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387626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检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图是1985年发行的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纪念邮票中的一枚,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虎门销烟B . 火烧圆明园C . 太平天国运动D . 八国联军侵华2. (2分)19世纪末期,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是( )A . 鸦片战争B . 第二次鸦片战争C . 中法战争D . 甲午中日战争3. (2分)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实际已成为“国中之国”的内容是( ) A . 北京的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B .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C . 拆毁大沽炮台D .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4. (2分)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是( ) A . “打倒列强,除军阀”B . “废除二十一条”C . “拒绝和约签字”D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5. (2分)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 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B . 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C . 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 . 完成了共产党军队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6. (2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下面最能代表日本“输掉良知”的言论是( )“在大东亚战争(19371945年)中,日本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人们都说日本(在南京)干下大屠杀,这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一直要污损日本的形象”中国国防力量发展有“向海洋扩张”的野心,对日本构成“威胁”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爱国主义”的一部分,是强化被美国削弱的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A . B . C . D . 7. (2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传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是( ) A . 毛泽东B . 陈独秀C . 鲁迅D . 李大钊8. (2分)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B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C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D .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9. (2分)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中的“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 A . 鸦片战争B . 第二次鸦片战争C . 甲午中日战争D . 中法战争10. (2分)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握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选项能够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观点的史实是(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A . B . C . D . 11. (2分)在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 ( )A . 詹天佑B . 侯德榜C . 张謇D . 严复12. (2分)下列反映的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事例,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新青年 江南制造总局 戊戌六君子 孙中山总统府办公处A . B . C . D . 13. (2分)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的农民迅速掀起了一场运动,使解放区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这场运动是( ) A . 辛亥革命B . 北伐战争C . 秋收革命D . 土地改革14. (2分)“中国带着首都被占领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我们苦难深重的祖国啊,在穷凶极恶的列强面前,赤裸着孱弱的身躯”这指的是( )A . 火烧圆明园B . 黄海大战C . 签订马关条约D . 签订辛丑条约15. (2分)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 A . 时务报B . 国闻报C . 民报D . 万国公报16. (2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B .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 .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D .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17. (2分)下图是某电视剧中出现的一块匾额。匾额题字中“仁”的思想源自哪一学派? ( )A . 儒家B . 墨家C . 道家D . 法家18. (2分)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 . 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 . 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势力不断增强C . 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D . 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19. (2分)下图(汉人胡食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 民族室融B . 中外交往C . 国家统一D . 经济发展20. (2分)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 A . 白渠B . 郑国渠C . 都江堰D . 大运河21. (2分)下面两幅图片呈现的是18世纪时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关于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图一机构标志着君主专制进步强化 图二场景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体现两个机构中君主都具有最高决策权 两个机构都维护了国家的统治A . B . C . D . 22. (2分)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下列属于清朝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 )戚继光抗倭 设置驻藏大臣 设置台湾府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A . B . C . D . 23. (2分)玄奘大师曾大量印造普贤菩萨像,散施四方,这种印造方式应是( )A . 拓石B . 雕版印刷C . 活字印刷D . 激光印刷24. (2分)清代,小说创作继续发展,某部小说的女主人公以多愁善感为世人熟知,一幅“花谢花飞花漫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画面,更是预示着这部小说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这部小说是( ) A . 三国演义B . 水浒传C . 红楼梦D . 西游记25. (2分)下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A . 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B . 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C . 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统治D . 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二、 综合题 (共2题;共44分)26. (19分)请你参与某历史兴趣小组“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研习活动。(1)【知识梳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近代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表格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运动名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口号)_(2)【图表解析】上面表格中1925年的生产情况与1920年相比发生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什么?1929-1932年和19331937年美国股市走势不同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3)【学会运用】上图中两位同学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材料:1992年初,88岁高龄的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他反复对大家将这样的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激起春潮澎湃,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4)依据本材料及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7.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选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材料四:周恩来曾经说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1)材料一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从哪里开始兴起的? (3)材料三中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是如何理解长征精神的? (4)材料四中两个“天安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5)回首中国共产党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2题;共44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7-4、2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