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625532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生物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小麦种子内储存的化学能来自太阳能,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积久了会发热,完成这些能量转化的主要结构分别是A细胞核液泡B线粒体叶绿体C叶绿体细胞膜D叶绿体线粒体2 . 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A没有细胞结构B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C病毒都不能独立生活D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3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试管编号123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C清水或唾液2毫升唾液B2毫升唾液震荡后保温D水浴中保持10分钟加入碘液2滴结果A变蓝变蓝下列对该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实验结果是不变蓝B1、2号试管作对照,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处应滴加2毫升唾液C1、3号试管作对照,探究牙齿的咀嚼有助于食物的消化,C处应加入馒头块适量DD处的温度应该是374 . 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唾液腺属于上皮组织B血液属于结缔组织C柳树茎中的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D小麦的根属于营养器官5 . 下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1起支持和保护作用B结构2能控制物质的进出C结构4内的能量转换器只有一种D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都和3密不可分6 . 使用显微镜,将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的过程中,需要转动( )A反光镜B粗准焦螺旋C转换器D细准焦螺旋7 .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木马病毒B烤乳猪C蘑菇D玩具狗8 . 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水,这些汁水来自( )这一结构。A液泡B细胞核C细胞液D细胞膜9 .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洋葱细胞都有叶绿体B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C制口腔上皮细胞装片需滴加清水D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10 . 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再分裂B动物细胞分裂时在两核之间产生新的细胞膜将细胞一分为二C植物细胞分裂时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与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D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11 .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很多气泡影响观察。为了能较好的观察物像,正确的做法是A移动载玻片B调节细准焦螺旋C转换反光镜D擦拭物镜12 . 某单位选派300名低海拔地区的健康青壮年员工参加青藏铁路建设,在去往高原前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到达青藏高原1个月后体检发现血液中无明显变化的是( )A红细胞数B血红蛋白含量C血液粘稠度D白细胞数13 . 我们常食用的大米主要是水稻种子的( )A胚芽B子叶C胚乳D种皮14 . 请你选择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阳光 松树 空气 细菌 机器人 藻类病毒ABCD15 . 伴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进行,实验中学举办了“生物诗词大会”。在单人追逐赛环节,要求选手说出“有茎叶的植物”的诗词。如图中哪位选手会被淘汰?ABCD16 .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这时眼睛应看着( )A物镜B目镜C反光镜D转换器17 . 下列关于一个小花园的叙述,错误的是A花园中的月季、牡丹、冬青等各种植物构成花园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B花园中的月季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温度是决定牡丹开花早晚的重要因素D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花园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要弱一些18 . 下列生物中衣藻马尾藻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蚜虫眼虫,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ABCD19 . “根深叶茂,树干粗壮”,这是对树的整体性描述,属于器官的是( )A一棵大树B一片树叶C一层表皮D一个细胞20 . 在骨的脱钙实验中,将一根较大的鱼肋骨盛入质量分数为的盐酸试管中A5B10C15D2021 . 在显微镜下观察同一部位的洋葱表皮,能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是A目镜,物镜B目镜,物镜C目镜,物镜D目镜,物镜22 .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B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C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细胞会出现分化D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23 . 显微视野中发现了一个污点,下面操作中不能用于判断污点来源的是( )A转动反光镜B移动玻片标本C更换目镜D转动转换器24 . 下列植物中,有茎和叶,无真正根的是( )A向日葵B蕨C葫芦藓D海带25 .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蚯蚓疏松土壤C南极企鹅皮下脂肪很厚D枯叶蝶的体色、体形与一片枯叶非常相似二、综合题26 . 如图所示为两种细胞结构图(1)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 _和 _。绿色植物细胞还有 _。(2)动植物细胞的4_中储存着遗传物质。控制物质进出的是 _。(3)结构6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除了3外,还应有 _。(4)切西瓜流出的红色汁液是_,它来自细胞中 _。(5)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 _。27 . 如图是我国某地的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它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水稻养猪、养鸭,水稻的秸秆可以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分析回答:(l)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在该生态系统中杂草属于_,蘑菇属于_。(2)焚烧秸秆是违法行为,根本原因是_,秸秆能够燃烧是因为含_(无机物或有机物)。(3)能量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以_的形式进行传递,其流动特点是_,碳在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以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的特点是_。(4)为防止水稻倒伏,施加含_(氮、磷、钾)化肥较好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造成植物的根腐烂,是由于根无法进行_作用;在水稻田里施加有机肥不仅改良土壤,而且可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原因是_。(5)害虫在生态系统中较少的原因是有天敌_,同时害虫的数量也不会过分减少,总是保持相对_的状态,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6)农民为消灭害虫向水稻喷洒农药,可有的害虫仍然存活,并繁殖后代,对这种现象解释是_。A、农药浓度过低 B、农药药效太差C、这些害虫没有接触农药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的结果(7)秸秆有效利用可以生产沼气,但是必须接种_微生物,发酵进行的必要操作是_(密封或敞口),因为它在沼气池内进行_(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8)蘑菇是人类重要的食物,不同于细菌,它在分类学上属于_(原核或真核)生物,原因是它的细胞内_(有或无)细胞核它不同于植物,原因是细胞内没有_,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生活方式是_(腐生或寄生)。(9)科学家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_。(10)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热价高,燃烧后产物可以推断是_和_。(11)水稻的种子即大米的主要成分是_,主要分布在种子的_(胚或子叶或胚乳)结构中,进入消化系统中必须消化成_才被人类的小肠吸收(12)水稻是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它的根系是_,它的茎不能长粗的主要原因是没有_。(13)害虫中如果有水稻螟虫的话,很难防治,因为它有蛹期,说明它是_(不完全或完全)变态昆虫(14)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相对比较脆弱,因为生物种类_(多或少),营养结构比较简单,但起主导作用的是_。(1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是利用了_。A遗传的多样性B染色体的多样性CDNA的多样性D细胞的多样性28 . 观察下面的显微镜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看向 _。(2)要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 _。(3)光线较弱时,应选用的_。(4)实验中,若使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15,那么实物被放大了_倍。三、实验探究题29 . 酸雨属于空气污染,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研究人员模拟酸雨对豇豆种子萌发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模拟酸雨的pH值分别为1.0、2.0、3.0、4.0、5.0和7.0(中性溶液)。选取粒大饱满大小一致的种子,把种子先用清水浸泡消毒后,将受试的豇豆种子(均30粒)放置在垫有两层滤纸、直径为11cm的装有不同pH值酸雨溶液的培养皿中,放到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培养。其结果如下: 不同pH值 1.0 2.0 3.0 4.0 5.0 7.0 种子发芽率(%) 0 45 50 76.7 86.7 100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每组选用30粒种子而不用少数几粒种子是为了_。(2)pH为7.0一组的作用是进行_。(3)人工气候箱中应该满足的环境条件是:充足的_、_和适宜的_。(4)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pH值的酸雨对豇豆种子的发芽率_(有或无)影响,pH越_,发芽率越低。(5)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和影响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环境问题,请提出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_。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综合题1、2、3、三、实验探究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