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标准《赤禾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10272087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地方标准《赤禾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西地方标准《赤禾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西地方标准《赤禾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地方标准赤禾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第四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192106号)精神,由钦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钦州市农业农村局、钦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起草的广西地方标准赤禾栽培技术规程。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赤禾又称潮禾,其产品又称海红米,与一般耐盐碱水稻(白米)不同,其米粒呈胭脂红色,富含膳食纤维,是一种绿色有机营养大米。海红米是一种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耐盐碱水稻,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比普通水稻具有更强的抗涝、抗盐碱、抗倒伏等能力。钦州本地海红米(俗称“潮禾”)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大风江、钦江、大榄江、茅岭江、金鼓江等入海口咸淡水交汇的滩涂区域,生育期为5个月左右,一年一造,当年5月下种,10月份即可收获,生育期间可利用海水“锄草”“杀虫”,不需施用化肥、农药即能正常生长。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钦州海红米的检验报告显示,钦州海红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等物质,其中,铁、锌、硒含量是普通大米含量的23倍,对产妇、术后病人、抵抗力差等人群的身体恢复以及免疫力提高有极大帮助,是一种能满足中高端大米市场需求的健康食品。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绿色有机营养稻米的需求不断攀高,国内海红米市场逐渐火热起来,海红米每公斤售价达到40元以上,极大带动了沿海农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因此海红米种植产业前景非常广阔。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种植面积前景广阔。广西海岸线长1595公里,排名全国第六,且沿海地区可种植赤禾的环境资源丰富,以钦州市为例:钦州市位于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气候,沿海海水夏季平均水温30左右,夏季平均盐度仅2.5%,市境内有5条较大河流贯穿,从东到西有大风江、钦江、大榄江、茅岭江、金鼓江等多个入海口,全市海岸线滩涂面积25万亩、咸酸田10万亩左右,其中,咸淡水交汇的滩涂面积14.3万亩,为广西沿海三市拥有适宜种植海红米面积最大的地市,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据调查,全市基础条件较好、近期可直接开发利用的沿海荒地和低产咸酸田有5000亩,主要集中在钦南区东场镇(1000亩)、那丽镇(1200亩)、犀牛脚镇(500亩)、康熙岭镇(1500亩)、大番坡镇(100亩)、尖山街道(500亩)、黄屋屯镇(200亩)。其中,康熙岭镇新南村、东场镇尖风港、高塘村委、六加村委和英窝村委咸酸田围坝条件较好,闸口进出海水基本可以人工控制,特别适宜开发优质海红米;全市需要经围坝改造和土地平整的中期可利用面积预计3万亩;需经品种改良、海堤建设、内陆咸酸田改造后的远期可利用面积预计10万亩左右。二是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以钦州市近期种植5000亩计算,全市海红米产业预计产值可达2320万元以上,中期3万亩产值1.3亿元以上,可有效促进沿海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快推进沿海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据本地海红米产品成本效益分析显示,当前钦州市海红米种植(一造)平均亩产150公斤,可出米116公斤,按每公斤40元计,亩产值4640元,扣除每亩1500元成本费用,每亩纯利润3140元,比一般水稻(一造)种植利润高出2640元/亩。此外,推行海红米+禾虫套养模式,亩收获禾虫10公斤左右,以市场价格140元/公斤计算,亩产禾虫收入超1400元,可带动海红米综合种养亩均产值6000元以上。以钦南区康熙岭镇新南村为例,村委通过村民合作社运作,盘活闲置的沿海滩涂资源,于2017年开始发展海红米种植,当年即可带动贫困户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加;2018年已种植120亩,预计全年产值58万元。新南村将海红米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紧密结合,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预示了赤禾种植产业发展前景可观的同时,也预示了赤禾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一)、必要性(1)现今赤禾种植面积有4000多亩,现今政府部门已经明确中期推广赤禾种植要达到3万亩。为适应赤禾的推广种植非常有必要编制赤禾栽培技术规程。(2)由于人民群众对绿色有机营养稻米的需求不断攀高,海红米市场得到很大关注,海红米每公斤售价达到40元以上,且推行海红米+禾虫套养模式,亩收获禾虫10公斤左右,以市场价格140元/公斤计算,亩产禾虫收入超1400元,可带动海红米综合种养亩均产值6000元以上,海红米种植利益可观,市场影响力很大。(3)由于海红米种植环境较为特殊都是在一些闲置的沿海滩涂,编制赤禾栽培标准可以盘活闲置的沿海滩涂资源,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助推脱贫攻坚。(二)、紧迫性(1)海红米种植历史悠久,沿海地区很早以前就有栽培海红米的习惯,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实用的技术标准进行统一规范的指导,海红米一直存在产量不稳定等问题,致使以往种植海红米的田块逐渐被改良用于种植杂交稻,不利于地方特色产品的传承及优势产品的推广,更没有因地制宜给老百姓带来增效增收。(2)由于赤禾栽培在良种选择、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进行种植指导,产量与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了我区海红米产品品牌的打造,同时赤禾的栽培技术标准在全国都还属于空白;(3)在选择产地环境时,没有选择适宜赤禾生长的滩涂区域,极大影响了赤禾的生长及后续的海红米产量的降低;(4)在秧田的选择和预处理的播种前,对于鱼虾蟹类比较多的地方,没有采用围网的方式或者提前几天放养鸭群,降低鱼虾蟹类对秧苗的伤害,导致秧苗受损严重;(5)在播种时,没有对整畦施肥及播种量进行有效控制,仅凭经验,导致秧苗高矮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6)在肥水管理时,没有针对不同生长期进行有效的水位控制,导致赤禾明显降低了结实率和产量,不利于促进谷粒成熟,不利于提高产量和米质,也不利于收获工作的开展;(7)在有害生物控治技术上,没有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措施,比如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种养(禾虫/鱼/虾等)结合、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没有采用围网方式,防止鱼虾对水稻植株的毁损等;(8)如今随着海红米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和政府产业规划目标的实现需求,钦州赤禾种植的面积会急剧增长,成熟的赤禾栽培技术制定已经迫在眉睫。(三)、可行性(1)政策和资金上有政府的大力支持,钦州市政府专门安排财政资金100万元开展海红米产业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2)赤禾栽培技术上有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钦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技术支持;标准技术上有钦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西标准化协会给标准的制定提供支持。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钦州市农业农村局经过多年的研究,在赤禾栽培的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成熟的经验。现已筛选出2份编号为H8、H10的耐盐种质资源材料。通过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攻关,现今海红米产量从目前的150公斤提升到200300公斤左右。(3)钦州市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海红米产业发展。钦州市市委、政府,钦南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钦州市和钦南区各级农业部门极为重视海红米产业发展,将海红米种植业作为脱贫攻坚、富民强镇的重要产业来抓,为市委书记点名要大力发展的特色产业。同年11月,“钦州赤禾”已被农业部批准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四)、标准实施主体及实施建议本标准发布后,建议由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钦州市农业农村局、钦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宣贯实施,由提出单位钦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钦州市农业农村局实施监督。建议由标准提出单位和起草单位邀请标准相关单位、媒体等召开标准发布会,对标准进行宣传推广;建议由标准起草单位及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种植户、种植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标准宣贯培训,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让标准形成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建议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把赤禾的种植技术要点做成明白书,分发给各种植户、种植企业,加强标准的宣贯推广。(五)、预期的作用和效益通过本标准的制定与实施,1是能够让种植户、种植企业了解赤禾的种植技术要点,少走弯路,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健康发展。2是以标准为抓手,将会更好指导农民种植赤禾,带动当地的农民就业、助推脱贫攻坚,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3是通过标准更好的打造海红米区域品牌,继续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效应,确保好海红米产业往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广西农业经济做贡献。三、标准制定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广西地方标准赤禾栽培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钦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起草单位制定了起草编写方案与进度安排,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钦州市农业农村局、钦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编制工作组成员如下:黄欲晓、韩彰桂、宋国显、张辉松、邹金松、林时建、陈献平、李钦、何冠西、钱文军、韦小英等。编制工作组下设三个组,分别是资料收集组、草案编写组、标准实施组。资料收集组负责国内外有关赤禾或水稻栽培技术的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和整理工作,查阅前人对赤禾或水稻栽培技术的有关研究情况和目前科学界对赤禾或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草案编写组负责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包括后期召开征求意见会、网上征求意见,以及标准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标准实施组负责赤禾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发布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标准宣贯培训,对标准进行详细解读,让标准形成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把赤禾的种植技术要点做成明白书,分发给各种植户、种植企业,加强标准的宣贯推广,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对地方标准提出修正意见。(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赤禾栽培技术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有: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847 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2156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NY/T 2410 有机水稻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之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标准的关键性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确定为赤禾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产地环境、栽培管理、收获。(4) 调研、形成草案及立项、征求意见稿2019年2月至5月,标准编制工作组进行了广泛实地调研工作,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赤禾或水稻栽培技术的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结合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在赤禾栽培中的实际经验、试验,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和内容,并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项目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2019年6月至7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清逻辑脉络,整合已有的参考资料中有关赤禾栽培的要求,并结合区内赤禾栽培实际要求的基础上,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广西地方标准赤禾栽培技术规程(草案)。2019年8月申请立项,并在12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第四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桂市监函20192106号)文件精神,批准立项。2019年9月至12月期间,标准起草工作组再次深入钦州内涉及赤禾栽培的有代表性的种植户、种植合作社、企业等进行调研学习,并实地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合理要求,针对赤禾栽培情况进行分组学习讨论。通过收集反馈了大量意见,标准编制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反复修改和研究讨论。最终形成了广西地方标准赤禾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四、标准制定原则1、实用性原则本标准中有关赤禾栽培技术内容及要求的规定,是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区内赤禾栽培的当前现状,调研区域内赤禾栽培地域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符合当前区内赤禾栽培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2、协调性原则本在标准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赤禾或水稻栽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协调问题,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协调一致。3、规范性原则本标准严格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的编写质量。4、前瞻性原则本标准在兼顾当前区内赤禾栽培的现实情况的同时,还考虑到了赤禾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和需要,突出了赤禾栽培对产地环境、育秧、秧苗要求及移栽、肥水管理、有害生物控治技术等的特殊要求,标准在赤禾栽培上体现了个别特色性、前瞻性和先进性条款,作为对行业发展的引导。五、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1、主要参考及引用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847 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2156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NY/T 2410 有机水稻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通过实地走访、开调查会、网络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各地种植户、种植合作社、企业的意见结合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在赤禾栽培中的实际经验、试验总结。2、标准主体框架及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赤禾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产地环境、栽培管理、收获。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赤禾的栽培。3、术语和定义明确了赤禾的术语和定义,指的是海水稻的一种,其产品又称海红米。而海红米是钦州特色优势海水稻产品,与一般耐盐碱水稻(白米)不同,其米粒呈胭脂红色,富含膳食纤维,是一种绿色有机营养大米。主要依据搜集的有关科普资料结合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在赤禾栽培中的实际经验、试验总结讨论确定。4、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地方登记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抗逆性好的赤禾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主要依据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结合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在赤禾实验研究的实际讨论确定,目前已经有登记在册的优良赤禾品种。5、产地环境地貌:选在沿海淤泥质丰厚的滩涂区域,最宜选择在江河入海口咸淡水交汇的滩涂区域。土壤:土壤以淤泥质滩涂土为主,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硒、铁、锌等)以及营养盐。水文:赤禾在生长期间承受多次涨潮的海水浸泡。气候:选择在南亚热带滨海季风气候区,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996.6 mm。其他:符合NY/T 847、NY/T 5010的规定。主要依据NY/T 847、NY/T 5010结合赤禾栽培环境的实际讨论确定。6、 栽培管理主要包括:育秧、种子处理、整畦施肥、秧苗要求及移栽、合理密植、肥水管理、有害生物控治技术。主要依据NY/T 2410、NY/T 2156结合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在赤禾栽培的生产经验、研究实验讨论确定。7、 收获宜在收获前10 d15 d断水落干,当90以上的谷粒黄熟后,抢晴天和小潮落干期及时收获。过早收获会降低谷粒的 产量和质量 。脱粒时用脱粒机,围席护斗,防失防杂,选择干净无污染的晒场进行脱粒、晒谷,并及时晒干入库。主要依据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多年在赤禾栽培的生产经验、研究实验讨论确定。六、国内同类标准制修订情况及与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关系经查阅,国内与水稻栽培技术有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有:GB/T 17316-2011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NY/T 847-2004 水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等;地方标准主要有:DB45/T 1049-2014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DB45/T 1270-2015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DB45/T 1447-2016庭院式水稻育秧技术规程、DB45/T 1755-2018水稻粉垄栽培技术规程、DB45/T 1787-2018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规程等,但所列基本都是针对一般的水稻的生产栽培做出的技术要求,与赤禾(耐盐水稻)的栽培管理存在较大差异,不能满足对赤禾栽培的指导。七、标准实施预期的效果通过本标准的制定与实施,1是能够让种植户、种植企业了解赤禾的种植技术要点,少走弯路,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健康发展。2是以标准为抓手,将会更好指导农民种植赤禾,带动当地的农民就业、助推脱贫攻坚,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3是通过标准更好的打造海红米区域品牌,继续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效应,确保好海红米产业往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广西农业经济做贡献。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研制过程中无重大分歧意见。 广西地方标准赤禾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编制工作组 2019年12月24日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