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案11第十一周.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340926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教案11第十一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传播学教案11第十一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传播学教案11第十一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授课时间 第十一周 第11次课 授课章节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7.1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7.2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任课教师张倩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课时安排节课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1、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传播学概论 威尔伯施拉姆 新华出版社 3、传播学导论 邵培仁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4、大众传媒概论张冠文编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教学目的与要求:1、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效果。2、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涵。3、舆论的产生过程?教学重点,难点: 1、议程设置理论的内容2、“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内容教学内容: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1、假说的提出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L.肖研究了1968年总统竞选情况,具体分析了当地报纸及晚间新闻,其目的是探讨媒介在总统竞选活动中对选民们判断什么是重要问题所起的作用,主要就公众对特殊问题的注意力和对重要问题的判断力进行测定。2、研究方法(1)对选民进行抽样调查(2)对8家传播媒介的同期报道进行内容分析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1972年)大众媒介具有一种突出报道什么问题就会引起大众特别重视什么问题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大众传播重要的社会效果之一,越是突出某个议题或某个事件就越会影响公众关心此议题或事件。这就是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 二、“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1、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他们意见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该理论强调,人们会因媒介提供议程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2、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对象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人一事,而是大众传播媒介在较长时期内综合的社会效果。并且,这种效果通常是媒介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同中体现出来的。3、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表达了这样一种媒介观: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三、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发展1、“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优先顺序模式2、对“议题”不同类型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个人议题 公共议题3、分析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四、受众属性对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1)受众对各种议题的经验程度:经验越是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2)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接触量越大,受媒介影响越大;(3)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4)受众的阶层属性: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以及高层人士的影响较小。五、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一)意义:1、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为传播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作用。2、揭示了大众传播背后的控制问题时空因素媒介宗旨社会文化规范(二)不足:1、它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2、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三)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六、 “议题融合论”的提出“议题融合论”和假说最大的不同在于“议题融合论”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大众,着重研究社会大众为何使用各类传播媒介,如何使用传播媒介以及使用传播媒介所达到的社会效果;而“议程设置”则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研究出发点,研究的重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影响受众。“议题融合论”认为人们在使用和挑选传播媒介及其“议题”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问题出现 社会讨论 合意达成一、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涵1、产生的背景选举中的“雪崩现象”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依曼在考察大众传播与舆论的关系的基础上于1973年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the spiral of silence)。2、该理论的基本思想: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时,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一般人会由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经过大众媒介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所认知。在“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中,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产生了。3、要点(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沉默的螺旋” 是一种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关系的理论。其特点是:1、它的舆论观(1)卢梭:公共意见,(2)库利:社会互动的有机体的意见。(3)行为科学:多数人的意见。(4)舆论的形成即社会合意的形成。(5)社会心理学:是表面上的“多数人意见”,是可以操纵的。(6)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三者作用的结果。(7)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会带来压力或安全感。导致“多数意见”的诞生舆论。(8)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2、它的效果观该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具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评价不足:1、“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是一个绝对的常量。2、“多数意见”的压力以及对它的抵御力依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3、“多数意见”社会压力的强弱受到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限制。意义:1、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2、它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地指出了这种影响来自于大众传播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 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效果?2、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舆论是怎样产生的? 下次课预习要点1、理解培养理论的主要观点。2、理解知沟理论的主要观点。 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理解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及其现实意义,掌握了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涵,对舆论的产生过程有了深入地理解。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方法,深化了学生对传播理论的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院审核意见 学院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