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碳和碳的氧化物五年中考荟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314737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碳和碳的氧化物五年中考荟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三碳和碳的氧化物五年中考荟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三碳和碳的氧化物五年中考荟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 碳和碳的氧化物A组2014年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4山东临沂,7,2分)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最好使用 ()A铅笔 B纯蓝墨水笔C碳素墨水笔 D圆珠笔解析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适合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答案C2(2014甘肃兰州,18,2分)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石墨烯的化学式为CB石墨烯的硬度小于金刚石C石墨烯属于化合物D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解析石墨烯的成分为碳,化学式为C,A正确;由题意可知,“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材料,所以,石墨烯的硬度大于金刚石,B错误;石墨烯属于单质,C错误;石墨烯属于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D错误。答案A3(2014江苏苏州,25,2分)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B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D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解析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但它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A错误;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B错误;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C正确;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引发酸雨,D错误。答案C4(2014重庆A卷,11,2分)李兵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有如下标题,其中某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标题可能是()APM2.5与雾霾天气B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C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D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解析 PM2.5属于空气中的烟尘;新装修的房屋内空气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甲醛、苯(C6H6)等有毒物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这些都与一氧化碳无关;而燃气热水器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作为燃料,与一氧化碳有关。答案D5(2014广西南宁,14,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C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解析一氧化碳有毒,CO2没有毒性,A错误。答案A6(2014江苏盐城,10,2分)2013年3月,我国研制出世界上最轻、吸油力最强的固体碳海绵。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D可处理海上泄漏的石油解析碳海绵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B错误。答案B二、填空题7(2014江苏苏州,34,7分)室温时,进行如下实验:在盛有3 mL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入5滴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在盛有3 mL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入5滴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在盛有3 mL蒸馏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达到饱和,再滴入5滴紫色石蕊溶液,充分振荡。(1)将实验所得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 _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共有的现象是_,说明_。(3)实验的作用是_。(4)实验、和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滴数相同的目的是_。解析(1)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然后再加热,碳酸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红色又变成紫色;(2)酸性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实验中稀盐酸显酸性,实验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显酸性,都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实验紫色石蕊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同时作空白对照实验,消除指示剂颜色被同体积无色液体稀释的影响;(4)加入相同滴数紫色石蕊试液是为了比较水中有无酸时颜色的变化差异。答案(1)紫H2CO3H2OCO2(2)溶液均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空白对照实验,消除指示剂颜色被同体积无色液体稀释的影响(4)比较水中有无酸时颜色的变化差异8(2014福建福州,13,15分)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构成。(2)认识物质的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下图)。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_。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3)认识物质的制法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上图)。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_(写名称)。工业上常用液态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4)辩证地认识物质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_(写化学式)。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_(举一例)。解析(1)氧气和一氧化碳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2)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可以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使其与氧气接触;(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若是制取二氧化碳,则使用的固体药品是石灰石;工业上常用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不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4)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能使地球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答案(1)元素分子(2)4Fe3O2=2Fe2O3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使燃烧物隔绝空气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3)2H2O22H2OO2石灰石物理变化(4)CO使地球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三、实验题9(2014重庆B卷,24,6分)为了制取CO2并验证它的性质,张林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2)B中玻璃管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_。(3)D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装置中M最有可能是_(填序号)。A稀硫酸B澄清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4)尾气的处理方法可以是_。为了证明A中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CaCl2,张林同学向溶液中滴加少许Na2CO3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你推测是_(填物质的名称)的干扰。解析(1)仪器a是长颈漏斗;(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酒精灯火焰加上网罩后火焰会集中,从而提高了火焰的温度;(3)D中不变色,说明在C处二氧化碳已经被完全吸收,稀硫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石灰水虽然反应,但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不可能将二氧化碳完全吸收;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C;(4)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要进行点燃处理或用气球收集起来;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A中稀盐酸有剩余。答案(1)长颈漏斗(2)CCO2 2CO使酒精灯火焰更加集中,提高温度(3)C(4)点燃(或用气球收集)稀盐酸B组20132010年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3湖南邵阳,11,2分)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A黑色固体 B吸附性C易溶于水 D能燃烧解析竹炭的成分是碳,碳不易溶于水。答案C2(2013山东日照,1,2分)科学家成功地利用精密仪器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石墨片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片是一种单质B石墨片与C60是同种物质,具有导电性C在一定条件下,石墨片可还原氧化铜D石墨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解析石墨片与C60虽然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不属于同一物质。答案B3(2012辽宁抚顺,9,1分)“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可能减少。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解析多买新衣服,浪费大量的布料,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答案B4(2012浙江杭州,10,3分)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解析CO2能溶于水,一般情况下不适宜用排水法收集,但本题题意明确,是足量的盐酸和石灰石反应,1体积水中只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这个量是有限的,可以收集到二氧化碳,关键是怎么收,图中B装置作为排水集气装置,应该选择短进长出。答案C5(2012山东泰安,16,3分)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解析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人工降雨也是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CO具有还原性,可燃性及毒性。与二氧化碳有明显区别。答案C6(2012浙江湖州,5,3分)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硅是氧化物B“干水”是纯净物C“干水”就是“干冰”D“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解析硅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不可能是氧化物,A错;由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可知“干水”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B错;干水是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C错;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D正确。答案D7(2013山西,10,2分)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查阅资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A中固体反应物也可用Na2CO3固体代替B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C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解析用碳酸钠代替碳酸钙会使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太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所以不能用Na2CO3固体代替。答案A二、填空与简答题8(2012浙江绍兴,23,6分)一氧化碳气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_(填序号)。A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B性质:能燃烧C用途:可以作为燃料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2)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指出实验中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_(写一条)。解析(1)一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A错;(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有铜生成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物质;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两个现象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1)A(2)黑色固体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2012安徽,12,7分)某石灰厂需要测定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小刚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来完成实验(杂质不与酸反应):(1)仪器的名称是_。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C装置应当选择、中的_(填“”或“”),其作用是_。(3)小华提出,要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应把A装置改成图(2)所示装置,并在反应前、后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解析(2)吸收二氧化碳应当将导管伸入液面以下,这样可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故选装置;(3)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在反应前、后通入空气,其目的是: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被充分吸收。答案(1)锥形瓶CaCO32HCl=CaCl2H2OCO2(2)充分吸收生成的CO2(3)排除空气中CO2的干扰;使生成的CO2能被充分吸收三、实验探究题10(2011福建莆田,16,10分)某同学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过量的CO2通入饱和NaOH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O2NaOH=NaHCO3)。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2)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通过_(填写操作名称)能把NaHCO3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4)如果缺少装置B,装置C中会生成的杂质是_。(5)进行装置D实验时。观察到下层蜡烛比上层蜡烛先熄灭,由此不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填写字母标号)。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B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解析(3)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是过滤;(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放热,盐酸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溶质HCl变为气体逸出,HCl气体再和NaOH反应生成NaCl,因而C装置中会增加氯化钠;(5)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下面的蜡烛先灭,但是由于通入二氧化碳是由底部开始通入的,所以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1)锥形瓶导管(2)CaCO32HCl=CaCl2H2OCO2(3)过滤(4)NaCl(5)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