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份考试试卷D卷新版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76042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份考试试卷D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份考试试卷D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份考试试卷D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份考试试卷D卷新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 .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 .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 .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 . 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2. (2分) 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 禹传位给伯益B . 舜传位给禹C . 禹传位给启D . 启打败有扈氏3. (2分) (2017七上临城期中) 七年级(3)班的同学们在表演情景剧“北京人的一天”,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们使用了打制石器B . 他们过着群居生活C . 他们已经使用骨针来缝制衣服D . 他们用火来烧烤食物4. (2分) (2017七上泰安月考) 对人类的起源问题的研究,最科学的方式是( ) A . 搜集神话故事B . 发挥想象力C . 研究远古化石D . 依靠民间传说5. (2分) (2016七上宜兴期中) 如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它是( )A . 四羊方尊B . 司母戊鼎C . 毛公鼎D . 利簋6. (2分) 居住方式的不同标志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 )A . 洞顶上 B . 山洞里C . 半地穴式房屋里D . 干栏式房屋里7. (2分)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 . 司母戊鼎B . 整套编钟C . 青铜神树D . 四羊方尊8. (2分) (2018七上柳州期末)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一朝代开始的( ) A . 秦朝B . 汉朝C . 商朝D . 夏期9. (2分) (2017七上益阳月考)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河姆渡居民D . 半坡居民10. (2分) (2017七上揭西期中) “通大川,决壅(yng)塞,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的历史人物是( ) A . 黄帝B . 尧C . 舜D . 禹11. (2分) (2017七上孝感月考)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 . 小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 . 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 . 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 . 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12. (2分)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中华第一鼎”正式移驻该馆。“中华第一鼎”指的是( )A . 司母戊鼎B . 毛公鼎 C . 大盂铜鼎D . 商朝虎耳铜鼎13. (2分) (2016七上汕头期中) 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 . 牧野B . 长平C . 涿鹿D . 阪泉14. (2分) (2017七上凉山期中) 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们祖先栽培的( ) A . 大豆、小麦B . 花生、高粱C . 水稻、粟D . 甘薯、玉米15. (2分) (2016七上长泰期中) 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 )A . 儒家B . 法家C . 道家D . 墨家16. (2分) (2019泸州)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言论中能直接体现孔子核心思想的是( )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7. (2分) (2016七上靖江期中)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的时间是( )A . 前4000年B . 前2070年C . 前1046年D . 前1600年18. (2分) (2017七上和县期中)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 . B . C . D . 19. (2分) (2017七上乌鲁木齐期中) 下列哪本书记载了老子的言论?( ) A . 道德经B . 孟子C . 荀子D . 墨子20. (2分) (2016七上微山期中)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而产生的相关制度是( )A . 禅让制B . 世袭制C . 分封制D . 郡县制21. (2分) 某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介绍一位历史名人时, 展现下图画面,该名人是( )A . 孔子B . 孙武C . 墨子D . 孟子22. (2分) (2017七上荣成期中) 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相传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 农耕已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A . B . C . D . 23. (2分) 假如你在电影中看见一个中国原始人脖子上戴着石珠饰品,并且在用一根骨针缝衣服,可以推测他可能最早是( )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山顶洞人D . 现代人类24. (2分) (2017七上东莞期中)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考察战国七雄位置最偏西的是( ) A . 秦B . 楚C . 齐D . 燕25. (2分) 姜尚又名姜子牙,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立了大功,被封为齐侯,这得益于哪种制度( )A . 宗法制B . 世袭制C . 分封制D . 禅让制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6分)26. (11分) 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1)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它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大变革时代”出现的历史现象。将下列有关两幅图片之问联系的相关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请将相关说明的英文字母代号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线上)A“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C各国掀起变法改革运动 D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富国强兵排序:_;_;_;_。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哪一条最令贵族阶层恼火?哪一条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分析这次变法与秦始皇兼并六国实现统一的关系。_(2) 根据图示,解释下列三种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3)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当时虽都受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但都取得了成功。这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27. (25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铭文大意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摘自凤凰网(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统一天下后在中央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为“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 材料二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材料二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3) 依据材料三说明“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4) 材料四反映的官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5) 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28. (20分) 如图,阅读下列图片:图一:炎帝陵 图二:黄帝陵 图三:大禹陵请回答:(1) 图一相关的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哪些贡献?(2) 图二所指的人物有什么事迹流传后世?(3) 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4) 人们最敬佩图三人物是因为哪一件事?这个传说反映了什么?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答案:略2、答案:略3、答案:略4、答案:略5、答案:略6、答案:略7、答案:略8、答案:略9、答案:略10、答案:略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14、答案:略15、答案:略16、答案:略17、答案:略18、答案:略19、答案:略20、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24、答案:略25、答案:略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6分)26、答案:略27、答案:略28、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