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367550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你最可能见到的情景是( )A . 元谋人在采集食物B . 北京人在打制石器C . 山顶洞人在捕鱼D . 黄帝大战蚩尤2. (2分)原始人类一书中,作者提到北京人已经摆脱“茹毛饮血”的生活,依据是( ) A . 使用磨制石器B . 会用骨针缝衣C . 用火烧烤食物D . 过着独立生活3. (2分)被后人尊为“人文始祖”的是( ) A . 炎帝、尧B . 炎帝、黄帝C . 黄帝、尧D . 尧、舜4. (2分)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A . 21世纪70年代B .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C . 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D . 20世纪70年代5. (2分)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佐周灭商,成就功业,周初分封,首封为齐。姜尚属于受封类型中的( )A . 周天子的亲属B . 先代的贵族C . 功臣D . 归附的部落首领6. (2分)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B . 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 . 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D . 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7. (2分)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出现了许多的诸侯,这种制度是( )A . 禅让制B . 世袭制C . 分封制D . 郡县制8. (2分)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有( )齐国 晋国 秦国 宋国 楚国A . B . C . D . 9. (2分)下列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是( )A . 晋国B . 吴国C . 齐国D . 宋国10. (2分)春秋时期,周天子依附诸侯,主要是因为( )A . 诸侯的强大B . 周天子不喜欢管理国家C . 周天子是由诸侯选举产生的D . 周天子喜欢依附诸侯11. (2分)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这种文字(见下图)最早可能出现在( )A . 夏朝B . 商朝C . 秦朝D . 晋朝12. (2分)战国时期最著名、最彻底,影响最大的变法( )A . 吴起变法B . 申不害变法C . 邹忘变法D . 商鞅变法13. (2分)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陈胜 吴广 项羽 刘邦A . B . C . D . 14. (2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于(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春秋15. (2分)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6. (2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各项,属于老子思想的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邻国相望,鸡太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A . B . C . D . 17. (2分)下列哪些主张和评价是属于孔子的( )“为政以德” 是大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主张“兼爱”“非攻”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制和改革A . B . C . D . 18. (2分)下列古代的思想家中,都属于儒家代表人物的是( )孔子老子孟子庄子A . B . C . D . 19. (2分)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做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A . 金文B . 甲骨文C . 小篆D . 楷书20. (2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王让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 )A . 牧野之战B . 城濮之战C . 马陵之战D . 长平之战21. (2分)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 . 春秋时期B . 秦汉时期C . 隋唐时期D . 宋元时期22. (2分)如图所示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这一水利工程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 )A . 春秋时期B . 战国时期C . 秦朝时期D . 西汉时期23. (2分)创造新的诗歌题材楚辞,著有离骚等优秀诗篇,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 )A . 屈原B . 王昭君C . 关羽D . 郭守敬24. (2分)“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东周25. (2分)领导人们治理洪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A . 炎帝B . 黄帝C . 舜D . 禹26. (2分)“百家争鸣”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 . 儒家B . 道家C . 法家D . 墨家27. (2分)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的结构是( )A . 半地穴式的B . 岩洞C . 楼房D . 干栏式房屋28. (2分)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 )A . 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B .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C . 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D . 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29. (2分)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是( ) A . 陈胜B . 吴广C . 项羽D . 刘邦30. (2分)“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 ) A . 马陵之战B . 长平之战C . 牧野之战D . 桂陵之战二、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60分)31. (20分)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而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制度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天子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使用图一和图二这两种工具的时代分别称为什么时代?青铜器主要使用哪种铸造方法?图四所示的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它与哪一技术共同促进了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材料体现出诸侯有哪项义务? (3)材料三所描述的这一现象体现了春秋时期的哪一政治特点?从根源上讲,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哪种工具的使用有关? (4)材料四中的两幅地图分别是哪一时期的形势图?后来哪一朝代结束了这一长期分裂的局面?又创立了一套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32. (20分)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三: 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材料四: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1)“管仲相桓公” 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2)找出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材料三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33.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兼爱”“非攻”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4)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60分)31-1、31-2、31-3、31-4、32-1、32-2、32-3、32-4、33-1、33-2、33-3、3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