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366091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彭水一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五代十国出现在哪一朝代灭亡后( ) A . 秦朝B . 汉朝C . 唐朝D . 元朝2. (2分)下列情形可能在唐朝发生的是( )A . 兵部接到金国入侵的消息B . 商人用交子到扬州购买丝绸C . 儒生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D . 私塾先生教授资治通鉴3. (2分)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治世局面是( )A . 开元盛世B . 贞观之治C . 贞观遗风D . 文景之治4. (2分)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以下创新成果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曲辕犁和筒车 造纸术等A . B . C . D . 5. (2分)如图是唐朝的一种耕作农具,它的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巧,它的使用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它是( ) A . 筒车B . 曲辕犁C . 翻车D . 骨耜6. (2分)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产生了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其中被称为“画圣”的是( ) A . 徐渭B . 张择端C . 赵孟頫D . 吴道子7. (2分)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A . 加强了边疆管理B . 开凿了丝绸之路C . 传播了中国文化D . 扩大了唐朝疆域8. (2分)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权收归中央,设置了( ) A . 知州B . 通判C . 转运使D . 节度使9. (2分)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下列各项中,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句是( ) A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 . “大江东去液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10. (2分)唐朝灭亡的时间是( ) A . 755年B . 763年C . 907年D . 916年11. (2分)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 )宋对夏称臣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重新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A . B . C . D . 12. (2分)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 A . 鼓励垦荒B . 订立官职C . 创制文字D . 制定法律13. (2分)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 . 畏兀儿B . 回族C . 契丹D . 女真14. (2分)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教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为郭靖、杨康,并各赐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的国耻是( ) A . 辽灭金B . 辽灭南宋C . 金灭北宋D . 蒙古灭南宋15. (2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地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 B . C . D . 二、 非选择题 (共6题;共139分)16. (35分)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景象,民族关系和文学艺术呈现出辉煌局面。为此,七年级(1)班同学进行了探究,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吧! 【经济繁荣】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代诗人杜甫忆昔材料二 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民族交融】材料三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文学艺术】材料四 文学家韩愈称颂李白、杜甫时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材料五 “有唐一代书法,真草篆隶行,百花齐放群星熠熠,组成了中国书法上空前绝后,最为辉煌的图卷。”书法艺术(1)材料一中“开元全盛”是哪位皇帝当政时期?这种“全盛”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灌溉工具是什么?这一时期还出现一种新的耕地工具是什么?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关系? (3)列举一例唐朝“贵主和亲”的事例。结合所学说说“贵主和亲”起到了什么作用? (4)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具有怎样的特点? (5)材料四中韩愈对李白和杜甫的评价是否恰当?请你简单说明理由。 (6)列举唐朝时两位最著名的书法家。 (7)通过上述探究,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唐朝发展的突出特点。 17. (25分)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C”。(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3)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4)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5)唐代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18.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开始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等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朝代发展概况_设置进士科唐朝进士、明经最重要;_、武举开始;重诗赋宋朝重_;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朝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案文体是_(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对待中国科举制?19. (40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阅后请回答:(1)“秦皇”和“汉武”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思想上分别有什么举措?(2)“秦皇”和“汉武”为维护封建统治,在思想上分别有什么举措?(3)举出唐代两个盛世局面?(4)举出唐代两个盛世局面?(5)列举宋代居于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6)列举宋代居于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7)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8)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0. (10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岳飞和秦桧是中国历史上同一时期的两个重要人物。下面是某中学的同学找到的关于两人的资料,请你根据资料完成相关问题的探究。资料一:左图为岳飞墓前秦桧跪像。资料二:右图为秦桧站像。雕塑的作者说:“为秦桧夫妇塑站像不是为他平反,而是为了呼吁现代社会要重视人权和女权,因为秦桧夫妇的跪像是过去人权和女权被侵犯的表现。人触犯法律,自然有司法机关追究责任,但谁也无法逼人下跪,或者死后塑个跪像什么的。”(1)为什么几百年来人们一直怀念岳飞、痛恨秦桧? (2)就“让秦桧站起来”这一观点,你支持还是反对?简述你的理由。 21. (15分)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材料一: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宣布,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即将完成,这件国宝级作品将从纸上立体起来,于2018年春夏与观众见面。中国青年报(2018年03月06日08版)【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材料二: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摘自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材料三: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1)观察这幅名画,你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哪个朝代怎样的社会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也为都江堰写一个简要评价(不得照抄原文)。 (3)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并写出材料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非选择题 (共6题;共139分)16-1、16-2、16-3、16-4、16-5、16-6、16-7、17-1、17-2、17-3、17-4、17-5、18-1、18-2、18-3、19-1、19-2、19-3、19-4、19-5、19-6、19-7、19-8、20-1、20-2、21-1、21-2、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