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巧及训练》---朗诵的基本知识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267377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技巧及训练》---朗诵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朗读技巧及训练》---朗诵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朗读技巧及训练》---朗诵的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第一章 朗诵的基本知识一、读音要准确1二、语音变化的规律4三、各类装饰音的处理7第二章 停顿一、停顿的种类10二、停顿的处理11第三章 重音一、重音的种类12二、重音的处理13第四章 语气一、语气的色彩14二、语调14第五章 节奏一、根据内容确定朗诵速度16二、根据情感色彩确定朗诵速度16第六章 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诵一、说明文朗诵要领18二、记叙文朗诵要领19三、议论文朗诵要领20四、寓言、童话、故事朗诵要领22五、诗歌朗诵要领24六、散文朗诵要领27第一章 朗诵的基本知识一、朗诵的基本要求读音要准确。(一)含义:读音要准确,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要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读;二是要把握每个字的正确读音,防止读错。(二)语音训练:1、平舌音与翘舌音(z、c、s与zh、ch、sh)的分辨三头山头 综和中和 冲刺充斥自立智力 栽花摘花 私人诗人散光闪光 俗语熟语 死命使命姿势知识 暂时战时 增收征收桑叶商业 食宿实数 推辞推迟平翘舌音辨正:z一zh自治 尊重 增长 作主 杂志 再植 资助自重 罪状 宗旨 遵照 坐镇 作战 总之zh一z制造 转载 追踪 振作 正宗 准则 种子知足 职责 沼泽 种族 装载 正在 主宰cch蚕虫 操场 财产 擦车 促成 采茶 残喘草创 磁场 仓储 辞呈 操持 错处 彩绸ch-c炒菜 冲刺 尺寸 陈词 差错 纯粹 初次船舱 场次 春蚕 除草 揣测 陈醋 储藏s-sh松树 宿舍 算术 损失 三山 似是 丧失2、鼻音与边音(n与l)的分辨普通话中的n和l是对立的音位,分得很清楚,但是在很多方言区中n和l是不分的,对于那些n、l不分的方言区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一点,首先要读准n和l,然后要知道哪些字的声母是n,哪些字的声母是l,这需要有个记忆过程。 (1)n、l发音练习: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如:“能耐”、“泥泞”的声母。 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如“玲珑”、“嘹亮”的声母。 由于n发音时,气流从鼻腔通过,所以发出的声音带有“鼻音”,而l在发音时注意舌头的动作,即在发音前,舌头向上卷,发音时,舌头伸平,不带有鼻音,即使用手捏住鼻子也能发音。 (2)n、l对比辨音练习: 无赖li 无奈ni 水牛ni 水流 li 男nn 裤蓝ln 裤 旅l 客女n 客 脑no 子老lo 子 连lin夜年nin夜 留念nin 留恋lin 浓nng 重隆lng 重 南nn 部蓝ln 布 烂泥n 烂梨l 牛ni 黄硫li 磺 大娘ning 大梁ling3、r 、l的分辨(1)r、l发音练习:从发音部位看,“r”是舌尖后音,同“zh、ch、sh”发音部位一样,是由舌尖和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的音。从发音方法看,“r”是浊擦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抵硬腭前部留一小缝,让气流从小缝中磨擦而出,同时声带震动。为找到正确的感觉,可以先发“sh”音,然后振动声带,即是“r”音。 “r”和“l”的区别是发音部位不同,舌尖抵搭的位置有前后之别。“r”的发音部位在硬腭,“l”的发音部位在齿龈;发音方法也不同,“r”发音除阻时,气流的通道很窄,限于舌尖和硬腭之间的一点点缝隙,磨擦很重;而“l”音除阻时,气流的通道在舌侧两边,很宽松,磨擦不十分明显。 (2)读准r和l:锐利rul 日历rl 扰乱rolun 热烈rli 认领rnlng容量rngling 人力rnl 日落rlu 让路rngl 热浪rlng 老人lorn 烈日lir 例如lr 利刃lrn 来人lirn利润lrn 留任lirn 炼乳linr 列入lir 礼让lrng (3)r、l对比辨音练习: 碧蓝ln必然rn 娱乐l余热r 阻拦ln阻燃rn囚牢lo求饶ro 卤l质乳r汁 露lu馅肉ru馅近路l进入r 流露l流入r 衰落lu衰弱ru 脸lin色染rn色 收录l收入r 绒rng子聋lng子4、鼻韵母辨正:in-ing(1)in与ing的发音练习:in发音时,先发i,然后舌尖向上齿龈移动,抵住上齿龈,发鼻音n。例如“拼音”、“尽心”的韵母。ing发音时,先发i,舌头后缩,舌根抵住软腭,发后鼻音ng。例如:“定型”、“命令”的韵母。ing 自成音节时,作ying(英)。(2)读准in和ing:心情xnqng 品行pnxng 心灵xnlng 民兵mnbng 金星jnxng 灵敏lngmn 清音qngyn 平民pngmn 精心jngxn 定亲dngqn(3)in与ing对比辨音练习:红心xn红星xng 人民mn人名mng 信xn服幸xng福劲jn头镜jng头婴yng儿因yn而海滨bn海兵bng 零lng时临ln时静jng止禁jn止谈情qng弹琴qn 印yn象映yng象冰bng棺宾bn馆频频pn平平png 今jn天惊jng天亲近qnjn清静qngjng 竞jng赛禁jn赛金银jnyn晶莹jngyng5、鼻韵母辨正:en-eng (1)en与eng的发音练习:en发音时,先发e,然后舌尖向上齿龈移动,抵住上齿龈发鼻音n。例如“认真”、“根本”的韵母。eng发音时,先发e,舌根向软腭移动,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通过。例如:“更正”、“生冷”的韵母。(2)读准en和eng:真诚zhnchng 本能bnnng 奔腾bntng 神圣shnshng 人生rnshng 成本chngbn承认chngrn 风尘fngchn证人zhngrn(3)en、eng对比辨音练习:陈chn旧成chng就真zhn气蒸zhng汽整zhng段诊zhn断 上身shn上升shng人参shn人生shng 针zhn眼睁zhng眼成chng风晨chn风同门mn同盟mng瓜分fn刮风fng 出生shng出身shn粉fn刺讽fng刺花盆pn花棚png 分fn子疯fng子深耕shn gng生根shng gn 正zhng中震zhn中分针fn zhn风筝fng zheng 审shn视省shng市深沉shn chn生成shng chng 二、语音变化的规律(一)轻声的变化1、什么是轻声? 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ngd ( 名哥哥和弟弟) 兄弟xingdi (名弟弟) 能干nngg (形有才能,会办事) 能干nngga (形心灵手巧;精明) 言语yny (名指所说的话) 言语ynyu (动开口;招呼) 运气ynq (词组。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 运气ynqi (名幸运) 3、轻声的规律: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 、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 是吗他呢看啊走吧 、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 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 、名词的后缀“子、头”: 桌子椅子木头石头 、方位词: 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 、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 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 、表示趋向的动词: 出来进去站 起来 走 进来 取 回来 、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二)声调的变化1、上声的变调:上声在跟上声相连或跟别的声调相连的时候,都要念变调。 (1)念半上 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成21或211,也就是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似低平调。例如: 每天 m iti n 每年 m i ni n 每月 m iyu (2)念直上,像阳平一样 上声跟上声相连,前面的上声变成升调,跟阳平一样(或近似阳平)。调值由214变成24或35。例如: 美好 miho厂长chngzhng领导lngdo 2、“一”、“不”的变调:原调 单念或在末尾念原调 在去声前变阳平 在非去声前变去声 y 一 (阴平) 一、二、三 y 第一三十一 月 一日 万 天 一年 起 原调 单念或在非去声前念原调 在去声前变阳平 b 不 (去声) b 不!我不。 说(阴平) 不来(阳平) 好(上声) 去 不对 怕 (三)儿化音1、什么是儿化音?“儿化”是指“儿”连在别的音节后面作词尾时,失去独立性,和前面的音节融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韵尾,成为卷舌韵母即儿化韵。2、儿化的发音特点(1) a,o,e或以之为结尾的韵母后直接加卷舌动作。例如:打杂儿 掉价儿 小说儿 空缺儿 粉末儿 山歌儿(2)结尾不是a,o,e但与a,o,e有关的韵母,失去韵尾后在a,o,e上加卷舌动作。例如:名牌儿 花瓣儿 抽空儿 八成儿 钢蹦儿 小摊儿(3) zi,ci,si,zhi,chi,shi,ui后的儿化,i ;ui u后,再加卷舌动作。例如:瓜子儿 记事儿 没词儿 墨水儿 一对儿 跑腿儿(4)舌尖音以外的生母与韵母i,in,ing构成音节时,一律去掉韵尾n,ng后,i ie,再加卷舌动作。韵母是ing,儿化时主要元音鼻化。例如:针鼻儿 小鸡儿 米粒儿 眼镜儿 脚印儿 赶明儿(5)以u 为韵尾的韵母(u,iu,ou),儿化时直接加卷舌动作(“媳妇儿”除外,u );省略后韵尾为u的韵母(ui,un,ueng),一律u u,再加卷舌动作。例如:没谱儿 抓阄儿 小偷儿 一会儿 桥墩儿 老翁儿(6)以单韵或省略后以为韵尾的韵母(n),一律 e,再卷舌。例如:小女儿 有趣儿 毛驴儿 花裙儿 小鱼儿 小曲儿3、儿化音练习-顺口溜(1)出了门儿,阴了天儿,抱着肩儿,进茶馆儿,找个朋友寻俩钱儿;出茶馆儿,飞雪花儿,老天爷,净和穷人闹着玩儿。 (2)进了门儿,倒杯水儿,喝了两口运运气儿。顺手拿起小唱本儿,唱了一曲儿,又一曲儿,练完了嗓子练嘴皮儿,绕口令儿,练字音儿,还有快板儿对口词儿,越说越唱越带劲儿。 (3)有个小孩儿叫小兰儿,口袋里装着几个小钱儿,又打醋,又买盐儿,还买了一个小饭碗儿。小饭碗儿,真好玩儿,红花儿绿叶儿镶金边儿,中间儿还有个小红点儿。(四)“啊”的音变规律:1、 ao,iao,u,ou,iou后读作“wa”(通常写作“哇”)。例如:咱们快跑啊!这门课真难修啊!2、-n后读作“na”(通常写作“哪”)。例如:要干成这事可真难啊! 好险啊!3、-ng后读作“nga”(仍写作“啊”)。例如:你要大声唱啊! 他唱得真好听啊!4、-i(前)后读作“za”。例如:你们又要去公司啊! 教室里的学生们正在写字啊!5、-i(后)后读作“ra”。例如:我们大家一定要理智啊! 这真是物有所值啊!6、a,o,e,i,音后读作“ ya ”。例如:原来是他啊! 你们快写啊!三、各类装饰音的处理朗诵中,为了强化文章的思想情感,还需配有一定的色彩语音,即装饰音。它包括拖音、颤音、顿音、悦音、嘘音、佯音、拟绘音、悄音、耳语音、气音、重音。1、颤音:颤音是表示某种特殊激动情绪和神态的语音。例一“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凡卡)2、气音:气音是在说话或朗诵时,为了表现惊讶、感叹、恐惧等语气或模仿某种声音的语音形式。例一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3、悄音:悄音是一种超低语音,力度介于气音和低语音之间,它是人在彼此交谈时惟恐别人听见或者自言自语时而使用的低语音。例一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穷人)4、泣诉音:在朗诵哀伤、悲痛等情感的内容时,为了使读音与内容情感融洽,使读音带有哽咽抽泣的色彩,这种语音叫泣诉音。例一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眼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小英雄雨来)5、悦音:悦音是带有愉悦成份的语音,这种语音是在朗诵中不由自主流露出来的。表现为说中带笑、笑中含说,自然谐和。悦音的表现方法是边读边收缩喉部,使气流荡激喉头,产生一种浑厚的颤动的声音。例一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雨来问爸爸说:“爸爸,远不远?”爸爸把手伸进被窝里,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这哪有准儿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小英雄雨来)6、拟绘音:拟绘音就是在朗读时用自己的语音去模仿物品发生的声响或动物发出的声音。例一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海底世界)7、顿音:在朗诵中,有时并列的内容比较多,需要用很短的时间将这些内容罗列出来,使之既体现各自独立的特点,又体现彼此清晰连续的并列关系而采用的读音就是顿音。顿音的特点是急而短,表现方法为急读短停。适用于词与词之间。例一 高楼里,也闪烁着无数的“星星”,红的、黄的、蓝的光彩夺目,十分美丽。(星夜)8、佯音:朗诵中根据情感需要,朗诵者对所读的内容是用假声假气去表现,这种语音就是佯音。佯音常常用于表现反面角色的语言和呼喊语气的句子。例一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坐井观天)例二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喊答话:“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飞夺泸定桥)9、拖音:朗诵中为了突出某种情感或语气也往往会将末尾章节的音素拉成较长的平音即拖音,它一般表现在否定、肯定、强调、疑问、赞叹、欢呼、应答、命令等口气的句子和表现沉思、迟疑、欢欣等情感的内容中。(1)表示肯定,否定语气用拖音。例一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白杨)(2)表示垂危、艰难的语气用拖音。例一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地喊:“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珍贵的教科书)(3)表示哀叹语气用拖音。例一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穷人)(4)表示恳切语气用拖音。例一他们望着这位身材高大的红军首长,恳切地说:“伯伯,我们也要当红军,收下我们吧!”(我们也要当红军)(5)表示疑惑语气用拖音。例一“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不这样的本事?”(惊弓之鸟)(6)表示强调的语气用拖音。例一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我要的是葫芦)(7)表示命令、呼喊、庆贺的语气用拖音。例一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中国共产党万岁!”(狼牙山五壮士)(8)表示央求或应答的语气用拖音。例一燕子飞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棉花姑娘)(9)表示赞美的语气用拖音。例一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10)表示迟疑语气用拖音。例一“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穷人)拖音仅适合慢语速朗诵。拖音不仅取决于语言情感,还取决于朗诵的速度。如果形势需要快速朗诵,这种拖音就不能再使用了。否则的话,情感的表达将会因语音的造作拖延而失谐。第二章 停顿一、停顿的种类朗诵中的停顿,主要包括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结构停顿三种。1、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一般的间歇,反映句子语法关系和地位。平时所说的标点符号,是指标号和点号两个内容。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七种。其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是:句号(二拍)、问号(二拍)、叹号(一拍至二拍)分号(一拍半)冒号、逗号(一拍)顿号(半拍)例一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蓝树叶)除了点号停顿以外,标号中的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括号也有标示停顿的作用。破折号、省略号的停顿时间依句子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一拍、二拍和三拍。连接号和括号的停顿时间为一拍。例一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起歌来。“哇”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狐狸和乌鸦)例二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朗诵带括号的内容时,一般是读完括号前边的内容后做短暂的停顿,之后改用慢语速,弱力度读括号内的内容,读完之后做短暂的停顿,紧接着再改换用括号前边内容的朗诵速度和力度去读括号后边的内容。这些括号的每半幅要各停一拍。但如果括号内容很长,不便朗诵,要等到读完括号前后的完整内容之后再读括号中的内容,否则的话,括号前后的句意就连不起来了。例一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少年闰土)2、逻辑停顿:句子中的语法停顿不能完全以标点符号为全部依据,有些句子没有标点符号,但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也需要作些停顿,这就是逻辑停顿。逻辑停顿又叫感情停顿,或者叫做强调停顿。逻辑停顿是为了适应一定语言环境的需要,而在不是语法停顿的地方作适当停顿,或在语法停顿的地方作时间上的变动,目的在于突出某一事物,某种感情或某个特定的语意。例一 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看月食)例二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喝水)3、结构停顿:结构停顿是段落层次间的停顿,是指每读完一个自然段以后停顿一下,以表示朗诵的某一个意思到此告一段落。这种停顿的时间要长,一般以三拍为宜。段落层次之间停顿的时间的长短,主要根据段落结构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是:段落层次句子,或意义段自然段句子。二、停顿的处理(一)句尾句尾停前,声音要收住,然后有平稳的较长停顿。主要把握三点:1、 话将要说完时,气也将用完;话语声音停止,气息也呼出完毕。2、 收音音节要处于落势,有时,停前的整个词组都要下落。3、 收要收住,或急收,或缓收,都要停住,不能失去控制。例一急收: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狼和小羊)例二缓收: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二)句中(有时也指一个小层次、一个段落)1、 停前扬收:扬收,要看停前的词、词组的轻重格式、末一个音节的声调调值、全句重音位置以及全句语气,目的在于造成行进感。2、 停前徐收:在停前音节稍稍拖长的时候,有一种声断气连、藕断丝连之感。词尾如国家、祝福等,词头如轻快、美好等。徐收和扬收可并用,扬收音节也可同时徐收。3、 停后缓起:停后开头的音节、词或词组,从容发声,缓缓出口,叫做缓起。缓起时,一般使用较低的声音,不但要把停前的“收”稳稳托住,而且要推动后面的词语。4、 停后突起:停顿时急吸气,停后急发声、快吐字,叫做突起。它不论使用较高的声音还是较低的声音,都要改变停前的声音形式。5、 停而紧连:句中虽有停顿,但需要紧连时,应缩短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甚至某些句子之间、段落之间也可以紧连。例一草地上盛开了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美丽的小兴安岭)6、停而缓连:停顿是要有声音的空隙的。有时,连接处可以吸气,有时,停顿中可以屏息。例一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喝水)第三章 重音文章中对表现内容、情节和表达思想情感有突出作用的音节叫重音,对表现内容、情节和表达思想情感起突出作用的句子叫重点句,为突出重点句的朗读叫做重音。重音是通过朗读的力度和速度并且配以拖音实现的。一、重音的种类:重音包括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类。在一定语言环境里,语法重音要服从逻辑重音。(一) 语法重音 所谓语法重音,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所确定的重音。 主语重音:例一谁来放哨呢?(一只小雁) 谓语重音:例二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雷雨)定语重音:例三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棉花姑娘) 状语重音: 例四它扎煞着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麻雀) (二)逻辑重音所谓逻辑重音,又叫做强调重音,还叫做感情重音。逻辑重音不象语法重音那样大体上有规律可循,它是根据一定语言环境需要而临时确定的重音。有时候,甚至是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感情支配下,就有不同的重音的处理方法。 例一他喜欢打篮球(谁喜欢打篮球?)他喜欢打篮球! (他喜不喜欢打篮球?)他喜欢打篮球!(他喜欢打篮球还是看篮球?)他喜欢打篮球。 (他喜欢打排球吧?)他喜欢打篮球!二、重音的处理 处理重音的办法主要有两种:重音重读和重音轻读。根据教材的思想内容和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确定。(一) 重音重读重音重读是在朗读中对某个音节或某个句子成份以及某个句子加强语势,甚至拉长音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一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丑小鸭)例二“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吧!”(东郭先生和狼)例三他慢慢地数:“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夜莺之歌)(二)重音轻读 重音轻读在朗读时,是用减轻读音力度和放轻朗读语气的方法来表现内容的情感特征。它的特点是语音轻淡,语势轻缓。轻读一般表现体贴、疼爱、留连、怀念、怜悯等温情内容或表达悲伤、沮丧、痛苦、惊恐等闷情的内容。例一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十里长街送总理)例二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卖火柴的小女孩)例三“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穷人)第四章 语气语气一词,由“语”和“气”合成。“语”,指有声语言,指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气”,指朗读时支撑有声语言流露出来的气韵。一、语气的色彩(一) 爱的感情一般是“气徐声柔”,有温和感。口腔松宽,气息深长。(二)恨的感情一般是“气足生硬”,有挤压感。口腔紧窄,发音器官紧张,气流不畅,语气急促生硬。(三)喜的感情一般是“气满声高”,有跳跃感。说话时声音脆亮,气息顺畅,音调高语速快,发声偏于口腔靠前部,语气欢快短促,声音甜润,给人以兴奋感。(四)悲的感情一般是“气沉声缓”,有阻滞感。气息沉重出声缓慢,说话时气息先而出声在后,气息阻滞声音,发声被气息隔断,给人以呜咽的感觉。(五)惧的感情一般是“气提声抖”,有衰竭感。说话时,发声迟疑,语流不顺,气息似积存于胸,出气强弱不匀。(六)急的感情一般是“气短声促”,有紧迫感。说话时,吐字弹射有力,气息急迫,出语停顿短暂,断断续续,给人以催促感。(七)冷的感情一般是“气少声平”,有冷寂感。口腔松懒,气息微弱。(八)怒的感情一般是“气粗声重”,有震慑感。说话时,发音力度加大,语势迅猛,气息粗重,纵放不收,语气粗重沉实。(九)疑的感情一般是“气细声缓”,有踟蹰感。说话时,气息似断又连,吐字迟缓,以降升调收尾,字尾拖长,给人以迟疑不定感。 二、语调朗读中的语调,表现为朗读时语句读音的升降曲直形势。朗读必须根据语言环境、人物性格、情感变化等需要,将读音的形势做适当的调配。(一) 平直调整个句子语气平直舒缓,语句从头到尾一直读平语音,使用中力度。一般性的说明和叙述,以及表示冷漠、悲痛、庄严的感情用平直调。例一天快亮了,周总理走出人民大会堂。他又工作了整整一夜。(温暖)(二) 升语调语句的读音从低向高逐渐上升,力度从弱到强。升语调一般表现为呼唤、祈使、疑问、反问、惊讶、惊异、愤怒、命令等语气或情感的语句。例一狼忙打招呼说:“好朋友!为了我们的友情,帮帮忙吧!”(会摇尾巴的狼)例二小猴子叫起来:“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例三“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三) 降语调语句的读音由高向低逐渐下降,力度渐次减弱。降语调一般表示赞扬、祝愿、坚决、自信或失望、悲伤等情感。有的语句被强调的重点在其开头部分,也用降语调。例一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呀,都看不清了。(雷雨)(四) 曲折调语句读音高低和力度不定交变。曲折调一般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犹疑等情感。它有两种形式,有的句子被突出强调的重点在其中间部位,故这部分内容的朗读力度要强,语音要高;有的语句被强调的重点在其两端,故两端的力度和读音要高,这两类语句的读音力度的趋势均呈高低曲折变化。例一花喜鹊拍拍翅膀,说:“骄傲的孔雀,湖里的那只鸟就是你自己的影子呀!你骄傲得连自己也看不起了!”(骄傲的孔雀)例二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看月食)(五) 语调的综合应用在朗读中涉及到的并不是像例句那样单独存在的语句,而是一组一组相互牵连在一起的句群,我们不能将这其中的每一句话都用同一个语调,那样的话会使人听起来单调乏味,产生厌烦情绪,降低朗读的效果。所以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句群中每句的语调进行恰当的调配,以使之和谐悦耳。例一他们都来看伽利略的试验,都来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呢,还是25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例二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即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第五章 节奏在朗读中,要立足于作品的全篇和整体来把握语流速度,即节奏。节奏不仅包含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的特点,也包含声音行进、语言流动中的回环往复的特点。朗读中语速的快慢主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依然是作品的内容和感情。 一、根据内容确定朗读速度 (一)一般说来,情绪紧张、热烈、激动、兴奋、愤怒、急躁、惊慌以及愤怒、斥责、申辩等内容,朗读的速度宜快。例一水手们的笑声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不一会儿,他已经顺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了。就在孩子想去抓帽子的时候,猴子又往上爬了,爬得比孩子更快,更灵巧。你逃不了!孩子一边喊一边往上爬,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急了,不停地往上追,他们两个眼看就要爬到桅杆的顶端了 (跳水)(二)一般说来,叙述、写景、沉痛、悲伤、思念、自省、行动迟缓、气氛庄严、行为困苦或凄惨等内容,要读得慢一点。例一 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色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穷人)二、根据情感色彩确定朗读。(一)一般来说,表达喜爱、兴奋、愉快、惊喜、威胁、恐吓、惊惶等情绪要快读。例一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儿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咕咚)例二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狼和小羊)(二) 一般说来,表达畏惧、悲痛、祈求、悠然自在、思念、失望、犹豫、遗憾、惋惜、沮丧、懊悔、哀怜、蔑视、幽默讽刺等情感要慢读。例一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井底之蛙)例二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过河)此外,语速的快慢还和作品的体裁以及人物的年龄性格等有关。就作品的体裁和散文相比,诗歌的速度要慢一些。散文中,抒情散文比叙事散文的速度要慢一些。就人物的年龄和性格说,年轻人的话较快,老年人的话较慢;性格豪爽、作风泼辣的人话语较快,性格憨厚、作风懒散的人话语较慢。(三)节奏的综合运用朗读中,对于节奏的处理除了关注文中角色情感、年龄以及作品的体裁外,有时也要整体把握作品以做特殊处理。如作品基调低沉的,不能一低到底,同样要表现出抑扬顿挫,尽量做到起伏有致。例一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柱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十里长街送总理) 例二有一天,孔雀昂着头,挺着胸,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沿着湖边散步。树上的花喜鹊很有礼貌地向他问好,他理也不理。忽然,孔雀发现湖里有一只鸟,跟他一模一样,也十分漂亮。他立刻停住脚步,展开尾巴。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谁知湖里的那只鸟也停住脚步,展开尾巴。美丽的尾巴也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骄傲的孔雀有点儿生气了,他睁大圆圆的眼睛,抖了抖头上的翎毛。湖里的那只鸟也睁大圆圆的眼睛,抖了抖头上的翎毛。骄傲的孔雀可真生气了,他昂着头,挺着胸,向前迈了一大步,没想到一下子掉进湖里了。(骄傲的孔雀)第六章 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读一、说明文朗读要领(一)把握说明文文体特点:说明文是介绍、说明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性质、特点及规律的文章,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说明文的种类有介绍性、记叙性、文艺性、实用性。(二)明确说明文朗读方法:1、全面认识和理解所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明白无误、质朴自然的恰当表达出来,总体基调是平实;2、 区别说明的种类,有针对性的确定朗读的基调和具体技巧;3、 从整体和局部梳理和把握文章的逻辑层次,恰当的运用朗读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4、 重点明确和准确运用语势、停顿、重音、节奏等技巧,显示文章的层次和事物的特征。(三)以蝉为例训练掌握说明文朗读技巧:蝉(法布尔)(节选) 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蝉的胸部/装着一个巨大的响板,能发出声音。装了这个巨大的响板,体内其他的器官/ 都没地方安置了,只好/挤到身体的角落里去。蝉 /不惜缩小体内其他的器官来安置乐器,当然 /是极嗜好音乐的了。蝉/自鸣得意的奏音乐,究竟/为的什么呢?我这个蝉的老邻居至今/还没弄清楚。照/常情猜想,总以为/是在呼唤同伴吧。可是/事实证明,这个猜想/是错误的。蝉/跟我比邻而居/差不多十五年了。每年夏天,将近两个月,蝉/总在我眼前,蝉的乐声/总在我耳边。我常常看见/一些蝉排列在树枝上,把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的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又慢又稳的脚步走动,找温暖的地方过夜。无论/饮水的时候,走动的时候,它们/从没停止过演奏。这样看来,蝉的乐声 /一定不是呼唤同伴了。试想,同伴就在身旁,还用费整天整月的功夫/来呼唤吗?照我想,蝉/这样兴高采烈的演奏,不过/是用强硬的方法强迫别人听它罢了。1、语音提示:蝉chn 嗜好shho 狂饮kungyn 强硬qingyng灵敏lngmn喧哗xunhu尽管jngun 砰png 霹雳pl2、 朗读提示:这是一篇知识小品(节选),它生动风趣的笔调,详细的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读时要注意把重音放在说明知识的一些词语上。全文整体节奏:轻快;语势:平直、曲折调;语气:轻松风趣3、 朗读具体指导与训练:(1) 知识小品笔调生动、风趣,朗读重音要放在知识性词语上(重音、停顿如文中红字和斜杠所示)。(2) 第一节首句和末句,要读出轻松、风趣、讥讽语气,因为蝉没有听觉,根本谈不上喜欢音乐。(3)第二节“究竟为的什么呢?”速度可稍快,语调上扬,急于得到答案;“至今”后稍顿,表现“我”长期观察毫无结果的失望之情;“事实证明”“错误”要重读,语气要肯定,使读者对否定“这个猜想”的事实产生兴趣。(4)第三、四、五节重音、停顿如文中所示;描写蝉在树上活动情形两句,速度要慢,突出饮水贪婪和走动缓慢;“无论”“从没”重读语气要肯定,这是我长期观察到结果。(5)第四节“一定不是”语气肯定,末句反问语调上扬,加强肯定;(6)第五节“我”重读,强调个人观点;“强迫”“强硬”重读,语气流露出对蝉的厌恶情绪。二、记叙文朗读要领记叙文无论记人、记事、写景、状物,总要给人以启迪,却很少说教。朗读记叙文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抓住作品的发展线索,然后还要看作品的立意。(二)记叙文的语言细腻,其大量篇幅是叙述,朗读叙述语时,要注意把语句化开,防止吃字、滚字。而朗读描写语句,必须把握生活的真实再现,不必由朗读者着意指出,要忌故做多情,自我陶醉,不过多地使用长时间停顿、延长音节、拖长句尾等手法。(三)记叙文中常常有人物出现。在朗读时,一般以人物的精神境界、人物的思想深度为重点,也要照顾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年龄大小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与“我”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来说,一定不要摹拟人物的音容笑貌、方言土语。(四)记叙文朗读时,声音要轻柔化。朗读中,要把自己的真实见闻和感受倾心相告,希望给人一点启发,不带任何强制性,在不露声色中给人以美感享受。例一 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到中南海政务院去。我走进他的办公室。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高极度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盞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一叠一尺来厚的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着,并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一夜的工作) 记叙文里还可以分为通讯、散文、游记、回忆录等,朗读时也要加以区别。三、议论文朗读要领(一)把握议论文文体特点:作者用明确的事实、严密的逻辑和有力的语言来阐述个人主张。论说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举例、对比、数据、引用等。文体特点:摆事实,讲道理;观点明确,是非清楚;感情浓重,情理并重;逻辑严密,层次清晰。(二)明确议论文朗读方法:1、朗读论说文要清晰、自然、语义连贯;2、摆事实,讲道理,要读得明白无误,坚定有力;3、正反对比,要用不同语气表达出来;4、读出层次结构,注意停顿、重音、语速、音量;5、恰当运用语势、语调,感情饱满,爱憎分明。(三)以谈骨气为例训练掌握议论文朗读技巧:我们中国人 /是有骨气的。 我国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 /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此之谓 /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 /收买不了,贫穷困苦 /折磨不了,强暴武力 /威胁不了,这样的人/才是了不起的人。这种人 /古时候叫大丈夫,我们今天呢,叫做英雄气概,也叫做有骨气。什么叫骨气,指的是 /抱有正确、坚定的主张,始终如一的 /勇敢的/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遭遇任何困难,都压不扁、折不弯,碰上狂风巨浪,能够顶得住,吓不倒,坚持斗争的人。1、语音提示:淫yn厚禄l折磨zhm威胁wixi骨气gq扁bin折zh拘囚jqi阴湿ynsh慷慨kngki嗟ji施舍shsh吆喝yoh宁可nngk暂时znsh隐蔽ynb疾呼jh2、 朗读提示:这是一篇说理性杂文,作者一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论断是正确的。朗读时要态度鲜明,感情丰富,语言铿锵,声音有力。“中国人”后面作较长时间停顿,然后精神饱满的读“是有骨气的”,其中“骨气”重音重读。列举事实要读得明白晓畅,孟子三句话要重读,注意节奏的缓急、音量的大小、停顿的急徐,表现出论证的逻辑层次。3、 朗读具体指导与训练:朗读总体要领:全文节奏:凝重高亢(严肃、庄重、自豪、坚定);全文语势:多扬升(反诘、号召)与降抑(肯定、坚决);用换气与停顿表现逻辑层次;用语气、重音、语速的不同表现观点、感情。 朗读技巧提示: (1)说理性杂文,朗读要注意重音、停顿、节奏、语气,态度鲜明,感情丰富,语气铿锵,声音有力; (2)第一节是中心论点,“中国人”后面较长停顿,精神饱满读“是有骨气的”,“骨气”重音重读;(3)第二节引用孟子三句话解释“骨气”,语气要读得慷慨激昂;第三节对“骨气”的当代解释,要读得语调铿锵,坚定有力。四、寓言、童话、故事朗读要领(一)寓言 寓言分一般寓言和童话寓言两种。它是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含蓄手法写成的小故事。运用通俗、假托的小故事隐喻一定的道理,说明一个哲理性的主题,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其特点是语言含蓄,生动活泼,篇幅短小,情节紧凑,富于浪漫夸张,人或物的个性形象鲜明,感情外露明显,是非特点突出,说理具体深刻。朗读寓言,必须仔细分析寓言中每个字词的含义,人物的个性心理,故事的情节及其蕴含的哲理。人物的个性心理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寓言的哲理是通过故事中角色的愚行窘态展现出来的,在朗读中必须通过恰当的语调、否定的语气,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例一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着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揠苗助长)(二)童话 童话是根据儿童特点,从儿童的心理状况出发,使用儿童语言,写给儿童的。从内容形式上分,有三种:一种是故事童话。它既有故事情节,又以童话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借助人或动植物的思想或活动反映或宣传某种事物或道德。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乌鸦喝水、捞月亮等;第二种是寓言童话。以童话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依靠某假托体讲述一个故事,进而隐喻一个哲理。如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第三种是科学童话。其特点是由动植物的发展变化,说明事物的成因、机理,本质属性,揭示自然奥秘,展示某种科学道理。如小壁虎借尾巴、植物妈妈有办法等。童话的朗读,要体现儿童口吻,唤起儿童新奇的情趣,以便使儿童的思维和情感顺利地进入到童话故事之中去。要做到:1、努力适合儿童幼稚好奇的心理状态;2、要确定好褒贬对象,恰当地表现好立场的情感;3、要体现不同角色说话的音色特点; 例一 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哪,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老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小壁虎说:“黄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他看见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小壁虎说:“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小壁虎借尾巴)(三) 故事 故事是通过深刻的主题,使听者从中受到潜在的情感教育。其朗读要注意以下四点:1、要把叙述事情发展的内容(叙述)与记载人物语言的内容(记言)使用不同的音高表现。一般来说,叙述的内容,读音宜低,记言的内容读音宜高。 2、不同人物的语言,朗读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地用高低语音将他们区分开来,以便让人清楚地意识到哪是甲说的,哪是乙说的,或者谁是正面人物,谁是反面人物。 3、要根据故事情节,灵活调变朗读的语速。平静、平铺直叙的内容要用中语速读;情节紧张的内容要快读;沉缓情节的内容要慢读。4、 要调配好各种朗读的语气因素,使内容读得恰如其分,情切意轩。例一 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风车就吱吱地转起来。奶奶说:“你的风车能磨面吗?”牛顿天真地说:“能。”奶奶笑了。第二天上学,牛顿把他那小小的风车带去,摆在课桌上。同学们都围上来看。牛顿得意地转着风车。大家也夸奖他做得好。正在这时候,同班的卡特大声说:“牛顿,风车为什么会转,你能讲出道理来吗?”“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卡特看牛顿发愣了,笑着说:“讲不出道理来,光会做有什么希罕呢?真可笑!”同学中也迸发出一阵笑声。不知被谁一推,那架小风车掉在地上,摔坏了。(做风车的故事)五、诗歌朗读要领(一)儿歌 儿歌是为儿童所欣赏和吟唱的一种简短的歌谣。大多适合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段的儿童。朗读儿歌时注意以下四点:1、注意把握儿童心理,要有童心,能感受儿童的情思和情趣。2、儿歌字节整齐,押韵,琅琅上口,易唱易记。朗读时要有强烈的音韵美和节奏感。3、儿歌感情纯真,内容欢快明朗。朗读时语气中要带出快乐、轻松的情绪。4、注意面部表情与手势的结合。例一: 阳光照,鸟儿叫, 背起书包上学校。 见了老师开口笑: “老师,您早!” “老师,您好!” 老师夸我有礼貌。例二: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二)格律诗1、格律诗的字数一定。要注意文字语言中的标点符号同朗读时停顿的位置是一致的,不能显出字数似乎不同的样子来。2、格律诗的语节一定。也就是说,在诗的格律要求上表现为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