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81698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岳麓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岳麓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商品质量不高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人仇恨洋人A . B . C . D . 2. (2分)道光皇帝接受林则徐禁烟主张的根本原因是( )A . 为维护闭关锁国政策B . 因为鸦片危害百姓C . 林则徐言辞恳切D . 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 (2分)蒋廷酸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们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C . 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D . 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4. (2分)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 . 南京条约的签订B .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C . 天津条约的签订D . 瑷珲条约的签订5. (2分)有人认为,中外史学家历来讴歌的所谓天朝田亩制度,事实上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纸上作业。这是因为天朝田亩制度( ) A . 实际上没有实行B . 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无法实现C .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D . 主张走共产主义道路6. (2分)我班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小铁同学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A .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 .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C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 . 训练新式军队7. (2分)18651895年,洋务派创办了26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舰船的工厂。其主要目的是( ) A . 实现“自强”B . 追求平等C . 争取民主D . 实业救国8. (2分)“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A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 . 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C .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D . 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9. (2分)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为( ) A . 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B . 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 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D .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0. (2分)19世纪后半期,京城一度流传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讽刺慈禧太后在民族危难之时仍不忘追求个人享乐,你判断此联书写的具体时间应在( ) A . 中法战争后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 . 辛丑条约签定后D . 马关条约签定后11. (2分)“20世纪初,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屈辱。”与中国遭受“如此屈辱”直接相关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B . 第二次鸦片战争C . 甲午中日战争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 (2分)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 . 学习西方的技术B . 西方的学校教育C . 学习西方的制度D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3. (2分)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维新变法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了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 A . 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B . 抵抗侵略、救亡图存C . 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4. (2分)“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新文化运动B . 义和团运动C . 辛亥革命D . 五四运动15. (2分)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老汉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 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 . 王老德B . 李老金C . 张老木D . 赵老刚16. (2分)湖南隆回人魏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以下哪一项属于他的观点?( )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B . 变法图强C . 实业救国D . 民主科学17. (2分)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 A . 戊戌变法B . 辛亥革命C . 新文化运功D . 洋务运动18. (2分)l912年2月l2日,宣统帝下沼退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结束B . 近两百年的清朝统治结束C . 辛亥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果D . 随后进入中华民国政府的统治时期19. (2分)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边材料出自( ) A . 孙中山B . 陈独秀C . 严复D . 康有为20. (2分)下列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提出的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变法维新自强求富民主、科学民族、民权、民生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1题;共5分)21. (5分)表格填空:建国70周年庆典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可是,随着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也曾陷入过落后、屈辱的境地。铭记历史,才能知耻而后勇。请依据表格中提示,完成填空。战争名称侵华国家主要条约影响鸦片战争_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_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日_战争日本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俄、英、美、日、德、法、意、奥_中国完全陷入_的深渊三、 改错题 (共1题;共17分)22. (17分)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探索与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订正。 (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3)康有为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4)辛丑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四、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23. (15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材料二: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论清政府筹办海防材料三: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纪录片走向海洋材料四: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大国,陆地究竟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究竟。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就此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于由岛链形成的关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军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侵入中国的四次战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3)结合材料三,请说出英、法等国集体观摩一场“殊死搏斗”是指哪一次故役?此次战役中涌现的民族英雄(见材料三中图一)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原因? 24. (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方面奖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文教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方面裁减绿营,改练新式军队。江南制造总局光绪帝诏令主要内容表材料二材料三(1)分析以上图片(图表),请判断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请分别简要写出上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3)分析材料,请你对中国人民“能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这一历史之问做出自己的回答,并说明理由。 25. (20分)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记录片走向海洋材料二: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论清政府筹办海防材料三:21世纪把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大国,陆地究竟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究竟。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就此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于由岛链形成的关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军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侵入中国的战争。 (2)材料一中英、法等国集体观摩一场“殊死搏斗”是哪一次战投?请列举此次战役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1题;共5分)21-1、三、 改错题 (共1题;共17分)22-1、22-2、22-3、22-4、四、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23-1、23-2、23-3、23-4、24-1、24-2、24-3、25-1、25-2、25-3、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