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55868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班级_姓名_学号_得分_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哽咽(y) 蝉蜕(tu) 可汗(hn) 九曲连环(q)B 炽痛(zh) 默契(q) 祈祷(q) 脑髓suC 救济(j) 憎恶(zng) 嫉妒j 环谒yD 确凿(zo) 气氛(fn) 污秽(su) 讪笑shn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崎岖 丑陋 延棉 人迹罕至B屏嶂 怪诞 肿胀 荒草萋萋C书塾 幽寂 博学 来势凶凶D狂澜 谰语 斑斓 风流倜傥3、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鉴赏(鉴定和欣赏)卒之为众人(卒:士卒)B亘古(远古)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C 确凿(确实)双兔傍地走(走:跑)D高山之巅(巅:山顶)宛转(形容声音圆润动听)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B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C“十一”期间,滔滔不绝的游客使庐山风景区热闹非凡。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C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把寂寞留给自己把芬芳献给他人以苦心孕育未来以宽阔拥护生活A B C 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黄河颂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黄河颂。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着名作家都德。他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歌颂了沦陷区人民的爱国热情。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乐府民歌。D土地的誓言写于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作者是端木蕻良。标题中的的“誓言”是指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7、古诗文积累(共8分。)(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 (2)谁家玉笛暗飞声,_;(3)许多成语都源于古文,请你写出“扑朔迷离”在木兰诗中的原句 _, _ 。 (4)古诗中描写传统节日的诗文很多,请写出一句描写清明的句子: , 。8、综合性学习(6分)(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骚客对它描写颇多,而我们的劳动人民也创作了很多关于黄河的口头文化,请你简述关于黄河的成语、俗语(或谚语)各一个以及两句完整的关于黄河的诗句。俗语(或谚语): (1分)诗句: , (2分)(2)、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2分)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齐奋斗继往开来盼未来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9、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表回答问题。(3分)阅读内容人数百分比卡通书11256%时文杂志3216%武侠小说3015%文学名著2613%从表中可得出一个结论,即 (1分)看了这一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2分)二 、语段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10、 本文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和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苏辙、曾巩并称唐宋散文八大家。(1分)11、 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2分)(1)仲永生五年,未尝( )识书具 (2) 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3)稍稍( )宾客其父 (4) 不能称( )前时之闻12、下列与“借旁近与之”中的“之”字的解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邑人奇之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忽啼求之 D、于舅家见之13、 翻译句子(4分)(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4、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到“泯然众人矣”的变化,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15、假如你身边也有像方仲永这样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导他呢?(可以引用名言、诗句来讲道理) (2分)。(二)人类与技术环境 14分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了抗生素、杀虫剂、电视、雷达、发动机、原子反应堆、电子计算机这一切构成了今天高度发达的技术环境,也称为“第二自然界”,使地球上的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约每隔15年其数量增加一倍。在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自己建造的技术环境的严峻挑战。跟技术环境的变革速度相比,生物机体的演变速度极其缓慢。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都认为,原始人与现代人在大脑构造上相差无几。几千年来,人对语言的反应速度并无差异,基本上是平均每秒钟接受2.5个单词。然而,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每秒钟计算5000次发展到当前每秒钟几十亿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还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人的大脑能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环境吗?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也许会取代自然智能。难道果真如此吗?科学界的有识之士,对于第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对于第二点则持否定态度。大脑是人类自然智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人的大脑里的神经元有140多亿个,构成了地球上最完善和效率最高的自然信息系统,这是自然界的美妙绝伦的创造,是人类发明的任何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或人工智能都无法超越的。总之,尽管人类创造的技术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向它的主人提出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进程中,人类永远是技术环境的主人。16、第段中“取之不尽”的“之”指代 ,“用之不竭”的“竭”的意思是。(2分)17、文章的探讨的是 和 的关系问题,得出的结论是 (3分)18、用简洁的语言揭示“第二自然界“的本质特征。(要求不超过20字)(2分)19、根据第一段“近几十年来”人类发明的内容,请再举两个例子: (2分)20、第段中加点的“基本上”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21、第段画线句除了说明电子计算机发展速度快这一问题外,还说明了什么?请扼要回答。(2分)(三)我长大了 (14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22、第一段中,作者说“小时候想长大”,“想长大”的内容是什么?(2分) 23、文中划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分)24、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2分) _25、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 (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 (详写,略写)。请从括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4分) 26、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四、作文(任选一个)(50分)人生是一个静悄悄的成长过程,这里面有欢乐,也有忧愁;有轻松,也有凝重;有甜美,也有苦涩;有新奇,也有平淡你的又是什么?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2、紧扣话题。3、600字以上,字数不够酌情扣分。4、卷面要求整洁世上有许多人:有你崇拜的偶像,他们清纯、活泼、靓丽;有你敬重的父辈,他们勤劳、淳朴、守责;有你尊崇的名家,他们热诚、创新、立业你是否觉得你自己也很出色?譬如: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兴趣广泛,学有专长;洁身自好,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请以瞧我这个人为题目写一篇敬佩自己的文章。(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共15分)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老师说,性别。女。大家刷刷写下。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 14 第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两三句话即可)(3分)15 第13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16 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17 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13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4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3分)15.“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16.过渡(承上启下)。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3分,只答过渡或承上启下给1分)17.委婉地批评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毋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 (意思对即可。2分要求:1、写出你的特点,展现你的个性。2、有恰当的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等),注意语言的生动性。3、书写认真, 600字左右。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三)郑振铎的“最后一课”1941年,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许多地方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12月8日上午,暨南大学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郑振铎像往常一样捧着厚厚的讲义夹,走进教室,只是步履显得十分沉重。教室里依旧挤满了听课的学生,他们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摊开笔记,鸦雀无声地准备聆听郑先生的讲课。郑振铎神情肃然地环视着教室,鼻翼不由得抽噎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眼泪。“今天的事,你们大概都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即停课。”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他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不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这一堂课,他讲得格外的亲切,学生们也心无旁骛,不停地做着笔记,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10点30分,不幸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从学校顶楼的窗口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见,萧瑟的北风中,“太阳旗”鼓满着嚣张的气焰,盛气凌人地招摇而至。郑振铎停止了讲课,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他挺直了身体,做了个立正的姿势,毅然合上了讲义夹,严肃而又坚定地宣布:“现在下课!”学生们随之站了起来,他们都已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走向哪里。许久,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同学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啜泣声。暨南大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天那样坚决、统一,从校长到工役,从教师到学生,所有的人用热血铸就的身躯,迈着“可杀而不可辱”的脚步,走出教室,集合在教学大楼前,炽热的心将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12选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中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情?(2分) 13第3段中写道:“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对其原因,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4第2段中写到郑振铎的“抽噎”,第五段中写到几个女生的“啜泣”,这是否有损于师生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2分) 15文中说“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你认为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是什么?(2分) (二)12(2分)动作 神态 语言 心理 表现了人物沉重、悲哀的心情。13(2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震动。14(2分)他们为国土的沦丧而感到屈辱,极度的悲痛正是他们爱国主义的表现。15(2分)这将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南大学乃至在他教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这节课将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