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语文试题(三)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52773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语文试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语文试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语文试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毕业暨升学模拟语文试题(三)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大器之人,语气_,性格_,气势_,举止_,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A不猥不琐不张不扬不惊不惧不骄不躁B不张不扬不猥不琐不骄不躁不惊不惧C不猥不琐不惊不惧不张不扬不骄不躁D不惊不惧不骄不躁不张不扬不猥不琐2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澄清(chng)惩戒(chng) 恻隐(c)秩序井然(ch)B告罄(qng) 疮疤(chung)挑逗(tio)即物起兴(xng)C愧怍(zu)栈桥zhn)匀称(chn)睡眼惺松(xng)D鸿鹄(h)襁褓(qing) 汲取(j)混为一谈(hn)3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习近平爱读史书,也希望年轻人多读史书。他认为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来自内部的矛盾、冲突和来自外部的挑战、威胁但能够始终凝聚人心的,是我们的历史传统。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传统以一页页史书为媒,传承至今。ABCD4 .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钦州市各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校安工作。B我们能否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作为发展方略,是把钦州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的滨海新城的重要保障。C广西第十二届运动会即将举行,体育健儿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挥自身水平。D日本地震和海啸已造成大约1万余人死亡,40万人无家可归,1669家企业遭受重创,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人生当如雪里蕻李丹崖2004年的初秋,因为求学,我一个人拉着沉重的行李箱到了合肥。举目无亲,唯有一箱书,几件单衣。坐上公交车,在赶往学校的路上,泪眼婆娑,想着我从此要孤身一人在合肥度过四年(也许会更久),不觉内心落寞。到学校报到缴费,领完卧具,天色已晚,已经饿了,走进校门口的小餐馆,老板问我吃什么,我随意一指他刚刚炒好的一盘饭说,就来这个吧。5分钟后,饭炒好了,老板边摸围裙边与我搭讪说,同学,一个人来的?我点头。老板愣了一下,说,赶紧吃吧,你一定饿了,这是雪菜炒饭,也就是雪里蕻,外地不一定有这东西,你尝尝,挺开胃的,往往人的胃口一开,身上也就暖烘烘,心事也就消解了。老板的一句话,戳到了我心里的酸涩处,两眼泪如泉眼,在眼圈里打转。看到别的同学都有家长陪同来报道,我有种说不出的心酸。店外,起了些风,毕竟是立秋以后了,晚风吹得人凉凉的。一盘雪菜炒饭很快吃光了,我浑身汗津津的,告别老板,往校园的方向走,天上那轮月真圆,走进寝室,扑面而来的都是室友们亲昵的笑脸。此后,一个人的时候,我常去那家餐馆吃饭,每次我基本上都要点一份“雪菜炒饭”。后来,我才知道,雪菜就是雪里蕻,很多地方是被当成咸菜来吃的,合肥人也喜欢拿它来佐早餐,吃一份粥,两个茶叶蛋,配上一碟雪里蕻,味道清爽,周身的毛孔都被打开了。时光匆匆,在合肥的几年里,雪里蕻成了我最贴心的“朋友”,人说,美食养心,而暖心多半是从“暖胃”开始的。大三那年,我去一家单位实习,一位部门主任问我,你对合肥印象最深的吃食是什么?它为什么给你的印象这么深?我稍加思忖说,合肥没有特色十分鲜明的小吃,如果有,应该就是雪里蕻了。爱吃雪里蕻,不光是因为它美味,还有它身上所负载的美食以外的东西,广群芳谱蔬谱五里记载:“四明有菜名雪里蕻,雪深,诸菜冻损,此菜独青。”主任听了我的回答,微笑着点点头。遭遇霜冻,不萎反茂,这与人“遭遇逆境,不靡却振”是一个道理。菜不会种在瓷实的地面上,而是种在松动的土壤里,难怪一位诗人说:菜栽了个跟头,枝繁叶茂,人栽了个跟头,学会绕道。青青雪里蕻,不光在我的心智里播撒了无边的绿意,也伴随着我,把孤寂的路走得如此美丽且充满暖意。人生当如雪里蕻。5 . 按本文行文思路填空: _ 爱吃雪里蕻_。6 . 请分析第(5)段画线句子的作用。7 .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很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老板的一句话,戳到了我心里的酸涩处,两眼泪如泉眼,在眼圈里打转。8 . 第一段可否删去,为什么?9 . 如何理解第(13)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10 . 作者说:人生当如雪里蕻。你认为人生当如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读书是快乐的与书结缘,还是在孩提时。那时我的小叔在家开了一个小书店,专门出租连环画。借着这个便利条件,“小人书”陪伴我度过了小学时代。尽管那时读书还似懂非懂,却初步尝到了读书的乐趣。参加工作后,时值“文革”文艺萧条时期,伴随我的只有平时积攒下的一堆书籍,时常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孤独无依,只有以书为伍,读书解闷。本是无奈之下的阅读,却常常有出乎意料的收获。读书之时,心如止水,心无旁骛,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日复一日,渐渐养成了一个永远不变的爱好读书。自从喜欢用读书来填充业余时间起,读书几乎成了我每日不可或缺的功课。当白天的喧嚣被黑夜的寂静替代之时,一盏灯、一杯茶、一本书的消磨与浸润就成了我最为惬意的享受了。以至每次离家外出也必须在行囊里塞上一本书,否则独卧在异乡的床上定会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有月或没月的夜晚去会见曹雪芹,去拜访罗贯中,去聆听鲁迅大师的教诲,瞬间完全进入了心灵被净化的状态。以书为伍,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清纯;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儒雅。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打开一部古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开一册文学经典,如同走进一片风景胜地,诗情画意呼之欲出,犹如置身其中。李白的孤傲,陈子昂的愁怀,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实秋的淡雅一一呈现在面前,心境与文字互为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进入如诗如画的意境。古贤今哲所论述的广泛空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读之发人深省,益人心智,陶冶性情。读书之喜,结交良师益友。书是良师,读旧书如见故人,看新书如遇新知。以书为师,似与先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以明净的心灵与智者娓娓道来, 忘记了一切得失荣辱,有的只是一分恬淡求知的心境,一份祈求解读人生的心灵,心绪得到安详宁静。书又是益友,当你痛苦时,书给你抚慰; 当你困惑时,书给你解疑。 与书为伍,如有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穿越历史的漫长隧道,彻悟人生的真谛。读书之得,渐入佳境。潜心书海,酿就读书人一分无拘无束的读书快意,而所谓的增长知识都是在似春雨润物、春蚕食叶般的快乐阅读中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同一本书,年轻时读,多半出于猎奇的心理,不能深味;中年时读,便能领会书中精髓,得到洞悉与启迪;年高时读,则犹如人置高处,一览无余。即古人所说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而老年读书则如台上观月”。由此看来,读书的品位也是渐入佳境的。其实,人生本身就是一部无字之书。漫漫人生,光阴似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脚踏实地地撰写人生之书的每一个章节。如今,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满眼的物欲充斥着人们的视野。我们的心灵需要文化的浸润和濡养,读书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心境。只要有心读书,便可忙里偷闲。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分,若非有意有情,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参悟天地,投入社会。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修心养性,增知致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选自读者,有删改)11 . 阅读全文,请说说作者认为“读书是快乐的”的原因有哪些?12 . 下面不能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是( )项。A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B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C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鲁宾斯坦D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13 . 说说第段划横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4 . 文中说“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是说在读书中获得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请你举出自己在阅读名著过程中获得对人生体验或感悟的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存:抚恤。耽:沉溺。九重:深宫之内。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5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曾益其所不能(_)(2)行拂乱其所为(_)(3)犹割股以啖腹(_)(4)若耽嗜滋味(_)16 .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画线的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人恒过,然后能改。17 . (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四、情景默写18 . 按原文内容填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诗有共同思想境界的名句是:_,_。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了主客双方都有远大的理想抱负的诗句是:_,_。 念天地之悠悠,_。_,松柏有本性。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列小题。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山行宋叶茵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19 . 根据晏殊浣溪沙的语境,仿照下面的示例,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示例:“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运用拟人手法,从“山”与“我”的关系着笔,叙述诗人一人独行于从未到过的山中的经历,写出了诗人左顾右盼中的孤凄感受。20 . 对浣溪沙和山行赏析不正确的是( )A浣溪沙在伤春的表层意象中,蕴涵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B“无可奈何花落”,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C山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的山中绚丽景色,抒发了自己到一座从未到过的山时所产生的特有感受。一人独行山中,左顾右盼中似觉孤凄;而空寥中突然传来几声鸟鸣,于是顿有“似曾相识”之感。D浣溪沙语言婉丽,画面生动;山行用语质朴,似无意“着色”,但青山、白鸟的如实绘出,显得素净、淡雅。21 . 晏殊和叶茵的作品,都写见到了鸟儿(燕子、飞鸟)的“似曾相识”之感,但包含其中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析。六、名著阅读22 .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两个作品中的人物都曾经运用“激将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请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简述与“激将法”有关的故事。猪八戒(西游记) 吴用(水浒传)_(2)爱情韶华不负,友情岁月不老。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关于友情或爱情的故事。保尔与达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鲁迅与范爱农(朝花夕拾)_七、综合性学习23 . 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某中学准备在2018年12月18日下午三点在校体育馆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请你帮忙拟写一条符合要求的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20个字。标语:_(2)你作为校团委会的代表,邀请社区张主任参加活动,你该这么说:_。(3)活动主持人的主持词有两处出现问题,请你根据提示找出并修改。(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发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还有更多的四十年,需要我们去拼搏,去奋斗,去开拓;还有更多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去构想,去描绘,去践行;(B)还有更多的梦想,需要我们去追逐,去憧憬,去实现。让我们携手并肩,去开启下一个四十年的辉煌!(A)句中存在语义重复的问题,请删去“_”。(B)句存在语序问题,应该将“_”和“_”调换位置。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2018年年初,国家批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堪称教育部“史上严减负令”正式出台。两个多月过去了,人们正为此拍手称快、一片叫好之时,却发现社上的培训机构毅然挺立,家长们仍乐“培”不疲,学生们依然“负重”前行。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减负”的现状,学校决定组织学们开展以“中学生减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24 . 你们小组正在研究“导致中学生减负难见效的原因”,请以精练的语言从三个不同方面表述你们的结论。25 . 请写一段话,谈谈中学生减负的价值和意义。(120字以内。)八、作文26 .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个你熟悉或陌生人,就在那一瞬间做着一件让你的心为之怦然的事!是的,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瞬间可以留下永恒的记忆。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请以“难忘瞬间”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对比阅读1、四、情景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2、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