文稿补充完整。不做低头族,抬起你的头,你就能看到天空是那么的蔚蓝;不做低头族,抬起你的头,你就能听到 _;不做低头族,抬起你的头,你就能感受到_。七、作文25 . 作文题目一: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要求:写记叙文,有真情实感,记叙、抒情和议论结合,不少于600字。题目二:苏轼题西林壁中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句,写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呢?请就你的理解,以“角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展开联想和想象,自选甬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学校名和姓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对比阅读1、五、名著阅读1、六、综合性学习1、2、七、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