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精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683018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是对初中所学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灭火实例与原理B食品与安全住宅失火用水浇灭:隔绝氧气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腌制食品:用亚硝酸钠海鲜防腐:用甲醛溶液浸泡C化学与材料D化学与健康铁、硬铝、黄铜:金属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蛋白质人体的微量元素:Fe、Zn、Se、I、FAABBCCDD2 . 人体就像一个“化学工厂”,食物在体内的化学变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下列食物中所富含的营养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A米饭B鸡蛋C花生油D黄瓜3 .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AN2 (CO2)通过过量NaOH溶液BNH3 (水蒸气)通过浓硫酸CKNO3 (AgNO3)加入适量NaCl后过滤DMgSO4 (Na2SO4)加入适量BaCl2后过滤AABBCCDD4 . 为得到纯净的物质,某同学设计下表中的除杂方法,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NaCl溶液Na2CO3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BN2气体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CCuO粉末C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DKCl溶液CuCl2加入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AABBCCDD5 . 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Na2 SO4得到NaCl,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下列六项操作:过滤加适量盐酸加过量Na2CO3溶液加过量NaOH液加过量BaCl2溶液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6 .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发现家中天然气泄露,立即打开抽油烟机B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为防止废旧电池污杂环境把电池深埋地下D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7 .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Bt2时,A、B的溶液蒸发掉等质量的水,A析出的晶体多C将C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从B的溶液中得到B,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pH试纸测得某雨水的pH为4.1,则可判定该雨水一定为酸雨B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钠C有盐和水生产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D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一定为碱溶液9 . 201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聚焦空气污染防治”,口号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B工厂加高烟囱后再排放废气C综合利用秸秆,严禁露天焚烧D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作为汽车燃料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D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11 . 下列宜昌特产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关公豆腐B瓦仓大米C泉水蜜柚D清江野鱼12 . 将CO通入盛有12.0g的Fe2O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Fe2O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2O3Fe3O4 FeO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B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C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4.2gD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13 . 关于H2O和H2O2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氧元素B都由氢、氧原子构成,结构相同C一定条件下都能分解产生氧气DH2O是常见的溶剂,H2O2溶液可用于医疗消毒14 . 下列鉴別NaOH和NaCl溶液的方法错误的是( )A滴酚酞B测pHC滴硫酸铜溶液D滴盐酸15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切完西瓜的铁制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B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铝制品比生铁制品耐腐蚀C武德合金的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作保险丝D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高温条件下很难与氧气反应16 . 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下列推出的结构正确的是( )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氧化物一定属于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B在写化学式时,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所以NH3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C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碳D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17 . 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化学反应能用该图表示的是( )ABCD18 . 将CO2通入滴有酚酞的BaCl2、NaOH混合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或变为无色B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C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NaClD反应过程中,溶液里的、NaOH的质量分数均减小19 . 某同学为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及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序号所用试剂现象及结论A铁粉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BpH试纸测得pH7,则氢氧化钠溶液过量C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为无色,一定恰好中和D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为紫色,一定恰好中和AABBCCDD二、多选题20 . 某化学小组将等质量的锌、铁、铜三种金属粉末分别加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观察到铜与稀硫酸无反应,测得锌、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关于该小组的实验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从t1时间就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ZnFeCuB一定时间内气体体积从a降到b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Cac是说明Zn生成的氢气比Fe多D反应结束后Fe一定剩余,Zn可能剩余三、填空题21 . 哈尔滨地铁(Harbin Metro)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中国首个高寒地铁系统。该工程于2008年3月31日启动,总里程340公里。目前,哈尔滨地铁2号线工程正在建设中。(1)制成地铁列车的钢轨材料是锰钢,其主要性能是_、_。 (2)地铁的开通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而且还减少了空气污染。因为地铁通常是电力机车,地铁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_。(3)地铁中的某些部件是金属钛(Ti)制成的,该金属的冶炼方法是利用二氧化钛和金属铝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得的,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前后钛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22 . 小明同学的自行车锁生锈了(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他怎样也开不了,于是他把锁拿到修理店请师傅帮他解决老师傅很快拿出一瓶喷剂,叫小明往锁孔里轻轻喷一下,一会儿后,锁终于用钥匙打开了,小明感到很惊奇,问老师是什么原因,老师傅只会使用但不会解释小明决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弄明白,他仔细看了喷剂瓶上的说明,原来它主要成分是盐酸,小明顿时恍然大悟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小明思考了一会,谦谦有礼地对老师傅说,以后使用这种喷剂不能过量使用,否则会损坏铁质锁,老师傅笑着点点头请你再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四、实验题23 .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1(其他成分不考虑),某兴趣小组配制味精溶液并测定NaC1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填字母)。A10mLB50mLC100mL(2)如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3)为测定味精中NaC1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硝酸银不与味精发生反应),过滤后,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2.87g。试计算该味精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4)将(1)配制的50g溶液稀释成100g,求此时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_。24 . 电镀厂的废水中含有Cu(NO3)2和AgNO3,为处理水体污染并回收金属,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如下图所示):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对所得滤液B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过滤后所得滤液B中含有哪些成分?(猜想与假设)甲同学:滤液B中只含有Fe(NO3)2;乙同学:滤液B中只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溶质;丙同学:滤液B中只含有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表达与交流)写出甲同学猜想的理由:(1);(反思与评价)请对乙同学的猜想做出评价:(2);(实验探究)取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滤液中插入一根铜丝,看到铜丝表面有固体生成,则滤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应该是(3);(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可知,在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的溶质成分时,需考虑的方面有(4)(至少答两方面)。五、简答题25 . 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利用海水可以获取许多物质,如蒸发海水可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除氯化钠外,还含有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若按如图流程进行操作,可把粗盐提炼成精盐。请回答: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_。请设计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准确控制在少量溶液乙中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_。最后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钠与提纯前原粗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相比较,结果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26 . 分类、推理都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1)下列图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个实验:ABCD若按照实验思想方法分类,与其他三个实验不同的是实验_(填字母),原因是_。(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钙的活动性较强,不能与活动性位于它之后的金属的盐溶液直接发生置换反应,理由是钙先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请写出金属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若将金属钙投入氯化铵溶液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_。六、推断题27 . 已知某固体样品 A 可能含有 NH4NO3、CaCl2、FeCl3、CaO、NH4Cl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现欲探究其组分,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 B 是_,滤渣 D 是_(写化学式)。(2)滤液 C 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写离子符号)。(3)固体样品 A 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4)写出步骤中一定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5)固体样品 A 中,仍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得此结论的理由是_。七、科学探究题28 . 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编号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2加入2mL NaOH浓溶液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3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 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4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5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 CO2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解释与结论】(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实验1的目的是_。(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填编号)。(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反思与评价】(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定量分析】小陆同学取了实验室存放较久的1克镁条和20克稀硫酸(足量)放入一支质量为30克的试管中,看到产生较多气泡,等没有气泡后精确称量,得到试管和内容物总质量为50.92克,小陆同学认为此反应产生的全部为氢气。试帮小陆同学计算这1 克镁条中还含有多少镁?_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操作和称量准确的情况下,实际含有的镁要小于计算结果。请你分析可以有原因_29 .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1),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实验推断)(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_溶液,理由是_;(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_。(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将试剂瓶_。(拓展迁移)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H+OH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_(填符号);(继续探究)请写出实验中加C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式:_(用化学符号表示)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二、多选题1、三、填空题1、2、四、实验题1、2、五、简答题1、2、六、推断题1、七、科学探究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