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直书》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0250793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秉笔直书》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案例秉笔直书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基本信息对应信息技术主题T15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学科语文学段二年级四课题名称秉笔直书教材书名:语文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11月信息技术使用软硬件Ipad电脑(ppt)石油附小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教师信息姓名周燕单位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职称小学高级荣誉称号北京市骨干教师授课教师个人简历周燕,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小教高级。北京市语文学科市级骨干教师。北京城区中小学学科教师“学教一体”培训项目指导教师,海淀区语文兼职教研员。曾获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两次获海淀区“世纪杯”一等奖,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展评活动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全国、北京市一等奖。多篇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北京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教学案例设计参与人员角色姓名单位设计者实施者周燕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信息技术指导者唐述民郑阳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课件制作者周燕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其他参与者林中慧郭红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佐藤学提出:所谓“学习”是同客观世界对话(文化性实践)、同他人对话(社会性实践)、同自我对话(反思性实践)三位一体的活动。我们通过同他人的合作,同多样的思想的碰撞,于对话中实现同客体(教材)的新的相遇,从而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学习的对话本质与本课以“对话”推进叙事的表达特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设计着力凸显:在师生聚焦文本收放自如的对话中,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并感悟史官的个性特点与群体精神。在聚焦“史官精神”的质疑、探究、解疑这一认知过程中,充分借助ipad、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尽量确保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对话中,尽可能珍视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有“差、异”的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体验及深度交流中实现“有差异地发展”,追求并实践“一个都不能少”的全纳教育理念。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情况简介:利用学校校园网的校信和云课堂展现学生互动及评价,利用ppt展现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利用ipad借助校园网平台交流空间指导学生提出质疑、交流并梳理质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质疑,进行互评。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能恰当地读出史官语言的个性及崔杼语气的变化。在朗读中加深对史官话语内涵的理解,逐渐加深对史官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精神的感悟。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整体入手梳理质疑1.游戏猜成语,导入2.利用白板,默写课题3.整体入手,梳理质疑1.在云课堂中的课程中,完成猜成语游戏。2.利用手中的“白板”,默写“秉”,并参与评价。3.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借助ipad交流,进行评价,梳理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课题“秉笔直书”来自历史故事,将知识的学习与游戏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也为课尾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作铺垫。在聚焦“史官精神”的质疑、探究、解疑这一认知过程中,充分借助ipad、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尽量确保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对话中,尽可能珍视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感受。借助云课堂中的课程和白板、校信平台,进行交流和评价10循疑学文解决质疑1.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行间巡视、及时点拨。2.借助校信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讨论。3.就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难点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以读促悟。(1)史官群体的坚持出示太史伯仲季的语言,引导学生读中悟。借助补白,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史官群体精神。(2)崔杼的恐慌联系上下文,猜透大权独揽的相国内心害怕的是什么。对比不同,体会太史季的操守和智慧,解读太史季的话语的说服力。联系南史氏理解史官们为坚守本分的前赴后继。1.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学习,完成质疑自学单。2.完成后拍成照片传到校信平台,进行交流,做出评价。3.“点赞”环节“你最认可哪个讨论小组的观点?”4.再读文本,结合文本理解“秉笔直书”的精神读中悟联系上下文思考完成句式训练读中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思考真问题,解决真问题。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以往课堂只能有少数学生展现自己思考成果的状态,而变为全班所有学习小组都有机会展现本组思考思考成果,并更多参与思考、讨论、评价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的“学”还要体现教师的“导”。教师的“导”体现在学生的不足、不懂的“补”“点”“导”。尽管几位史官表达语句不同但观点同出一辙,突显出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或反问或直陈,或坚决或视死如归,史官的话语呈现出一种惊人的力量,执拗、不变且恒久,这是史官内心对“本分”的高度认同。话语中有种无形的强大力量,这是一种毅然赴死的从容无畏,让人敬畏,给人以强有力的精神震撼。学生受阅读能力的局限阅读时往往只关注局部,而不能联系整体来俯瞰全文。借助表格,引导学生再次感知全文,再次回归整体。在感受史官的“不变”与崔杼的“变”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感受史官这一群体的人格魅力,再度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借助校信平台,交流提出的问题,并引导评价,关注过程中的评价25总结升华课外延展1.借助板书,总结提升师:秉笔直书代表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请在校信发表自己的观点。2.回顾质疑,推荐阅读。借助表格,统观全文。在校信中发表自己的观点,部分学生参与课上板书。课后,借助校信交流学习和阅读心得。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借助校园平台继续交流自己学习和阅读的心得,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游戏中共享学习的收获、享受学习的乐趣。借助校信平台对史官群体进行评价。课后继续交流学习及阅读感受5学习效果评价评价方式:在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提前设想到每一主要教学环节要达到的学习效果,效果评价随课堂教学的流程进行。1.课题导入环节,学生是否能正确书写,对“秉笔直书”理解如何;2.是否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讨论,提出思考的问题;3.是否参与质疑的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组内同学一起思考解决质疑;4.是否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效果如何;6.通过学习,学生是否能体会史官们语言表达的不同,初步感受史官的个性,受到文中人物的感染。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未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尊重并依循学生认知起点与冲突设计教学过程,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突显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出真问题、思考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本课的主问题从学生初读中来,是学生真实的困惑,以此为起点,教师紧扣学生的认知冲突,依据“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规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契合学生的真实需求。课上质疑环节,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尽可能地实现了“有差异的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在解决质疑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围绕共同关注的一个“主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完成学习单。在小组学习结束后将组内学习单拍成照片发到校信群中,在全班进行交流。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一人说了算、精英学生舞长袖”的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更多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获得展现自我、参与评价空间。课堂中,设置了“点赞”环节“你最认可哪个讨论小组的观点?”是学生对其他讨论组学习成果的再认识,同时促发和丰满自己对文本理解的过程,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同伴的学习中获得启发和进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