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版六年级品德教案上册.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309596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88 大小:8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师大版六年级品德教案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首师大版六年级品德教案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首师大版六年级品德教案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主题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第1课时)一、学生情况分析:1、在上一册教材中,学生知道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对于国家、民族的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于新中国成立,学生或许知道成立的时间,对于成立的伟大意义以及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翻身解放等含义并不了解,更谈不上理解。2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从网络、报刊和书籍中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2、通过收集、处理信息等方法,提高获得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故事、视频等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难点: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教师:视频资料、制作ppt课件 作业本 小双线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回顾历史,揭示主题: 5分【设计意图:回顾历史,由此拉近历史与孩子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本课主题。】教师先通过播放视频,带领学生回忆曾了解的那段屈辱的历史,然后回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播放视频)提问:新中国什么时候成立?学生:1949年10月1日师: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当时的盛况呢?(播放开国大典视频)板书: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15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全体会议【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材料、视频材料,了解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内容,从而认识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为开国大典做了充足准备。】师:开国大典前夕,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全体会议,它为开国大典顺利进行做了哪些准备?请根据课前搜集的材料和书中4页的链接内容,回答问题。游戏:快问快答(1)会议召开时间是什么时候?(2)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谁?(3)国歌的名字是什么?(4)国旗是什么?(5)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谁?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提问1:为什么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来参政议政?生预设1: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生预设2:照顾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历史特点;生预设3:照顾到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的特殊利益和要求。2、开国大典 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结束后,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鸣放28响礼炮视频)讨论:开国大典上,鸣放了28响礼炮,你知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吗?生预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小结:是啊,1921年到1949年经过了28年的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取得了革命的彻底胜利,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板书: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毛泽东【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播放,在历史的“再现”中感受“中华民族站起来了”的自豪,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人民翻身做主人:思考:为什么开国大典如此盛况空前?人们为什么举国欢腾?生预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师:在旧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刚一解放,人民政府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视频)思考:经过这场土地改革运动,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无(地主所有) 有(分得土地)师: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变,新、旧社会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你课前搜集了哪些资料和故事呢?请学生讲述高玉宝的故事、白毛女等等,体会旧社会人民生活的痛苦。访问:你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在刚解放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过土改运动呢?那时候他们都看到了什么?听说了什么?他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根据课前访问的结果,进行交流。师: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让人民站起来有了足够的保障,人们的地位发生了什么转变?生:翻身做了主人小结:让人民站起来有了足够的保障,把人民从旧社会水深火热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自由、平等,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站起来了!板书:人民翻身做主人 人民站起来了【设计意图:从土地改革、人民地位的转变等角度,呈现工厂当领导下的新中国人民涨起来有了足够保障,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三) 情感升华:10分师: 从1949年到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少周年?生:60周年。师: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中华大地发生了哪些改变呢?我们来看视频(60年短片)师:如今,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在迎来我们伟大的祖国60岁生日之际,你有什么祝福献给她呢?生:献上自己的祝福(话语、图画、歌曲、舞蹈)师:让我们一起问候:祖国你好!(歌曲)【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感受建国60年的辉煌,献上自己对祖国的祝福,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四) 知识检测:8分(一)填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是 2、地点在 ,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3、开国大典放礼炮 响,意义是 (二)快问快答(1)会议召开时间是什么时候?(2)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谁?(3)国歌的名字是什么?(4)国旗是什么?(5)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谁?(三)、简答题:为什么开国大典如此盛况空前?人们为什么举国欢腾?(五)总结:2分六、板书设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毛泽东 人民翻身做主人 人民站起来了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人民当家做主人一、学生情况分析:1、虽然学生在上节课中已经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但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权利离学生生活较远、不太容易理解。2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从网络、报刊和书籍中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2、通过收集、处理信息等方法,提高获得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故事、视频等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意义、权利和责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难点: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意义、权利和责任。四、教学准备:教师:1、教师要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较为详细的了解,特别是对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利和责任,有非常清楚。2、搜集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资料。学生:1、收集相关资料2、访问了家里、居委会、周边的人,他们中间是否有人大代表,是如何当选的,有什么样的故事?五、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初步感知:5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成了国家的主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积极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可是中国有13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他们怎样才能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呢?大家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预设:选出代表师:我国有13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 、决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师:你看见过哪些选举活动?生:班级选举干部、居委会选干部在电视里、报纸上看过哪些选举?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市、区(县)镇人民代表大会当时的情况怎样?生:会场人多,人民既高兴又严肃,又庄重师:是啊,因为代表们要慎重的选出自己的父母官,国家领导人,就要庄重严肃。人民大会堂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地方?你们去过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人民大会堂,体验一下人民代表的滋味(视频)【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带领学生走近人民大会堂,初步感受体验人民代表的光荣与责任。】 (二)人民代表大会:15分(1)人民代表的产生: 师:人民代表是怎样选举出来的?他们是怎样行使权利的?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小组讨论并汇报。师:在我们国家,代表全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是我国最高权力的机关,产生的过程是(出示课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会代表乡镇、区(县)大会代表全体选民 师:从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国家的民主和平等板书: 人民代表大会 民主、平等【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课前收集、处理信息等方法,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分析、了解人民代表产生的过程,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意义、权利和责任。】2、代表人物申纪兰(视频)师: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社会事务。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位人大代表申纪兰奶奶,她可是自1954年当选第一届中华人民代表大会后,一直连任至今的人大代表。(视频)提问:为什么申纪兰奶奶能连任至今?她是如何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学生:讨论、交流。师: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人大代表,申纪兰奶奶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课前同学们通过调查的方式,访问了家里、居委会、周边的人,他们中间是否有人大代表,是如何当选的,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根据课前调查结果进行交流。【设计意图:利用视频资料,带领学生走近人大代表,体会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3、模拟活动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师:虽然你们到了18岁才能参加选举,才有资格被选为人大代表,但是作为社会的小主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关心国家的发展。我们一起来做个模拟活动“假如我是人大代表。”每个同学都要像真正的人大代表一样,对日常生活中你看见的不合理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要求:(1)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2)请学生按照“问题是什么、造成该问题可能的原因、解决建议“来组织自己的语言;(3)语言表述要规范、准确、流畅。【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理解人大代表要体察民情,广泛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为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三)人人受法律保护:10分1、妇女解放:阅读教材第8页并回答:从旧社会到新中国,我家的“妇女”的权利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时间人物权利20世纪初奶奶的奶奶有名字,不能上学,不能参加工作,没有妇女权利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奶奶边工作边学习,评为“劳动模范”,法律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今妈妈义务教育的权利、劳动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师:从我家的“妇女”权利发生的变化中,你感受到什么?小结:是啊,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妇女解放视频)板书:法律 人人平等【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更为直接呈现“妇女地位的变化”,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含义。】2、生活中的法律:师:当然,法律平等的含义远不止于妇女地位上,在我们生活处处受到法律保护,衣、食、住、行、学习、娱乐、工作等等,都与法律有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小公民,我们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都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师:对于宪法你又了解多少呢?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材料,回答问题。小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内容更加具体。师: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成长以及受教育的权益,国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了多部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少年儿童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与之有关的法律,你知道多少呢?我来考考大家!请你连线并回答以下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 保护和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义务教育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我们身心健康婚姻法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环境保护法 保障我们在庭生活中的抚养、教育保护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保障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权利师:你还知道哪些法律可以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社会生活的方面的权益) 生交流。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的法律为公民提供了哪些保障?小结:我国对于公民的民主、权利、自由等在法律上提供了保障。板书:民主、权利、自由等提供保障【设计意图:从小学生相关的法律说起,让学生看到正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未成年人的生活、成长、受教育的权益才得到保障,才能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由此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得权益,我们国家都有相应的法律加以保障,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五) 练习:8分1、请你连线并回答以下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 保护和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义务教育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我们身心健康婚姻法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环境保护法 保障我们在庭生活中的抚养、教育保护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保障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权利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如何产生?3、申纪兰五、总结 2分 学生学习情况,作业。板书设计: 人民当家做主人人民代表大会 民主、平等 申纪兰法律 人人平等民主、权利、自由等提供保障课后反思:主题二 自力更生结硕果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以前的生活了解不多,通过看电视了解一些情况,如:汽车的变化,通过在公路上、车展上看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汽车的名称。学生有看地图的基础。能够自己学习了解全国汽车的工业分布图。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之情。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今昔对比,培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我国汽车、石油工业以及农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新中国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人物,认识和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新中国初期各个领域建设以及我国在汽车、石油、粮食等领域发展建设的资料。 (2)收集新中国建设者的感人故事 。 (3)准备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粮食生产分布图等。2学生准备 (1) 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 (2)为采访、调查活动做准备,比如纸、笔、摄像机等。从第一辆到百万辆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科技的发展使中国的汽车繁荣的景象了解较多,学生能够从书上、网上查找资料了解知识。他们对中国第一辆汽车的了解不详细。 学生对以前的生活了解不多,通过看电视了解一些情况,如:汽车的变化,通过在公路上、车展上看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汽车的名称。学生有看地图的基础。能够自己学习了解全国汽车的工业分布图。 学生对以前的生活了解不多,通过看电视了解一些情况,如:汽车的变化,通过在公路上、车展上看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汽车的名称。学生有看地图的基础。能够自己学习了解全国汽车的工业分布图。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之情。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今昔的对比,培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的历史意义以及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变化,了解新中国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人物,认识和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的历史意义以及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变化,了解新中国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人物,认识和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之情。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新中国初期各个领域建设以及我国在汽车领域发展建设的资料。 (2)收集新中国建设者的感人故事 。 (3)准备汽车工业生产分布图等。2学生准备 (1) 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 (2)为采访、调查活动做准备,比如纸、笔、摄像机等。五、教学过程:(一)从无到有:7分 1、出示图片:王府井雕塑 同学们,这是北京王府井街头雕塑之一,人们走过时有的还上去坐一下,你知道这叫什么车吗?(洋车) 小结:解放前,我国是“一穷二白”的国家,许多日用品都需要从外国进口。火柴叫“洋火”,水泥叫“洋灰”,人力车叫“洋车”. 2、出示视频,提问:同学们,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中国需要自己的汽车)小结:不仅当时的百姓有这样的想法,毛主席在参观苏联工厂时也说过这样的话。(二)第一辆解放牌汽车:8分 1、简单介绍“第一汽车制造厂” 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12月,毛主席前往苏联访问,在参观斯大林汽车厂时,毛主席对随行的同志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 1952年7月,中央正式决定成立汽车工业工厂。1953年7月15日,一汽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在长春孟家屯这块曾是日军“100部队”细菌工厂废墟上,一场规模空前宏大的建设工程迅速展开。 1956年7月一汽正式建成投产,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7月14日,当装配出的第一批12辆4吨解放牌汽车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 同学们,你们想看一看当时的情景吗? 2、出示视频: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提问: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的时间及其重要意义?小结:1956年7月13日,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3、升华知识: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在我国1953年发行的一分钱纸币上还印有第一辆国产汽车的照片,第一批解放汽车还参加了1956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三)第一辆到百万辆:15分 1、过渡:通过技术进行改造和建设,中国汽车工业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高。 2、数字中看历史: (1)2009年2月14日,交管部门曾发布消息,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56万辆。从300万辆至356万辆,北京只用了1年零9个月时间。今年,北京机动车依旧保持高速涨幅,2月至6月,再增15万辆机动车,平均每日约增加1250辆。 (2)几十年来,第一汽车制造厂已经能生产200多种各类型号的汽车,先后生产红旗高级轿车、奥迪、捷达等新型轿车,成为我国产量最大的综合性汽车生产基地。现在每5分钟就有一辆奥迪轿车下线,每90秒就有一辆捷达轿车问世。 3、出示:全国汽车工业分布图全国共2788个汽车企业,就业人数:1476690 4、游戏: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国产汽车品牌多 (华晨、江淮、奇瑞、陆风、红旗、奔腾、荣威、吉利等等) 5、讨论:谈谈你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与变化的感受?展望2020年中国汽车工业会是什么样呢?(四)“工业粮食”钢铁:2分总结: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其他工业的发展。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我国钢产量1949年居世界第26位,自2000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1位。这些都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而这其中也有很多的人与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五)练习:7分1、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的时间1956年7月13日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2、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3、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国产汽车品牌多 (华晨、江淮、奇瑞、陆风、红旗、奔腾、荣威、吉利六、板书设计: 2 自力更生结硕果 从第一辆到百万辆1956年7月13日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试制成功解放牌汽车国产汽车品牌多 华晨、江淮、奇瑞、陆风、红旗、奔腾、荣威、吉利等课后反思:从“贫油”到产油国一、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以前的生活了解不多,通过看电视了解一些情况,如:我国石油情况,知道我国一些相关科学家的故事如:李四光。对铁人的故事了解的较少。学生有看地图的基础。能够自己学习了解全国油田的工业分布图。二、 教学目标:1、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之情。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今昔的对比,培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的分布状况,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了解、感受建设者的风采,认识和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的分布状况,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了解、感受建设者的风采。 2、教学难点: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之情,认识和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三、教学过程:(一)“工业血液”:10分 1、提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提到了有“工业粮食”之称的钢铁,同学们,你知道被称为“工业血液”的是什么吗?(石油) 2、为什么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播放视频)小结:人无血液就不能生存,工业离开石油也不能正常发展,因此将石油比喻成工业的血液说明了石油在工业上的重要性。 3、图片:气包车 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石油资源匮乏,而采用的充气公交车。1922年,美国一家石油公司还傲慢的对中国做出贫油的结论,给中国带上了贫油的帽子。小结:如果没有石油,各种塑胶产品和合成纤维制成的衣服、鞋子等都会消失。杀虫剂、药剂品、胶卷、墨水、塑料袋、油漆也都会消失。因为拖拉机等运输方式中断,在超市里很难买到新鲜的牛奶和蔬菜。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将受到影响。(二)从贫油到产油国: 10分 1、过渡,提问:为了改变当时的状况,自强不息的国际地质学家打破国际偏见,寻找到了大油田。同学们,你知道这位地质学家和油田的名字吗? (播放视频,介绍李四光) 2、讨论:大庆油田的建成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对国家作出了哪些贡献?小结:随着1959年9月26日大庆第一口井喷油,大庆、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相继发现和开发,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一下就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这当中,也有很多先进事迹,比如我们熟知的“铁人王进喜”。 3、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铁人王进喜的事迹,认识和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播放视频:铁人王进喜4、现在的大庆是什么样子呢?我国现在的石油生产情况是什么样子呢?出示现在大庆油田的图片。师简介说明: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中国不仅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而且还成为了产油国。现在我国石油年产量已连续十多年保持在世界第5位水平。大庆油田是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累计为国家贡献原油20亿吨。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1.7万亿,国家财政收入每一百元人民币中,就有一元钱来自大庆。 5、提问: 1959年以后,我国的石油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油田?学生回答,并在中国石油资源和油田分布图中指出。(三)自力更生: 13分 讨论:请你说一说自力更生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总结:“自力更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斗争口号。希望同学们也能具备这样的精神。(四)练习:6分1、 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油田?2、 大庆油田的建成在当时有何重要意义?对国家作出了哪些贡献?3、 中国石油居世界第五位4、 共和国功臣 铁人王进喜 5、 李四光是我国卓越的 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发现了 油田。粉碎了“中国贫油论”(五) 总结 1分今天我们的学习情况 作业六、板书设计: 从贫油到产油国 铁人王进喜 科学家、地质力学家 李四光 大庆油田、大港、胜利、华北、江汉油田 石油居世界第五位课后反思:从缺粮到产粮大国一、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以前的生活了解不多,许多政策性的资料和历史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理解的,对袁隆平事迹不知晓,学生能够自己学习了解全国粮食的农业分布图,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较好。学生讨论交流能力较强。二、 教学目标:1、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之情。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今昔的对比,培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我国及农业的发展状况,知道袁隆平为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作出的巨大贡献。了解新中国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人物,认识和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 三、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及农业的发展状况,知道袁隆平为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作出的巨大贡献。了解新中国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人物,认识和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 2、 教学难点: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之情。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四、教学过程:(一)落后的农业:3分 1、出示课前调查结果:请你说一说你采访到的家人40年前的生活状况。小结:当时我国的农业发展相当落后。广大农民缺衣少食,贫穷落后。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农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改变了落后的局面。(二)从缺粮国到产粮大国:7分 1、出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图 提问: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粮食产量逐年增长)过渡:今天,我国已经连续几年粮食产量达到5000亿吨,依靠自己的力量使13亿人民丰衣足食。其中,谁的贡献最大,你们知道吗? 2、袁隆平:请你结合自己手中的资料说一说袁隆平的事迹。 出示视频:杂交水稻之父 3、粮食援助国(出示视频)(三)农业取得的成就:10分 1、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我国近年来在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6个第一: 1、我国钢产量自2000年以来居世界第一 2、我国煤产量自1990年以来居世界第一 3、棉花、化肥、棉布、电视机产量现居世界第一 4、我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 5、水泥、油料、谷物产量居世界第一 6、2007年4月11日,中国首例、世界第二例体细胞克隆羊顺利降生。(四)制作“自力更生”主题手抄报:19分 1、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制作手抄报:以小组为单位以自力更生为主题,展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方面发生的变化。(五)总结(六)练习 7分1、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2、 新中国农业的奇迹:棉花 油料 谷物 无土栽培 克隆羊3、 2007年4月11日,中国首例、世界第二例体细胞克隆羊顺利降生。板书设计:从缺粮到产粮大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新中国农业的奇迹 棉花 油料 谷物 无土栽培 克隆羊课后反思:主题三 扬眉吐气谱新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建国后科技和国防方面的成就,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那段历史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由于国防和航天事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离孩子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因此,他们对这部分的内容了解的较少。但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教学目标: 1、感受国防力量的壮大和航天科技的进步与国家发展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国防力量保卫祖国、保护世界和平安全以及科学造福人类的意义。通过了解国防和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国防和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3、了解我国的国防和航天事业取得的世界瞩目的成就。了解建设者科技攻关、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感受国防力量的壮大和航天科技的进步与国家发展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国防力量保卫祖国、保护世界和平安全以及科学造福人类的意义。通过了解国防和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国防和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2、了解我国的国防和航天事业取得的世界瞩目的成就。了解建设者科技攻关、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二)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体会到国防力量保卫祖国、保护世界和平安全以及科学造福人类的意义。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准备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照片、音像等资料。2、收集有关国防、航天科技人员科技攻关、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3、制作课件。(二)学生准备: 收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料。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大漠升起蘑菇云 一、 学生情况分析由于国防事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离孩子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因此,他们对这部分的内容了解的较少。但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二、 教学目标: 1、感受国防力量的壮大与国家发展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国防力量保卫祖国、保护世界和平安全以及科学造福人类的意义。通过了解国防事业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国防事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3、了解我国的国防事业取得的世界瞩目的成就。了解建设者科技攻关、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的国防事业取得的世界瞩目的成就,进一步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激发爱国情感。(二)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体会到国防力量保卫祖国、保护世界和平安全以及科学造福人类的意义。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准备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照片、音像等资料。2、收集有关国防科技人员科技攻关、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3、制作课件。(二)学生准备: 收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回顾历史,揭示课题 3分【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建国后在工业、农业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出课题。】1、教师提问:孩子们,通过前面主题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不但翻身做了主人,而且用我们的勤劳与智慧改变了解放前“一穷二白”的面貌,使中华民族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板书:扬眉吐气】2、明确:学生从工业、农业等方面说出中国取得成就。如:汽车的从无到有、大庆油田的发现、从缺粮到产粮大国3、小结:的确,新中国成立以后,值得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事情比比皆是,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篇章。【板书:谱新篇】除了大家说的工农业方面取得成就以外,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同样创造着辉煌。(二)、共享资源,初步了解我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防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8分1、教师谈话:播放视频搜集信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国防科技方面的成就。 思考:我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取得了哪些成绩?2、交流: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5月14日:第一颗空投原子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27日: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试验成功3、教师讲述:在这众多的成就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是20世纪60年代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重大事件之一。4、出示照片:这就是1964年10月16日和1967年6月17日,在我国西北罗布泊大漠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产生的蘑菇云。5、课件出示:1964年10月16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今天,我国在西部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顿时人们沸腾欢呼跳跃,周总理舞动双臂,对着话筒大声喊:“同志们不要跳,再跳楼板要塌了!”想象:你能不能想象一下当大家知道消息后的情景。6、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7、教师:随后各大报纸纷纷报道这一喜讯,人民日报社的红色的号外,被街头的人们抢购一空,到处都成了欢呼的海洋。8、小结:随着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前苏联、英国之后的第四个同时拥有原子弹和氢弹的国家。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家为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同时,这对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三)、合作交流,了解建设者科技攻关、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国防事业做贡献的远大志向。10分1、过渡:更值得我们自豪的是,我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爆炸实验成功,只用了2年8个月的时间。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国家所用的时间。2、课件出示,算一算:中国比其他国家早多长时间?3、思考:为什么我国会有这样的速度?是因为我们的国家科技人才辈出、经济实力雄厚吗?4、教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如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当时的情况。5、课件出示,教师讲解背景资料: 我国研制核武器是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起步的。当时,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国家财力十分紧张。与此同时,苏联政府突然撤走了援华专家,带走了重要图纸资料,停止供应设备材料,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这给正在进行中的中国核弹研制工作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困难。就在中国核研制最艰难的时候,一些外国宣称课件出示“离开我们的帮助,你们中国人十年、二十年也休想造出原子弹!”6、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说说我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速度?7、全班交流8、小结:我国之所以能够用2年8个月的时间创造出世界的奇迹,正是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人当家做主人。许多科学家心系祖国、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才使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9、过渡: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出示照片)10、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邓稼先的故事,说一说自己眼中的邓稼先是一个什么样人?11、集体交流12、提问:除了邓稼先以外,你还知道哪位科学家的故事?从他们为祖国忘我拼搏的事迹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13、小结: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献身祖国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敬仰的。(四)深入探究,体会到国防力量保卫祖国、保护世界和平安全以及科学造福人类的意义。11分1、过渡:正是在众多科技人员自力更生、历尽艰难之后,最终取得了成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原子弹到底是什么?它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我们先来通过一个短篇了解一下。【播放视频】2、谈谈看完的感受。3、教师:既然原子弹有巨大的杀伤力,破坏性极大,那你觉得我们研制它是好还是不好呢?你的理由是什么?4、小结:研制核武器可以使我国拥有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力量,使得那些对我国有野心的国家不敢轻易入侵。同时,它还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起到重要作用。5、追问: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世界上有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那是不是谁想用就可以用呢?理由是什么?6、小结:答案很明显不可以。大家还记得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的原子弹吗?它使一个城市瞬间变为废墟,夺取了无数人的生命和家园。现在,六十多年过去了,它遗留下来的核污染问题至今还在困扰着当地的人们。因此,我国从拥有核武器的那一天起就向全世界郑重承诺:中国研制核武器,完全是为了保卫和平,绝不向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首先使用核武器。除此以外,现在拥有核武器的五个国家(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共同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此来互相约束。(五)、联系生活,感受国防力量的壮大与国家发展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8分1、谈话:核武器不但可以保家为国、捍卫和平、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2、出示图片: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这是大亚湾核电站。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核电站?3、学生回答4、教师讲述: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 2007年核电发电量629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1.92%5、小结:看来,核工业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来说,是多么重要呀!(六)、全课总结 2分氢弹爆炸成功,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我们又向着航空领域迈进,继续谱写中华民族的新篇章。练习:6分1、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之一。2、 “两弹一星”指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氢弹、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板书设计:扬眉吐气 谱新篇大漠升起蘑菇云 原子弹 “两弹”元勋邓稼先氢 弹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扬眉吐气谱新篇 -太空奏响“东方红”、“神舟”遨游太空一、 学生情况分析由于航天事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离孩子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学生在学校宣传中和电视节目中了解一些知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但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二、 教学目标1、体会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紧密相关,了解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志向。2、了解航天事业的取得的成就,了解航天人对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感人事迹。3、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表等资料,表述观点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人造卫星的发展历程及卫星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2、 了解一系列“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提高了我国的航天科技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3、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等方面的知识。(二)教学难点:1、 航天术语及航天知识较多。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准备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照片、音像等资料。2、收集有关国防科技人员科技攻关、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3、制作课件。(二)学生准备: 收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设计意图:播放视频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人造卫星的作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二)太空奏响“东方红” 15分【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了解人造卫星的用途,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一部分主要解决本课的重点之一我国人造卫星的发展历程及卫星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1、 播放“东方红一号”的升空视频。2、 教师提问:这是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你还知道有关这颗卫星的什么情况?(突破难点:什么是运载火箭,与卫星的关系。运载火箭一般由24级组成。每一级都包括箭体结构、推进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运载火箭的用途是把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或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3、 小组讨论:继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我国由发射了许多的卫星,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大量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资料请分小组讨论,把你们搜集到的发射的卫星按顺序排一排。4、 教师小结:从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到2008年10月,我国已成功发射了98颗国产卫星、7艘飞船、27颗国外卫星。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2006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重点突破:卫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哪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人造卫星:多指人造地球卫星。)5、 讨论:你知道人造卫星有哪些用途吗?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那些便利?6、 小结:人造卫星虽然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陌生,但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过渡:这些体现着我国航空事业迅猛发展的东西,我们虽然对它们了解的不多,但我们经常能听到它们的名字。比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等等。(三)“神舟”遨游太空 12分【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神舟”的发展史,航天英雄,知道航天事业的发展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一部分主要解决本课的重点之二了解一系列“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提高了我国的航天科技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1、学生介绍“神舟”五号。2、讨论:播放“神舟”五号的视频, “神舟”五号着陆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3、教师提问: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展经历,你收集了那些资料?4、教师总结:从1971年4月载人航天工程的全面启动,到2008年“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出示总结图表。时间事件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1995年10月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2002年12月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2003年10月15日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2008年9月25日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5、讨论: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在成功的背后有无数的航天英雄,学生介绍为“神舟”默默奉献的人。6、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出示我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走。5、讨论:你怎样看待我国航天探索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