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A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738810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1 .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民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下列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 . 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A民主主义B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D民生主义3 . 有人形象的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 ,你知道这里的“门”是指哪里吗?( )A沈阳B锦州C辽宁D长春4 . 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的事件是( )A1927年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B广州国民政府迁到武汉C1928年张学良通电宣布服从国民政府D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5 . 毛泽东的很多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历程。毛泽东在七律(1935年)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此处七律的“”应为( )A井冈山B长征C遵义D吴起镇6 . 某班拟举办“辛亥革命”主题纪念活动。小明同学收集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资料,其中不可采用的是( )A创立中国同盟会B提出三民主义C发动金田起义D成立中华民国7 .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8 . 下图是1947年东北画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链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背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全面内战的爆发B三大战役C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9 . (题文)历史上的老照片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你从中下边的照片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巴黎和会上的英法美意领导人B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C英法德意领导人召开慕尼黑会议D华盛顿会议的召开10 . 下图为某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第十三章的章名可能是( )A南昌起义的参谋长B第三次“反围剿”C千里跃进大别山D挥师过长江11 . 关于遵义会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2 . 下列人物在法国历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13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造成歌中人流亡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和会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辽沈战役14 . 下图历史情景发生在( )A辽沈战役中B淮海战役中C平津战役中D渡江战役中15 . 在那座城市,因为一场争论,确定了中国革命的前进航向;在那座城市,因为一次会议,奠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那座被称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城”的城市是A遵义B北京C上海D南京16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分别是A洋务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中共一大的召开17 .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刺杀奥匈帝国的王储费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很快,这事件就成为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普林西波维护民族独立的美好愿望也随之破灭。1914年,俄、德、英、法等国纷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从萨拉热窝事件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A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的唯一手段B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C列强的争夺中,民族独立无法实现D个人意愿与民族利益无法调和18 . 下图是1942年美国印刷的一份海报。从海报上“United”(团结)、“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英、苏等国国旗,可以判断该海报与下列哪一文献密切相关?A慕尼黑协定B联合国家宣言C欧洲联盟条约D阿拉木图宣言19 . 下列时间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ABCD20 .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下列选项符合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的是( )A创立同盟会B提出三民主义C成立中华民国D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21 . “耕者有其田” 一直以来是各国民众的追求,下列文件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宅地法人权宣言中国土地法大纲权利法案ABCD22 . 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D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23 . 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林肯的功绩是A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B通过独立宣言,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C颁布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维护了美国的统一D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24 .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人们出行乘火车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有人在阅读新青年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的情况ABCD二、非选择题2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材料二: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材料三: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曾经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和平、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重大影响。回顾历史,完成下列表格:战争战争性质战役名称战役结果或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战争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70多万,战役损失最为惨重。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纳粹德国崩溃(2)材料二中的“宣言”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宣言”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3)“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请列举两例说明。26 . 今年(2016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又是纪念辛亥革命105周年,回眸过去,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条约最能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请说出这里的“创举”的含义。(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命运,请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2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辛亥革命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法国大革命时候的水平。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朱宗震真假共和材料二:孙中山先生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始终坚持奋斗,成为20世纪推动中国 发生历史巨变的主要代表。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解说词(1)材料一是如何认识辛亥革命性质的?你赞同此观点吗?请简述你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3)结合材料二、三,说说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28 .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简述与图相关的会议名称及其历史意义。(2)与图相关的节日是,该节日相关的起始历史事件是。结合所有知识,分析我军名称从图到图和图变化的原因。(3)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来,北京这座城市,除了图,还见证了哪些重大事件? (4)分析图、图、图之间的内在联系。29 . 厦门是面向世界的重要门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二十五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驻厦门。厦门逐渐发展为福建东南沿海的重镇。1843年,厦门正式开埠,被迫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摘编自张继海钟坚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厦门正式开埠所依据的条约。材料二:华侨领袖陈嘉庚是厦门的骄傲。1938年,他公开发布“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的三十字手书。从1937年到1941年,组织南洋华侨共捐款约15亿元,极大地支援了国内的抗日力量。摘编自游江刘倩丹山碧水归去来(2)“三十字手书”表明了陈嘉庚怎样的立场?材料二反映了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如图(3) 1980年,国务院批准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据材料一、三,列举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非选择题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