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周演练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0279669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周演练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周演练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周演练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第十一周演练题一口语交际训练(3分)如果你住的宿舍楼门口总是被自行车堵塞,影响大家的通行,你打算写一条告示来解决这个问题,最简明得体的说法是: 二.积累运用(36分)1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词中的注音写汉字。(5分)慨叹( ) 省悟( ) 家谱( ) 搽脂抹粉( )( )崩殂( )mio茫( ) j梁( ) kung骗( ) w蔑( )2文学常识填空。(9分)(1)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 。原名 ,浙江绍兴人。1918年发表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猛烈地抨击了封建 制度的吃人本质。他的作品按体裁分别收录如下:(只需填写一到两个你知道的即可)(3分) 小说集: 杂文集: 散文集: (2)议论有两种方式,它们是_和_。 (1分)(3)驳论文章围绕批判对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论点,常采用三种方法,它们是 _、_、_。(3分)(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所批驳的论点是_。作者所采取的批驳方法是 _。(2分)3.根据出师表内容填空:(16分)(1) , 表现了作者的高洁志趣。(2)第6节中可以概括出一个成语是 ,这一成语常用意思是 。(3)作者认为,后汉倾颓的原因是 。(4)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5)“出师“的战略是 。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句) 。(6)诸葛亮出山时,正是东汉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说: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贞良死节”意思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就是这样的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8) , 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9)作者在出师表中写了自己所受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内容默写出来 。(10)“由是感激”中“是”所指代的内容是 。(11)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名称。4.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说明北伐的时机已成熟。B、作者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对后主无限“感激“之情。C、“忧“、”愁“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D、这一层叙述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5.分析不正确的是( )(2分)A.先帝“临终寄臣以大事“交代了作者出师北伐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先帝的夙愿。B.“忧“、”愁“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C.受命以来“作者分两步行动,首先平定南方,然后北伐中原,从而完成了先帝的托付。D.本段以记叙为主,陈述作者的心愿,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情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A 亲贤臣,远小人 B未尝于桓灵也 C牺牲玉帛,必以信 D此悉之臣 亲戚畔之 战于长勺 愿亲之信之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课内文段阅读 (31分)(一)(1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以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1上面语段的敌论点是_,敌论据是_(2分)2“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删去前半句行不行?为什么?(2分)_3上面语段批驳的方式是 ( ) (2分)A直接批驳B通过驳论据来驳论点C通过驳敌论证来驳敌论点D间接反驳(通过下面立论来驳论点)4上面语段的“他信力”指_,“自欺力”是指_。(2分)5上文在“他信力”和“自欺力”上加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2分)A表引用 B表强调 C表特殊称谓 D表讽刺否定(二) (21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 。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_。 2.翻译下列句子。(8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_。 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_。 3.文中“臣”是指_,“先帝”是指_。(2分)4.摘出文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_。(2分)5.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答) (3分)6.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段文字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于的心愿。 B这段称颂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C这段文字寓情于叙,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D.这段文字寓情于议,字字句句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无限感激之情。 四.作文 (50分) 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闲暇将卓有成效;幽静将变得烂漫多彩;嘈杂也可以宁静和谐请以“与书作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叙事清楚;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3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及点拨一.口语交际训练言之成理即可二.1.ki xng p ch m c 渺 脊 诓 诬2. (1)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奠基人;周树人;豫才;狂人日记;宗法;呐喊彷徨;二心集体华盖集且介亭文集;朝花夕拾(2)立论;驳论,正面提出自己的主张,用事实和道理加以论证,说明它是正确的;驳斥对方错误的论点,在驳斥中树立起自己正确的观点。(3)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先驳论据,后驳论点。3、(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三顾茅庐,诚心诚意地邀请。 (3).亲小人,远贤臣(4).南方已定,兵甲已足。(5).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6).天下三分,益州疲弊。(7).忠贞优秀,以死报国。岳飞等。(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9).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10).三顾茅庐。(11).空城计、舌战群儒等。4.B 5.C 6.D三.课内文段阅读 (一)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从“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到“怀古伤今却也是事实”。2不行。前半句“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为后半句的结句规定了特指的范围。用上这半句,使说理更具有严密性。3C4“他信力”指“信地、信物、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自欺力”指求神拜佛,麻醉自己。5D (二)1.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不长庄稼(的地方) 2.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候那里扬名做官;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3.诸葛亮;刘备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6.D。 四作文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