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414151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25题;共50分)1. (2分)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方,人们发现了能够证明元谋人为古人类,且与古猿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最有力的证据。这一证据是( ) A . 粗糙的石器工具B .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C . 烧制的陶瓷碎片D . 大量的稻谷种子2. (2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国远古人类中,最早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的是(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山顶洞人D . 古猿3. (2分)黄河中游的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代的半坡人在这里创造出璀察的农耕文明。下列哪些是对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正确描述?( ) 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居住样式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会用象牙和兽骨雕刻成古朴的艺术品A . B . C . D . 4. (2分)假如由时光隧道回到半坡氏族时期,在半坡人居住的地方我们会看到以下哪种现象( ) A . 男人们在水田里播种水稻B . 妇女们忙着收割粟C . 小孩子们正在学习甲骨文D . 老人们穿着棉布衣服散步5. (2分)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半坡人D . 河姆渡人6. (2分)作为人文初祖,黄帝的贡献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下列不属于传说中黄帝的个人贡献的是( ) A . 发明舟车B . 发明文字C . 教人挖井D . 建造宫室7. (2分)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的三个国家,下列显现属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是( ) A . 实行禅让制B . 王位世袭C .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D . 有了铁器牛耕8. (2分)商汤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君主,他开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使中国以后的历史变得多彩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变革。下列关于这位君主的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 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B .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C . 商王汤任用贤,发展农业、手工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D . 商汤因为水患影响而把都城迁往殷9. (2分)“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材料说明诸侯应承担的义务是( ) A . 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B . 进献贡物C . 服从周王调兵D . 定期服役10. (2分)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 ) A . 奴隶制B . 世袭制C . 分封制D . 禅让制11. (2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其中出土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青铜立人像B . 司母戊鼎C . 利簋D . 青铜爵12. (2分)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开始于夏朝,兴盛于商朝A . B . C . D . 13. (2分)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A . 甲骨文B . 小篆C . 隶书D . 楷书14. (2分)下列对下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多为占卜记录B . 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C . 反映了夏朝历史D . 河南安阳大量出土15. (2分)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群雄并起、激烈争霸的时期。其中,率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 . 齐桓公B . 秦穆公C . 晋文公D . 宋襄公16. (2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主要是为了( )争夺土地和人口 帮助弱小的诸侯国发展军事力量争夺支配其他诸侯国的权力 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A . B . C . D . 17. (2分)两千多年前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一个水利工程,经受了“512”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仍造福人民,这一水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B . 大运河C . 六辅渠D . 灵渠18. (2分)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其中位于最西边的诸侯国是( ) A . 燕国B . 齐国C . 楚国D . 秦国19. (2分)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B . 分封制度基本瓦解C .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D . 改革图强成为风潮20. (2分)“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商君”属于( ) A . 儒家B . 道家C . 法家D . 墨家21. (2分)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这一措施直接( ) A .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 . 承认了土地私有C . 统一了人民的思想D . 加强了中央集权22. (2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中充分肯定了都江堰在哪方面的作用( ) A . 水运B . 抗震C . 排沙D . 防洪、灌溉23. (2分)都江堰工程,是古代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和科学思想,对如今的水利工程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代科学家们对它想必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了:空前绝后!关于这一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修建者是蜀郡郡守李冰B . 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C . 位于成都附近的汉江上D . 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4. (2分)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 . 分封制的崩溃B . 百家争鸣的原因C . 兼并战争的后果D . 商鞅变法的作用25. (2分)为了改变经济凋敝的状况,汉朝初年的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策所体现的思想流派是( ) A . 道家B . 法家C . 墨家D . 儒家二、 非选择题(共50分) (共3题;共50分)26. (19.0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官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材料三: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三点即可)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其主要领导人物是谁?使秦朝灭亡的人又是谁?发生材料二中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为加强中央集权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5)你怎样用一句话来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27. (16.0分)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册)材料三: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柏扬中国人史纲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2)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3)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28. (15.0分)人是文明的创造者,也是文明的接力者和传播者。通过历史名人,了解文明历程,可以深刻感悟到文明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中学“历史名人”阅读提纲节选: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请完成: (1)完善的政治制度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唐太宗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特点? (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在。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主要包含哪两部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对中华文明产生了什么深刻影响? (3)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会使文明成果实现共享、共赢。张骞开辟的通往西域的道路,逐渐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被后世称作什么?文成公主人藏和亲,传下千古佳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4)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名人的意义。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非选择题(共50分) (共3题;共50分)26-1、26-2、26-3、26-4、26-5、27-1、27-2、27-3、28-1、28-2、28-3、2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