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新城规划-2005-2020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323522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义新城规划-2005-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顺义新城规划-2005-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顺义新城规划-2005-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顺义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顺义新城规划 2005-2020前言为落实国务院批复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特别是市领导在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和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市规划委、顺义区政府会同相关委办局,组织开展新城规划编制工作。新城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首都和谐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顺义新城作为三个重点新城之一,与其他重点新城共同构成有序疏解中心城人口与职能的反磁力系统,成为首都发展新的增长极。顺义新城规划以国务院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首都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为出发点,以实施“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为导向,以“政府组织、部门合作、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为工作组织方式,以创新、整合、提高、细化为手段,落实新定位、贯彻新理念,促进和保障建设高标准、高品质、各具特色、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城。目录前言1目录2第一章 总则3第二章 新城发展目标与策略6第三章 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9第四章 新城规模、结构与布局15第五章 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设施规划19第六章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23第七章 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30第八章 城市文化发展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32第九章 综合交通体系33第十章 市政基础设施39第十一章 防灾减灾规划43第十二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49第十三章 新城开发控制与建设52第十四章 新城近、远期发展与实施政策58第一章 总则确立规划指导思想,分析新城发展的重要条件,明确新城规划的前提和基础。第1条 顺义新城规划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首都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国务院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推动实施北京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保障顺义新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基本任务,达到疏解城市功能、推动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实现集约发展的目标。第2条 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1)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的典范,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经济活力和保障就业,切实解决好交通、上学、看病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保障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并进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2)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解决好城市长期发展的保障。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确立“节约优先”的思想,实施节水、节地、节能和节约材料的建设标准。(3) 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展现和挖掘新城文化内涵,建设特色突出的人文新城。(4) 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建设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5) 突出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和有机整体性,保障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地上和地下、交通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城市与区域、城市与村镇发展建设的和谐有序。第3条 发展重要条件(1)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调整是实现首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协调和稳定发展的要求,是顺义新城快速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顺义新城是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是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顺义新城是构筑中心城反磁力系统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北京城市空间战略调整的关键地区,顺义新城的发展是北京实现“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发展目标定位的重要支撑。(2)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北京包括顺义新城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要抓住并利用奥运机遇,借助奥运,从根本上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文明和城市品质,在世界上树立和展示全新的新城形象,提高顺义新城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和城市知名度,增强国际化程度,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3) 临空经济的发展、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绿色经济的前景是顺义新城发展必须把握的优势条件。图7 机场噪音影响图(4) 顺义新城在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方面和全市面临同样的问题。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是保障顺义新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新城发展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确定发展目标;以集约和节约发展为核心,实现模式转变。(5) 新城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与生态、城市安全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落实发展布局。第4条 规划重点(1) 强化生态环境和资源集约利用的前提地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节约水、地、能源、原材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2) 强化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与引导作用。保障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3) 优先保障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全面履行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构建和谐社会。(4) 立足引导,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城发展。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5) 推动新城一体化发展,通过新城建设带动周围村镇的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改善村镇生产生活条件。(6) 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内容,包括: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潮白河、温榆河生态建设与保护,生态示范小区规划建设,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密切协同,马坡组团、温榆河生态走廊局部地区开发控制,首都机场及临空经济核心区建设等。第5条 规划依据(1) 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3) 东部发展带协调规划(4) 限建区规划(5) 相关法规第6条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顺义区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021平方公里。其中重点研究范围为顺义新城地区,用地面积为369平方公里。第7条 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近期2005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第二章 新城发展目标与策略落实总体规划对顺义新城的功能定位,明确新城发展目标。第8条 发展定位顺义新城是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是面向国际的首都枢纽空港,是带动区域发展的临空产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第9条 城市发展目标现代国际空港、区域产业引擎、绿色宜居新城利用首都国际机场优势,积极发展国际会展、商务、物流等临空产业,巩固提升现代制造业的层次与水平,打造作为区域产业发展引擎的临空产业中心和首都先进制造业基地;强化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突出滨水组团式布局特色,建设绿色宜居新城。第10条 城市主要职能(1) 在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战略调整中承担重要职能。是北京未来重点的城市化和产业化发展地区,是中心城人口与职能疏解的主要载体,是首都现代化过程中新功能的聚集区和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聚集地。(2) 作为首都机场所在地,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是首都面向全国和世界的门户,同时承担国际国内交往、服务的重要职能。(3) 重点承担对外交通要求较高的职能,包括大型会展、商务、物流、先进制造和体育休闲的职能。顺义空港产业中心及先进制造业基地是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之一。(4) 顺义新城所在区域是首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在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保护方面承担重要职能。第11条 城市发展阶段目标按照国务院批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第一阶段,到2010年,解决“业强城弱”的问题,实现“城业平衡”。顺义新城以围绕首都机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为支撑,以举办奥运赛事为契机,结合轨道交通等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高标准建设和配置,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布局,初步形成北京东北部地区核心城市的发展格局;确保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并为奥运会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阶段,到2020年,实现“城优业盛”。顺义新城建设成为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建成城乡协调、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宜居城市,并成为促进北京和环渤海地区发展的临空经济发达的产业引擎。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典范,体现北京世界城市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2条 经济发展策略(1) 以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职能、聚集新的产业为目标,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依托首都国际机场优势,积极发展国际会展、商务、物流等临空产业;依托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巩固和提升现代制造业的层次与水平;强化城市综合服务产业的发展,促进新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 在对现有产业在地域上和产业链上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群落、高科技产业群落、先进制造业产业群落、都市型饮料食品产业群落和现代农业产业群落等五大产业群落。(3) 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20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0%左右,第一产业比重在1%以下。第13条 社会发展策略(1) 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全面履行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建成包括计划生育与养老服务、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与人民健康、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社区服务等在内的完善的社会发展体系。(2) 通过发展产业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吸引高素质人口进入,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3) 打造具有鲜明顺义特色的新城文化,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新城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以新国际展览中心和奥运水上项目的建设为依托,培育和发展相应的文化产业。第14条 资源和生态环境发展策略(1) 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有力支撑顺义新城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保育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建设区划分,保护和改善新城及其周边原有的生态格局,构筑以潮白河和温榆河为骨架的区域绿色生态屏障,做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2) 以创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促进新城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利用、降低环境污染排放。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为核心,控制资源消耗总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新城发展框架。(3) 以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环境基础设施与城市用地布局综合配套,统筹发展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保证水环境能够承载整个新城及其周边的发展;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确保区域大气质量良好;做好声环境的控制和改善工作。(4) 以景观生态理念为指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景观建设相和谐。在构建城市景观的同时考虑景观的生态功能性。第15条 空间发展策略(1) 区域协调发展。发挥首都机场优势,构筑面向北京市和环渤海地区区域综合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强与北京中心城的协调,加强与通州、亦庄重点新城的协调,加强与其它新城特别是北京东北部地区密云、怀柔、平谷的协调。(2) 城乡统筹发展。在新城全面发展的同时,加强周边小城镇特别是重点发展城镇的建设,加强村庄整合,以新城和重点发展的城镇带动、辐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3) 新城空间整合。继承和发扬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新城远景主要向东进行空间拓展,即向潮白河东部地区发展;加强新城各组团间的有机联系,构筑完整的新城空间结构。第三章 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实现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区域总体空间布局。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第16条 目标与原则(1) 与环渤海地区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等级层次,强化合作、依托和带动的关系。积极参与并推进环渤海地区的整体发展,加强与京津冀范围其它地区的分工合作,成为依托并带动区域发展的产业引擎。充分利用国家高度重视环渤海地区发展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国际空港的独特优势,打造与天津临港工业相呼应的临空产业中心,推动产业升级,和环渤海地区其它重要功能区形成分工明确、产业互动、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2) 与中心城协调发展,强化与中心城优化调整的疏解、聚集和联动的关系。强化与中心城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疏解中心城人口与职能的作用,合理引导城市整体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同时具备承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和集聚的条件,并为进一步发展首都新兴服务业、扩大国际交往职能创造适宜的条件。(3) 与另两个重点新城通州、亦庄协调发展,把三个重点新城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加强协同互动,避免产业重构现象。三个重点新城作为东部发展带连接京津城镇发展走廊的核心城市,明确分工,共同促进东部发展带的整体协调发展,构筑中心城的反磁力系统,实现北京城市空间的战略调整。(4) 与东部发展带其它新城协调发展,形成北京东北部地区城市化、产业化核心,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发展。充分发挥顺义新城产业发展、新城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周边密云、怀柔、平谷和河北燕郊等地区的服务辐射带动作用。第17条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顺义新城要紧紧抓住首都优势,充分利用空港这个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临空产业;基于现有的制造业的良好基础,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的原则,促进制造业由分散向集约发展,重点发展高端第二产业,成为北京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地。整合和优化配置资源,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成为促进环渤海区域发展的产业引擎。第18条 区域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发展(1) 加强新城与中心城以及新城与周围其他新城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2) 依托区位优势,为城市中心区的市政设施提供保障,规划对服务城市中心地区的大型基础设施,如变电站、燃气接收门站及调压站以及配套的管线走廊予以落实安排,并提出相关控制要求。(3) 满足新城发展需要,建设高标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应达到或优于中心城的水平。(4) 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协调能源、水资源的配置,根据顺义新城的需要,提出对能源、水资源的控制要求。第19条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1) 与密云、怀柔整体协调区域地下水源保护工作。(2) 与平谷、密云、怀柔整体协调山前生态保护工作。(3) 与东部发展带其他新城及中心城、河北三河市整体协调潮白河、温榆河、北运河等水系的整治工作。(4) 与密云、怀柔、通州整体协调风沙治理工作。(5) 与其他新城整体协调绿色开敞空间、休闲游憩系统建设工作。第二节 城乡统筹发展第20条 目标与原则(1)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强化新城和城镇的带动作用。实施以新城、重点镇为中心的城市化战略,与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2) 提高农村综合发展实力。加快郊区经济发展,实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和就业能力增强;推进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加快郊区社会事业发展。(3) 稳步推进农村城镇化,搞好新村、新社区等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改善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第21条 城乡产业布局统筹发展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发展规模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扶持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统筹城乡产业结构,使城市的产业布局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合理分工,形成紧密的产业互动链条,由城市二三产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合理确定和强化小城镇的产业依托,发挥比较优势,与国家级、市级开发区形成分工合理的产业梯次结构。小城镇产业发展应以解决农民就业为主要目标,发展符合大城市郊区特点的劳动密集型都市型工业和第三产业。引导和鼓励经济联系紧密、资源互补的城镇进行协作和联动发展,形成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第22条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重点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制度,在财政政策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交通通信、信息文化等公共事业的专项资金支持,优化投入结构,将农村社会的公共产品投入从主要由农民负担转变为由公共财政承担,同时加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对欠发达农村的公共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小城镇,特别是重点发展城镇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参照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完善农村居民点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和辐射范围,形成一个小城镇一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学,在重点发展的城镇安排优质高中教育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格局。在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村级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第23条 城乡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统筹发展加强新城公路系统建设,尤其加强重点镇与新城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强城乡之间的公共交通联系。协调好区域内市政基础设施与农村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垃圾综合处理厂、重要的供电、燃气等能源供应廊道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点积极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完善农村社区的供水、排水、环卫等设施的建设。第24条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以新城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重点,兼顾区域生态系统总体格局。将整个区域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建设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重点包括:潮白河与温榆河两岸绿色生态屏障带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潮白河人工湿地建设、平原区地表水蓄集与节水配套工程),汉石桥湿地恢复与物种保护区建立(通过生态廊道与新城连接),新城绿地系统建设等。第三节 城镇结构与空间总体布局第25条 构建“一港、两河、三区、四镇”的区域空间总体布局,形成新城重点镇一般镇的城镇结构,确定合理的城镇规模,优化空间和功能结构,保障并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1) 一港:首都国际机场及临空经济核心区,是新城发展的枢纽核心。(2) 两河:潮白河风景区和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是新城发展的生态屏障。(3) 三区:中心区、空港区、河东新区三城区,是新城发展的城市载体。(4) 四镇:杨镇、高丽营、李遂、赵全营四个重点发展的城镇,是新城发展的统筹桥梁。第26条 城镇发展导则(1) 杨镇:是河东的重要城镇,应增强其辐射带动周边张镇、大孙各庄、龙湾屯等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有效带动整个河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到2020年,全镇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6.8万人,其中镇区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5万人。(2) 高丽营:主要承担服务机场、为机场扩建安置搬迁人口和产业以及依托机场发展相关产业的功能。到2020年,全镇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5万人,其中镇区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4万人。(3) 李遂:承担医疗康体、休闲度假等职能,服务和带动北务镇的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镇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3.8万人,其中镇区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3万人。(4) 赵全营:辐射和带动北石槽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全镇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4万人,其中镇区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3万人。(5) 李桥:在保护好风景区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先进制造业及临空产业。到2020年,全镇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4.5万人,其中镇区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2.5万人。(6) 北务:承担带动河东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的功能,主要发展瓜菜生产为主的农副产品基地和以印刷为主的都市型工业。到2020年,全镇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2.9万人,其中镇区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2.4万人。(7) 北石槽、木林、龙湾屯、张镇、大孙各庄:处于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应充分利用浅山带的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保证充足的绿色空间,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到2020年,规划控制人口规模分别为:北石槽全镇2万人,其中镇区1.2万人;木林全镇3.8万人,其中镇区1.5万人;龙湾屯全镇2万人,其中镇区1.5万人;张镇全镇3.2万人,其中镇区2.2万人;大孙各庄全镇3万人,其中镇区1.2万人。第27条 村庄建设与发展按照自愿有偿、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切实维护农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进行农村居民点整合。根据村庄的区位、规模等条件,采取城市化整理、就地改造、合村并点、整体搬迁等整合办法,由现状的424个村庄整合到100余个。选择交通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充足、建设限制条件少、现状规模大、对周围农村居民点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村庄作为整合保留的中心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1) 统筹确定用地布局,防止村庄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积极推动用地整合。(2) 重点规划好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生态景观及绿地系统、防灾减灾等体系。(3)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条件、民俗和地域文化特点、产业发展需求等因素,提倡科技创新,明确适宜的房屋建设标准、建造技术和建筑风格引导方向。第四章 新城规模、结构与布局促进新城集约发展和理性增长,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布局结构。第一节 新城规模第28条 合理控制人口规模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顺义新城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90万人左右,同时预留达到百万人口规模的发展空间。考虑到城市发展中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应根据对城市实际发展速度的动态监测,适时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应对各种发展状况,始终保持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调控作用,统筹人口、资源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综合考虑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顺义新城和发展备用地的相关规定,顺义新城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指标按25的余地进行预留。根据东部发展带协调规划,2020年,顺义全区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34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117.5万左右,占全区人口的比例为87.7。第29条 强化人口增长引导(1) 顺义新城的人口聚集功能首先要起到缓解中心城人口压力的作用,同时还应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本地人口尤其是本地农村人口的就业能力,促进本地人口在新城的稳定就业。(2) 采取措施吸引有较高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的人口,提升新城的总体竞争能力。积极引导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向新城聚集,大力引进符合高科技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3) 通过避免低端产业在新城聚集以及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改造等措施,调控和引导外来人口的就业需求结构,处理好外来人口的增长、管理和服务问题,由低端产业带来的人口聚集逐步控制在新增人口的10%以内。第30条 优化人口结构(1) 积极提高人口素质,优化素质结构。(2) 适应顺义新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满足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学习、工作、生活需要。重点关注进入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城市问题和服务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保障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3)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严格限制低端产业进入,创造就业岗位,积极推动就业结构的持续优化。(4) 不断提高顺义新城人口收入,大力改善人口收入结构。第31条 用地规模控制与引导2020年,顺义新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2平方公里。不含首都机场及临空经济核心区,顺义新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3.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形成节约用地的发展模式。进行新城建设时,应本着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高效利用土地,并优先充分利用存量用地,特别是规划建设区内的村庄用地。综合考虑建设时序和用地投放安排,尽量减少对农用地的占用,并避免新的城中村的出现。第二节 新城空间结构与布局第32条 构建“公共交通轴线城市组团生态绿地”这种集约发展、理性增长的空间发展模式,形成“两轴、多组团”的“十字型”空间布局结构。两轴:沿轨道交通M15和S6的两条城市发展轴。多组团:“十字型”结构由大致呈东西和南北走向的两个带形组团式城镇群组合而成。东西向城镇组团(沿M15):空港城、空港物流基地、新城中心、南彩、北小营;南北向城镇组团(沿S6):新城中心、马坡、牛栏山。第33条 中心区中心区由沿潮白河的三个城市组团新城中心、马坡、牛栏山组成,承担综合服务、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的主要职能,重要的功能区包括新城综合服务中心、马坡组团奥运服务区、北京现代汽车基地、林河工业区等。(1) 新城中心组团:承担的主要城市职能为综合服务和先进制造,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36万人。其东侧邻潮白河与河东新区相望,西侧隔六环路与空港区相邻,北侧隔减河及组团间生态绿地为马坡组团。新城中心组团东西向通过顺平路、府前街等主要道路与河东新区和空港区联系,南北向通过光明大街、西二环路等主要道路与马坡组团及牛栏山组团联系,南侧通过通顺路可达通州新城。轨道交通M15线和S6线及S3线在此交汇。结合规划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和现状商业中心,在光明大街府前街新顺大街地区安排新城综合服务中心,产业用地依托北京现代汽车基地和林河工业区安排在组团南部。(2) 马坡组团:承担的主要城市职能为体育文化和行政办公,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3万人。其东侧隔潮白河为奥运水上公园和河东新区,南侧和北侧为新城中心组团和牛栏山组团。马坡组团东西向通过白马路(奥运大道)与奥运水上公园和河东新区紧密联系,南北向通过顺安路(光明大街)、西二环路等主要道路与新城中心组团和牛栏山组团联系,通过京密路与空港区联系。轨道交通S6线纵贯组团南北,在组团南北各设一站。南部站点处安排顺义新的行政办公中心,北部站点附近安排兼为奥运服务的公共服务中心。产业用地安排在京密路西侧。(3) 牛栏山组团:承担的主要城市职能为教育科研,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9万人。其东侧隔潮白河为河东新区,南侧隔组团间生态绿地为马坡组团,北侧与怀柔新城相邻。牛栏山组团南北向通过顺安路和京密路等主要道路与马坡组团和怀柔新城联系,东西向通过牛板路与河东新区联系。轨道交通S6线纵贯组团南北,在组团内设交通枢纽。结合枢纽站点安排组团公共服务中心。教育科研用地安排在组团北侧。第34条 空港区空港区由空港城组团和机场组团组成,承担国际枢纽机场和临空产业(包括会展、空港商务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产业等)的主要职能,重要的功能区包括首都机场、新国际展览中心、国门商务区、空港工业区、空港物流基地、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等。(1) 空港城组团:承担的主要城市职能为会展和临空产业,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22万人。通过京密路和顺平路等主要道路与机场组团、新城中心区联系,通过京密路和机场高速与中心城联系。轨道交通M15线沿京密路通过组团。新国际展览中心位于组团东南部,其北侧为空港工业区。沿温榆河为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居住区。在组团内安排两处公共服务中心,一处在裕民大街和裕翔路交汇处,另一处在新国际展览中心北侧。组团内龙道河由西北向东南贯穿组团全境,沿河安排纵贯整个组团的大面积绿地。(2) 机场组团:承担的主要城市职能为国际枢纽机场、空港商务、物流。其周边道路交通四通八达,有机场高速、机场第二高速、机场北线、六环路、李天高速等高等级公路与中心城及其他新城联系。轨道交通L1线直达机场航站楼。其中心地区为首都机场,南侧为国门商务区(包括临空商务核心区和临空商务拓展区),北侧为保税物流中心,东西北侧为三处空港配套产业区。第35条 河东新区河东新区由南彩组团和北小营组团组成,是总体规划确定的适时启动的城市发展备用地,应充分利用空港优势,积极发展国际化职能。近期以南彩和北小营镇区为基础进行建设,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0万人。北小营组团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为5万人,其西侧规划为居住生活区,东侧为产业区;南彩组团城镇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5万人,建设区分为两个部分,西部为居住生活区,东部为产业区。第五章 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设施规划履行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第36条 目标与原则通过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配置,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建设布局。建设与顺义作为北京东北部地区产业和城市化核心地位相适应的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1) 坚持高标准原则,提升新城品质和吸引力。(2) 明确政府职能,在确保公平的基础上提高效率。(3) 坚持灵活性和创新性,合理划分规划层级。(4) 坚持可持续性和宜居性,注重和交通设施的有机结合。(5) 加强与中心城的联动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提升新城的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新城的吸引力。第37条 行政办公(1) 切实保障服务奥运和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根据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整合现状区有关部门的办公用地及设施,在马坡组团南侧规划建设新的区行政中心。(2) 合理配置规划街区级行政办公设施,包括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和社区服务中心等。第38条 教育(1) 基础教育新城地区通过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盘活资产,最大限度的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规模办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办学质量。建设35所示范性高中,规划安排在新城地区和四个重点镇,面向全区广大城乡地区,提供集中寄宿条件,服务人口考虑包括周边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形成一个乡镇一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学附设若干所完小的学校布局。(2) 高等教育结合北京高等教育资源向新城转移战略,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提升新城人文品质。在牛栏山组团安排高等教育和科研用地,优先引入12所与顺义发展目标定位相适应的高等院校。(3) 职业教育结合先进制造业、空港物流业等大型工业园区集中建设一定规模的职业教育基地,包括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供技术人才。在北京现代汽车基地建设占地20公顷的职业教育园区,将现有六所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合并搬迁至园区,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避免分散投资、重复建设,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第39条 文化(1) 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从设施类别、规模和档次各方面大力发展,提升新城文化品质和活力。(2) 建设新国际展览中心。(3) 打造以马坡组团为核心、辐射整个新城的现代文化中心区,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科技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等,提升城市的文化功能。(4) 与公共绿地相结合,安排街区级文化设施,包括文化活动中心等。第40条 医疗卫生与保健积极应对北京中心城医疗资源向新城扩展和转移的发展战略,发展建设或引入一批大中型综合医院,实现2020年每40-50万人口拥有一个国内先进水平的区域性综合医疗中心。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求,推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发展集预防、保健、医疗和救治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医疗体系。提高新城的医疗水平,形成“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级服务体系。(1) 每个组团设置一至两所综合医院。在新城中心组团和空港城组团各设一所三级甲等医院,起到区域性综合医疗中心的作用。在新城中心组团和空港城组团设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 合理安排街区级医疗卫生设施,设置集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及妇幼卫生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依托综合医院设置急诊室和感染科,完善紧急医疗救援系统和传染病救治系统的建设。(4)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第41条 体育高标准建设各级体育设施,坚持各级体育设施对社会的开放,人均体育设施用地达到0.6-0.7平方米。(1) 建设承接市级体育赛事的体育设施。在马坡组团现状赛马场、中心组团顺平路以南、空港城龙道河公共绿地走廊内建设大型体育设施,形成三处新城综合体育活动中心。(2) 每个组团建设服务组团的综合体育场馆。(3) 加强街区级运动场地建设。第42条 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加强养老设施的供应规模和均衡配置。发展面向儿童、残疾人等其他特殊群体的福利设施。提高对社会办养老设施的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和管理机制。在空港城组团建设残疾人活动中心。在新城中心组团顺平路以南现状老年公寓内扩大用地建设老年人福利院。加强街区级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第43条 邮政(1) 在天竺安排邮件处理场地,加强完善航空邮件转运站、机场邮政物流中心的建设。(2) 完善基层邮政局所配置,每5-7万人配置一处邮政支局,邮政支局含邮件分处理中心。每1万人配置一处邮政所,平均服务半径1.8公里。(3) 提高邮政设施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第44条 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各类设施功能,包括社区公共服务、文化、卫生、健身、社会福利等设施功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坚持执行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2002年),保证初中、小学、托幼的合理配置;保证社区街道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居住区人均体育设施用地达到0.250.3平方米,居住小区人均达到0.050.1平方米,实施全民健身设施配建计划,100的社区居委会有健身场地,平均每2500个市民拥有一处全民健身设施;每2.5万人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设置社区老年人福利院。第六章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前提地位,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第一节 目标与原则第45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紧紧围绕顺义新城功能定位,根据区域资源、生态、环境的现状特征及演变趋势和顺义新城发展的生态环境优势与约束条件,以生态适宜性及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核心,保障新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1)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2) 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景观建设和谐互动。(3) 环境基础设施与城市用地布局综合配套。(4) 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建设同步推进。(5) 突出新城重点、兼顾区域生态环境大系统。第二节 建设限制性分区第46条 通过生态本底调查和限制性要素分析,将顺义新城用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城市建设用地可根据土地生态服务价值由低至高的顺序择地进行开发建设。第47条 根据土地限制性分析,顺义新城建设用地布局应重点考虑如下因素:(1) 新城中心组团内区水源一厂的核心区内,禁止建设与供水无关的工程项目,禁止堆放垃圾、粪便和其它废弃物,禁止挖设渗井、渗坑和污水渠道;区水源一厂的保护区内,禁止新建除居住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外的其它建设项目,避免污染地下水。(2) 新城中心组团内燕京啤酒集团和河南村服装厂之间的低洼地,是新城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应充分利用低洼地形设置公园绿地。(3) 穿过新城中心组团及空港区的塔河杨家营顺义城区北彩木林一带地裂缝带应设置绿化带,避免城镇开发建设。如须建设,应采取有效的方法避免建筑物受地裂缝影响破损。(4) 在横穿新城中心组团及机场组团的顺义良乡断裂带上建设时,应进行实地勘测后实施相应的抗震标准。在其它断裂带附近建设时也应小心设防,在建设施工时要具体勘察。(5) 对于空港工业区B区南部的砂石液化土地,在开发建设时应采取有效措施。(6) 对于新城中心组团的地面沉降区,应继续进行监测。同时,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必要时通过回灌等措施补充地下水,还可以向含水层中注入压缩空气,以恢复自由水的压力,从而达到减缓地面沉降的目的。第三节 河湖水系与湿地第48条 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河湖水系、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河道采取生态修复,恢复和保护沿河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创造水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的条件,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根据不同河段自然景观及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建设生态公园、湿地公园;改善亲水条件,增加河流的公共可达性。第49条 潮白河和温榆河绿色滨水走廊潮白河和温榆河绿色滨水走廊是区域发展的生态屏障带,河道两岸应该建设足够宽度的绿化隔离带。对潮白河河道挖沙采砂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河漫滩地进行植被绿化。恢复与保护沿河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提高河流绿色走廊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完整性,适当修建梯级闸坝,拦蓄雨洪,沿河根据所处的不同区位和自然景观及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建设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和森林公园,突出河湖水系在顺义新城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50条 新城中心区环城水系依托潮白河绿色生态走廊及奥运公园,以潮白河、小中河、城北减河、七分干渠为主体建设新城中心区环城水系。小中河是中心区西部的一条重要河流,规划建设成为自然风光河道;城北减河是小中河向潮白河分洪的通道,是马坡和新城中心组团的绿色生态屏障,规划建设成为生态型河流;七分干渠穿越新城中心组团规划建设用地,规划建设成为花园式城市景观河道。第51条 河渠综合治理规划对龙道河、罗马湖、七干渠、箭杆河、箭杆河故道、汇南渠、西府南沟等河渠进行综合治理,拓宽河道,美化环境。第52条 湖泊湿地系统(1) 继续对汉石桥水库湿地进行综合保护,适当扩大湿地面积,划定湿地核心保护区;已废弃的南彩水库一带地势低洼,现尚存大面积洼地鱼塘,规划予以保留,作为城市景观水系,并合理蓄滞雨洪,划定湿地核心保护区;月牙河位于顺义新城南部,过去其周边地区曾是大片的自然湿地,规划予以适当恢复,建设湿地公园。在上述规划湿地核心区以外划定缓冲区及试验区。此外,结合汉石桥湿地保护区规划,依据物种共生原理,人工恢复水生植被,建成鸟类(水禽与涉禽)栖息繁衍地。(2) 潮白河向阳闸以下河道随地形沟坎变化,河床断面不规则,宽窄不一,规划结合潮白河森林公园建设,在向阳闸以下河道建设两处人工湿地公园。(3) 沿温榆河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围绕温榆河沿岸的居住区配置多处空间相互关联的小型人工湿地公园。(4) 对小中河、龙道河、罗马湖、罗马湖引水渠、箭杆河等河道沿线现有的鱼塘、洼地、水面等进行综合保护利用,种植水生植物。第53条 地表水环境功能分区为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水污染,为顺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改善顺义新城的水生态环境,制定顺义新城的河湖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分区。(1) 潮白河(向阳闸以上)、怀河为3类水体。(2) 潮白河(向阳闸以下)、温榆河为4类水体。(3) 其余河湖水系一般为5类水体,有条件的可以适当提高标准。第54条 河湖水系景观用水对规划的重要风景观赏河道及湖泊湿地,为保持一定的较清洁的景观水面,除补充蒸发渗漏水量外,还需提供定期换水水源。河湖水系景观用水考虑使用再生水和雨洪利用。利用规划污水处理厂的退水,通过湿地进行再处理,然后退入河道。同时,利用规划的湖泊湿地集蓄雨洪,可以向下游河道提供部分稳定的清洁水源。第55条 河道绿化隔离带为便于河道的维护、管理和防汛抢险,考虑沿河市政管线的位置,以及改善沿河生态景观,创建优美自然的滨水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增强水源涵养功能,规划在河道两岸划定绿化隔离带,各河道的绿化隔离带宽度确定如下:(1) 潮白河绿化隔离带宽度在规划建设区内为100米,以外为200米。(2) 温榆河两岸绿化隔离带宽度为100-200米。(3) 怀河两岸绿化隔离带宽度均为100米。(4) 城北减河两岸绿化隔离带宽度均为40米。(5) 小中河、七分干渠、十三支渠、龙道河、机场排水沟两岸绿化隔离带宽度均为30米。(6) 箭杆河两岸绿化隔离带宽度均为50米。第四节 城市绿化第56条 新城绿地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建设多层次、均衡分布的绿地系统,发挥绿地在净化空气、消减热岛、保护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综合功能。通过大型绿地、公园和绿色廊道体系的构建和布局规划,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地格局,充分发挥绿地生态系统在创建高品质生活环境和健康人居环境中的作用,保障顺义新城生态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第57条 新城绿地系统建设空间格局新城绿地结构可以概括为五河、五廊、八点、多带。五河:主要为温榆河、潮白河、减河、小中河、龙道河五条互相连通的水生态绿化走廊。主要功能是作为整个新城地区的生态廊道,使得顺义新城与城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农田林网等外围生态地区相连通,保持地区良好的生态。五廊:为六环路、京密高速路、顺平路、李天高速联络线和东部发展带联络线五条主要城市高等级公路的道路绿化走廊。主要功能是连接作为顺义城市绿化系统网状结构的组成部分,连接各主要水生态走廊和新城各主要绿化节点,保持整个新城绿化系统的完整性。八点:为新城一些主要的大型绿化节点及景观地区。这些大型节点可有效控制建设用地的连片开发,防止对城市生态阻隔和破坏,保证规划区绿化环境的质量,同时为该区域提供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多带:根据新城用地现状及规划情况,城市主次道路两侧分别留有10-80米不等的绿化带。满足各功能区内行人的休憩、观赏等基本需求,同时还可通过在道路沿线和用地两侧种植大型植物,有效降低噪音,提高规划区内的环境质量。第58条 新城城市开敞空间与氧源基地新城中心组团南部、牛栏山组团北部、牛栏山组团与马坡组团之间、新城中心组团与马坡组团之间规划绿化隔离带,与潮白河、温榆河、小中河等河道两岸绿地构成不少于20平方公里的绿化空间,加上新城周边的农田、山林共同形成新城地区重要的氧源基地。第59条 通风廊道保护新城的组团式城市形态,维护生态通透格局,控制保护通风廊道,有效扩散大气污染物。城市通风廊道分为主级廊道、次级廊道和第三级廊道进行控制。(1) 主级廊道:潮白河生态廊道、温榆河生态廊道、沿六环路绿化带、沿京密公路绿化带,以生态作用和防护功能为主。(2) 次级廊道:城市组团间绿化隔离带及结合高压走廊绿化带、大型林荫道等生态廊道系统,连接一级生态廊道及大型生态斑块,防止热岛效应。(3) 第三级廊道:城市主要干道绿化带等构成网状生态廊道系统,也包括低密度开发地段以及具备集中生态效应潜力的特殊类型用地。第60条 新城公共绿地等级配置顺义新城绿地系统由三级构成。(1) 区域性公园:为全区居民服务的、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综合性公园或专类公园。其功能齐全、内容丰富多样、设施较完备、自然景观优美、有稳定的植物群落形态。按每人不低于1平方米配置。以生态廊道,市级主题公园,绿色交通廊道为主,应满足周边居住用地3000米可达的服务半径。(2) 居住区级公园:为本居住区居民服务的、面积在5-10公顷的综合性公园或专类公园。有一定的功能分区和设施、植物品种多样,应满足周边居住用地1000米可达的服务半径。(3) 带状公园和游园:沿街道、滨河、城墙(红线、蓝线外)等设置的宽度大于10米的带状绿地和分布于各类区域的道路红线以外、相对独立成片的小游园、广场绿地等,其面积不小于0.3公顷,应满足周边居住用地500米可达的服务半径。第五节 环境污染防治第61条 大气污染防治总体目标通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和发展预测,明确顺义新城建设发展的大气环境约束条件,根据环境功能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划分顺义新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兼顾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和顺义新城的城市发展定位,将大气污染严格控制在保障人的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和文物古迹安全的程度之内。第62条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潮白河流域、汉石桥湿地、东北部山林地带为大气环境功能一类区。其他区域划分为二类区。第63条 大气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逐步迁出林河工业区、空港工业区内重点污染源;控制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完善集中供热、提高清洁能源比例;设置顺义新城通风廊道及导流带。第64条 水环境承载力及水污染防治依据地表水体功能区划,在确定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水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污染物控制水平。第65条 新城声环境功能区划(1) 温榆河畔别墅区、新城中心组团东部划分为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1类区。(2) 新城中心组团北部、马坡东部、牛栏山东部、空港区北部划分为工商业与居住混合区域的2类区。(3) 空港工业区、空港物流基地、现代汽车制造业基地、林河工业区、马坡西部、牛山西部划分为工业相对集中的3类区。(4) 京承铁路、101国道、顺平路、顺沙路、顺通路、高白路等主干道两侧划分为4类区。机场附近可执行4类或宽于4类的噪声标准,具体范围和噪声标准按首都机场环境噪声功能区管理办法执行。(5) 顺义新城范围内不设置0类区。第66条 新城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 建筑减噪:通过在建筑物上加装减噪设施设备,有效降低噪声对重要建筑物和敏感建筑物的影响。(2) 道路交通噪声防护:在主要道路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3) 建立长效噪声监测和管理体系:与新城建设同步建立长效噪声监测和管理体系,定期监测机场、道路、工业区及商业区及对周边地区的噪声变化,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道路和城市混合噪声治理工作。第七章 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以节约和集约发展为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第一节 目标与原则第67条 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小的废物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68条 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持总量平衡。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合理确定城乡土地利用规模,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第69条 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充分利用存量土地。第70条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工业区土地利用强度,高效利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土地,实现节约土地的目标。第三节 水资源第71条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对策供需平衡结果基本平衡。必须确立资源约束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广新技术,增加可用水资源量;采取其它方面的综合措施。(1) 必须加大开源节流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2) 充分利用密云、怀柔两区县的水库弃水和本区河道的基流,在水文地质条件优越的部位进行回灌,以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并充分利用河道基流,增加地表水可用水量。(3) 综合利用城镇再生污水和雨水资源。加强雨洪控制与集蓄利用。(4) 机场供水逐渐由市区自来水替代。(5) 搞好水源保护。第72条 建设节水型新城(1) 农业节水:通过采用高效输配水技术、更新改造现有喷灌系统,推广滴灌、微灌方式,2020年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从2003年的85%提高到95%。(2) 工业节水:推广新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更新设备工艺、强化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