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577602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片生锈 酒精挥发B滴水成冰 蜡烛熔化C瓷器破碎 杀菌消毒D氢气燃烧 火药爆炸2 . 推理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则下列推理中结论正确的是( )AH2O和H2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B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N2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D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3 . 净水处理中使用的1种净水剂的有效成分可表示为Al2(OH)nClm,其中m等于( )A3-nB6-nC6+nD3+n4 .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读液体的体积D检验氢气的纯度5 . 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A干冰、氧化镁B二氧化硫、高锰酸钾C空气、五氧化二磷D氧气、四氧化三铁6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B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絮状氢氧化铜沉淀C在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7 . 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切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不改变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离子得失电子后可成为原子A只有B和CD8 . 图表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图中“o” “”分别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过程l表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B过程I、表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C过程表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该示意图还能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能再分9 .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氖气的化学式 Ne21个硅原子 Si1个钠离子 B.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C.铁由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D.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A. A B. B C. C D. D10 .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镁在氧气中燃烧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用氯酸钾制取氧气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二、选择填充题11 .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3BSO2CKMnO4D_12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_)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 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所以水是氧化物C 离子一定带电,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_元素13 . 2017年1月15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联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定名会,在最新公布的中文名称的元素,118号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说法正确的是(_)A元素符号为uUO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质子数为176D相对原子质量为_14 .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合理的是(_)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温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物的浓度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D铜粉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氧气中较易燃烧_A、A B、B C、CD、D15 .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15152520反应后的质量(g)010A的取值范围是:045B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1:1C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_三、填空题16 . 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1)一个氢原子_(2)三个碳酸根离子_(3)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4)氧化铁的化学式_17 . 如图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_;(2)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3)是_(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得到、失去)电子。18 . 西北区域气候中心对我省2013年3月气候影响做出评价,3月全省平均气温为近54年同期最高,降水为近51年同期最少水是生命之源,持续的干旱,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抗旱请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填名称);(2)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他们通常用的方法降低地下水的硬度;你能用测定水的酸碱度;向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净化后,河水可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3)为了缓解旱情,气象部门适时实施人工降雨常用作人工降雨的物质是(4)“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19 . 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常用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1)在此实验进行前,需准确测量密闭系统内空气的体积,密闭系统内有两个注射器和一个不规则的玻璃管,你认为密闭系统中空气体积的测量方法是_;(2)如何检查该装置气密性:(3)用酒精灯加热时,先给玻璃管预热的原因是_;(4)为确保氧气完全被消耗,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a铜丝量要足b反应时间要足够长c反复交替推拉活塞,使空气与铜丝充分接触(5)通过该实验,表明反应后系统剩余气体具备的化学性质有_。a无色无味 b不能和铜反应 c能生产化肥(6)写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的文字表达式:_四、实验题20 . 通过学习,你已经掌握了一些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_,_。(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应选_(填字母编号),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用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组装仪器_装药品收集气体一验满”。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丽同学加热氯化铵(NH4C1)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同时还有氯化钙和水生成,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_,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编号),请你帮助小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五、简答题21 .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从微观角度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的原因。(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是因为_不同。(2)CO和CO2虽然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_不同。(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都含有大量的_。六、推断题22 . 现有A.B.C.D.E.F六种物质,分别是盐酸、铁粉、氧化钙、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如下图所示能相互反应的物质之间用短线“一”连接,通过一步反应能直接转化的两种物质之间用箭号“”连接(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E物质的化学式:A_;E_。(2)写出A和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在上图的物质间转化关系中,还有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实现双向转化没有标注出。它们是_。(均填化学式)七、科学探究题23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分析: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实验编号实验药品分解温度(C)氯酸钾580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350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1:1)370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390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所用的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3)由实验_与实验对比,证明猜想合理。(4)反思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不变。上述对比实验中,氯酸钾与其它物质的质量比均为1:1,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八、计算题24 . 红葡萄酒中因含有花色苷而呈红色,花色苷是一种天然色素,对人体有抗癌减肥等保健功能,它的化学式是C16H16O6。(1)花色苷由_种元素组成。(2)花色苷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3)花色苷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4)花色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5)60.8g花色苷中含有_g氧元素。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二、选择填充题1、2、3、4、5、三、填空题1、2、3、4、四、实验题1、五、简答题1、六、推断题1、七、科学探究题1、八、计算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