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45360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B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冰心的诗歌深受其影响。C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代散曲,其作者是马致远。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人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D古代常见的谦辞与敬辞中“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斧正”是请人改自己的文章。2 . 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她只说要去台北,却从此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B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C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托尔斯泰形象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D他来上海时举目无亲、身无长物,全凭自己白手起家。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虐待n安详畏罪潜逃qin惊慌失措B热忱chn憔悴大相径庭jn轰堂大笑C哺乳p缥渺拈轻怕重nin见异思迁D狭隘y气概 骇人听闻hi神彩奕奕4 . 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A徽宗挖掘空壳长途拔涉B摄取鱼鳍簇拥磨肩接踵C停泊储藏沉檀巧妙绝论D虫蚋车辙竭力惟妙惟肖二、现代文阅读之于故乡的文字,大概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真正能体现出这四个字来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沙丘),虽是沙土,但岗子上的白杨树却长得枝繁叶茂。一到夏天,这里绿树浓阴,便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的玩耍天堂。有时候玩得累了,我常常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地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那个家。起始总是眼花燎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年轻时动过手术,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吃饭须有规律,而且还得是热乎饭。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也尽量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最先升起这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了。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炊烟像不像花我倒不怎么在意,我所在意的是制造炊烟的那个灶台上母亲到底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而且三餐有别。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抑或玉米糊糊,再随上几个馒头,然后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也很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要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够彰显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上这顿饭是家人最全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闲的时候。上学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间劳作的父母,在城里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鸟归林般地相继回了家。庄稼人有个小脾气,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不管是哪个成员有点啥喜事,更会杀只鸡或者大鹅,炖一锅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别看干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来也蛮讲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炊烟如此燎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这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荡桨妨人拥袖眠,篷窗细雨湿炊烟。”这是王炎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是他的;“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是他的;“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部翁卖药回。”还是他的。可见这位陆放翁对田园乡村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了陆游“雾钦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渐生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时,才终于有悟,原来这炊烟是和思念紧紧缠绕在一起的,正所谓魂牵梦绕,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那个比喻,突然觉得母亲真是好厉害!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的舒展,挥毫波墨,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的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5 . 选文围绕“炊烟”,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6 . 按照括号里的要求,赏析句子。(1)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从加点词角度)(2)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的舒展,挥毫波墨,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的到。(从修辞手法的角度)7 . 在作者眼中“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结合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说一说你把炊烟比作什么?并简要说一说缘由。8 . “炊烟”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五、拥心中之美境_包利民常常会有这样的时候,分明是湖光山色或清风明月,心里却是一片萧瑟,不管怎样的美景,总会有将心触痛的地方。细细想来,那样的时刻,却都是人生最落寞伤怀之时,在暗淡的际遇之中,心灰则天暗,麻木的脸总是与冷漠的眼相遇。于是处处皆秋,仿佛沧桑奔涌,风霜扑面。有一年自己亦是处于这样的心境之中,偌大的都市,在我眼中毫无生机,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筑成的冰冷森林。就在那个时候,偶然结识了一位老者,他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国画大师,擅长画鸭,曾以一幅百鸭图获全国大奖。我曾欣赏过那幅名画,画中百鸭情态各异,极具情趣。与老者相熟之后,渐渐了解到他的经历。他年轻时就酷爱国画,且小有名气,可是正逢“文革”动乱,他也被牵连进了牛棚,与他一起被下放劳动改造的都是些艺术界人士。从身到心的疲累,使这些曾满怀激情的人日渐麻木,看不到前方的路,而眼前的苦难成了最大的煎熬。老者对我说:“那时我在接受批斗之余,就是去放生产队的鸭子,那是一大群鸭子,每天把它们赶到河边,我坐在那里,看着流水万念俱灰。有一天,无意之间,我注意到了那些鸭子,发现它们很是有趣,从情态到叫声,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我就像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于是每天观察鸭子,看它们弯弯的眼睛,就像是永远都在微笑。便想到画它们,我拿着树枝,就在河边的土地上画,每天都画,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后来,平反之后,与他一起落难的那些艺术界人士,多已放弃了当年追求的东西,只有他,画艺却在那些年中进步了许多。那些同伴都已显出老态,而他却容光焕发,仿佛那些遭遇只是一个短短的梦。我知道,自从走进鸭子的世界,他的心里便安静了,便有了希望,于是日子便生动起来。一年之后,我去了一个山村的小学当教师,虽然际遇依旧,可是心里却已温暖。在那个天涯一般的地方,每天傍晚,我都会在校园里点燃一堆木头,支起铁锅熬粥。四处的山岭寂然,长风流淌,在粥香弥漫中有着一种充实的满足。虽然穷困偏远,却让我于极静之中,在心里生长起郁郁葱葱的希望。就如秋天的远山,树凋草残,可是明月高悬,一切在我眼里却是那样多姿多情。有朋友来看我,见我现状,很是唏嘘,我却淡然一笑,指给他看深秋的五花山,告诉他,那一片五彩的斑斓,实是胜过春日。在我的亲身经历中,已经深深懂得,心绪对于心态的影响。心存美境,则生命中再无困境。无论怎样的坎坷遭遇,那样一颗充满生机的心,就会使艰难的境遇变得柔柔如春。世界并不是由许多冰冷的墙筑就,只要心怀美好,就会发现那些墙上,有着许多扇充满希望的门,也有着许多扇阳光倾洒的窗。是啊,这真是道出了人生在世充满情怀的态度,这实在是一种至高至美的境界,其实也并不是难以企及,只要在你心里种上一颗希望的种子即可。心中永远不磨灭希望的色彩,那么,即使_,也会_。如此,你就会在随时随境,真心地感叹:这世界,多好!选自做人与处事9 . 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 . 第段加点的“这样的心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11 . 通过作者讲述老者的故事,你觉得那位老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12 . “忽然想起,在那位老者曾经的一幅画作上,看到他题的两句诗:人无琐碎云方静,心有斑斓景自春。”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还原到哪一段前面最合适?13 .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洗礼,他的心理从_变化成_,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分别填一个表示心理活动的双音节词)14 . 通读全文,请你在第段的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句意完整。心中永远不磨灭希望的色彩,那么,即使_,也会_。15 . 【积累链接】只要心境美好,就会充满希望;只要希望还在,再坎坷的境遇也能变得春天般绚丽。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了即使身处逆境,也渴望报效朝廷、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请你写出这个句子:_,_,_。三、句子默写16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_,亲山亲水有亲人。些小吾曹州县吏,_。蒹葭萋萋,_。_,儿女共沾巾。微君之故,_?_,参差披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节选自论语)17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人不堪其忧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18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9 . 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B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C“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普通人生性强硬,难以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人。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五、名著阅读20 . 名著阅读。但是这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呢?”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他是周恩来,那个“大名鼎鼎的”红军指挥员,他曾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1)本语段选自,本书的作者是。(2)1919年因何事周恩来在天津遭到逮捕?六、综合性学习21 . 近两年来,中国科技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上天入地、通江达海你校将举行以“走近中国科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图1: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图2:青年科学家曹原图3:嫦娥四号图4:港珠澳大桥(1)参照示例,从上面四幅图片中任选一幅,根据最近发生的与图片有关的重要事件,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示例:全球同时速最长动车组列车“复兴号”上线运行。(2)你校邀请了上面图片中某个人物或成果创造者、设计师来作报告,在互动交流环节,你获得了一次向对方提问的机会,请你作出恰当的表述。(图片任选其一,要求语言得体,提问有针对性)七、作文2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请以“感谢”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23 . 写作(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题目一:家乡是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栖居所。今日大同,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姿态各异的美丽桥梁,雄伟壮观的巍巍城墙,青春焕发的云冈大佛家乡轰轰烈烈的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着更加动人的容颜。作为小主人你肯定很自豪。请以“我的家乡我的爱”为题作文。不少于600字。题目二:请以“我做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贴近生活,言之有物;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课内阅读1、五、名著阅读1、六、综合性学习1、七、作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