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教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294936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层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气层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气层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 大气层 v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和发展能力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感受自然科学的无穷魅力。v 教材分析1、 地位与作用大气层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大气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学习这节内容对接下来的天气与温度及大气压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掌握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意义。2、 教材特点教科书首先简略的介绍了大气的厚度,然后通过设计一个讨论活动,让学生了解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将会怎样,从而领悟大气层的重要性。接着设计了一个读图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意在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在掌握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基础上,尝试将大气层进行分层,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v 学情分析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尚未成熟,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作用,而抽象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思维障碍,例如水的对流现象和空气的对流现象等,因此需要教师创设形象的物理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v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2. 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3. 掌握对流层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播放课堂演示实验视频,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 学会通过实验来解决理论问题,进一步解释现实问题;3. 通过举例,学生体会物理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的学习理念;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2. 培养学生在现象中探究问题本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v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大气层的垂直分布规律;2、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v 教法学法1、 教法讲授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高效、系统化的传递知识,可控性强,有利于和其他教学方法相互渗透;实验演示法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促进学生有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分析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营造形象生动的物理情境,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讨论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与学生互动;2、 学法观察法获得感性材料,经过思维加工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讨论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v 教具多媒体电脑、书本v 课型新授课v 课时一课时v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3分钟)视频播放:神舟返回舱的介绍。师:为什么返回舱表面有被烧蚀的痕迹?大气层有多厚才能把返回舱使烧成这样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2.1大气层。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播放,设疑,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索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2、 新课讲授 发展能力(1) 大气的重要性(5分钟)讨论活动:对比月球表面环境情况,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性。师:地球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但大气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我们叫大气层。想一想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将会怎样呢?学生讨论:1、受到陨石的侵袭;2、声音无法传播;3、昼夜温差大;4、没有天气变化;5、没有生命; 教师总结:1、大气层是生命存在的条件;2、大气层使昼夜温差小,存在天气变化,具有保温作用;3、大气层保护地球免受陨石侵袭和紫外线的伤害;4、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讨论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 大气的温度(10分钟)【过渡】认识了大气的重要性,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大气温度在我们自然界的杰作。ppt展示富士山图师: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山顶冰天雪地,山脚草木欣荣师:那么你觉得温度和高度有何关系?生:高度越高温度越高师:如果山的高度能够达到10千米、100千米,温度和高度还是这样的关系吗?【读图】这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介绍横纵坐标,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垂直高度)(学生读图后总结出)特点: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 3、在012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离地面越远大气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达到保温作用)5、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稀薄,高度越高温度越低)【思考1】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生: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思考2】山顶和山脚的温度哪个高? 生:山脚高 师:如果山有1000千米呢?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了读图活动,意在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后习题巩固,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3) 大气的分层 (10分钟)【过渡】1000千米高的山就不能说山脚的温度高了是吧?那么根据我们刚学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我们是不是可以对这座山进行分层呢?能分为几层?(思考题p51)对比P51图2-2大气的分层,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 对流层(017千米):有风、雪、雷、云等复杂的天气情况平流层(1755千米):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空气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飞机飞行就是在这一层。中间层(5585千米):陨石撞击地球时,在这一层被燃烧暖层(85500千米):又叫电离层,在这能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即反射电磁波。 外层(500千米以上): 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大部分卫星的运行是在这一层。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思考】神舟七号共飞行2天20小时27钟,在341千米高度绕地球飞行45圈。请问神舟七号依次经过了哪几层大气? 生: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设计了一个思考题,综合考察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掌握程度。3、 对流层-10分钟【过渡】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对流层 师: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流层有风、雪、雷、雨等复杂的天气情况,为什么会有这种如此复杂的天气情况呢?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想一想】结合生活经验,同学们想一想夏天空调机应该怎么装?冬天暖气又应该怎样装?(p52活动1、2、3)视频播放活动一:水的对流(播放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烧杯中的木屑的运动)师:可以看到水的对流现象十分明显,接下来我们来看空气的对流视频播放活动二:空气的对流(首先点燃一段香,放在玻璃管口,看到烟是竖直运动的,之后在玻璃器皿里点燃一支用细铁丝吊着的蜡烛,在铁丝上部放置一张小纸片,把线香再次放到玻璃管口,观察现象。)观看实验并得出结论: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下沉。回到想一想解决空调和暖气问题完成活动三用箭头表示空气对流运动。(请学生上台作图)总结活动三: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对流层的气温上面低下面高,容易发生空气的对流。回到平流层解决平流层为什么适合高空飞行。四、【小试牛刀】-5分钟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_D_仍然存在A、彩虹 B、流星 C、下雪 D、地震2、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是_B_层A、平流层 B、对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3、下列是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低纬地区厚度大于高纬地区;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 C ) A、 B、 C、 D、 4、受对流运动的影响,热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5、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B、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练习起到巩固新知识的作用。(2)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2分钟)一、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二、 大气的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三对流层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作业:作业本B本,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相应练习v 板书设计 2.1 大气层一、大气的重要性二、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规律三、大气的分层: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外层四、对流层:强烈的对流运动v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