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246332 上传时间:2020-04-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33分) (共8题;共33分)1.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金秋十月,阳光和煦。遥遥望去,山坡上的柿林树影摇曳 , 光影斑驳。山径曲幽,果实累累,令人垂涎欲滴。这在农民的眼里,是丰收,是满足,是幸福,亦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昐。A . zhui q xin ynB . y q yn ynC . zhui q yn ynD . y q xin yn2. (2分)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 (主教雀)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减默。B . 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但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容易了。C . 从黎明到夜暮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D . 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当前生活节奏快,信息传播迅猛,各种碎片化信息纷至沓来 , 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B . 如何在孩子面前维持权威性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因此,我们的父母有点儿不知所措。C .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必备的两个方面。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D . 解放大道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 , 两旁的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都市景象。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国诗词大会夺冠后的雷海为依然在送外卖,但谁也不能不否认,诗歌对他的回报,早就开始了。B . 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C .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止学生中出现流行性传染疾病。D . 龙舟是我们五千年文明中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发扬和传承。5. (2分)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对话。 有一次,唐太宗回到后宫,满脸怒容,咬牙切齿地说:“朕早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长孙氏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太宗说:“魏征经常在朝廷上当众羞辱我。”长孙皇后听完,马上退回内室换了一身朝服出来表示祝贺。太宗很惊奇,长孙皇后对他说:“_。”太宗于是转怒为喜,对魏征更加尊重。6. (16分)默写。 (1)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女曰:_。(咏雪) (2)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 “。 (6)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体现作者对友人深切同情和关怀的句子是“_,_”。 (7)曹操观沧海中紧扣题目的诗句是“_, _ “。 7. (4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大年初一,央视一套的原创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惊艳上线,其间传统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新歌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其中也不乏经典的面孔和声音,比如陈力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枉凝眉和杨洪基老师演唱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虽然都是老歌曲,但是他们一张口就把观众带回到那个桃花底下读西厢的红楼梦中,又或者是群雄并起、吞吐天下的三国纷争里。(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以下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这期节目宣传。 演离合悲欢 当代 常有 观抑扬褒贬 岂无 前代事 座中 剧中人8. (3.0分)面具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艺术。你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在入口处你收到一张活动单。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1)最适合中国面具馆书签的一句宣传语是( ) A . 走进博览会,聆听大千世界的声音B . 走近面具,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C . 汉字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面具世界D . 面具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文化使者(2)在中国面具馆,一位外国友人对一幅你熟悉的花脸(关羽)面具很感兴趣,你想给他作些介绍,以下最符合情境的说话顺序是( ) 互留地址介绍课文花脸介绍面具知识与对方打招呼讲述桃园结义的故事A . B . C . D . (3)在欧洲面具馆“假面舞会”面具展的留言板上,你看到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希望假面仅仅出现在舞会上”,触发了你对假面与生活的思考,你也准备写一句有意义的话。(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二、 现代文阅读(23分) (共2题;共23分)9. (1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片片蝶衣生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彩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1)依据文章第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3)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作者为什么想起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片蝴蝶花”给了你什么启示? 10. (1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点燃一个冬天游睿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带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把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地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儿回。住远一点儿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教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看到啥了?”女人问。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得早点回家。”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肆虐,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原来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早上:_。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晚上:_。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2)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_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_、_的好女人。 (3)文中(B)处画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4)请对(A)处画线句做简要点评。 (5)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 表层含义:_。深层含义:_。三、 古诗文阅读(14分) (共2题;共14分)11. (9.0分)阅读下面苏轼小品文两则,完成后面的问题。临皋闲题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 ,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 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选自东坡志林)【注释】: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两税:夏秋两税。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木末:树梢。死法:死于军法。(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胜:_虽兵阵相接虽:_(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胜:_虽兵阵相接虽:_(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B . 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C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D .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B . 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C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D .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7)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8)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9)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10)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12. (5.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听蜀僧睿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 , 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 , 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睿,蜀僧名,擅长弹琴。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四、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3. (50分)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题目一:请以“感谢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二: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事、景、物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请以“我发现了的美”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等。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2分,卷面太差者,扣3分)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33分) (共8题;共33分)1-1、2-1、3-1、4-1、5-1、6-1、6-2、6-3、6-4、6-5、6-6、6-7、7-1、7-2、8-1、8-2、8-3、二、 现代文阅读(23分) (共2题;共23分)9-1、9-2、9-3、9-4、9-5、10-1、10-2、10-3、10-4、10-5、三、 古诗文阅读(14分) (共2题;共14分)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2-1、12-2、四、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