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煤岗位风险统计内容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268491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煤岗位风险统计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备煤岗位风险统计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备煤岗位风险统计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煤皮带岗位风险统计内容1、 安全确认要点: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 防护用品(3M口罩、3M耳塞等)劳保用品(安全帽、工作服等)必须穿戴齐全;3、 坚持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4、 坚持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停送电票及动火作业证;5、 熟悉本车间生产、工艺、设备等情况,定时、定点、定人对设备进行巡检和检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6、 遇大型检修、安装、改造要有各职能科室及主管领导审批的相应安全措施;7、 设备运转中严禁清理卫生,私自处理设备故障;8、 岗位禁止吸烟,严禁携带明火;9、 加强安全(消防知识等)宣传,培训教育,做好各项安全预防工作。2、 危害因素内容及风险预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案:(一)危害因素名称:机械伤害伤害方式:由于人员身体部位接触接触设备运转部位或使用工器具接触转动设备发生绞伤及人身伤害事故。产生的位置:皮带机头机尾、折返滚筒、配重滚筒处接触频次:1次/2小时风险预控措施:1、 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2、 在隐患产生位置加装安全防护装置,悬挂警示牌等。3、 要求职工劳保物品穿戴齐全,袖口、衣口扎紧,女职工发辫纳入帽内。不得使用身体部位或工器具接触皮带运转部位。4、 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加强对紧急拉线开关的检查与维护。5、 严禁在皮带运转时,拉送物品、清理卫生;皮带打滑时,严禁出现垫扫把等来增大摩擦阻力的行为。6、 加强安全宣传、培训教育,做好各项安全预防工作。(2) 危害因素名称:触电伤害伤害方式: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或者带电全与人体之间闪击放电,或者电弧及人体时,电流通过人体进入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导电回路,这种情况,就叫触电,触电时人体会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按其开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产生的位置:带电电线、电缆破口、断头;电动设备露电;移动电线、电机、电线被拉断破皮;电闸箱、控制箱露电或误触碰。接触频次:偶尔风险预控措施:1、严格办理停送电票。2、操作工严禁私自处理电气故障。(三)危害因素名称:火灾伤害方式:由于违规使用动火或电源线产生火花等,使可然物产生烟雾、异味、发光发热等现象导致物体燃烧。产生的位置:电器设备、电(气)焊、库房等部位接触频次:偶尔风险预控措施:1、 经常检查灭火器材的状况,灭火器压力是否足够等。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并做好记录。2、 经常检查,及时发现火险隐患并作出正确处理。3、 岗位严禁烟火,禁止携带易燃物品进入生产现场。4、 岗位严禁私拉乱接。5、 电动机具不允许超负荷运行,如外壳过热,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值时,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能进行作业。6、 经常清除附着在机具上的可燃污垢,经常对机电设备防进行检查,防止产生火花。7、 使用电焊机进行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施焊时先检查电源线、焊钳线、地线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操作时戴好防护罩、手套,以避免烧焊强光对眼伤害及烧焊火花对身体灼伤,做好保护措施。施焊场地周围在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并配备灭火器材才能施焊;焊件下方设接斗接住火花,保证安全施工,作业结束,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作业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才离开。8、 仓库周围不堆放其它可燃物体,进入仓库不准携带火种。仓库周围如须动火,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9、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四)危害因素名称:高处坠落伤害方式: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产生的位置:各溜槽口,楼梯处、登高作业接触频次:偶尔风险预控措施:1进入生产现场的职工要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须系安全带;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必须设安全网。2、煤仓、煤塔观察口防护拦、防护盖板既不可挪动,又有明显标识。3、登高作业等必须由专人监护,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作业前必须检查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品的可靠性。4、作业整个过程车间安全员必须到现场。(五)危害因素名称:粉尘、噪音伤害方式:粉尘: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噪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产生的位置:备煤所有作业岗位接触频次:工作时间(长时间)风险预控措施:1、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3M耳塞、3M口罩、防声帽等)。2、 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3、 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备煤精煤场地、受煤坑岗位风险统计内容1、 安全确认要点: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 防护用品(3M口罩、3M耳塞等)劳保用品(安全帽、工作服等)必须穿戴齐全;3、 坚持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4、 坚持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停送电票及动火作业证;5、 熟悉本车间生产、工艺、设备等情况,定时、定点、定人对设备进行巡检和检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6、 遇大型检修、安装、改造要有各职能科室及主管领导审批的相应安全措施;7、 设备运转中严禁清理卫生,私自处理设备故障;8、 岗位禁止吸烟,严禁携带明火;9、 加强安全(消防知识等)宣传,培训教育,做好各项安全预防工作。2、 危害因素内容及风险预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案:(一)危害因素:水灾伤害方式:主要针对遇到的暴雨、洪水等可能引起的灾害进行防汛抢险、减轻灾害现场处置。产生的位置:精煤场、受煤坑接触频次:偶尔风险预控措施:1、 做好精煤场地、受煤坑汛期防汛工作,班后对受煤坑进行围堵。2、 汛期来临之时对车间所属区域排水渠进行清理。3、 定期与季节性检查相结合,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对事故隐患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改进和落实方案。(二)危害因素:交通事故伤害方式:分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伤害和工程运输车辆伤害。产生的位置:精煤场、受煤坑接触频次:偶尔风险预控措施:1、 指挥车辆作业人员劳保用品必须穿戴齐全,夜间作业必须穿反光背心。2、 指挥车辆到位后,立即远离车辆。(三)危害因素:煤堆坍塌事故伤害方式:在上煤过程中,因铲车取煤作业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煤堆松懈或春季煤堆回暖等原因引起煤堆坍塌事故。产生的位置:精煤场、受煤坑接触频次:偶尔风险预控措施:1、 作业人员指挥车辆到位后,立即远离车辆。2、 受煤坑上煤人员铲车取煤期间远离煤堆。3、 铲车取煤过程中,时刻注意安全,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取煤;不安全,联系厂调度进行平处倒煤。(四)危害因素名称:粉尘、噪音伤害方式:粉尘: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噪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产生的位置:备煤所有作业岗位接触频次:工作时间(长时间)风险预控措施:1、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3M耳塞、3M口罩、防声帽等)。2、 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3、 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备煤给煤机岗位风险统计内容1、 安全确认要点: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 防护用品(3M口罩、3M耳塞等)劳保用品(安全帽、工作服等)必须穿戴齐全;3、 坚持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4、 坚持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停送电票及动火作业证;5、 熟悉本车间生产、工艺、设备等情况,定时、定点、定人对设备进行巡检和检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6、 遇大型检修、安装、改造要有各职能科室及主管领导审批的相应安全措施;7、 设备运转中严禁清理卫生,私自处理设备故障;8、 岗位禁止吸烟,严禁携带明火;9、 加强安全(消防知识等)宣传,培训教育,做好各项安全预防工作。二、危害因素内容及风险预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案:(一)危害因素名称:机械伤害伤害方式:由于人员身体部位接触接触设备运转部位或使用工器具接触转动设备发生绞伤及人身伤害事故。产生的位置:曲拐转动部位接触频次:1次/2小时风险预控措施:1、 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2、 在隐患产生位置加装安全防护装置,悬挂警示牌等。要求职工劳保物品穿戴齐全,袖口、衣口扎紧,女职工发辫纳入帽内。3、 不得使用身体部位或工器具接触运转部位。4、 加强安全宣传、培训教育,做好各项安全预防工作。(二)危害因素名称:触电伤害伤害方式: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或者带电全与人体之间闪击放电,或者电弧及人体时,电流通过人体进入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导电回路,这种情况,就叫触电,触电时人体会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按其开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产生的位置:带电电线、电缆破口、断头;电动设备露电;移动电线、电机、电线被拉断破皮;电闸箱、控制箱露电或误触碰。接触频次:偶尔风险预控措施:1、严格办理停送电票。2、操作工严禁私自处理电气故障。(三)危害因素名称:粉尘、噪音伤害方式:粉尘: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噪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产生的位置:备煤所有作业岗位接触频次:工作时间(长时间)风险预控措施:1、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3M耳塞、3M口罩、防声帽等)。2、 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3、 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备煤破碎机岗位风险统计内容一、安全确认要点: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2、防护用品(3M口罩、3M耳塞等)劳保用品(安全帽、工作服等)必须穿戴齐全;3、坚持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4、坚持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停送电票及动火作业证;5、熟悉本车间生产、工艺、设备等情况,定时、定点、定人对设备进行巡检和检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6、遇大型检修、安装、改造要有各职能科室及主管领导审批的相应安全措施;7、设备运转中严禁清理卫生,私自处理设备故障;8、岗位禁止吸烟,严禁携带明火;9、加强安全(消防知识等)宣传,培训教育,做好各项安全预防工作。二、危害因素内容及风险预控措施、应急处置方案:(一)危害因素名称:机械伤害伤害方式:由于人员身体部位接触接触设备运转部位或使用工器具接触转动设备发生绞伤及人身伤害事故。产生的位置:耦合器,机体本身接触频次:1次/2小时风险预控措施:1、 加强本岗位的重点项目检查、监护,严格执行相关规则制度。2、 规范检修项目的各项手续办理及方案审核。3、 加强职工安全培训力度。4、 保证重点项目现场监管,即三员两长不到场不进行溜槽清理及检修作业。5、 定时清理破碎机溜槽,保证畅通,并将清理作业尽量安排在白班进行。6、 钳工在进行破碎机检修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停电手续,确保有效切断电源挂牌检修,并有专人监护。7、 进入破碎机溜槽进行相关作业时必须佩带安全带。(二)危害因素名称:触电伤害伤害方式: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或者带电全与人体之间闪击放电,或者电弧及人体时,电流通过人体进入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导电回路,这种情况,就叫触电,触电时人体会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按其开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产生的位置:带电电线、电缆破口、断头;电动设备露电;移动电线、电机、电线被拉断破皮;电闸箱、控制箱露电或误触碰。接触频次:偶尔风险预控措施:1、严格办理停送电票。2、操作工严禁私自处理电气故障。(三)危害因素名称:火灾伤害方式:由于违规使用动火或电源线产生火花等,使可然物产生烟雾、异味、发光发热等现象导致物体燃烧。产生的位置:电器设备、电(气)焊等部位接触频次:偶尔风险预控措施:1、 经常检查灭火器材的状况,灭火器压力是否足够等。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并做好记录。2、 经常检查,及时发现火险隐患并作出正确处理。3、 岗位严禁烟火,禁止携带易燃物品进入生产现场。4、 岗位严禁私拉乱接。5、 电动机具不允许超负荷运行,如外壳过热,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值时,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能进行作业。6、 经常清除附着在机具上的可燃污垢,经常对机电设备防进行检查,防止产生火花。7、 使用电焊机进行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施焊时先检查电源线、焊钳线、地线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操作时戴好防护罩、手套,以避免烧焊强光对眼伤害及烧焊火花对身体灼伤,做好保护措施。施焊场地周围在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并配备灭火器材才能施焊;焊件下方设接斗接住火花,保证安全施工,作业结束,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作业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才离开。8、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四)危害因素名称:粉尘、噪音伤害方式:粉尘: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的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引发尘肺病,还可以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噪音:致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产生的位置:破碎机接触频次:工作时间(长时间)风险预控措施:1、 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3M耳塞、3M口罩、防声帽等)。2、 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3、 按时、按规定对身体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备煤岗位风险应急处置方案应急处置方案:(一)汇报:事故现场当班班长第一时间应立即报告车间第一责任人及厂调度,并同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当事故超出本车间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单位请求支援。(二)1、机械伤害救援及现场处置:当发现有人受伤后,应立即关闭运转机械,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具有医疗急救的相关人员立即对伤者进行包扎、止血、止痛、消毒、固定等临时措施,防止伤情恶化。如有断肢等情况,及时用干净毛巾、手绢、布片包好,放在无裂纹的塑料袋或胶皮袋内,袋口扎紧,在口袋周围放置冰块、雪糕等降温物品,不得在断肢处涂酒精、碘酒及其他消毒液。同时派人拨打医院电话,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断肢随伤员一起运送。如受伤人员出现骨折、休克或昏迷状况,应采取临时包扎止血措施,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量努力抢救伤员。2、 触电救援及现场处置:(1)脱离电源(2)自救方法,如果一旦触电,附近又无人救援,此时务须镇静自救。在触电后的最初几秒内,人的意识并未完全丧失,触电者可用另一只手抓住电线绝缘处,把电线拉出,摆脱触电状态。如果触电时电线或电器固定在墙上,可用脚猛蹬墙壁,同时身体往后倒,借助身体重量甩开电源。(3)低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立即拉掉开关、拔出插肖,切断电源。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有绝缘柄的钳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断开电源线。或者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棍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4)高压触电事故脱离电源方法,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开关。抛掷一端可靠接地的裸金属线使线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当发现有人触电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如有人受伤,应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3、 火灾救援及现场处置:现场人员发现事故征兆,如电源线产生火花,某个部位有烟雾,异味等,应立即报告,同时进行自救、灭火、防止火情扩大。事故现场继续蔓延扩大,现场指挥人员向公安消防机构(119)报告火警,派人接应消防车辆,保持通讯畅通。车间灭火人员在消防人员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继续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撤离周围易燃可燃物品等办法控制火势。在有可能形成有毒或窒息性气体的火灾时,应佩戴隔绝式氧气呼吸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救援灭火人员中毒。应通知引导各处人员尽快疏散,应撤离火灾现场的所有无关人员。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逃离火场。电线、电气设施着火,应首先切断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电源。扑救电气火灾,可选用卤代烷1211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不得使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扑救电气设备着火时,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毒面具等措施加强自我保护。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裤、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当发现有人员受伤时,拨打电话与医院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4、 高处坠落救援及现场处置: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后,现场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切断或隔离危险源,防止救援过程中发生次生灾害。应马上组织人员抢救伤者,搬在压在伤者身上的物体,应立即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现场人员应做好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工作。如受伤人员出现骨折、休克或昏迷状况,应采取临时包扎止血措施,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量努力抢救伤员。在伤员转送之前必须进行急救处理,避免伤情扩大,途中作进一步检查,进行病史采集,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做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转送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有异常应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当有人受伤严重时,应派人拨打医院电话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5、 水灾救援及现场处置:当接到汛情预报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各工段防洪区域,了解水情和排水情况,查看有无水害隐患。对于易发危情区域,有坍塌可能时应及时转移物资和人员。停止高空作业及起重吊装作业等;在汛情来临前,所有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应安全撤离到指定地点。并随时备足编织袋、抽水设备等抢险材料及机具,以防不测。当发现有人员受伤时,应送往医院或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6、 交通事故救援及现场处置: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驾驶员应积极抢救伤者,立即向周围人员及车队负责人报警,及时与交警部门(122)取得联系,反映有关情况。受伤人员肢体骨折,采取伤肢固定措施,有出血采取止血措施等。受伤人员被压在运载物料下面,立即清理物料,抢救受伤人员。当发现有人员受伤时,拨打医院电话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7、 煤堆坍塌事故救援及现场处置:当作业现场的监护人员、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等发现煤堆坍塌时,应立即报告给工段负责人,并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如果不能控制事态,应快速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当煤堆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当少部分坍塌时,现场抢救人员要用耙子进行人工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当较大坍塌,造成较大安全事故时,由现场最高级别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协调作战,保证抢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要采用必要的机械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当发现有人员受伤时,拨打医院电话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8、粉尘、噪音应急处置方案:粉尘:1、密切关注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含量2、监督现场操作人员的防护用品的佩戴(防尘口罩、防护服等)3、及时作业场所的通排风降低空气中粉尘的含量。4、监督相关部门对碳尘场所的检测。5、对检测结果及时上墙。噪音:1、预防噪声污染,保证噪声达标排放。2、作业现场内的临时降低噪声和改造。3、噪声的治理和监控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