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5(89张PPT)(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0739302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5(89张PPT)(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5(89张PPT)(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5(89张PPT)(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地理课堂 1 2010 淮北模拟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气候统计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地最有可能是 鲁中 苏南 琼中 滇西 属于 气候 简述该地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2 图中 四个地点 冬季气温最高的是 理由是 3 图中序号 缺少水源林的丘陵区 丘陵梯田区 灌溉农田区 城镇地区 表示的几个地区中 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本地区为了防治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可采取哪些措施 4 本地区解决农村能源不足的理想途径有 解析 本题考查南方丘陵区农业发展条件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第 1 题 根据等高线判断该区为低山丘陵和平原 根据气候资料判断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从利弊两方面分析 第 2 题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海拔高度 坡向 近地面状况 处海拔较低 处在冬季风的背风坡 向阳坡 又受水库调节 冬季气温稍高一些 第 3 题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坡度 植被覆盖状况 降水强度三个方面 坡度大 植被覆盖差的地区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造林 修筑梯田可防治水土流失 第 4 题 该区位于亚热带季风区 降水较多 地形又有落差 故水能较丰富 可开发小水电 同时该区生物资源丰富 温度又高 可发展沼气生产 答案 1 苏南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 热量充足 雨热同期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夏秋季节的台风可以缓解伏旱带来的旱情 但大风暴雨也会使农作物受损 降水集中在夏季 易产生洪涝灾害 冬半年的寒潮 春季低温阴雨及盛夏的伏旱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 2 地海拔较低 在背风坡 且朝阳 又近水库受其调节 气温要高些 3 植树造林 修筑梯田 4 发展小水电发展沼气生产 2 读下列材料 回答 1 3 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 北粮南运 中粮西运 的态势 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 由东向中转移 1 比较甲 乙 丙三个商品粮基地 完成下表 2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 试分析其原因 3 简要说明 中粮西运 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解析 第 1 题 主要分析比较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的状况 第 2 题 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多 地块小 土质黏重 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 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 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等 第 3 题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中粮西运 有利于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 调整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 答案 1 见下表 2 自然原因 地块小 土质黏重 河网密布 社会原因 人口稠密 城市化占用大量土地 农业结构调整 3 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了粮食保证 减轻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压力 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地区优势 1 2009 安徽文综 T34 3 12分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 5毫米 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 4 1月平均气温 12 0 7月平均气温24 6 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命题立意 本题以我国某地区略图为背景 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 精析精讲 解题的关键是区域地理位置的确定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西北侧地形平坦 以平原为主 适合发展种植业 东南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 适合发展林果业 根据A地的气候资料 可判断出该地的气候条件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出图示西北部地处东北平原 土壤肥沃 根据图中河流可判断出该地的灌溉条件 参考答案 西北部以平原为主 地势平坦 土壤较肥沃 雨热同期 灌溉条件较好 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地形起伏较大 土层较薄 易发生水土流失 不宜发展种植业 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2008 广东地理 T27 28 6分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耕地占全国16 8 水资源占全国4 01 读图1和图2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 3题 2 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双选 A 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B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C 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D 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3 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双选 A 水土资源丰富B 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C 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D 耕地资源丰富 水资源相对短缺 命题立意 本题组以东北商品粮基地为背景 主要考查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和水土资源利用状况 精析精讲 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 第2题 读图可知 东北三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在1996年之前增长比较缓慢 自1996年以后 则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而农田灌溉用水量在1998年以前呈增加的趋势 但自1998年以后 则呈减少趋势 第3题 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6 8 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4 01 因此耕地资源较为丰富 而水资源则相对短缺 东北三省自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 降水量逐渐减少 因此水资源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 东部为湿润区 西部则为半湿润半干旱区 东北三省的耕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 而东北平原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 参考答案 2 BC3 CD 2008 山东文综 T26 2 4 19分 人口 资源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加强区域联系 协调人地关系 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下表是图中A B 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 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读图 表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 B 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 与东北三省相比 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 A B C三省 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 据表说明A B 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 图中乙 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 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3 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 有关专家提出了 治湖必须治江 治江必须治山 的治理思路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 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命题立意 本题以区域复合图 统计表为载体 体现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描述和阐释 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主要考查了农业生产变化 交通运输布局及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相关知识 精析精讲 解答本题应注意对区域定位及图例的判断 在解题时注意运用图 表对应综合分析的方法 第 1 题 A B C三省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与东北粮食产区相比 最大优势是水热充足 由表格数据简单估算可得出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 长江中上游地区所占比重下降 进而根据表格中 播种面积和单产 信息可对此变化作出解释 第 2 题 要从运输需求 高速公路的优势两方面分析建设沿江高速公路的原因 第 3 题 首先要根据治理思路建立思维线索 水土流失加剧 河流含沙量增加 泥沙淤积 湖泊萎缩 洪涝频发 然后依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对问题作出说明与阐释 参考答案 1 水热资源丰富 A B C三省所占比重下降 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 A B C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A B C三省 与全国或东北三省相比 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 2 与航运相比 高速公路更为快捷 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 加强沿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促进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3 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萎缩及引起的洪涝频繁问题 依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 该问题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 入湖河流泥沙增多 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 因此湖 江 山应综合治理 2008 江苏地理 T3 4 4分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4 5题 4 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垦B 过度放牧C 过度围垦D 过度养殖5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缓坡退耕 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 修建梯田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 全面封山育林 改善生态环境D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立体农业 命题立意 本题组以统计图为载体 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精析精讲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在于对地形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关系的分析 第4题 由左图可知 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 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 林业 畜牧业比重偏小 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 第5题 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实现生态 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该地种植业的比重已过大 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 全面封山育林 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答案 4 A5 D 2007 海南地理 T21 10分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 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 表1 表2 完成下列要求 1 三种方案的排序 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 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由高到低为 填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 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并说明理由 命题立意 本题以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的三种方案为切入点 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精析精讲 在分析问题时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农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 1 题 环境效益以侵蚀量最低 径流量最小为最好 从表中数据很容易判断出环境效益的大小和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的高低 第 2 题 B C方案均可以考虑 B方案兼顾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是个折中方案 眼前的收益比A方案少 但比C方案多 3 8年内 收益有所减少 但8年以后 情况会好转 C方案着眼于细水长流 对于建设生态环境具有明显优势 但农户眼前的收益会受影响 可能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参考答案 1 CBACBA 2 本题可在B C方案中任选一种 若选B方案 理由 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 且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 3 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小 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 若选C方案 理由 该方案环境效益最高 3 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多 对农户生活水平有较大影响 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 读区域图3 4 7 完成1 2题 1 甲 乙 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 耕地 林地 草地B 耕地 草地 林地C 草地 林地 耕地D 草地 耕地 林地2 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 主要原因是 A 土壤肥沃B 地形平坦C 水热条件好D 人均耕地多 解析 1选D 2选D 读图可知 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 乙位于松嫩平原地区 丙位于大兴安岭北段 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 耕地 林地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 人均耕地面积多 故粮食商品率高 根据以下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 5题 材料一2009年10月16日 2009世界粮食日主题宣传活动 在上海海洋大学举办 本年度宣传活动的主题为 应对危机 实现粮食安全 材料二世界粮食贸易路线图 3 上图中箭头表示某种农作物的运输方向 则该作物是 A 水稻B 玉米C 小麦D 大豆4 图中E处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 本地区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的气象灾害是 A 旱涝灾害B 低温冷害C 沙尘暴D 冰雹 5 图中A所在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灌溉农业区 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光照充足 热量丰富 灌溉水源充足 河谷两岸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耕作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A B C D 解析 3选C 4选A 5选C 第3题 分析图中箭头发现 该农产品输出地主要有美国 澳大利亚和阿根廷 小麦是这些国家大量出口的农作物 第4题 E处为东亚 南亚水稻种植区 位于季风气候区 旱涝灾害频繁 第5题 A区域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境内 这里纬度较低 光热充足 尼罗河两岸地形平坦 灌溉水源充足 耕作历史悠久 6 在日本九州岛一个7英亩的水稻农田建立了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这种农业的地域类型属于 农业 我国 地区适合建立这种模式 2 简述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3 简要分析该农田建立这种农业发展模式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解析 图中显示日本九州岛水稻农田不但种植水稻 还种植蔬菜 发展了泥鳅和鸭子等养殖业 属于混合农业 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利用了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 季风气候 和社会经济条件 人多地少 克服了不利因素 自然灾害 劳动力工资高 不再使用化肥 农药 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值得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借鉴 答案 1 混合秦岭 淮河一线以南 南方 2 形成湿地稻田养鱼 养鸭复合生态系统 农业产出大 农产品多样化 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农业生产不使用除草剂 杀虫剂 化肥 环境效益高 3 有利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充足 雨热同期 人多地少 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地形平坦 不利条件 水旱 台风等气象灾害较多 农村劳动力少 工资水平高 一 选择题 每小题5分 共45分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 单位 回答1 4题 1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 光照B 气温C 降水D 土壤2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 气温B 降水C 土壤D 社会经济因素3 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A 农作物AB 农作物BC 农作物CD 农作物B和C4 该地区可能是 A 长江三角洲B 珠江三角洲C 松嫩平原D 河西走廊 解析 1选B 2选C 3选A 4选C 本题组通过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 从资源评价的角度考查了我国某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理念 第1题 热量满足率最多只有22 远低于水分 土壤养分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满足率 这是由当地气温低 热量不足造成的 第2题 三种农作物土壤养分满足率都达到了84 说明土壤养分含量高 第3题 资源利用率的各个项目中 农作物A的利用率都远高于农作物B和C 说明当地最适合种植农作物A 第4题 由第1题的分析可知 气温条件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说明该地区纬度较高或海拔高 再综合土壤养分含量高这一条件 可以确定该地区为松嫩平原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5 6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生产规划中将商品粮基地分为四类 南方高产区 黄淮平原区 东北低产区 西北干旱区 材料二我国四地农业生产情况表 5 有关 四个地区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代表黄淮平原区B 代表东北低产区C 代表西北干旱区D 代表南方高产区6 受土壤盐碱化影响和沙尘天气影响最明显的分别是 A B C D 解析 5选D 6选B 第5题 耕地面积广的是东北低产区 耕地面积最小的是西北干旱区 农业人口多的是南方高产区 第6题 黄淮平原区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明显 沙尘天气对西北干旱区影响明显 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 2007年 表 回答7 9题 7 从表中可以看出 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 A 上海B 黑龙江C 吉林D 浙江8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少但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肥沃B 水热充足C 地形平坦D 机械化水平高 9 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面向市场 强化商品粮基地的建设B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延长产业链C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 专业化 生态化方向发展D 积极开发宜农荒地 解析 7选B 8选B 9选D 第7题 用 人均耕地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即可得出人均谷物产量 第8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充足 农作物可一年二熟至三熟 故单产高 第9题 东北地区不应积极开发荒地资源 二 非选择题 共25分 10 2010 合肥模拟 根据我省区的相关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25分 1 图1中乙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试分析其原因 7分 2 图1中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是 并结合下表分析A县该生态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比B县大的原因 8分 3 图2为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 结合材料 分析A县土地利用中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 应如何改进才能促进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粮基地形成条件及南方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 1 题 商品粮基地的区位条件有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增产潜力大 农业基础好 科技发达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等 第 2 题 A县地形为山地丘陵 易发生水土流失 A县与B县相比 人均土地少 土地单位面积产量高 经济损失大 土层薄 土壤流失后恢复困难 第 3 题 从图二中可以看出A县30 50 的陡坡开垦为旱地 存在过度垦殖现象 应该因地制宜退耕还林 发展多种经营 走立体农业道路 答案 1 该地粮食生产条件好 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 余粮较多 或答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量充足 降水丰富 雨热同期 地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粮食生产条件好 该地农业经济基础好 科技水平较高 增产潜力大 市场需求量大 政策鼓励和支持 水运便利 2 水土流失A县比B县 人均土地少 单位面积土地产量高 造成经济损失大 土层薄 山地石质容易裸露 土壤流失后恢复困难 3 不合理现象 A县把坡度为30 50 的海拔较高的山坡开垦成旱地 滥垦 导致该地植被减少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肥力下降 措施 发展多种经营 走立体农业道路 退耕还林 封山育林 案例探究 北大荒农垦集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分 材料一2009年6月16日 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9年 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中 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的 北大荒 品牌以103 37亿元价值排名第65位 是该榜单上排名第一的农业品牌 材料二 1 北大荒农垦集团的优势农产品包括 4分 水稻 小麦 甜菜 棉花A B C D 2 北大荒农垦集团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为 6分 3 分析北大荒农垦集团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10分 4 为增强 北大荒 品牌的竞争力 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10分 解析 第 1 题 北大荒农垦集团所处纬度高 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棉花和水稻的生长需求 第 2 题 由于北大荒农垦集团所处地区耕地面积广阔 地广人稀 因而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同时由于北大荒农垦集团地处东北平原北部 热量条件只能满足小麦的生长需要 因而主要为小麦生产区 具有专业化生产的特点 第 3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大荒农垦集团主要位于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 地广人稀 拥有肥沃的黑土 由于开发较晚 生态环境质量高 接近重工业基地 农业机械制造业发达 第 4 题 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 北大荒农垦集团应在保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发展多种经营等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 增强品牌的竞争力 答案 1 C 2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3 耕地面积广阔 人均耕地数量多 位于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 适宜机械化作业 黑土广布 土壤肥力高 生态环境质量好 有利于绿色 无公害粮食作物生产 农业机械制造业发达 有利于机械化生产 4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加大农产品的加工力度 提高附加值 利用饲料优势 大力发展养殖业 再见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