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10253224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37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快乐的杉树林【教学目标】1、知道课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第25节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的活动。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感受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3、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校园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有顺序地写下来,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 出示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杉树林图象,板书:杉树林 简介杉树2、填空:( )的杉树林3、出示课题:快乐的杉树林针对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是快乐的呢?二、 学生小组自学课文,讨论学习。学习要求: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3、 完成填空: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家门前杉树林_的不同的景色以及_的情景,抒发了我 _的思想感情.4、 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一年四季的景色的?三、 小组学习交流。1、 指名分节读课文。2、 交流填空。3、 学习总起句,总结句。理解“无穷”。4、 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四、 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2-5节。1、 默读课文,杉树林一年四季有哪些变化?(1)、第二节:春天抓住树叶生长的过程,颜色、形状的变化,突出孩子们欣喜的感情。板书:长叶指导朗读:春天,杉树长叶了,带着欣喜来朗读。(2)、第三节:夏天抓住“火辣辣地烤着”、“拼命地叫着”是表明天气的炎热程度,说明了盛夏的“酷暑难挡”,理解“极好、避暑胜地”,说明杉树遮阴,凉风习习,给人带来的阵阵凉爽。 板书:胜地想想该怎样朗读好这前三句?(3)、第四节:秋天抓住杉树林“更新换貌”的具体内容:“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秋风扫过,那火焰般的红叶飘落在地上,像红色的地毯”、“夕阳和晚霞增加了它的红,雨后的水塘更增加了它的红”、“秋天是杉树林最美丽的时候。”理解比喻句,把杉树叶子比作火焰,突出了它的红,红得耀眼,加上夕阳、晚霞、雨后的水塘使它红得可爱。板书:最美指导朗读:这里充分显示了秋天杉树林的美丽,语速可以稍慢,音量稍轻,表现出幽雅而柔和的秋景之美。 (4)、第五节:冬天:抓住“地面上,树干上,屋顶上,粉妆玉砌的世界”表现出杉树林冬天所特有的美。板书:粉妆玉砌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语气(5)、小结:杉树林一年四季的美景让“我”喜爱,让“我”陶醉,同时,它还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2、 自由地读读课文,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乐趣?划出有关的语句,讨论学习。(1)、我和小伙伴们一放学,就到杉树林里做游戏。玩累了,有的还带着“牙牙”学语的娃娃来观看。大伙儿轮流荡秋千毫不在乎“。写孩子们在杉树林荡秋千。从“一就”能看出孩子们是多么喜欢杉树林,“毫不在意、自顾自”可以看出小伙伴们在杉树林林里尽情地荡秋千,玩得很快乐。即使吃尽苦头,屁股疼上两三天也“毫不在乎”,反映出孩子们尽情玩耍,心中充满了欢乐。指名读,读出欢乐的语气。(2)、“当然这里是我们的天下喽!有的做游戏。欢声笑语给整个杉树林带来了欢乐。”理解“天下、不约而同、有的有的”看出杉树林是孩子们玩耍和学习的天地,同时也是避暑的好去处。(3)、“我们时常迎着夕阳在这条用红叶铺满的路上来回走动,脚下软绵绵的,舒服极了。从“舒服、时常、来回走动”这几个词中可以看出秋天的杉树林能给我们提供特殊玩耍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杉树林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那么多欢乐,在加上它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不仅让我喜爱,让我陶醉,更让我难以忘记。板书:喜爱 五、 各自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小节认真、有感情地读一读,试着背出来。六、 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质疑:(1)、完成课后词语积累2(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红色,红得那样鲜艳,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1、 夏天,大地被灼热的太阳烤得火辣辣的,_。2、 今天,雨下得真大,_。3、 _。七、布置作业:写段练习。【板书设计】1、 快乐的杉树林春天 帐叶 一就、还不在乎、自顾自夏天 胜地 天下、不约而同、有的 有的、喜爱秋天 最美 时常、来回走动、软绵绵、舒服极了冬天 粉妆玉砌、高兴地、有的有的、回荡教学反思:重视文本,注重朗读积累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文品句,既给足时间让学生“读进去”,用自己已有的理解水平、感情经验解读课文,又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出来,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个别读、集体读、范读、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水到渠成,熟读成诵。说写结合,强化语言实践语文教学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精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中的语言实践活动不能游离与文本内容,应依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把习得的语言巧妙地加以运用,促使学生在迁移中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快乐的杉树林这篇课文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较易把握,学生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杉树林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跟随作者一起在杉树林里嬉戏,感受到了那片杉树林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2 捅马蜂窝【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2、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基础上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掌握“我”捅马蜂窝前后的情感变化。【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作家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媒体出示:冯骥才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二、初知课文1、板书课题师:作家冯骥才童年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一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作家小时候捅马蜂窝的事情。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课文那几节写了捅马蜂窝的经过?捅马蜂窝前、捅马蜂窝时、捅马蜂窝后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的句子三、讨论交流1、学习13节体验朗读爷爷、奶奶的话。奶奶:怨恨 爷爷:无奈2、学习46节捅马蜂窝前那都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校门口。(交流板书:兴奋、)捅马蜂窝时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是我惊呆了。(交流板书:迟疑、惊呆、狼狈)捅马蜂窝后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的时间,以至消肿后的几天里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呢!(交流板书:害怕、后悔)朗读感悟(反复朗读,体验感悟)四、总结课文师:学了课文,你觉得童年时的冯冀才是个怎样的孩子?1、其实,我们也和作家一样,由于自己的年少无知,干了不少傻事,吃了不少亏。但是,那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才是我们的童年更加值得追忆!2、练笔:师:让我们和作家一起回到他的童年,你想和冯骥才说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笔,和作家亲切的密语几句。3、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后交流。五、感悟写作方法师:大家都喜欢童年时期的冯骥才,那么,他的文学作品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加以说明。范例:他的作品语言很幽默。比如:后院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屋檐下的马蜂窝了。壮观一般形容气势很大景物,这里用来形容马蜂窝,比较夸张,很幽默。学生自己讨论。六、拓展阅读查资料:冯骥才的其他小说作品。3、瑞恩的井【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捐助、羞怯”等的意思。2、在理解关键句段的基础上,体悟瑞恩的善良、坚毅和执着,并懂得只要真心向往,努力奋斗,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表达对瑞恩的敬佩之情。【教学重点】1、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教学难点】1、知道瑞恩是一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2、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通过简介,感受非洲人民的痛苦生活。同学们,在遥远的非洲,由于地理条件等特殊原因,哪儿的人们饱受折磨。出示:一些非洲的孩子住在条件很差的草棚里,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引用水,又缺医少药,许多儿童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指名读2、学生谈感受。此时,你心理会想些什么?理解后出示:这真是一个痛苦的社会。朗读。二、学习课文38节,体悟瑞恩的善良、坚毅和直着。过渡:一个六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听说这一切后也和我们一样深切的同情他们,并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是什么? 出示:我希望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1、 认真读38节,思考:瑞恩是怎么做的?(自渎课文,同桌交流,师及时梳理和板书。)2、 读38节,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70美元的易?(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抓住关键句段引导品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3、 教师引读,整体回顾。三、学习9、10节,感受瑞恩言行的感染力。瑞恩的行为感动了谁?他们是怎么做的?(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并板书。)四、学习11小节,揭示课题,体会非洲人民的感激之情。瑞恩来到了乌干达,非洲人民是怎样对待他的,找找有关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乌干达人民的热情,理解课题“瑞恩的井”,并感受瑞恩的执着。)五、总结全文1、 教师小节。2、 深华情感。同学们,如果你是瑞恩的家人,或是他学校里的老师、同学,或是社会上的一位有爱心的人,或是你就是一位受到瑞恩帮助过的非洲人民,此时,你想对瑞恩说些什么?(交流、师生互评) 3、布置家作,进行练笔。【板书设计】瑞恩的井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善良 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事情都能做好!4、坐在最后一排【教学目标】1、读课文,说说“孤僻、不屑、呆滞、嘉奖、懵懵懂懂”等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2、划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心里活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作为,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课文含义。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重难点】 1、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2、理解“每当她带着倾向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前所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物质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一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引入课文。有个女孩,一直以来自认为又丑又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老师只好把她安排在最后一排。她自暴自弃,非常自卑。五年级时,她却改变了。想知道发生在这个坐在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吗?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新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请同学帮助。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我”的两件事,是哪两件事?2、交流:出示填空,根据填空,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我”哪两件事?课文主要写了在语文自习课上,我因白老师-感觉到-,在当天夜里,-,认认真真地补上了-。在后来的数学课上,我又因白老师-取得了第一名,白老师为我-。三、 再读课文,抓住描写心里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1、白老师改变了“我”。从与白老师认识的第一天起,“我”的内心就不断地因受到白老师的“主义”而翻动着。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集体交流。出示:“我不屑得瞧着她她会知道”。(1)“不屑”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的内容和你的生活想想“她会知道”这里“我”可能还会想些什么吗?(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3)知道朗读出轻视、嘲弄、愤愤不平的预期。3、出示:“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前所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一句。2、自由读读这句话,对化纤部分作者这样的想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质疑:“我”为什么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呢?出示练习,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每当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惭愧的是-交流愤愤不平、嘲弄、轻视她真有这样的神通吗?她会知道她会知道自暴自弃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罪尤一排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值得骄傲的资本成绩差、作业不好好做 (1)引读:所以,作者说“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因为我-像我这样的学生,-。(2)知道朗读出惭愧、自责的感情。(3)读在白老师的特别“注意”下,我笨拙勤恳的努力终于使我在语文测验中获得第一名,这震住了我,而白老师的话更让我热泪汹涌而出。出示“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作为,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四)默读课文第二件事,联系“我”的变化,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听了老师的话,此时的“我”会怎么想呢?(感激)想像说话:我的热泪汹涌而出。-。四、总结5、寻找幸运花瓣【教学目标】 1、了解我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并体会由此产生的心情变化。2、朗读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说说对幸运的理解。3、学习格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也许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含义。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学重难点】 1、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2、理解“每当她带着倾向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前所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物质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一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发谈话,揭示课题1、 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你是怎样理解“幸运”的呢?可以举例说说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或看到的,听到的?2、 学生交流对“幸运”的理解,教师点拨。3、 师:刚才,你们谈了自己对“幸运”的理解,你们有没有听说世界上有种花瓣叫幸运花瓣?今天,我们就和小作者一起去寻找幸运花瓣。4、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5、寻找幸运花瓣5、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了解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轻声读课文,并完成填空。学习任务单:1、轻声读课文,想想幸运花瓣是什么花的花瓣?作者为什么要寻找它呢?2、解课文内容,完成填空-。“我”兴致勃勃地去寻找,可是-,就在“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时,却-。终于心中的希望变成了现实,“我”-。2、 学生交流自学,梳理课文内容。(1) 师介绍幸运花瓣。(出世图片)(2) 完成填空,教师归纳。三、研读课文,体会心情。1、 师:作者为了得到五瓣丁香,苦苦寻找,通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此时此刻,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轻声读读课文,划出句子,并试着提提问题。2、 出示句子: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丁香的精细,这都是我从为体验过的一种快乐。(1) 朗读句子(2) 质疑问难,随机解决3、 师: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写出作者不同的心情?读读5-20节,划出有关的句子。(1) 学生交流,找到句子。 于是,那天放学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 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离去。 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 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2) 这五句句子中,你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呢?(3) 师根据 学生讨论,并归纳板书:兴致勃勃-悻悻-兴奋不已-沮丧-惊喜4、 师生共同小结。5、 为了找到五瓣儿丁香,作者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在三天寻找过程中,有一天的描写最具体,让我们再来读读第12-19节,想想这次作者又是如何寻找的呢?(1) 出示第12-19节,学生轻声读,选你喜欢的一句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寻找幸运花瓣的?(2) 教师出世花朵,学生观赏。重点知道句子,朗读、体会。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3) 同音字区分,知道朗读句子。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划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4) 配乐朗读第12节-19节。6、 师:作者额是如此专心致志地寻找幸运花瓣,她早已深深地陶醉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快乐中,即使在最沮丧时也未曾放弃,就在她心灰意冷时却忽然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1) 学生读第20节(2) 知道朗读句子,读出作者精细的心情。(3) 放飞想像,她当时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我的心为之一懂,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4) 齐读句子师:作者在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时,却忽然发现五瓣丁香花,此时此刻,你想到哪句话形容当时的情景?7、 找到五瓣丁香花,她是那样激动,那样惊喜,难怪她会回味。朗读第21节。8、 小结: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使作者感到乐此不疲,使她获得惊喜,更带给她从为体验过的快乐。四、学生格言,理解文章1、 师:幸运真是可遇而可求的,正如文中所说。2、 出示课文最后三节(1) 指导朗读这三节。(2)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快乐是什么?(3) 文章最后一节描写的正式作者在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过程中对“幸运”的领悟。(4) 把它当作格言记住,并试着背一背。3、 老师再向你们推荐几句格言,选择你喜欢的一句介绍给大家。4、 学了课文,你对幸运是否有了新的理解、感悟呢?动笔写一写。(1) 学生写话。(2) 交流,教师点评。5、 总结全文:幸运之神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地寻找她,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收获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心中的希望变为现实,成为一个幸运的人!6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用具体的事实、犀利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方法。3、知道世界和平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激起学生痛恨战争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 自主学习,针对课题质疑并解疑。2 情感体验,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对课题质疑。1. 故事2. 和平鸽就这样诞生了,它没有把和平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和平永驻人间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质疑。梳理板书;向谁呼吁?呼吁什么?为什么要呼吁?二. 出度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2. 小小组内交流刚才的质疑。三.阅读研究,激发情感。1.课堂交流:想谁呼吁?呼吁什么?板书: 加利 要和平 不要战争2.重点研讨:为什么呼吁?(当堂交流,随机读悟)(1).朗读正文最后一节,学生圈划关键语句。交流出示:“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爸爸,全社会应该一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2).雷利失去了谁?谁来介绍以下他的爸爸,可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身份,也可以儿子雷利的身份。(3).爸爸是多么出色,可是他却被战争夺去了生命,朗读第二第三节,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自由朗读圈划,做适当批注。(4).交流:随机落实以下词句的理解,并知道朗读。(5).配乐朗读这两节。四.联系生活,方飞理想。1.毕加索的和平鸽没有把和平带到全世界,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恶毒的子弹还威胁着宝贵的生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知道现在地球的哪些地方还有战争?2.今天就让我们把和平的鸽子放飞到这些地方,让我们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人的人类家园!小组合作,完成小诗放飞: 在我的心中,藏着一只和平鸽,我想把它放飞到伊拉克上空,它会对着美英战机喊:别炸啦!别炸啦!在我心中,藏着一只和平鸽,我想把它放飞到( )它会对着()喊:( )!在我心中,藏着一只和平鸽,我想把它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会对着蓝天呼唤:和平!友谊!地球是一家!3.推荐吟诵。7、妈妈,我们要活下去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 体会课文用词贴切的特点,会用词语造句3感受洛迪对妈妈的爱和勇于跟自然灾害抗争,努力自强自救的勇敢精神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引人课题: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这是培根的一句名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讲述了一个名叫洛迪的10岁小男孩所创造的奇迹。2出示课题:28妈妈,我们要活下去齐读课题二、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l放声自由读课文要求,11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2)读通课文摘录文中表示对间变化的词。课堂交流。(1)正音抽读文中生字新词。121读下面句子注意句中停顿。(1)借着闪电他们看见小河变成了近200米宽的一片洪水。(2)他们幸运地抓住了一道铁栅栏虽然铁棍的断头将海伦左臂上的一片肉戳了下来而且露出了骨头。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读通情况。4交流摘录的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并按时间变化理清课文脉络。三研读课文第5、6、7节。I妈妈我们要活下去这是文中的10岁小男孩对妈妈说的一句话,默读课文,展开合理想象出示:洛迪( )地对淹伦说,妈妈坚持住!我们要港下去!。(勇敢地坚定地顽强地焦急地急切的,2课文中并没有直接这么写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7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节特别读好洛迪的话。4说一说课文第5、6节。出示:在黑暗的激流中海伦被卷走了。她 怎么样l 。沿边l怎么想怎么做 l怎么样 地说,妈妈坚持住!我们要话下去L5引读第7节按课文内容填空再体会所填词语往句中的作用。(1)洛迪双脚( ),蹬水空着一只手( )划水。(2)洛迪( )鼓起劲头坚持游下去他保护着妈妈,在( )洪水里坚持了( )3个小时!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节,特别读好括号中的词语。四、研究课文第8、9节。1师范读第8节,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小洛迪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妈妈的动作、神态、语言。2演一演妈妈与洛迪的对话。3齐声读课文第8、9节。五总结课文,拓展说话*8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学习目标】1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理解并积累词语。2阅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出自己的感受。3体会医生和骨髓移植者为拯救他人生命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以及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学习重点】1能通过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是一次特殊的骨髓移植手术。【学习难点】抓关键词,理解题意;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是一次特殊的骨髓移植手术。【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引入课题1听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的有关一次特殊的骨髓移植手术的专题报道。 师:听了有关这次特殊的骨髓移植手术的专题报道后,你的感受是什么?2出示课题: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二自学课文1自学课文,要求如下: A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认识的生字上做上记号。2回答思考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特殊的骨髓移植手术?三交流1学习积累生字:天崩地裂 安然无事 步履匆匆 凋零2回答思考题这是一篇通讯,记叙了一次特殊的骨髓移植手术,因为捐赠者和接受者分处台湾和杭州,所以,这次手术也被称为一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四深入理解1边默读课文,边概括,每一小节在讲什么?2根据这些内容,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用简短的语句说说这事的过程。五探究主题:1、课文中哪些语句说明这次骨髓移植手术的特殊?2、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课文内容。3、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用各种方法自己解决问题。交流收获六小结 1这是一次特殊的骨髓移植手术:一是捐赠者和接受者分处台湾和杭州,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手术;二是这次骨髓移植手术是在台湾大地震的时候进行的,医生和骨髓捐献者不顾余震的危险,坚持手术。 2齐读课文第五小节和最后一节。 3、谈谈你为谁的言行而感动?为什么?七试背课文第五小节。9一颗小豌豆【教学过程】一、 谈话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不少丹麦著名童话安徒生写的童话吧。给大家说说,你看了哪些童话?(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等。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安徒生的另一篇童话板书:35一颗豌豆(1)齐读课题,正音:豌(wan)(2)辨字组词:碗( ) 腕( ) 豌( )3师:在小豌豆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学习课文。二、小组学习课文要求:(1)以小组形式,选择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2)选择有效方式,理解词语。(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流反馈:(1)读好这几句话,要读得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投影出示)时间一天天过去,豌豆荚慢慢地变黄了,豌豆也慢慢地变黄了,它们长大了,长结实了。最小的一颗呢?它想了想说:“我可不想飞到太阳里去,也不想跑得很远。不过,也不能光想着睡觉啊。我要是能给人家做件好事,就高兴了。” 春天来啦,树枝该吐出小芽儿来了,小草儿也该从土里钻出来小脑袋来了,那嫩绿的顏色该有多美呀!这一天,小姑娘真是高兴极了,她扶着窗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就这样,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1) 回答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成熟了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豌豆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那粒飞进窗台上裂缝里去的小豌豆是最值得称赞的,因为它发芽、成长、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子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三、学习课文,体会情感1最小的一颗呢?它想了想说:“我可不想飞到太阳里去,也不想跑得很远很远。不过,也不能光想着睡觉啊。我要是能给人家做件好事,就高兴了。”(1)齐读句子。(2)对这句话提问题。(它做了什么好事?为什么给别人做好事,就高兴了?)2师:小豌豆做了什么好事呢?请轻声阅读课文的第1119小节,用一句话说说。(小豌豆帮助小姑娘恢复了健康,她能站起来了。)3师:小豌豆是如何治好姑娘的病的?再次默读第1119小节,完成阅读新体验2的填空练习。(1)小组合作小豌豆小姑娘长出新叶心里很高兴往上爬藤把床移到窗边,看得更清楚猛劲儿长脸色好多了,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开花了站了起来,身体好了(2)交流(3)师:小豌豆用他乐观的太度,充满生机的活力,帮助小姑娘恢复了健康。真是了不起呀!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1119小节。请一位女生小姑娘的话。请一位女年读小姑娘的话。(读小姑娘的话时,注意语气有递进感,要读出变化。)4(出示句子)(1)小豌豆和小姑娘一起成长。五颗豌豆和小姑娘一起成长。(2)指名读两句话,区别:一起、一齐“的不同含义。(3) 选择一个造句。5师:小豌豆和小姑娘一起成长,治好了小姑娘的病。(出示)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师:小姑娘会对小豌豆说些什么呢?(1)想像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充满感激地对它说:“ ”(2) 同桌演一演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对话。6师:五颗豌豆各有去处,最小的一颗豌豆说只要能给大家做一件好事,就高兴了。欣赏完了这个童话,你同意小豌豆说法吗?四、拓展练习小男孩把小豌豆当子弹打了出去,其它四颗小豌豆命运怎样?选择其中一个,续编一个豌豆的故事。10 珍珠鸟一、教学目标1、知道珍珠鸟很怕人,了解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2、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3、帮助学生将文章描绘的“我与珍珠鸟相处的情景”整合成三、四个画面,感受我们“日渐亲近的情谊”。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课前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2、准备将自己与小动物间的生活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这两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2、初读1、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画面”或者“哪些语言形成的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2、这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三、四幅印象最深的配成课文的插图,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3、细读1、学生讲解自己打算怎样配插图。教师整合学生的“配图方法”。2、学习第一个片段的内容。1)我们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画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一会儿请你谈谈感受。(学生自由朗读35段)2)当学生品味到“我为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自在的生活环境”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3)教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2、学习第二个片段的内容。1)这幅图展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的画面,还有谁为这个画面配了其他插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69段内容,用不同的画面展现“人与鸟的关系”。2)根据学生描画的不同”插图”,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图?指名朗读。3)当学生用“小家伙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柜上”作为文章插图时,引导学生想象:”神气十足的小家伙”什么样?让我们欣赏一下吧。指名朗读相关文字。4)教师小结:小家伙生活的多么的快乐,虽然还在远远的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3、学习第三个片段的内容。1)“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谊。”这份亲近的情谊谁还能用其他图画展示?引导学生根据1011段内容描画插图。2)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谊,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同座位两个人,一个人是小家伙,一个人是大作家,亲近地交流一下吧。学生对读这两段。3)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4)教师小结: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谊,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无限享受。再指名读这句话。4、学习第四个片段。1)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竟赖在我身上睡着了。多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静静的欣赏,默默地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2)谁来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指名朗读。四、总结1、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这一时感受的理解吗? 2、欣赏了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写在书上。3、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内容。11、飞夺泸定桥学习目标:、在理解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妄想、击溃、千钧一发中带点字意思的摹础上,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2、能比较简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联系课文的有关内容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能从文中关键词句的品读中感受到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4、熟读具体描绘泸定桥惊险,大渡河水湍急的语句,并能学习用具体的数字介绍自己熟悉的一样物品。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理清脉络。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如果将课题改为夺取泸定桥好吗?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简单说说理由吗?3小结,板书:赶到泸定桥飞一样地夺取泸定桥二、学习1一5节,理解怎样“飞”。1为什么说红军是以飞一样的速度赶到泸定桥的?默读1一5节,用( )找出能够帮助你解决疑问的语句。(提示学生关注文中列举的一些数字) 、,(1)学生读文划句。(2)交流小结:红军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赶到了泸定桥,这简直是飞行。2为什么红军要以飞行速度赶到泸定桥呢?再读1一3节,想想原因。(1)学生读文思考。(2)小结:红军战士只有抢在敌人增援部队的前面赶到泸定桥,才能有望夺取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所以他们必须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板书:抢时间 争速度)、默读4、5节,思考:红军战士是怎样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按句式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一说:敌人 ,红军(也、却) 。(1)学生按要求自学。(2)交流。(穿插理解击溃的意思)(3)师生配合朗读4、5节,加深体会。三、学习6一8节,理解怎样“夺”。1当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抢先到达泸定桥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又是什么呢?请学生自读第6节,选择令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抓住关键词语说说体会。(1)媒体出示课文第6节,学生朗读、思考。(2交流。0桥险 几十丈、十三根、两根、九根0水流湍急 心惊胆战、像瀑布一样、倾泻、冲、飞溅、震耳欲聋(大渡河水流急、水势浩大,水声极响,这样水流湍急的河流,就像一道天然形成的险要屏障,因此,人们把大渡河称为 天险0敌狂 筑好工事、疯狂喊叫、飞小组讨论:结合上下文,从敌人、红军战士两方面说说对飞字的理解。(敌人讽刺红军战士肯定冲不过天险大渡河,然而,红军战士凭借着英勇与顽强夺取了泸定桥,飞越了大渡河,使得敌人当初想把红军消灭在桥头的打算成为痴心妄想。(3)齐读第6节,特别注意读好红笔标出的词语。2面对桥险、水急、敌狂,红军是怎样夺下泸定桥的?(1)看有关录像片段,听老师朗读有关课文内容。(2)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激烈、英勇)(3)运用朗读法,分组学习7、8节,体会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动情,记得最牢固。(4)小组交流朗读。(通过评议体会情况的危急,理解千钧一发U(5)不看书本,完成填空。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6)齐读填空,特别注意读好这些动词,体现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3引读,是呀,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红四团的战士们凭借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英勇地夺下了沪定桥,取得了长征中 ,红军的主力 ,浩浩荡荡地 。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借助板书内容,从为什么飞夺、怎样飞、怎样夺和结果怎样几个方面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五、课外延伸,加深感悟。1齐读毛泽东的一段话。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二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的。毛泽东2布置作业(1)夺下了沪定桥是红军在长征中取得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在长征中还取得哪几次决定性的胜利呢?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后说给大家听。(2)请用上天险、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妄想、击溃、心惊胆战、震耳欲聋、千钧一发、激烈搏斗、狼狈逃跑、浩浩荡荡这些词语写一段话,复述飞夺泸定桥的故事。12、黄河颂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文。2、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申的意思。3、通过学习,理解黄河精神更是一往无前、勇敢无畏、博大宽广、保卫祖国、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龙的子孙,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学生可能回答长江、黄河等)2、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的部落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3、(出示图片或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4、出示课题: 6 黄河颂(读题)5、黄河,源远流长,曲折婉蜒。我们勤劳的祖先就在这黄河流域生活。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它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但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这块土地。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人民积极抗日,保卫祖国。在这种形势下,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同志谱写了以保卫黄河为主题的(黄河大合唱)。(黄河颂)是其中的一首歌词,是由著名诗人光未然所写。二、初读诗歌,交流资料,激发情感。1、听课文录音,说说听完这首诗歌后的感受。2、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在不认识的生字上做上记号。3、交流。4、黄河知识知多少。出示要求:(1)同学们在课前搜集关于黄河的资料、图片。(2)每位同学根据自己课前资料搜集情况,选择角色,可以做考官,可以做解说员,也可以做知识老人。(3)问答范围:黄河的地理位置、政治历史、经济文化、G途城市等方面。三、深人体会,理解感悟。1学习第一节,交流感受。(1)同学们,作者站在高山之颠,他所望见的黄河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第一小节。说说你对黄河有什么印象?选用以下方式交流。0我能用一首乐曲来说出我的感受0我能用我找到的资料中的一幅图来代表我的感受0我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我的感受0我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感受0我能用一首诗来概括我的感受0我能用朗读表达我的感受(2)挑战朗读第一小节。2、学习第二节,理解感悟。(1)(黄河颂关键在于颂,作者如何歌颂黄河的?自主阅读,要求:0朗读第二小节,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把第二小节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0自主理解,完成阅读新体验第三题。0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Q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2)全班交流。重点为:0理解带点的词语,本来指什么?在诗歌里是什么意思?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0理解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通过举例说明。0提供(黄河大合唱)音乐,配乐指导朗读。3、学习第三节,深化激情。(1)朗读第三小节,理解带点的词语,本来指什么?在诗歌里是什么意思?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2)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3)有感情朗读。四、总结全文,拓展训练。1、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3、课外作业(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3)写几句小诗,赞美一条江河或一座高山。13 采蒲台的苇一、明确研读目标。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采蒲台的苇,(读课题)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孙犁爷爷写的。(出示孙犁及介绍)2、从题目看,课文应该写什么内容呢?(苇)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了解了苇的一些特点。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中的苇是怎样的苇?(出示苇的图片) 3、打开课本读一读书,我们觉得课文是写苇的笔墨多呢,还是写人的笔墨多?(板书:人)(写采蒲台的人的笔墨多)这是作者的疏忽呢,还是有意安排?4、 为什么课题是“采蒲台的苇”,课文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采蒲台的人?(屏幕出示)(这是本课的中心研读题)二、自主研读,交流评议。(一) 屏幕阅读,了解采蒲台的苇。(师:老师收集到了孙犁爷爷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材料,有兴趣看吗?)孙犁和采蒲台的苇孙犁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清新、流畅,短篇小说白洋淀被人们广为称颂。1947年春天,孙犁在冀中安平地区采访,他遥望着白洋淀漫开的芦苇,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蕴藏在其中。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交错,足有两三千条,就像迷宫一样。白洋淀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得发黑,芦苇万顷,俯仰吐穗。它们生长得很快,狠狠往上钻,像一支支箭,直刺云霄。他想,这样大好的河山,怎容得日本鬼子玷污她?在这里,苇就像充满灵性的人,人则像是有思想感情的苇。孙犁搜集了不少在采蒲台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孙犁感到白洋淀人民在战斗中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成熟了。于是,他挥笔写下了采蒲台的苇等一系列文章。师:读了这段文字,你对“采蒲台的苇”有什么新的了解?(苇就像充满灵性的人,人像是有感情的苇;人就像是苇一样,就算是被火烧了,也会生根发芽,永远不屈服)师:课文中怎样告诉我们人和苇的关系的呢?(解释:寄生)过渡:同学们说苇就是人,人就是苇,那么,到底是怎样的“采蒲台的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