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测试)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48978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酷爱(k)仰望(yng)分泌(b)棱角分明(lng)B妥帖(ti)温柔(ru)主宰(zi)别具匠心(jing)C宽敞( chng)慰藉(j)履行(l)独树一帜(zh)D蔓延(mn)镶嵌(qin)云霄(xio)余音绕粱(ling)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座博物馆的历史,据说建立于一八三二年。B历史是一面镜子,把现实结合起来,就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C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及油画般的景致,把游人带入了迷人的天地。D在考试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真细致的作风,是考试成功的关键。3 . 下列对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细腻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B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诗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C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写出了传诵千古的文章醉翁亭记。文中展现了琅琊山美景,并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滁人游、太守宴、禽鸟乐、太守醉,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节选)中的人物夏洛克,与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都是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爱因斯坦童年时说话做事都比较慢,从小就被认为天资鲁钝。B他担心那人脊椎受伤,因此不敢贸然搀扶,以致延误了救治时间。C随着世锦赛的目子越来越近女排姑娘们的竞技状态也在与日俱増。D莫扎特的大名在音乐界如雷贯耳,音乐爱好者几乎无人不晓。5 .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一封朝奏九重天南朝四百八十寺B阴风怒号故自号口醉翁也。C树林阴翳诣太守,说如此D伛偻提携此中人语云6 .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家国情怀深植人心。余光中将乡愁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德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浓缩在了最后一节法语课中,引起无数共鸣。B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D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都德。二、现代文阅读芬芳的蜡梅花秦湄毳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八年级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7 . 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三个片段,请将内容概括在下面。(1)“我”自称患有咽炎,学生们卖力的献计献策。(2)_。(3)_。8 . 按要求回答问题。(1)对第段中“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这句话赏析正确的是( )A用雪花表示师生间虽然互有好感但是心灵还是冰冷难融。B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师生心灵的触动,师生情感的加深。C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师生间情感虽然冰冷但像雪花一样纯洁美丽。D用雪花象征师生间感情的纯洁和美丽。(2)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含义。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9 . 下面是有人对第段的修改:“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禁不住闻着蜡梅花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了。”与原句相比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10 . 下面这段文字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对于表现人物心理有什么作用? 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议论文阅读善用语言的力量何冠军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11 .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12 . 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3 . 试简析第段主要内容及其作用。14 . 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列举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的方式,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是因为他们的讲话言之无理。C第段中的加点词语“往往”和 “甚至”的运用,体现了论证语言的准确、严谨。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句子默写15 . (题文)按原文默写(共6分,每空1分)1.,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2.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孟子)3.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4.受任于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5.“光盘行动”倡导不浪费粮食,这让我们想起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辛苦劳作的诗句:,。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吾子矣。”居。及孟子长,学六艺,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选自刘向列女传)(注)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处子:安顿儿子。贾(g)人:商贩。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6 . 文中“”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乃/遂/卒B乃/卒/遂C遂/乃/卒17 . 选文讲述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为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孟子成为“大儒”的故事。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 )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8 . 第一句中两个“难”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19 . 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六、名著阅读20 . 名著导读。(1)“我回过头来听听。我看见果子正在成熟的树木。我听见夜莺在半里以外的树林里歌唱。看不见什么走动的人影,也听不见任何人走近的脚步;可是那香味却越来越浓;我吓得赶紧逃走。我从通灌木丛的小门走去,却看见A先生正在走进来。”“我一边听一边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我再也抑制不住我忍住的感情;我不得不屈服;剧烈的痛苦使我从头到脚都在哆嗦。等我说出话来,那也只是表示一个强烈的愿望,说我但愿我从没被生出来,但愿我从没来到桑菲尔德。”选段中的“我”是:_,文中的A是:_(2)保尔的一生,历经坎坷,但凭着钢铁般的意志,连死神对他也无可奈何。请用简洁的语句写出保尔战胜死神的一个情节。_七、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实上,五千多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正在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凝聚着古人智慧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能不能在智能时代激活更多潜能?厚重的中华文化,如何搭载前沿科技的快车,打通古与今的“任督二脉”,实现更接地气、更为广泛的传播?(材料二)袁行霈指出,我们的目的就是激活经典,让经典的生命力绵延下去。据了解,百部经典已确定了四批书目,共54种。书目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突破了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力求做到广纳百家、百花齐放,不仅选入哲学、文学、历史等著作,还选择一些科技类、艺术类等著作,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材料三)21 .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经上下五千年,正在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C百部经典书目的选择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包括哲学、文学、历史、科技类、艺术类等著作。D百部经典确定的四批书目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22 .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23 . (材料三)是中华传统文化阅读人群年龄结构分布示意图,请仔细探究图中反映了什么情况,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出建议。八、命题作文24 .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或许你有过类似的经验:熟悉的小吃店正要改装成无人超市;小区里的停车场整理之后,变成一所幼儿园;而曾经热闹的街道,渐渐寂寥无人,失去光彩这些生活空间的改变,背后可能蕴藏许多故事或启示。请以“走过”为题,或叙或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课外阅读1、五、诗歌鉴赏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命题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