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 )卷精编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10535990 上传时间:2020-04-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 )卷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 )卷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II )卷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17 页 沪教版 2019 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II 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 选择题 共 19题 共 70分 1 8 分 若从海南的海口乘船到天津 依次经过的海洋是 A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B 黄海 南海 东海 渤海 C 南海 渤海 东海 黄海 D 南海 东海 黄海 渤海 2 6 分 为进一步加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南方某市重新设计了某旅游景区的规划图 读图完 成下面小题 1 M 地设置观景台的依据是 A 海拔约 800 900米 B 位于山顶 地势高利于远眺 第 2 页 共 17 页 C 观景台附近林木繁茂 D 位于陡崖附近 地势险要 2 下列素描图中表现甲地所在地形部位的是 A B C D 3 景区适宜开发的旅游项目 森林氧吧 林海雪原 河谷漂流 滑沙冲浪 A B C D 3 6 分 2016 年元旦至今 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实行了 36年的独生子 女政策终止 这是中国生育政策的一次历史性调整 关于这一举措说法正确的是 A 会使人口出生率下降 B 意味着我国已停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 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 3 页 共 17 页 D 会使我国人口由负增长变为正增长 4 2 分 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A 山区人口稠密 平原人口稀疏 B 内陆人口稠密 沿海人口稀疏 C 农村人口稠密 城市人口稀疏 D 东部人口稠密 西部人口稀疏 2 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人口密度小于 10人 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有 A 福建 台湾 B 北京 上海 C 湖北 湖南 D 西藏 青海 5 2 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由 56个民族组成 各民族在祖国的大家庭中和睦相处 亲如 一家 共同缔造了中国 创造了中华文明 那么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A 黑龙江省 B 青海省 第 4 页 共 17 页 C 台湾省 D 云南省 6 2 分 下列少数民族每年举行泼水节的是 A B C D 7 4 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 5 页 共 17 页 1 图中 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A 山地 B 高原 C 丘陵 D 盆地 2 图中 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 小麦 B 水稻 C 青稞 D 椰枣 3 图中 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最有可是 A 林地 B 高寒荒漠 C 沙漠 D 交通用地 8 2 分 我国的地形类型中 面积最大的是 A 山地 B 平原 C 高原 D 盆地 9 8 分 读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第 6 页 共 17 页 1 山脉 C是 D 是 此列山脉构成了我国第 级阶梯分界线 2 图中 B处降水 属于 干湿地区 3 同纬度的 E地和 F地 夏季气温差别很大 主要是受 因素影响 4 图中 和 两处适合建水电站的是 适合发展淡水养殖的是 5 河流 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10 2 分 下列各省从高纬到低纬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11 4 分 我国内流河大多分布在 A 东南沿海地区 B 长江流域区内 第 7 页 共 17 页 C 西部内陆地区 D 黄河流域区内 12 2 分 一月 0 等温线穿过 A 漠河 腾冲 B 黑河 腾冲 C 秦岭 淮河 D 大兴安岭 阴山 13 2 分 2017年 12月 10日 全球规模最大 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 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 四期码头开港试运行 该码头被称为 无人码头 实现了集装箱装卸 水平运输 堆场装卸环节全过程 的智能化 标志着我国港口发展已突破传统模式 向智慧港口 绿色港口转型 读题完成下面小题 1 洋山港位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 A 辽中南工业基地 B 京津唐工业基地 C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 洋山港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码头 其区位优势不包括 A 地理位置优越 B 矿产资源丰富 C 国内外市场大 D 水陆交通便利 14 4 分 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中 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第 8 页 共 17 页 A 草地 B 耕地 C 林地 D 建设用地 15 4 分 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读图判断 该地位于 A 黄土高原 B 山东丘陵 C 东南丘陵 D 东北平原 2 本地农业生产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下列关于甲地 发展茶园的条件正确的是 A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 地势较高 利于排水 C 气候干燥 日照时间长 D 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茶叶积累养分 第 9 页 共 17 页 16 2 分 杂交水稻之父 是 A 胡焕庸 B 袁隆平 C 加加林 D 魏格纳 17 2 分 2018年 9月 16日 17时前后 台风 山竹 在我国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沿海登陆时中心 附近最大风力达到 14级 据此回答小题 1 如图中能够表示台风登陆时 天气状况的天气符号有 A B C D 2 在我国台风多发的季节是 A 春夏季 B 夏秋季 C 秋冬季 D 全年 3 如果你在海边度假时接到台风预警 应该 A 尽量不要外出 第 10 页 共 17 页 B 住在海边帐篷里 C 照常下海游泳 D 启程到山区远足 18 2 分 小明在成都时穿羽绒服 到海南后穿衬衣 其主要原因是与成都比较 海南岛 A 降水更多 B 纬度更低 C 四面环海 D 海拔更低 19 6 分 西安某同学欲在暑假乘火车到杭州旅游 读图分析乘车路线最合理的是 A 陇海线 连云港 京沪线 上海 沪杭线 杭州 B 陇海线 徐州 京沪线 上海 沪杭线 杭州 C 陇海线 郑州 京九线 株洲 浙赣线 杭州 D 陇海线 徐州 京九线 南昌 浙赣线 杭州 二 解答题 共 3题 共 11分 20 4 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 年 12 月 12 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通水四周年 据水利部消息 截至 12 日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 222 亿立方米 随 着供水量持续快速增加 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 第 11 页 共 17 页 有力支撑了受水区和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二 我国 南水北调 工程线路示意图 1 有 水能宝库 和 黄金水道 之称的河流是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该河中游流经 高原 此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2 南水北调 工程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我国最缺水的西北和 地区 三条输水 线路中 东线工程主要利用已有 运河河道输水 工程量较小 中线工程则通 过三峡水库和 水库 蓄水后再调水 水量较稳定 3 除 南水北调 工程外 北方地区缓解缺水状况可采取的措施还有 至少答两点 21 3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化合物 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 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 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可燃冰比煤 石油 天然气污染小很多 但能量高出 10倍 材料二 可燃冰在我国的分布示意图 第 12 页 共 17 页 1 可燃冰属于 可再生 不可再生 资源 可燃冰与煤 石油相比 它的优势是 2 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高原 地区和 海域 3 结合材料 分析与陆上采煤相比 开采海底可燃冰可能遇到的困难 最少列举两个 22 4 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单位 材料三 环渤海经济圈 第 13 页 共 17 页 材料二 我国进出口贸易柱状图 1 材料一可见我国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的是 火力发电需要的能源是 2 材料二可见我国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的是 我国出口量最大的是 3 材料三图中 和 两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分别是 和 两大工业基地重工业都发 达的主要原因是 资源丰富 至少列举两种矿产 4 和 共同濒临的海域是 海 两大工业基地更适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是 填 序号 第 14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 19题 共 70分 1 1 2 1 2 2 2 3 3 1 4 1 4 2 5 1 6 1 7 1 7 2 7 3 8 1 9 1 第 15 页 共 17 页 9 2 9 3 9 4 9 5 10 1 11 1 12 1 13 1 13 2 14 1 15 1 15 2 16 1 17 1 17 2 17 3 第 16 页 共 17 页 18 1 19 1 二 解答题 共 3题 共 11分 20 1 20 2 20 3 21 1 21 2 21 3 22 1 22 2 22 3 第 17 页 共 17 页 22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