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力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商业合作方案(1)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10558504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力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商业合作方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力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商业合作方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力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商业合作方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力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相变换热器技术合作投资方案 2016 年 5 月 10 日 一 项目背景及介绍 1 产品研发背景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和发展中的大国 近年来能源的消费量剧增 随 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也付出了很大 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针对日益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耗和日趋严峻的环 保压力 国务院审时度势修订了能源政策 强调 能源开发与节能 并举 把节能放在首位 号召国民在能源消耗利用上实行 节能减 排 并制定了 节能减排 约束性指标 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型和环 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我国工业锅炉能源资源浪费情况十分严重 节 能潜力很大 因此 做好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使锅炉设备在最优 状态下工作 对于促进 节能减排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克强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 中指出 要把节能降耗 保护 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最近国家环保部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下文 要求全面实施燃 煤电厂超低约束性减排和节能改造 节能减排成为十三五中最为重 要的推进项目 是目前国家专项行动之一 我们节能的潜力在哪里 潜力有多大呢 与国外比一比能源利 用效率 就知道我们节能的潜力是多么巨大 中国的一次能源结构 以煤为主 2015 年中国的一次能源生产量为 20 61 亿吨标准煤 其 中原煤所占的比重高达 76 4 2015 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 22 33 亿吨标准煤 其中煤炭所占的比重为 68 9 石油为 21 0 天然气 水电 核电 风能 太阳能等所占比重为 10 1 而在同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 煤炭只占 27 8 石油 36 4 天然气 水电 核电等占 35 8 由于煤炭消费比重较大 造成中国能源消 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 与石油 天然气等燃料相 比 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油 天然气分别高 出约 36 和 61 据有关机构研究 2015 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 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我国为 1274 吨标准煤 比世界平均水平 高 2 4 倍 比美国 欧盟 日本 印度分别高 2 5 倍 4 9 倍 8 7 倍和 0 43 倍 比较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 2015 年 我国燃煤工 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 65 左右 比国际先进水平低 15 至 20 个百分 点 先进技术的严重缺乏与落后工艺技术的大量并存 使中国的能 源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约低 10 个百分点 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 际先进水平高出 40 左右 如火电机组平均效率 33 8 比国际先进 水平低 6 至 7 个百分点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能源消耗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 增长方式 科技水平 管理能力 消费模式以及国民素质的综合反映 因此 除了调整经济结构以外 寻找真正具有大幅度节能潜力的先进节能 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依靠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高科技节能环保产品创造效益 发展企业和保护环境 造福社会 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 智能相变换热器 FXH 技术与装置 为锅炉余热的充分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较大空间 现代锅炉作为世界上主要耗能设备有近二百年发展史 人们通常认 为其热效率已达至极限 然而 长期以来 由于锅炉能源 煤 石油 天然气均为含硫燃料 燃烧时都会产生二氧化硫 与水蒸气 结合形成硫酸蒸汽 当锅炉换热器的金属壁面温度低于硫酸蒸汽的 凝结点 称为酸露点 时 就会在其表面形成液态硫酸 称为结露 为解决换热器尾部受热面由于结露引起的腐蚀 导致世界上各种锅 炉设计时 不得不通过提高排烟温度来缓解 而不是根除 结露现象 的产生 而单纯提高排烟温度势必造成大量无法回收的能源浪费 尽管如此 换热器往往运行一至两年后依然出现腐蚀 直至穿孔 这是困扰世界锅炉界的一个难题 为切实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 有效提高锅炉热效率 智能相变换热 器通过改变锅炉尾气温度和最低壁面温度的函数关系 巧妙地化解 了降低锅炉排烟温度与酸露点腐蚀的矛盾 较好地解决了锅炉排烟 温度难以降低的世界性难题 为充分利用锅炉余热提供了新的空间 开创了科学可靠的锅炉节能新思路 新技术 2 项目优势 目前我国电站锅炉的排烟温度基本都偏高 降低锅炉尾部排烟温度 是当前大中型电厂锅炉降低煤耗和减少环境热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排烟温度的进一步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尾部受热面的结露 腐蚀及 结露性积灰 造成严重的低温腐蚀 是世界性难题 相变换热器技术的研究与装置的研制是成功的 尤其在避免烟 气低温腐蚀的前提下 提高锅炉热效率方面 该技术为国内外首创 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热电厂锅炉安装运行使用时间较长 受热面的传热效率较新锅 炉有所降低 其运行排烟温度平均为 150 左右 造成锅炉排烟损 失增加 引风机出力增加 在锅炉尾部安装相变换热节能器系统 使锅炉低温烟气余热进一步得到有效 安全回收 符合当前经济形 势和国家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政策 也能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 益和环境效益 1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方面 应用相变换热器系统节能技术后 回收锅炉尾部排烟余热 在保证尾部受热面不发生结露腐蚀的情况 下 降低锅炉排烟温度 吸收热量用于加热锅炉补水或者气 从而 节能了标煤使用量 同时也降低了碳排放 2 技术方面 相变换热新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 一项新型超导节能技术 余热利用装置的设计 制造和安装严格遵 循国家有关标准 由于金属壁面温度处于整体可调 可控状态 相 变换热器能够在相当幅度内 适应锅炉煤种以及运行传热负荷的变 化 有效避免了低温腐蚀和灰堵现象 延长锅炉烟道设备的使用寿 命 该装置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 不需要人为干预 所用电气控制 电机等设备均采用国家节能产品 运行管理简单可靠 显示屏实时 传送相变换热器运行画面 一键式调节运行状况 3 投资风险方面 相变换热器技术与装置经历了 10 多年的运 行经验和完善 技术是成熟可靠的 有众多的电厂和企业多年的应 用业绩 4 安全方面 在锅炉尾部增加相变换热技术余热利用装置 安装的换热器属于独立运行系统设备 没有与原锅炉的本体 给水 加热系统 控制系统等连锁 系统独立运行 对锅炉实际运行不产 生安全问题 装置本体超温等有报警和采用自动控制泄放装置 相变换热器节能技术设备 从优化设计的热力学原理 结构各 部分精细设计 安全施工等均遵循压力容器有关规范和标准 以确 保节能效益达到最佳效果 系统运行安全 相变换热器余热利用装 置不属于压力容器 但该装置的设计 制造和安装严格遵循国家有 关压力容器标准 本体设备各部件报当地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审查和 备案 5 环保方面 锅炉尾部排烟余热利用后 锅炉的燃烧系统和 燃烧方式不变 因回收排烟余热 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节约了燃料 减少了大气污染物 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没有新的噪音源产生 二 项目流程 1 找项目 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 2 出初步设计方案 3 就现场情况出初步设计图纸 4 基于图纸做初步设备报价 土建安装报价 5 根据预算做收益分析报告 6 根据收益报告协商三方 甲方 用户方 乙方 的利益 7 与用户签订相关技术 商务协议合同等 8 设计院根据现场情况做最终设计并出图 9 设备采购 10 土建施工 11 安装验收 三 商业方案概述 3 1 方案一 采用合同买卖模式 贵方仅负责资金 贵方给我方提供项目资金 该资金只用于特定项目 相当于买断 我方出技术 产品 服务等 我方给贵方一个合理的工程总包价格 由 贵方加价后对用户方报价 高出部分为贵方利润 终端合同有贵方公 司签订 3 2 方案二 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我方提供的项目 贵方参与项目管理 贵方出资金的情况 1 我方找的项目由贵方投资 还参与项目上述部 分流程 包括采购 财务监管等 我方采购的设备基于基础报价 该 报价不附加任何利润费用 此种情况下 我方与贵方的分成比率为 6 4 该比率为收益分成比率 3 3 方案三 贵方利用自身资源提供的项目 我方技术商务支持 贵方除找资金外 对上述项目流程全程参与 我方采购的设备基于 基础报价 该报价不附加任何利润费用 该情况下双方收益分成比率 为 3 7 3 4 方案四 贵方认定的其他合作方式 四 项目资金回笼的可靠性 1 按照我们的实际操作经验 该项目的投资效益较好 一般电 厂加装相变换热器后回收利用余热 15 即可回收投资成本 一般在 一年半以内 以中铝河南分公司热电厂为例 排烟温度为 165 通过加装相变换热器后温度可降至 105 左右 可回收利用余热 60 即可回收利润是成本投资的三倍 按八年合同期计算 2 该项目服务对象热联产企业 目前煤价便宜上网电价没有降 低 电厂效益好 合同履约信誉较好 企业经济效益稳定 况且本 项目是节能效益中回款 企业不增加另外负担 对企业技改达标升 级都有好处 又能节能环保双收益 故资金回收比较可靠 五 其它 以上投资方案介绍仅供参考 并请贵方提出其他的合作方案 进行 协商沟通 以期达成共识 合作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