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45219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色花泰戈尔诗选印度泰戈尔B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法国海伦凯勒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中国鲁迅D观沧海曹操集东汉末年曹操2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布景变化很快,令人目不交睫,越看越兴奋。B别看这位小学生年龄小,可唱起京剧来煞有介事,很有一番功夫。C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D李老师很有教学经验,每当我们遇到难题,她总能妙手回春,把题目讲得透彻明白。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C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任心和自信心。D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4 .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红(yn)校补(jio)山巅(din)喧闹(xun)B诘问(ji)粗拙(zhu)取缔(d)滞笨(zh)C屏障(zhng)愧怍(zu)默契(q)亘古(gng)D挚痛(zh)哺育(p)谰语(ln)孤孀(shung)二、现代文阅读爸爸的白发不是老李娟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5 . 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两组对比。6 .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7 . 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段文字。(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8 . 请结合语境,理解第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意。9 . (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请具体说说流泪的原因。(甲)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李娟爸爸的白发不是老)(乙)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背影)(甲)_(乙)_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把感动化为行动张伟昊近日,一则“送奶工大爷救全楼”的消息再度刷屏:年逾六十的徐屹是山东青岛的一名送奶工。一天,他在某小区送奶时,突然发生了燃气闪爆。本可以快速撤离现场的他没有选择走开,而是毫不犹豫地深入险境、疏散住户。冷静处置火情、转移受伤老人、通知每家每户23层,180户,直到全楼所有居民都安全下楼,他才离开,衣服上满是血迹,身上多处受伤。徐屹是一个普通人,也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善举让我们无比感动。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善的特性,我们只有将感动化为行动,才能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这样的感动无处不在:成都铁路局重庆车务段值班员徐前凯,奋不顾身推开横穿铁轨的老人,自己却失去了右腿;天津牛家牌镇的李士元,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两次冰河救人;辽宁丹东火车站,热心人自发接力,将病人安全送达沈阳他们一次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与感动,但却总是说,“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古语有云,“与善人游,如行雾中;虽不濡湿,潜自有润。”这些我们身边的凡人善举,总是释放出温暖的力量,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内心,不断唤起我们的精神共鸣。然而,怎样把感动之心化作行动之力?怎样让见义勇为成为大家的自发选择?这些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从社会来讲,多地都有评选好人、善人的举措,这就是一种正向激励。加强对模范人物的奖励力度,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守护好这些“身边的好人”,就是对善行的良好倡导。对个人而言,则不应该患得患失,应当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一次举手之劳的帮扶、一场传递爱心的志愿服务,都会让整个社会多一份道德的温度。每个人身上都有善的特性,这好比一颗种子、让它发芽、开花,我们就会把感动化为行动,将崇德向善的风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整个社会才能形成见贤思齐的心态,这样才能凝聚起奋进向上的力量。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30日,有删改)10 . 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B/C/D/11 . 第段中“种子发芽、开花”的比喻是为了阐述什么道理?这写有什么好处?12 . 结合全文,谈谈我们怎样把感动之心化作行动之力?怎样让见义勇为成为大家的自发选择?13 .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14 . 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5 . 作者是从人的哪些感官写春风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6 . 本文写景独具特色,多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请举一个例子并作赏析。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7 .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学而不思则罔(3)年与时驰18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9 . 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学习,(甲)文着重谈了_,(乙)文重点谈了_。20 . 请你谈谈关于学习的两点体会。四、句子默写默写(共8分,每空1分)1._.,以观沧海。2._,谁家新燕啄春泥。3.见贤思齐焉,_。4.次北固山下富有哲理的诗句是:_,_。5._,禅房花木深。6.请你从你所学过的古诗句中写出表达思乡之情的诗,_。(2分)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1 .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22 . 请对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简要赏析。六、语言表达23 . 下面句子的正确排序为:_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大园在南,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有小园、大园之分。这块界碑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小园在北,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七、名著阅读24 . 阅读下列的文字,按要求作答。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出两手两脚,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鲁迅在文中的结尾表现了对她的_(情感态度)。八、综合性学习25 . 综合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镜子里的狗一只流浪狗无意间闯进了一间四壁镶着玻璃镜的屋子,突然看到很多狗同时出现,它大吃一惊,然后龇牙咧嘴,发出阵阵低沉的吼声。而镜子里所有的狗看来也都十分生气,每只狗也现出怒吼的面孔来。这只狗一看,吓坏了,不知所措,开始绕着屋子跑起来,一直跑到体力透支,倒地死亡。其实,只要这只狗肯试着对镜子摇几下尾巴,情形也许就会完全改观,因为镜子里的狗儿必然会回报它同样友善的举动。九、作文26 . 题目二:我是最的那个人要求:(1)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3、三、对比阅读1、四、句子默写1、五、诗歌鉴赏1、六、语言表达1、七、名著阅读1、八、综合性学习1、九、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