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358744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它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重视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思维的现状,从而更好地寻求教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当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状,调查并探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行为,确立了课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分析解决问题”是指个体在一定的情景下,运用相关知识,采用数学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解决问题”是一个数学基本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数学地思维”;也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数学观念。要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既依赖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状况,又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措施。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思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数学问题分析的教法上研究、学法上探讨,才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三、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形成数学是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建模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可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数学教材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数学课程的四大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说发现问题是学生获取新知的突破口,那分析问题则是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学生的审题能力在解决问题之前,学生是否不加思考地乱列算式;是否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关键语句,找到解题必要的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弄清题中所给的条件,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是否有针对性的对所求问题去展开联想。2、合理应用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是解题的基础能力,分析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学生是否在解题中注重过程分析,是否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是否寻求更好的学习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必备正确条件,能否正确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形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3、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及数学建模能力现代学习十分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学生形成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将所学知识由此及彼,形变质通。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习素质的核心。4、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开放题、变式题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供了一个思维飞跃的平台,寻求巧妙解题的途径,同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选用决定解题的质量。5、根据学生的思维现状,寻求更好的适用于更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二)研究的主要方法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身处教育一线,运用不同的方法做课,进行实验对比,检验效果,探索研究。2、案例研究法:针对不同老师同一知识的教法加以研究,借鉴经验,形成理论,例如小学数学“分率问题”案例研究。3、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根据研究结果,撰写多篇论文。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一)、掌握学生解题能力现状,确立研究方向。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很多同学的分析解题能力依然很差,他们阅读一段文字、面对一组算式或观看图表等,仅能留住对事物或关系的表面认识,待要深入时,感觉很茫然,缺少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更有甚者,对有些问题无从下手,现状堪忧。从学生课外作业来看,对于难度较小的题目,或有规律可循,不需要花很多力气分析的,学生解题的正确率比较高,但遇到稍微难度大的题目,需要从不能角度考虑时,多数学生就无从下手了,就像很多老师说的,学习缺少一种钻研的精神。我想,不是不钻研,是找不到钻的方法,归根到底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太低。虽然 我们的教育允许个体与个体之间在学习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但是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是要寻找差距的原因,寻求缩短差距的方法,真正认识学生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成绩。(二)、开展案例研究,找出问题所在,尝试改进教学。高年级学生就数学问题分析有了一定的能力,很多问题能够独立分析解答。但是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学生就分率问题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能不能根据题意进行分析,通常高年级学生采用怎样的分析方式,是不是还有最优化的分析方法?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于是我对我校六年级学生做了一个小小的测试,出两道“分率问题”,让学生解答,从测试结果来看:部分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分析解题能力,他们解题的方法多样性,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出,同一阶段的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男生在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时,表现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超过女生。这样的结果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鞭策作用,我不断改进教学措施,提高教学重量,做到了:1、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多样性,无论思考问题的形式还是表达问题的方式都具有很强的个性。要承认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把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上。 2、培养学生借助线段图、示意图分析思考的习惯。 3、重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4、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成绩因此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三)、重视学生思想方法的形成,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建模能力。于细微之处见精神,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必须深入领会问题背后的思想精神,引导学生不断地思维碰撞与验证,层次推进。例如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时,是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进行推导的,通过切割、拼补将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通过本质查找,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转化的思想,在数学中是极为常见的,要促成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另外,知识的迁移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教材中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由此及彼,相互转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建模是更高一级的要求,能将一类题进行归类总结,形成较稳定的解题方法,是对教学的一种挑战,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带领学生适时总结,并进行分类归纳,学生已经能对数列问题、盈亏问题、和差问题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答。(四)、边学边教,教学相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不是一潭死水,知识方法也在日新月异,所以作为教学的引领者,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要常怀谦虚之心,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思想方法,教学策略,才能与时俱进,提高教学重量。所以在研究伊始,我便制定了读书学习计划,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小学数学开放题测试与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及江苏教育等书籍常伴我左右,我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并且认真撰写读书心得,希望那点微薄的体会会对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反思经过一年的研究与摸索,我积极阅读“分析解答数学问题”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撰写读书笔记、教育随笔。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撰写的图文结合,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高效数学课堂分别获区教研室读书心得、论文一、二等奖。经过这一年的训练,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变得越来越强,成绩不断提高。其中,苏智恒同学在数学报知识大赛中获得了省一等奖,班级整体成绩有明显提高。虽然我和学生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通过和名师的数学课进行比较,我发现,我的课堂还不能运筹帷幄,收放自如,一些潜在的数学思想方法还不能及时发掘。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控还有一定的欠缺,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解题水平,在思路点拨上还应加强技巧。(二)、对于典型题材的选取的研究。精选题型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没有被发现。在今后教学中,要建立题集,多多研究相关课题,切实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三)、虽然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体系,但是,还不够系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很薄弱,这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